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B版数学必修1 1.1.2 集合的基本关系 PPT课件+练习 课件 10 次下载
- 集合的基本运算PPT课件 课件 4 次下载
- 命题与量词PPT课件 课件 5 次下载
- 全称量词命题与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PPT课件 课件 5 次下载
-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PPT课件 课件 5 次下载
数学必修 第一册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示范课课件ppt
展开第2课时 补集及其应用
1.全集的概念及符号表示在研究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时,如果所要研究的集合都是某一给定集合的_______,那么称这个给定的集合为全集.全集通常用U表示.
2.补集及其性质(1)定义
(2)补集的常用性质(1)∁UA⊆U;(2)∁UU=∅,∁U∅=U;(3)∁U(∁UA)=A;(4)A∪(∁UA)=U,A∩(∁UA)=∅.思考:∁UA,A,U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A⊆U,∁UA⊆U,A∪(∁UA)=U,A∩(∁UA)=∅.
1.设集合U=R,M={x|x>2或x<0},则∁UM=( )A.{x|0≤x≤2} B.{x|0
2.已知全集U={x|-5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①全集一定包含任何元素;②同一个集合在不同的全集中补集不同;③不同的集合在同一个全集中的补集也不同.
4.若全集U={x∈R|-2≤x≤2},则集合A={x∈R|-2≤x≤0}的补集∁UA=______________.解析:借助数轴易得∁UA={x∈R|0
已知全集U=R,集合A={x|-3
1.(1)若全集U={0,1,2,3}且∁UA={2},则集合A的真子集共有( )A.3个 B.5个 C.7个 D.8个(2)已知全集U=[-3,+∞),集合A=(-3,4],则∁UA=___________________.
{-3}∪(4,+∞)
解析:(1)因为U={0,1,2,3}且∁UA={2},所以A={0,1,3},所以集合A的真子集共有7个.(2)借助数轴得∁UA={-3}∪(4,+∞).
(1)已知全集U={x|x≤4},集合A={x|-2
归纳提升:解决集合运算问题的方法1.解决集合的混合运算问题时,一般先运算括号内的部分,如求(∁UA)∩B时,先求出∁UA,再求交集;求∁U(A∪B)时,先求出A∪B,再求补集.2.当集合是用列举法表示时(如数集),可以通过列举集合的元素分别得到所求的集合;当集合是用描述法表示时(如区间形式表示的集合),则可运用数轴求解.
2.(1)如图所示,I是全集,M,P,S是I的3个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A.(M∩P)∩S B.(M∩P)∪SC.(M∩P)∩∁IS D.(M∩P)∪∁IS(2)已知全集U=(-∞,4],集合A=(-2,3),B=[-3,2],求A∩B,(∁UA)∪B,A∩(∁UB),(∁UA)∪(∁UB).
(1)设全集U={2,3,a2+2a-3},A={|2a-1|,2},∁UA={5},求实数a的值.(2)已知集合A={x|x解析:(1)∵∁UA={5},∴5∈U,且5∉A,∴a2+2a-3=5,解得a=2或a=-4.∴U={2,3,a2+2a-3}={2,3,5}.当a=2时,A={|2a-1|,2}={3,2},A⊆U,符合题意;当a=-4时,A={|2a-1|,2}={9,2},A不是U的子集,故舍去.∴a=2.(2)∁RB={x|x≤1,或x≥2},由于A∪∁RB=R,如图所示,所以a≥2.
归纳提升:由集合的补集求解参数的方法(1)有限集:由补集求参数问题,若集合中元素个数有限时,可利用补集定义并结合集合知识求解.(2)无限集:与集合交、并、补运算有关的求参数问题,若集合中元素有无限个时,一般借助数轴分析求解.
3.设集合A={x|x+m≥0},B={x|-2
归纳提升:运用补集思想解题的步骤当从正面考虑情况较多,问题较复杂时,往往考虑运用补集思想.其解题步骤为:第一步,否定已知条件,考虑反面问题;
第二步,求解反面问题对应的参数范围;第三步,取反面问题对应的参数范围的“补集”.
4.已知集合A={y|y>a2+1或ya2+1或y已知集合A={x|x2-4mx+1=0,x∈R},B=(-∞,0),若A∩B≠∅,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误区警示:当出现“至少”“至多”或正面直接求解情况较多时,我们可以考虑运用补集思想去解决,但必须明确全集是谁,只有正确求出全集,才可能求出补集.
进行集合的交、并综合运算时,为了保证运算的准确性、有效性、简捷性,通常需要借助Venn图或数轴这两个有力的工具,数形结合来分析得出结果.
一般来说,用列举法表示的数集或者研究比较抽象的集合之间关系时,用Venn图比较方便,如(∁UA)∩B,(∁UB)∩A等在图示法中的表示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两条封闭相交的曲线将集合U分为四个部分:(1)(∁UA)∩B;(2)(∁UB)∩A;(3)A∩B;(4)∁U(A∪B).用描述法表示的数集,特别是和不等式相关的集合之间的运算.通常用数轴分析得出结果,这样可以将抽象问题直观化.
已知全集U={x|x∈N,且x是不大于20的素数},M⊆U,N⊆U,且M∩(∁UN)={3,5},(∁UM)∩N={7,19},(∁UM)∩(∁UN)={2,17},求集合M、N.解析:用Venn图表示集合U、M、N(如图),将符合条件的元素依次填入图中相应的区域内.由图可知,M={3,5,11,13},N={7,11,13,19}.
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 集合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 集合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优秀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新知学习,即时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11.1.3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课标A必修11.1.3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演示课件ppt,文件包含113第2课时ppt、113第2课时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1.1.3集合的基本运算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1.1.3集合的基本运算示范课课件ppt,文件包含113第1课时ppt、113第1课时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