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之瓠》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251071/0-172891005866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教学设计
展开一、教学背景
《五石之瓠》是《庄子·逍遥游》中的选段,蕴含着深刻的道家思想。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能让学生领略古典文学的魅力,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同时启发学生对事物价值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庄子及其思想,感受道家文化的魅力。
2. 掌握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寓意。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思考事物的价值和用途。
4. 学习庄子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 掌握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 理解文章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2. 难点
- 理解庄子的思想,体会道家文化的内涵。
- 学习庄子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受。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章的寓意和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点拨法: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难点。
4. 拓展法:通过拓展阅读庄子的其他作品,加深学生对庄子思想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以庄子的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庄子思想的兴趣。
- 介绍庄子及其作品《庄子》,让学生了解庄子的思想和文学成就。
2. 诵读课文
-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点评。
3. 疏通文意
-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疏通文意。
- 小组合作,讨论疑难字词和句子的翻译。
-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 全班交流,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字词和句子:
- 五石之瓠:五石容量的大葫芦。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瓠,葫芦。
-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魏王送给我大葫芦的种子。贻,赠送。
- 我树之成而实五石:我种植它,长成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的容量。树,种植。实,容纳,装得下。
-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用它来盛水,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举,承受。
-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把它剖开做成瓢,却因太大而没有可容纳它的东西。瓠落,宽大空廓的样子。
-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固,实在。拙,笨拙。用大,使用大的东西。
4. 理解寓意
- 学生思考:庄子通过这个故事想要表达什么寓意?
-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 教师总结: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的价值和用途是相对的,取决于人们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人眼里可能有不同的价值。我们应该打破常规思维,善于发现事物的潜在价值,充分发挥事物的作用。
5. 拓展延伸
- 让学生列举一些在生活中看似无用却有大用的东西,如废旧物品的再利用等,进一步理解事物的价值和用途的相对性。
- 拓展阅读庄子的其他作品,如《逍遥游》《齐物论》等,感受庄子的思想和文学魅力。
6. 课堂小结
-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文言字词、文意理解、寓意分析等。
- 强调庄子的思想对我们的启示,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7. 布置作业
- 背诵课文。
-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事物价值和用途的理解。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90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6.2 *五石之瓠教学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90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6.2 *五石之瓠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研读探究,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课程目标,学法指导,高考导航,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8799326979f03b68cbfed985436f76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