|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04讲 微专题一 全等三角形的公共边、公共角、边边角及X模型(学生版+教师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04讲 微专题一 全等三角形的公共边、公共角、边边角及X模型(教师版).docx
    • 学生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04讲 微专题一 全等三角形的公共边、公共角、边边角及X模型(学生版).docx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04讲 微专题一 全等三角形的公共边、公共角、边边角及X模型(学生版+教师版)01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04讲 微专题一 全等三角形的公共边、公共角、边边角及X模型(学生版+教师版)02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04讲 微专题一 全等三角形的公共边、公共角、边边角及X模型(学生版+教师版)03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04讲 微专题一 全等三角形的公共边、公共角、边边角及X模型(学生版+教师版)01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04讲 微专题一 全等三角形的公共边、公共角、边边角及X模型(学生版+教师版)02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04讲 微专题一 全等三角形的公共边、公共角、边边角及X模型(学生版+教师版)03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2 全等三角形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2 全等三角形一课一练,文件包含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04讲微专题一全等三角形的公共边公共角边边角及X模型教师版docx、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04讲微专题一全等三角形的公共边公共角边边角及X模型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全等三角形中,公共边模型是指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有一条边是公共边,其常见类型为:
    ①利用三角形的高线,作为公共边(如图)
    如图在∆ABC中,AD⊥BC,我们可以得到∠ADB=∠ADC,AD=AD(公共边),此时如果要证∆ADB≅∆ADC,已经有了一组角和一组边对应相等,如果此时BD=DC,可以利用SAS,证明三角形全等;如果此时∠B=∠C,则可用AAS,证明三角形全等。
    ②利用三角形的中线,作为公共边(如图)
    如图在∆ABC中,BD=CD,在∆ADB和∆ADC中我们可以得到BD=CD,AD=AD(公共边),此时如果要证∆ADB≅∆ADC,已经有了两组边对应相等,如果此时AB=AC,可以利用SSS,证明三角形全等;如果此时∠ADB=∠ADC,则可用SAS,证明三角形全等。
    ③利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作为公共边(如图)
    如图在∆ABC中,∠BAD=∠CAD,在∆ADB和∆ADC中我们可以得到∠BAD=∠CAD,AD=AD(公共边),此时如果要证∆ADB≅∆ADC,已经有了一组角和一组边对应相等,如果此时AB=AC,可以利用SAS,证明三角形全等;如果此时∠ADB=∠ADC,则可用ASA,证明三角形全等。
    【典例1】如图,在中,是的平分线,,垂足为D,求证:.
    【答案】见解析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列出等式解答即可.
    【详解】证明:是的平分线,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


    ∴,



    模型二:公共角模型
    全等三角形中,公共角模型是指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有一个角是公共角,其常见类型为:
    如图在∆ABC中,AB=AC,在∆ADE中,AD=AE,∠BAC=∠DAE,∠3=∠3,可以得到:∠1=∠DAE-∠3,∠2=∠BAC−∠3⇒∠1=∠2,此时我们可以得到:∆ADB≅∆AEC。
    【典例2】在中,∠BAC=90°,,点D为直线BC上一动点(点D不与B,C重合),以AD为直角边在AD右侧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DE(,),连接CE.
    (1)如图1,当点D在线段BC上时,猜想:BC与C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当点D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时,(1)题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说明理由;
    (3)如图3,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结论(1)题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需要说明理由.
    【答案】(1)BC⊥CE,见解析;(2)成立,见解析;(3)成立
    【分析】(1)先证∠2=∠3,再证△ABD≌△ACE(SAS),得出∠4=∠5,求出∠4=∠6=45°,∠5=45°即可;
    (2)先证∠2=∠3,再证△ABD≌△ACE(SAS),得出∠ABD=∠ACE,求出∠ABC=∠ACB=45°,得出∠ABD=∠ACE=135°即可;
    (3)先证∠BAD=∠CAE,再证△ABD≌△ACE(SAS),得出∠ABD=∠ACE,再求∠ABC=∠ACB=45°,得出∠ABD=∠ACE=45°.
    【详解】解:(1)BC与CE的位置关系是BC⊥CE,理由是:
    ∵∠BAC=∠DAE=90°,
    ∴∠BAC-∠1=∠DAE-∠1,
    即∠2=∠3,
    在△ABD和△ACE中,

    ∴△ABD≌△ACE(SAS),
    ∴∠4=∠5,
    ∵∠BAC=90°,AB=AC,
    ∴∠4=∠6=45°,
    ∴∠5=45°,
    ∴∠BCE=∠5+∠6=45°+45°=90°,
    即BC⊥CE;
    (2)成立.理由是:
    ∵∠BAC=∠DAE=90°,
    ∴∠BAC-∠1=∠DAE-∠1,
    即∠2=∠3,
    在△ABD和△ACE中,

    ∴△ABD≌△ACE(SAS),
    ∴∠ABD=∠ACE,
    ∵∠BAC=90°,AB=AC,
    ∴∠ABC=∠ACB=45°,
    ∴∠ABD=∠ACE=135°,
    ∴∠BCE=∠ACE-∠ACB=135°-45°=90°,
    即BC⊥CE;
    (3)成立
    ∵∠BAC=∠DAE=90°,
    ∴∠BAC+∠CAD=∠DAE+∠CAD,
    即∠BAD=∠CAE,
    在△ABD和△ACE中,

    ∴△ABD≌△ACE(SAS),
    ∴∠ABD=∠ACE,
    ∵∠BAC=90°,AB=AC,
    ∴∠ABC=∠ACB=45°,
    ∴∠ABD=∠ACE=45°,
    ∴∠BCE=∠ACE+∠ACB=45°+45°=90°.
    模型三:边边角模型
    全等三角形中,边边角模型是指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有一组角相等和一组对应边相等(通常为角平分线),其常见类型为:
    如图AD平分∠BAC,得到∠BAD=∠CAD,AD=AD,只需AB=AC即可得到∆ADB≅∆ADC。
    【典例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BD平分∠ABC,∠BAD+∠C=180°,求证:AD=CD.
    【答案】见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在边BC上截取BE=BA,连接DE,根据SAS证△ABD≌△EBD,推出AD=ED,∠A=∠BED,求出∠DEC=∠C即可.
    试题解析:证明:在边BC上截取BE=BA,连接DE.∵BD平分∠ABC,∴∠ABD=∠CBD.在△ABD和△EBD中,,∴△ABD≌△EBD (SAS),∴AD=ED,∠A=∠BED.∵∠A+∠C=180°,∠BED+∠CED=180°,∴∠C=∠CED,∴CD=ED,∴AD=CD.
    模型四:X模型
    全等三角形中,X模型是指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有一组顶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三角形,(其常见类型为:
    如图在∆ABC和∆ADE中,∠BAC=∠DAE,要证∆ABC≅∆ADE,我只需知道BC//DE和一组对应边相等即可。
    【典例4】如图所示:是等边三角形,、分别是及延长线上的一点,且,连接交于点.
    求让:
    【答案】见详解
    【分析】过点D作DE∥AC,交BC于点E,根据等边三角形和平行线的性质得∠MDE=∠MEC,DE=CE,从而证明∆EMD≅∆CME,进而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过点D作DE∥AC,交BC于点E,
    ∵是等边三角形,
    ∴∠B=∠ACB=60°,
    ∵DE∥AC,
    ∴∠DEB=∠ACB=60°,∠MDE=∠MEC,
    ∴是等边三角形,
    ∴BD=DE,
    ∵,
    ∴DE=CE,
    又∵∠EMD=∠CME,
    ∴∆EMD≅∆CME,
    ∴.
    1.如图,∠ACB=90°,AC=BC,AD⊥CE,BE⊥CE,垂足分别是点D、E,AD=3,BE=1,则DE的长是( )
    A.1.5B.2 C. D.
    【答案】B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得出∠E=∠ADC=,进而得出∆CEB≅∆ADC,就可以得出BE=DC,进而求出DE的值.
    【详解】∵BE⊥CE,AD⊥CE,
    ∴∠E=∠ADC=,
    ∴∠EBC+∠BCE=,
    ∵∠BCE+∠ACD=,
    ∴∠EBC=∠DCA,
    在∆CEB和∆ADC中,∠E=∠ADC,∠EBC=∠DCA,BC=AC,
    ∴∆CEB≅∆ADC(AAS),
    ∴BE=DC=1,CE=AD=3,
    ∴DE=EC-CD=3-1=2,
    故选:B.
    2.如图,△ABC的面积为9cm2,BP平分∠ABC,AP⊥BP于P,连接PC,则△PBC的面积为( )
    A.3cm2B.4cm2C.4.5cm2D.5cm2
    【答案】C
    【分析】证△ABP≌△EBP,推出AP=PE,得出S△ABP=S△EBP,S△ACP=S△ECP,推出,代入求出即可.
    【详解】∵BP平分∠ABC,
    ∴∠ABP=∠EBP,
    ∵AP⊥BP,
    ∴∠APB=∠EPB=90°,
    在△ABP和△EBP中,
    ∠ABP=∠EBP
    BP=BP
    ∠APB=∠EPB,
    ∴△ABP≌△EBP(ASA),
    ∴AP=PE,
    ∴S△ABP=S△EBP,S△ACP=S△ECP,
    ∴,
    故答案选:C.
    3.如图,已知是的中线,是上的一点,交于,,,,则__________.
    【答案】100°
    【分析】延长AD到M,使得DM=AD,连接BM,证△BDM≌△CDA(SAS),得BM=AC=BF,∠M=∠DAC=24°,∠C=∠DBM,再证△BFM是等腰三角形,求出∠MBF的度数,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如图,延长AD到M,使得DM=AD,连接BM,如图所示:
    在△BDM和△CDA中,

    ∴△BDM≌△CDA(SAS),
    ∴BM=AC=BF,∠M=∠DAC=24°,∠C=∠DBM,
    ∵BF=AC,
    ∴BF=BM,
    ∴∠M=∠BFM=24°,
    ∴∠MBF=180°-∠M-∠BFM=132°,
    ∵∠EBC=32°,
    ∴∠DBM=∠MBF-∠EBC=100°,
    ∴∠C=∠DBM=100°,
    故答案为:100°.
    4.已知,如图中,,,的平分线交于点,,
    求证:.
    【答案】见解析.
    【分析】延长BD交CA的延长线于F,先证得△ACE≌△ABF,得出CE=BF;再证△CBD≌△CFD,得出BD=DF;由此得出结论即可.
    【详解】证明:如图,
    延长交的延长线于,
    平分
    5.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一点,E是AD的中点,过A点作BC的平行线交CE的延长线于F,且AF=BD,连接BF.
    (1)求证:D是BC的中点
    (2)如果AB=AC,试判断四边形AFBD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
    【分析】(1)先由AF∥BC,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证∠AFE=∠DCE,而E是AD中点,那么AE=DE,∠AEF=∠DEC,利用AAS可证△AEF≌△DEC,那么有AF=DC,又AF=BD,从而有BD=CD; (2)四边形AFBD是矩形.由于AF平行等于BD,易得四边形AFBD是平行四边形,又AB=AC,BD=CD,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可知AD⊥BC,即∠ADB=90°,那么可证四边形AFBD是矩形.
    【详解】证明: (1)∵AF∥BC,
    ∴∠AFE=∠DCE,
    ∵E是AD的中点,
    ∴AE=DE,
    ∵∠AFE=∠DCE, ∠AEF=∠DEC ,AE=DE,
    ∴△AEF≌△DEC(AAS),
    ∴AF=DC,
    ∵AF=BD,
    ∴BD=CD,
    ∴D是BC的中点;
    (2)四边形AFBD是矩形.
    理由: ∵AB=AC,D是BC的中点,
    ∴AD⊥BC,
    ∴∠ADB=90°,
    ∵AF=BD,过A点作BC的平行线交CE的延长线于点F,即AF∥BC,
    ∴四边形AFBD是平行四边形,
    又∵∠ADB=90°,
    ∴四边形AFBD是矩形.
    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BA,AD=CD,BD平分∠ABC,
    求证:∠A+∠C=180°.
    【答案】见解析
    【分析】先在线段BC上截取BE=BA,连接DE,根据BD平分∠ABC,可得∠ABD=∠EBD,
    根据,可判定△ABD≌△EB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ED,∠A=∠BED.再根据AD=CD,等量代换可得ED=CD,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DEC=∠C.
    由∠BED+∠DEC=180°,可得∠A+∠C=180°.
    【详解】证明:在线段BC上截取BE=BA,连接DE,如图所示,
    ∵BD平分∠ABC,
    ∴∠ABD=∠EBD,
    在△ABD和△EBD中,
    ,
    ∴△ABD≌△EBD(SAS),
    ∴AD=ED,∠A=∠BED.
    ∵AD=CD,
    ∴ED=CD,
    ∴∠DEC=∠C.
    ∵∠BED+∠DEC=180°,
    ∴∠A+∠C=180°.
    7.在四边形ABCD中,∠DAB+∠DCB=180°,AC平分∠DAB.
    (1)如图1,求证:BC=CD;
    (2)如图2,连接BD交AC于点E,若∠ADB=90°,AE=2DE,求∠ABD的度数;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过点C作CH⊥AB于点H,△BCH沿BC翻折,点H的对应点为点F,点G在线段AB上,连接FG,若∠CGF=30°,S△CHG=9,求线段CG的长.
    【答案】(1)证明见解析;(2);(3)CG=6
    【分析】(1)过点C作CP⊥AB于点P,作CQ⊥AD的延长线于点Q,证明△CQD≌△CPB,即可得到答案;
    (2)延长ED,让MD=ED,△AME是等边三角形,然后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求得答案;
    (3)延长GC,过点F作FK⊥GC的延长线于点K,过点H作HL⊥GF于点L,连接HF,通过证明△CFK≌△HFL,得到FK=FL,又有直角三角形中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求得FK=GF,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进一步求得∠FGH=,从求得到∠GCH=,然后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得答案.
    【详解】解:(1)过点C作CP⊥AB于点P,作CQ⊥AD的延长线于点Q,如下图:
    ∵AC平分∠DAB,CP⊥AB,CQ⊥AD
    ∴CQ=CP
    在四边形APCQ中,∠APC=∠AQC=
    ∴∠QAP+∠PCQ=
    又∵∠DAB+∠DCB=180°
    ∴∠PCQ=∠DCB
    ∴∠QCD+∠DCP=∠DCP+∠PCB
    ∴∠QCD=∠PCB
    又∵∠CQD=∠CPB=
    ∴△CQD≌△CPB(ASA)
    ∴CD=CB
    (2)延长ED,让MD=ED,如下图:
    ∵∠ADB=90°
    ∴AD⊥ME
    又∵MD=ED
    ∴AM=AE,ME=2DE
    又∵AE=2DE
    ∴ME=AE=AM
    ∴△AME是等边三角形

    又∵∠ADE=90°

    ∵AC平分∠DAB

    又∵

    (3)延长GC,过点F作FK⊥GC的延长线于点K,过点H作HL⊥GF于点L,连接HF,如下图:
    ∵在中,
    ∴∠HCB=
    又∵折叠
    ∴CH=CF, ∠HCB=∠FCB=
    ∴∠HCF=
    ∴△CHF是等边三角形
    ∴∠CFH=∠CHF=,CF=HF
    又∵在中,∠CGF=,∠GKF=
    ∴∠GFK=
    ∴∠CFH=∠GFK
    ∴∠CFK+∠CFG=∠CFG+∠HFL
    ∴∠CFK=∠HFL
    又∵∠CKF=∠LHF=,CF=HF
    ∴△CFK≌△HFL
    ∴FK=FL
    又∵在中,∠CGF=
    ∴FK=GF
    ∴FL=GF
    ∴GL=FL
    又∵HL⊥GF
    ∴HG=HF
    ∴∠FGH=∠GFH
    又∵∠CHF=,∠CHB=
    ∴∠FHB=∠CHB-∠CHF=
    ∴∠FGH=
    ∴∠CGH=∠CGF+∠FGH=
    又∵∠CHG=
    ∴∠GCH=
    ∴GH=CH,△GC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又∵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
    ∵CG>0
    ∴CG=6
    8.如图,已知∠AOB=60°,在∠AOB的平分线OM上有一点C,将一个120°角的顶点与点C重合,它的两条边分别与直线OA、OB相交于点D、E.
    (1)当∠DCE绕点C旋转到CD与OA垂直时(如图1),请猜想OE+OD与O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当∠DCE绕点C旋转到CD与OA不垂直时,到达图2的位置,(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3)当∠DCE绕点C旋转到CD与OA的反向延长线相交时,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请在图3中画出图形,若成立,请给于证明;若不成立,线段OD、OE与OC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
    【答案】(1);(2)(1)中结论仍然成立,见解析;(3)(1)中结论不成立, ,见解析.
    【分析】(1)先判断出∠OCE=60°,再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得出ODOC,同OEOC,即可得出结论;
    (2)同(1)的方法得OF+OGOC,再判断出△CFD≌△CGE,得出DF=EG,最后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结论;
    (3)同(2)的方法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1)∵OM是∠AOB的角平分线,
    ∴∠AOC=∠BOC∠AOB=30°.
    ∵CD⊥OA,∴∠ODC=90°,
    ∴∠OCD=60°,
    ∴∠OCE=∠DCE﹣∠OCD=60°.
    在Rt△OCD中,OD=OC•cs30°OC,
    同理:OEOC,
    ∴OD+OEOC;
    (2)(1)中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
    过点C作CF⊥OA于F,CG⊥OB于G,
    ∴∠OFC=∠OGC=90°.
    ∵∠AOB=60°,
    ∴∠FCG=120°,
    同(1)的方法得:OFOC,OGOC,
    ∴OF+OGOC.
    ∵CF⊥OA,CG⊥OB,且点C是∠AOB的平分线OM上一点,
    ∴CF=CG.
    ∵∠DCE=120°,∠FCG=120°,
    ∴∠DCF=∠ECG,
    ∴△CFD≌△CGE,
    ∴DF=EG,
    ∴OF=OD+DF=OD+EG,OG=OE﹣EG,
    ∴OF+OG=OD+EG+OE﹣EG=OD+OE,
    ∴OD+OEOC;
    (3)(1)中结论不成立,结论为:OE﹣ODOC,理由如下:
    过点C作CF⊥OA于F,CG⊥OB于G,
    ∴∠OFC=∠OGC=90°.
    ∵∠AOB=60°,
    ∴∠FCG=120°,
    同(1)的方法得:OFOC,OGOC,
    ∴OF+OGOC.
    ∵CF⊥OA,CG⊥OB,且点C是∠AOB的平分线OM上一点,
    ∴CF=CG.
    ∵∠DCE=120°,∠FCG=120°,
    ∴∠DCF=∠ECG,
    ∴△CFD≌△CGE,
    ∴DF=EG,
    ∴OF=DF﹣OD=EG﹣OD,OG=OE﹣EG,
    ∴OF+OG=EG﹣OD+OE﹣EG=OE﹣OD,
    ∴OE﹣ODOC.
    9.如图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AC,∠BAC=90°,点E,F分别为AB,AC的中点,H为线段EF上一动点(不与点E,F重合),过点A作AG⊥AH且AG=AH,连接GC,HB.
    (1)证明:AHB≌AGC;
    (2)如图2,连接GF,HG,HG交AF于点Q.
    ①证明:在点H的运动过程中,总有∠HFG=90°;
    ②当AQG为等腰三角形时,求∠AHE的度数.
    【答案】(1)见解析;(2)①见解析;②当△AQG为等腰三角形时,∠AHE的度数为67.5°或90°.
    【分析】(1)根据SAS可证明△AHB≌△AGC;
    (2)①证明△AEH≌△AFG(SAS),可得∠AFG=∠AEH=45°,从而根据两角的和可得结论;
    ②分两种情况:i)如图3,AQ=QG时,ii)如图4,当AG=QG时,分别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结论.
    【详解】(1)证明:如图1,
    由旋转得:AH=AG,∠HAG=90°,
    ∵∠BAC=90°,
    ∴∠BAH=∠CAG,
    ∵AB=AC,
    ∴△ABH≌△ACG(SAS);
    (2)①证明:如图2,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
    ∴∠ABC=∠ACB=45°,
    ∵点E,F分别为AB,AC的中点,
    ∴EF是△ABC的中位线,
    ∴EF∥BC,AE=AB,AF=AC,
    ∴AE=AF,∠AEF=∠ABC=45°,∠AFE=∠ACB=45°,
    ∵∠EAH=∠FAG,AH=AG,
    ∴△AEH≌△AFG(SAS),
    ∴∠AFG=∠AEH=45°,
    ∴∠HFG=45°+45°=90°;
    ②分两种情况:
    i)如图3,AQ=QG时,
    ∵AQ=QG,
    ∴∠QAG=∠AGQ,
    ∵AG⊥AH且AG=AH,
    ∴∠AHG=∠AGH=45°,
    ∴∠AHG=∠AGH=∠HAQ=∠QAG=45°,
    ∴∠EAH=∠FAH=45°,
    ∵AE=AF,AH=AH,
    ∴△AEH≌△AFH(SAS),
    ∴∠AHE=∠AHF,
    ∵∠AHE+∠AHF=180°,
    ∴∠AHE=∠AHF=90°;
    ii)如图4,当AG=QG时,∠GAQ=∠AQG,
    ∵∠AEH=∠AGQ=45°,
    ∴∠GAQ=∠AQG==67.5°,
    ∵∠EAQ=∠HAG=90°,
    ∴∠EAH=∠GAQ=67.5°,
    ∴∠AHE=∠AQG=67.5°;
    ∵H为线段EF上一动点(不与点E,F重合),
    ∴不存在AG=AQ的情况.
    综上,当△AQG为等腰三角形时,∠AHE的度数为67.5°或90°.
    10.如图1,在△ABC中,∠BAC=90°,AB=AC,点D在边AC上,CD⊥DE,且CD=DE,连接BE,取BE的中点F,连接DF.
    (1)请直接写出∠ADF的度数及线段AD与DF的数量关系;
    (2)将图1中的△CDE绕点C按逆时针旋转,
    ①如图2,(1)中∠ADF的度数及线段AD与D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
    ②如图3,连接AF,若AC=3,CD=1,求S△ADF的取值范围.
    【答案】(1)∠ADF=45°,AD=DF;
    (2)①成立,理由见解析;②1≤S△ADF≤4.
    【分析】(1)延长DF交AB于H,连接AF,先证明△DEF≌△HBF,得BH=CD,再证明△AD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三线合一及等腰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即可得到结论;
    (2)①过B作DE的平行线交DF延长线于H,连接AH、AF,先证明△DEF≌△HBF,延长ED交BC于M,再证明∠ACD=∠ABH,得△ACD≌△ABH,得AD=AH,等量代换可得∠DAH=90°,即△AD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三线合一及等腰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即可得到结论;
    ②先确定D点的轨迹,求出AD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代入S△ADF=求解即可.
    【详解】(1)解:∠ADF=45°,AD=DF,理由如下:
    延长DF交AB于H,连接AF,
    ∵∠EDC=∠BAC=90°,
    ∴DE∥AB,
    ∴∠ABF=∠FED,
    ∵F是BE中点,
    ∴BF=EF,
    又∠BFH=∠DFE,
    ∴△DEF≌△HBF,
    ∴BH=DE,HF=FD,
    ∵DE=CD,AB=AC,
    ∴BH=CD,AH=AD,
    ∴△AD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DF=45°,
    又HF=FD,
    ∴AF⊥DH,
    ∴∠FAD=∠ADF=45°,
    即△AD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D=DF;
    (2)解:①结论仍然成立,∠ADF=45°,AD=DF,理由如下:
    过B作DE的平行线交DF延长线于H,连接AH、AF,如图所示,
    则∠FED=∠FBH,∠FHB=∠EFD,
    ∵F是BE中点,
    ∴BF=EF,
    ∴△DEF≌△HBF,
    ∴BH=DE,HF=FD,
    ∵DE=CD,
    ∴BH=CD,
    延长ED交BC于M,
    ∵BH∥EM,∠EDC=90°,
    ∴∠HBC+∠DCB=∠DMC+∠DCB=90°,
    又∵AB=AC,∠BAC=90°,
    ∴∠ABC=45°,
    ∴∠HBA+∠DCB=45°,
    ∵∠ACD+∠DCB=45°,
    ∴∠HBA=∠ACD,
    ∴△ACD≌△ABH,
    ∴AD=AH,∠BAH=∠CAD,
    ∴∠CAD+∠DAB=∠BAH+∠DAB=90°,
    即∠HAD=90°,
    ∴∠ADH=45°,
    ∵HF=DF,
    ∴AF⊥DF,即△AD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D=DF.
    ②由①知,S△ADF=DF2=AD2,
    由旋转知,当A、C、D共线时,且D在A、C之间时,AD取最小值为3-1=2,
    当A、C、D共线时,且C在A、D之间时,AD取最大值为3+1=4,
    ∴1≤S△ADF≤4.
    11.△ABC、△DPC都是等边三角形.
    (1)如图1,求证:AP=BD;
    (2)如图2,点P在△ABC内,M为AC的中点,连PM、PA、PB,若PA⊥PM,且PB=2PM.
    ①求证:BP⊥BD;
    ②判断PC与PA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答案】(1)证明过程见解析;
    (2)①证明过程见解析;②PC=2PA,理由见解析.
    【分析】(1)证明△BCD≌△ACP(SAS),可得结论;
    (2)①如图2中,延长PM到K,使得MK=PM,连接CK.证明△AMP≌△CMK(SAS),推出MP=MK,AP=CK,∠APM=∠K=90°,再证明△PDB≌△PCK(SSS),可得结论;
    ②结论:PC=2PA.想办法证明∠DPB=30°,可得结论.
    【详解】(1)证明:如图1中,
    ∵△ABC,△CDP都是等边三角形,
    ∴CB=CA,CD=CP,∠ACB=∠DCP=60°,
    ∴∠BCD=∠ACP,
    在△BCD和△ACP中,

    ∴△BCD≌△ACP(SAS),
    ∴BD=AP;
    (2)证明:如图2中,延长PM到K,使得MK=PM,连接CK.
    ∵AP⊥PM,
    ∴∠APM=90°,
    在△AMP和△CMK中,

    ∴△AMP≌△CMK(SAS),
    ∴MP=MK,AP=CK,∠APM=∠K=90°,
    同法可证△BCD≌△ACP,
    ∴BD=PA=CK,
    ∵PB=2PM,
    ∴PB=PK,
    ∵PD=PC,
    ∴△PDB≌△PCK(SSS),
    ∴∠PBD=∠K=90°,
    ∴PB⊥BD.
    ②解:结论:PC=2PA.
    ∵△PDB≌△PCK,
    ∴∠DPB=∠CPK,
    设∠DPB=∠CPK=x,则∠BDP=90°-x,
    ∵∠APC=∠CDB,
    ∴90°+x=60°+90°-x,
    ∴x=30°,
    ∴∠DPB=30°,
    ∵∠PBD=90°,
    ∴PD=2BD,
    ∵PC=PD,BD=PA,
    ∴PC=2PA.
    相关试卷

    数学苏科版1.2 全等三角形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数学苏科版1.2 全等三角形当堂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第05讲微专题二全等三角形的半角手拉手及一线三等角模型教师版-数学八上同步精品讲义苏科版docx、第05讲微专题二全等三角形的半角手拉手及一线三等角模型学生版-数学八上同步精品讲义苏科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1.2 全等三角形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1.2 全等三角形课后练习题,文件包含第04讲微专题一全等三角形的公共边公共角边边角及X模型教师版-数学八上同步精品讲义苏科版docx、第04讲微专题一全等三角形的公共边公共角边边角及X模型学生版-数学八上同步精品讲义苏科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11讲 微专题三 将军饮马模型(学生版+教师版):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11讲 微专题三 将军饮马模型(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11讲微专题三将军饮马模型教师版docx、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11讲微专题三将军饮马模型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 第04讲 微专题一 全等三角形的公共边、公共角、边边角及X模型(学生版+教师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