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6.2《五石之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6.2《五石之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01
    6.2《五石之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02
    6.2《五石之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03
    6.2《五石之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04
    6.2《五石之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05
    6.2《五石之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06
    6.2《五石之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07
    6.2《五石之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08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课前预习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文化常识,明确字音,文本解读,以为把当作,而表转折却,主题思想,重点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庄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庄子》的相关知识。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 3.学习庄子善于用设喻的方法,采用寓言的形式来说理的艺术手法。
    准确把握《庄子》长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的艺术效果。
    一、情景导入 庄周梦蝶,知鱼之乐,一个个寓言故事陪伴着我们长大。今天,让我们从表面向深层次进行探讨,一起来学习庄子的哲学智慧。让我们一起学习《五石之瓠》。
    1.了解庄子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2.了解庄子思想 庄子的无神论和天道观 在人类的婴儿期,人们认为,天也就是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是神创造的,天就是上帝或者说是帝。而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否定了这种理论。老子说天是道的产物。庄子认为,道是无处不在的,但道又是没有具体形态和意志的,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本原。 庄子的哲学中有丰富的辩证法 老子的思想中的一大特点就是辩证法。而庄子也继承了这一点。庄子认为,事物是由正反两个方面的矛盾对立组成的,相互依赖相互转化。庄子在《德充符》中列举了很多对矛盾对立的现象:“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这些矛盾是相互转化的。
    庄子的认识论 所谓认识论简单来说有两种,一是认为这个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第二种是认为这个世界不能被认识。庄子认为,人类拥有认识世界的能力,但是人永远也无法认清全部的世界,所以费心费力地去学习,是毫无意义的。 庄子的人生观 人生观其实是由命运观决定的。你有什么样的命运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庄子的命运观,有一句话可以概括: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意思是说,你无法对抗命运,你只能顺应自然顺应命运。我们要安时顺命,超然物外,才能实现精神的自由和逍遥。 庄子的齐物论 这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基础。庄子认为,这世界上的一切,其实从更高远的境界来观察的话,我们会发现,一切都是一样的。什么喜怒哀乐,什么荣华富贵,甚至连生与死,最终都是一样,他们之间没有差别。既然如此,我们就没有必要去追逐那些荣华富贵了,既然如此,我们所谓的失败,所谓的挫折,那也只是过眼烟云了。
    3.了解《庄子》和《逍遥游》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此文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五石( )之瓠( )      瓠落( )   呺然( )    掊之( )   不龟手( )     洴澼絖( )     鬻( )    越有难( )
    píng pì kuàng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实:容纳,填塞。名词用作动词。
    自举:宾语前置,即“举自”,拿起自己。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赠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种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能容得下五石的东西。用大葫芦去盛水,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无法拿起来。把它剖开做瓢,却因宽大而没有什么可盛受的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够空、不够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击破了它。”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固:实在,确实,副词。
    大:大的东西,形容词用作名词。
    鬻:卖。卖官鬻爵 mài guān yù jué 收受贿赂,出卖官爵,以敛取财物。
    难:发难,即发兵侵略 
    将:带兵,统率部队,名词用作动词。
    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防止手冻裂的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业。有个客人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以将药方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客人得到药方,用它来取悦吴王。正巧越国发兵侵吴,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吴军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防止手冻裂的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用它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用绳结缀当作大樽,从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它太宽大而无处可容纳,看来先生你还是见识不通达啊!”
    本文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五石之狐和“不龟手之药”两个故事,利用寓言告诉我们,同样的东西用法不同,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物,要主动探寻规律,探索事物最大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利用它。
    庄子告诉惠子怎样“巧用”这个“五石之瓠”,建议他可以把这种大葫芦作为腰舟系在身上,用来浮游于江湖之上。由此可见,庄子很注重事物的内在使用价值,“无用”是事物的外在价值,而“有用”是事物的内在价值,看似无用的很可能有大用。 《五石之瓠》告诉我们如何遵循事物规律,发现事物最大的价值。推而广之,人应该注重内在的生命价值,以“无用之用”来实现自我价值。
    1.《五石之瓠》这个故事如何体现了庄子突破常规的认识?
    2.庄子和惠子对大葫芦之用的分歧在哪里?庄子的看法和老子“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四章》)的看法有何相似之处?
    惠子:从功利角度理解,强调事物在外在使用价值上的“有用””。庄子:从事物本身的内在价值出发,认为“无用”很可能有大用。 老子认为世间的有用和无用都是相对而言的:事物中“无”的部分,能让“有”发挥作用,要重视“无”的作用。庄子的看法和老子一样,他认为从功利的角度看大葫芦是“无用”的,但这种“无用”也是一种“用”----无用之用。
    本文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一大一小两个故事。“大故事”和“小故事”两个故事有怎样的相通之处呢?
    “大故事”是围绕如何使用“五石之狐”展开的,“小故事”是围绕如何使用“不龟手之药”展开的。
    从寓言本身的意义来分析,”小故事”的寓意可以理解为:同一种事物,用法不同,价值就不同。因此要善于转换视角,发现和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在“大故事”中,庄子运用了“小故事”中蕴含的方法论,借如何处置“五石之狐”说明了“无用之用”才是“大用”的道家哲学。
    惠子用“五石之瓠”盛水、做瓢,结果都失败了,最后只能把葫芦打破。这种做法与“世世以洴澼絖为事”,最后以百金出售药方的宋人极为相似,他们只能看见世俗的小利,看不到事物背后的“大用”。这是“小故事”对“大故事”的第一个作用:批评惠子的固陋。
    客人凭借此药裂地受封,眼光和做法超过宋人太多,而庄子以超凡的智慧说出大葫芦的“妙用”,在境界上与客人是相似的。这是“小故事”对“大故事”的第二个作用:凸显庄子的超拔。
    客人眼光再高,也仅仅是功利的心机,而庄子“浮乎江湖”的想象,则隐含精神的自由,二者在具体做法和价值取向上并不相似,只能说在“宋人与客”和“惠子和庄子”这两组对比关系中体现出的境界高下相似。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聚族而谋之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不求闻达于诸侯C.剖之以为瓢          作《师说》以贻之D.则所用之异也        入则无法家拂士
    B项,两个“于”均为介词,用于引出动作对象,相当于“在”。A项,两个“而”都是连词,前者表示承接关系,后者表示转折关系。C项,两个“以”,前者是介词,“把”的意思;后者是连词,表示目的,相当于“来”。D项,两个“则”,前者是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后者是连词,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假使”。故选B。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坚不能自举也          举:拿起B.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掊:击破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龟:同“皲”,皮肤冻裂D.越有难,吴王使之将      难:困难
    D项,“越有难,吴王将之将”的意思是越国发难,吴王就派他统率军队”。其中“难”,作动词,译为“发难,指越国发兵攻打吴国”。故选D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②吴王使之将③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④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⑤其坚不能自举也        ⑥泰山之阳,汶水西流A.①③/②⑥/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④/⑥ D.①⑤/②④/③⑥
    ①树:名词活用为动词,种植。②将:名词活用为动词,作为将领。③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大的东西。④飞、走: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飞起、使……跑动。⑤坚: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坚硬程度。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故①②/③⑤/④/⑥分类正确。故选C。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世世为洴澼絖:从事 ②今一朝而鬻技百金:买③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击破 ④魏王贻我大瓠之种:遗留⑤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同“皲”,皮肤冻裂⑥客得之,以说吴王:同“悦”,高兴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②“今一朝而鬻技百金”意思是:如今卖掉这个方子,一下子就能赚一百两。鬻:卖。④“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意思是: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贻:赠送。⑥“客得之,以说吴王”意思是: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说:劝说。故①③⑤全部正确。故选C。
    相关课件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90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6.2 *五石之瓠教案配套课件ppt</a>,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梳理庄子名言,2五石之瓠,能容得下五石的东西,把做成,宽大空廓的样子,容得下它的东西,内中空虚而宽大的样子,同“皲”皮肤冻裂,同“纩”丝绵絮,同“悦”取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集体备课课件ppt,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有用VS无用”,五石之瓠,本文讲述了几个故事,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课文内容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堂知识点拨,艺术特色,理解性默写,课外拓展训练,庄子故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6.2《五石之瓠》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