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统编版6.2 *五石之瓠完美版课件ppt
展开6.2《五石之瓠》教案
(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 了解庄子及其作品。
2. 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课文大意。
3. 理解该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初步感知庄子的“无用之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中国人不做无用的事。然而什么是无用的事?什么是有用的事?
——白岩松
天下人都被社会环境局限于只知道所谓“有用的用”,却没有人知道那些被时代潮流遗弃的藏在沙堆土地下“看似无用却实际上有着大用”的玄妙道理。”那么究竟什么是“无用之大用”?具体的来说,对于“无用之大用”最好的比喻则莫过于《庄子·逍遥游》中一段庄子与他好友惠子的对话。
知人论世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与老子并称“老庄”。
一生率性,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生活贫困,以编草鞋为生,淡泊名利,以清静修道为务,楚威王曾以厚礼请他担任相国,被他拒绝,终身不仕。
主要作品有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惠子,姓惠,名施,战国中期宋国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做过梁惠王的相。
惠施本是庄子的朋友,为先秦名家代表,但本篇及以下许多篇章中所写惠施与庄子的故事多为寓言性质,并不真正反映惠施的思想。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章是庄子所写,“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
题目解说
本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石”,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五石”是指数量。“瓠(hù)”是葫芦的一种。“五石之瓠”指可容五石的大葫芦。作者只是借“五石之瓠”来说明道理。
诵读文本,疏通大意,感知内容,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及句法
(课文串讲文白对译,详见配套课件)
第二课时
研读文本,理解寓意
1.本文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几个故事?
明确:惠子:大瓠无用 庄子:不龟手之药
2.在“大瓠之种”这个故事中,面对五石之瓠,惠子和庄子的做法分别是什么?试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分析。
明确:
①惠子做法:其坚不能自举;则瓠落无所容;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②庄子的做法: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 惠子和庄子分别是如何对待“大瓠”的?“宋人”和“客”分别是如何对待“不龟手之药”的?“宋人”和惠子有何相同点?“客”和庄子有何相同点及不同点?
明确:惠子用“大瓠”盛水浆、做瓢,都失败了,于是把“大瓠”击破;庄子“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宋人“鬻技百金”;客凭借“不龟手之药”而“大败越人”被吴王“裂地而封”。
宋人和惠子只看到世俗的小利,看不到背后的“大用”。客和庄子都能看到事物背后的“大用”,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但是“客”的眼光再高,也只是对事物功利价值的追求;而庄子“浮乎江湖”的想象,则超越功利价值,追求的是精神的自由,显然庄子和“客”是有境界高下之分的。
4. 这则寓言里,惠子和庄子各自引用了“大瓠之种” 和“不龟手之药” 的事例,有什么用意?
明确:惠子用“大瓠之种”的事例,说明大葫芦大而“无用”,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
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而有用,说明使用方法不同,结果也会不同。讽刺惠子的做法与宋人一致,从利的角度看待有用无用,只看到无用,看不到无用之“大用”。
5.惠子和庄子分别从哪个角度认识大瓠的作用?这是有关什么话题的争论?
明确:惠子是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巨大的葫芦,在惠子眼里一无用处,而且占地方,碍手碍脚。
庄子是从审美主义的角度:它超越了某些世俗观念,大葫芦既没有被劈开,也没有被当成粗笨的器皿,在他眼里,大瓠可以用来泛舟江湖,诗意人生。他不仅保全了大瓠,还发挥了“大用”,很显然庄子达到一种“诗意的栖居” 的境界。
小大之辩 / 无用有用之争
6.选文中,惠子和庄子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明确:
惠子有才能,强调实用主义,但是容易流于斤斤计较,有过多外界与内心的束缚。
庄子放旷豁达,随顺自然,不拘于外物,主张物我合一。
7.如何理解本文的寓意?
明确:
“小故事”的寓意可理解为:同一事物,用法不同,价值不同。因此,要善于转换视角,发现和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
在“大故事”中,庄子则运用了“小故事”中蕴含的方法论,借如何处置“五石之弧”,说明了“无用之用”才是“大用”的道家哲学。
结语
《五石之瓠》借助寓言说明,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物,要主动探寻规律,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索事物最大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利用它。
写法赏析
①善用寓言,寓哲理于离奇的想象和形象的描写之中
②语言夸张,意境开阔
③犀利明快的议论,鲜明的情感态度
拓展探究
1.你喜欢“实用派”的惠子还是“逍遥派”的庄子?请结合实际生活经验,阐明理由。
明确:
观点一:我喜欢“实用派”的惠子。将“实用”作为评价事物价值的标准,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时间,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符合经济原则,也能更好地满足当下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观点二:我喜欢“逍遥派”的庄子。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在社会中却弥漫着一股“浮躁之风”,不少人抱有急功近利的心态,恨不得做什么事都立竿见影,长此以往,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而庄子的“逍遥”主张抛却事事皆功利的想法,重视对美的欣赏和对精神的追求,不失为拯救“过度功利”的一剂良药。
2.莫言曾说:“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这句话包含的哲理耐人寻味,请写一段话,表达你的理解和看法,并和同学交流分享。
示例1:所谓“有用”,一般人的理解是指物质之用,功名之用,富贵之用。以此观之,文学确不如科学“有用”。但如果从哲学的视角来看,文学,则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的“世界观”,科学更多是教人以“方法论”,其二者虽相互依存,但显然“世界观”更具有根本性、决定性,这是否意味着文学比之科学更为“有用”?有了高于现实的信仰,就如康德所言的“仰望星空”一样,它给生命以方向、以希望。就像苏轼,远谪黄州,政治失意,人生遇到低谷。但当他让生命融入天地自然,认识到“此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他就成为了名垂千古的东坡。苏轼在所谓的“无用”之中成就了人生的“大用”。舍弃无用,也许就舍弃了生活本身。
示例2:“有用”与“无用”,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没有“有用”,就无所谓“无用”;没有“无用”,也无所谓“有用”。即便是人类史上重大的科学发明,在刚开始时,也曾经被视为“无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初始只局限在实验室里,曾被讥讽为“毫无用处”。而法拉第回答说:“那么刚出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之后,他运用电磁原理发明了第一台电动机,人类由此步入电气时代,无用成为了大用。
示例3:在这个追求经济效益的时代,实用主义不断盛行,人们总会习惯于问:“这有什么用?”于是,有用的宽敞马路取代无用的狭窄胡同,有用的经济书籍取代无用的哲学书刊。人们对“有用”趋之若鹜,却来不及等待“无用之用”。要重视“无用”的价值,就要破除当前危害最大的急功近利的心态,让传统文化、审美文学还原人的纯真,带给人静谧与美好,成为人们在高速发展时代中的定海神针。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背景图ppt课件,共26页。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说课ppt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庄子》,初读文本,字词识读,文本解析,大瓠无用,不龟手之药,实用主义,审美主义,理解内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课文内容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堂知识点拨,艺术特色,理解性默写,课外拓展训练,庄子故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