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8下数学第一章《直角三角形复习题1》课件+教案
展开初中数学湘教版八年级下
《直角三角形复习与小结》教学设计
课题名 | 直角三角形复习与小结 |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①系统了解本章的知识体系及知识内容;②在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相关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掌握直角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应用;③在掌握角平分线性质及其逆定理的基础上将知识融汇贯通,进行一些提高训练。 2.过程与方法:通复习梳理本章的主要知识点,及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典型例题讲解和对应练习,使学生对本章知识达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合作交流,发挥学习中主人翁意识,感受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掌握、综合运用的能力。 |
教学重点 |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角平分线性质与判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
教学难点 | 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制作《直角三角形复习与小结》课件。 学生准备:自主独立完成《复习题1》,并标出不会做的题。 |
教学过程 | 一、 知识点一:直 角 三 角形 的 性 质 1.教师提问:直角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学生回答: 1)直角三角形的角之间的性质:两角锐角之和等于900。 2)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中线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斜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两直角边的平方和=斜边的平方。 二、知识点二:特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特殊的直角三角形?这些特殊的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学生回答: 1)有300(或600)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00所对直角边= 斜边的长 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相等; 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相等,都等于450。 三、对点练习一: 1.如图,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若∠A=200,求∠BDC的度数。 解:∵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 ∴CD=AD=BD; ∴∠DCA=∠A=200 ∴∠BDC=∠A+∠DCA=400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将直角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 2.如图,在Rt△ABC中,∠C=900,D为AB的中点,DE⊥AC于点E,∠A=300,AB=8,求DE的长。 解:∵D为AB的中点; ∴ AD=AB=4 又∵∠DEA=900,∠A=300 ; ∴DE=AD=2 3.用计算器求图中的x (结果精确到0.1 m).
1)解:依题意得: 解:依题意得: x==≈4.9 x==≈1.7 5.已知A、B两艘船从港口O出发,船A以15km/h的速度向东航行;船B以10km/h的速度向北航行,它们离开港口2h后,相距多远? 解:如图,由题意可知:∠AOB=900, OA=15×2=30(km), OB=10×2=20(km) ∴AB===10(km) 答:2h后两船相距10km。 8.在一棵树的5米高处有两只猴子,其中一只爬下来走向离树15米处的池塘,而另一只爬到树顶后直扑池塘(假设其下落的轨迹为直线),如果两只猴子经过的距离相等,那么这棵树有多高呢? 分析:设另一只猴子爬到树顶要爬x米则,树高(直角边):(5+x)米;因两只猴子经过的距离相等,向下爬的猴子经过的距离为(5+15)米,因此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20-x)米;而另一直角边为15米,则可得方法:(5+x)2+152=(5+15-x)2,解得:x=3。从而求出树高8米。 解:设另一只猴子爬到树顶要爬x米,依题意得: (x+5)2+152=(5+15-x)2 解得:x=3 ∴x+5=3+5=8(m) 答:这棵树高8米。 9.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和为,斜边长为2,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分析:设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则a+b=,a2+b2=22;从而可得(a+b)2=a2+2ab+b2=()2,将a2+b2=22便可得ab=1;于是可直角三角形的面积ab=. 解:设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则依题意得:a+b= , a2+b2=22=4. ∵a+b=, ∴(a+b)2=()2,即:a2+b2+2ab=6 又∵a2+b2=4, ∴ab=1 ∴ ab=,即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 四、知识点三: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教师提问: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哪些方法? 学生回答: ①定义判定法:有一个角=90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②两锐角互余判定: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③中线判定法:一边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④勾股定理判定法: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短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五、知识点四:特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教师提问:判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300(或600)有什么方法? 学生回答:在直角三角形内,如果一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角等于300.
学生回答:①两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②两锐角相等(或都为450)的直角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六、对点练习2: 4.判断由a,b, c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1) a=15, b=8, c=17; (2) a=, b=1,c=; 解:∵a=15, b=8, c=17 解:∵a= , b=1, c= ∴a2+b2=152+82=289, ∴a2+c2=()2+()2=, c2=172=289 b2=12=1 ∴a2+b2=c2 ∴a2+c2≠b2 ∴由a,b, c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由a,c, b组成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3) a=1.5, b=2, c=2.5. 解:∵a=1.5, b=2, c=2.5 ∴a2+b2=1.52+22=6.25 c2=2.52=6.25 ∴由a,b, c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规律:已知三边判定直角三角形可用勾股定理:a2+b2=22; 七、知识点五: 教师提问: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有哪些方法? 学生回答: ① 普通方法:两边一角夹中间(SAS);两角一边任意选(AAS、ASA); 三边也可证全等(SSS)。 ② 特殊方法(HL): 一直角边和斜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八、对点练习3: 6.如图,点B、E、C、F在同一直线上,∠A=∠D=900,BE=FC,AB=DF。求证:∠ACB=∠DEF。 分析:由“BE=FC”可得:BE+EC=CF+EC,即:BC=FE,因此通过“A=∠D=900,AB=DF,BC=FE”便可证明Rt△ABC≌Rt△DFE,从而得到∠ACB=∠DEF。 证明:∵BE=FC ∴BE+EC=FC+EC,即:BC=FE 在△BAD和△BCD中 ∵∠A=∠D=900,AB=DF,BC=FE ∴Rt△ABC≌Rt△DFE ∴∠ACB=∠DEF 。 九、知识点六:角平线的定理及逆定理 1.教师提问:角平分线有哪些性质? 学生回答:①角平分线分得的两个角相等,都等于整体的一半; 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证明一点引出的两垂线段相等常用)。 2.判定一条射线是一个角的角平分线有哪些方法? 学生回答:①定义判定法:一射线将一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份,那么这条射线就是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②角平分线的性质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证明点在角平分线上或一射线是角平分线) 十、对点练习4: 7.如图,已知∠AOB=300,P是∠AOB平分线上一点,CP∥OB,交OA于点C,PD⊥OB,垂足为点D,且PC=4,求PD的长。 分析:由“P是∠AOB平分线上一点”,因此过过点P作PE⊥OA于点E,则可得“PD=PE”。由“∠AOB=300,CP∥OB”可得∠ECP=∠AOB=300,进而可得PE=PC=2.因此PD=PE=2. 解:过点P作PE⊥OA于点E ∵CP∥OB ∴∠ECP=∠AOB=300 ∵∠PEC=900,PC=4 ∴ PE=PC=2 又∵OP平分∠AOB,PD⊥OB,PE⊥OA ∴ PD=PE=2 10.如图,在△ABC中,∠C=900,AC=BC,AD是∠BAC的平分线且交BC于点D,DE⊥AB,垂足为点E,若AB=12㎝,求△DEB的周长。 分析:由“∠C=900,AD是∠BAC的平分线且交BC于点D,DE⊥AB,垂足为点E”可得CD=ED.因而在Rt△ACD和Rt△AED中,∠C=∠AED=900,CD=ED,AD=AD,所以Rt△ACD≌Rt△AED。进而AE=AC=BC.于是可得出C△DEB=BD+DE+BE=BD+DC+BE=BC+BE=AE+BE=AB=12㎝ 解:∵AD平分∠CAB,DE⊥AB,DC⊥AC ∴DC=DE 又∵在Rt△ACD和Rt△AED中 ∠C=∠AED=900,AD=AD,DC=DE ∴Rt△ACD≌Rt△AED ∴AE=AC=BC ∴C△DEB=BD+DE+BE=BD+DC+BE=BC+BE=AE+BE=AB=12㎝ 十一、综合应用: 11、如图,小明和小强攀登一无名山峰,他俩在山脚A处测得主峰B的仰角为450,然后从山脚沿一段倾角为300的斜坡走了2km到达山腰C,此时测得主峰B的仰角为600,于是小明对小强说:“我知道主峰多高了.”你能根据他们的数据算出主峰的高度吗? 分析:由题意可知:∠BAH=450,∠BCD=600,AC=2km,AHB=∠CDB=900. 由“在Rt△AHB中,∠BAH=450”可得∠ABH=450,所以可得∠ABC=150;而∠BAC=∠BAH-∠CAH=150=∠ABC,所以BC=AC=2km;而要求主峰BH的高度,只需算出BD和DH的长。在Rt△CBD中,∠CBD=900-∠BCD=300,所以CD=CB=1km,根据勾股定理可得:BD==km。而DH=CE,因此只需算出CE的长。在Rt△AEC中∠CDB=900,∠CAH=300,所以CE=AC=1km。 解:由题意可知:∠BAH=450,∠BCD=600,∠CAH=300,AC=2km,AHB=∠CDB=900. 过点C作CE⊥AH于点E,则DH=CE ∵∠BAH=450,∠AHB=900, ∴∠ABH=∠BAH=450 ∵∠BCD=600,∠BDC=900 ∴∠CBD=300 ∴∠ABC=∠ABH -∠CBD=150 又∵∠BAC=∠BAH -∠CAH=150 ∴∠ABC=∠BAC ∴BC=AC=2km, ∴ CD=CB=1km ∴BD==km ∵在Rt△ACE中,∠CAE=300,∠AEC=900, ∴ CE=AC=1km=HD ∴BH=BD+DH= +1(km),即:主峰的高度为(+1)km。 12.图(a) 表示一个时钟的钟面垂直固定于水平桌面上,其中分针上有一点A,当钟面显示3点30分时,分针垂直于桌面,A点距桌面的高度为10 cm.如图(b), 若此钟面显示3点45分时,A点距桌面的高度为16 cm.则当钟面显示3点50分时,A点距桌面的高度为多少? 解:16-10=6(cm) ×6=3(cm) 16+3=19(cm) 答:当钟面显示3点50分时,A点距桌面的高度为19cm。 四、你的收获: 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①两锐角互余;②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③勾股定理。 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①普通方法:SAS、ASA、AAS、SSS;②特殊方法:HL。 4.角平分线的性质:①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②角的内部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
布置作业 | 课堂作业: 家作:根据复习题的讲解,将错的题重一遍。 |
板书设计 | |
教学反思 | 本节课从归纳本章主要内容入手,以精选练习为范本,采用训练为主讲解为辅的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真正做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得到深化,能力进一步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