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2023年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2.3圆及其方程2.3.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导学案新人教B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学案 1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2.4曲线与方程导学案新人教B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学案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2.5椭圆及其方程2.5.2椭圆的几何性质导学案新人教B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学案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2.6双曲线及其方程2.6.1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导学案新人教B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学案 1 次下载
- 新教材2023年高中数学第2章平面解析几何2.6双曲线及其方程2.6.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导学案新人教B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学案 1 次下载
高中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2.5 椭圆及其方程2.5.1 椭圆的标准方程导学案
展开2.5 椭圆及其方程
2.5.1 椭圆的标准方程
(教师独具内容)
课程标准: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模型的过程.2.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3.能利用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法指导:学习本节内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熟练掌握椭圆的定义;2.利用图形的形象直观性,把握a,b,c的几何意义;3.要通过范例的学习与适度的练习,熟练掌握求椭圆标准方程的基本方法:待定系数法、定义法、直接法等.
教学重点:椭圆定义的应用及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1997年初,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布了一条消息:从1997年2月中旬起,海尔波普彗星将逐渐接近地球,4月以后又将渐渐离去,并预测3000年后,它还将光临地球上空.1997年2月至3月间许多人目睹了这一天文现象.你知道科学家是如何计算出彗星出现的准确时间吗?
知识点一 椭圆的定义
如果F1,F2是平面内的两个定点,a是一个常数,且2a>|F1F2|,则平面内满足|PF1|+|PF2|=2a的动点P的轨迹称为椭圆,其中,两个定点F1,F2称为椭圆的焦点,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F1F2|称为椭圆的焦距.
知识点二 椭圆的标准方程
焦点位置
焦点在x轴上
焦点在y轴上
标准方程
+=1(a>b>0)
+=1(a>b>0)
图形
焦距
|F1F2|=2c
焦点坐标
(±c,0)
(0,±c)
a,b,c的关系
a2=b2+c2
1.对椭圆定义的理解
设两定点F1,F2,点到F1,F2的距离之和为2a.
(1)当2a>|F1F2|时,点的轨迹是椭圆.
(2)当2a=|F1F2|时,点的轨迹是以F1,F2为端点的线段.
(3)当2a<|F1F2|时,点的轨迹不存在.
2.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步骤
(1)作判断:依据条件判断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还是在y轴上,还是两个坐标轴上都有可能;
(2)设方程:
①依据上述判断设方程为+=1(a>b>0)或+=1(a>b>0);
②在不能确定焦点位置的情况下也可设mx2+ny2=1(m>0,n>0且m≠n);
(3)找关系:依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a,b,c或m,n的方程组;
(4)得方程:解方程组,将a,b,c或m,n代入所设方程即为所求.
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到平面内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称为椭圆.( )
(2)椭圆的标准方程只与椭圆的形状、大小有关,与位置无关.( )
(3)椭圆的两种标准形式中,虽然焦点位置不同,但都具备a2=b2+c2.( )
(4)设定点F1(0,-2),F2(0,2),动点P满足条件|PF1|+|PF2|=m+(m>2),则点P的轨迹是椭圆.( )
答案 (1)× (2)× (3)√ (4)√
2.做一做(请把正确的答案写在横线上)
(1)设F1,F2是椭圆+=1的焦点,P为椭圆上一点,则△PF1F2的周长为________.
(2)已知F1,F2为椭圆+=1的两个焦点,过F1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若|F2A|+|F2B|=8,则|AB|=________.
(3)若椭圆+=1的焦点分别为F1,F2,椭圆上一点P满足∠F1PF2=60°,则△F1PF2的面积是________.
答案 (1)18 (2)4 (3)
题型一 椭圆的定义
例1 如图所示,已知经过椭圆+=1的右焦点F2的直线AB垂直于x轴,交椭圆于A,B两点,F1是椭圆的左焦点.
(1)求△AF1B的周长;
(2)如果AB不垂直于x轴,△AF1B的周长有变化吗?为什么?
[解] (1)如题图,由题意知,A,B在椭圆+=1上,故有|AF1|+|AF2|=2a=10,|BF1|+|BF2|=2a=10,|AF2|+|BF2|=|AB|,
所以△AF1B的周长=|AF1|+|BF1|+|AB|=|AF1|+|BF1|+|AF2|+|BF2|=(|AF1|+|AF2|)+(|BF1|+|BF2|)=2a+2a=4a=4×5=20.
所以△AF1B的周长为20.
(2)如果AB不垂直于x轴,△AF1B的周长仍为20不变,因为|AF1|+|BF1|+|AB|=|AF1|+|BF1|+|AF2|+|BF2|=(|AF1|+|AF2|)+(|BF1|+|BF2|)=4a,与AB和x轴是否垂直无关.
1.椭圆定义的应用技巧
(1)椭圆的定义具有双向作用,即若|MF1|+|MF2|=2a(2a>|F1F2|),则点M的轨迹是椭圆;反之,椭圆上任意一点M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必为2a.
(2)椭圆的定义能够对一些距离问题进行转化,简化解题过程.因此,解题过程中遇到涉及曲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问题时,应先考虑是否能够利用椭圆的定义求解.
2.椭圆中的焦点三角形
椭圆上一点P与椭圆的两个焦点F1,F2构成的△PF1F2,称为焦点三角形,解关于椭圆的焦点三角形的问题,通常要利用椭圆的定义,结合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求解.
3.椭圆的标准方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a2=c2+b2,a>b>0,a最大,其中a,b,c构成如图的直角三角形,我们把它称为“特征三角形”.
(2)方程中的两个参数a与b,确定椭圆的形状和大小;焦点F1,F2的位置,是椭圆的定位条件,它决定椭圆标准方程的类型.
(3)方程Ax2+By2=C表示椭圆的充要条件:ABC≠0,且A,B,C同号,A≠B.A>B时,焦点在y轴上;A
[跟踪训练1] 已知F1为椭圆5x2+9y2=45的左焦点,P为椭圆上半部分上任意一点,A(1,1)为椭圆内一点,求|PF1|+|PA|的最小值.
解 由椭圆的方程5x2+9y2=45可知a2=9,b2=5,c2=4,左焦点F1(-2,0),右焦点F2(2,0),如图所示.P为椭圆上半部分上一点,由椭圆的定义有|PF1|+|PF2|=6.
而|PF1|+|PA|=|PF1|+|PA|+|PF2|-|PF2|=6-(|PF2|-|PA|).
在△PAF2中,因为||PF2|-|PA||<|AF2|,当且仅当P,A,F2三点共线时,|PF2|-|PA|=|AF2|=.所以当P,A,F2三点共线时,|PF1|+|PA|有最小值为6-.
题型二 椭圆的标准方程
例2 求经过P1,P2两点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解] 解法一:①当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时,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a>b>0),
依题意,知解得
∵a2=<=b2,∴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不存在.
②当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时,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1(a>b>0).
由题意,得解得
故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解法二:设所求椭圆的方程为Ax2+By2=1(A>0,B>0,A≠B).
由题意,得解得
∴所求的椭圆方程为5x2+4y2=1,其标准方程为+=1.
1.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求法
(1)定义法:定义是研究椭圆问题的基础,先根据椭圆的定义得到相应的a,b,c,再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2)待定系数法
①先设出椭圆的标准方程+=1或+=1(a>b>0),然后求出待定的系数代入方程即可.
②若椭圆的焦点位置不确定,需要分焦点在x轴上和在y轴上两种情况讨论,也可设椭圆的方程为mx2+ny2=1(m≠n,m>0,n>0).
③与椭圆+=1(a>b>0)有公共焦点的椭圆方程为+=1(a>b>0,b2>-λ),与椭圆+=1(a>b>0)有公共焦点的椭圆方程为+=1(a>b>0,b2>-λ).
2.求椭圆标准方程的关注点
确定椭圆的方程包括“定位”和“定量”两个方面.
(1)“定位”是指确定与坐标系的相对位置,在中心为
原点的前提下,确定焦点位于哪条坐标轴上,以判断方程的形式;
(2)“定量”是指确定a2,b2的具体数值,常根据条件列方程求解.
[跟踪训练2]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2,0),(2,0),并且经过点;
(2)过点Q(2,1),且与椭圆+=1有公共的焦点.
解 (1)易知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所以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a>b>0).
由椭圆的定义,知2a=+
=2,
所以a=.
又c=2,所以b2=a2-c2=10-4=6.
故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2)设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a>b>0),
由+=1,得c2=5,则a2-b2=5.①
又点Q(2,1)在所求椭圆上,所以+=1,②
由①②得a2=+5,b2=,
故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题型三 利用椭圆的定义求轨迹方程
例3 已知B,C是两个定点,|BC|=8,且△ABC的周长等于20,求这个三角形的顶点A的轨迹方程.
[解] 以过B,C两点的直线为x轴,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如图所示.
由|BC|=8,可知点B(-4,0),C(4,0),c=4.
由|AB|+|AC|+|BC|=20,|BC|=8,
得|AB|+|AC|=12,
因此点A的轨迹是以B,C为焦点的椭圆,这个椭圆上的点与两焦点的距离之和2a=12;但点A不在x轴上.由a=6,c=4,得b2=a2-c2=36-16=20.所以点A的轨迹方程为+=1(y≠0).
利用椭圆的定义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应先根据动点具有的特点,验证是否符合椭圆的定义,即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和是否是一常数,且该常数(定值)大于两点的距离,若符合,则动点的轨迹为椭圆,然后确定椭圆的方程,这就是利用定义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方法,但注意检验.
[跟踪训练3] 已知两圆C1:(x-4)2+y2=169,圆C2:(x+4)2+y2=9,动圆在圆C1内部和圆C1相内切,和圆C2相外切,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曲线的形状及方程.
解 如图所示,由已知可得圆C1与C2的圆心坐标分别为C1(4,0),C2(-4,0),其半径分别为r1=13,r2=3.
设动圆的圆心为C,其坐标为(x,y),动圆的半径为r.
由于圆C1与圆C相内切,依据两圆内切的充要条件可得|CC1|=r1-r.①
由于圆C2与圆C相外切,依据两圆外切的充要条件可得|CC2|=r2+r.②
由①+②可得|CC1|+|CC2|=r1+r2=13+3=16,即点C到两定点C1与C2的距离之和为16,且|C1C2|=8,可知动点C的轨迹为椭圆,且以C1与C2为焦点.
由题意,得c=4,a=8,
所以b2=a2-c2=64-16=48.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1,
所以动圆圆心的轨迹为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其方程为+=1.
1.已知椭圆+=1的一个焦点为(2,0),则椭圆的方程是( )
A.+=1 B.+=1
C.x2+=1 D.+=1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知,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且c=2,所以a2=2+4=6,因此椭圆的方程为+=1.故选D.
2.“2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答案 B
解析 由方程+=1表示的曲线是椭圆,可得解得2
A.+=1 B.+=1
C.+=1 D.+=1
答案 BCD
解析 与椭圆+=1有公共焦点的椭圆系方程为+=1(λ>-16).对比各选项可知,当λ=-2时,得+=1;当λ=5时,得+=1;当λ=-9时,得+=1.故选BCD.
4.椭圆+=1的焦点为F1,F2,点P在椭圆上,若|PF1|=4,则|PF2|=________,∠F1PF2=________.
答案 2 120°
解析 由椭圆+=1知a=3,c==,
∵|PF1|+|PF2|=2a=6,∴|PF2|=6-|PF1|=2.
在△F1PF2中,由余弦定理,
得cos∠F1PF2=
==-.
又0°<∠F1PF2<180°,∴∠F1PF2=120°.
5.如图,已知定点A(-2,0),动点B是圆F:(x-2)2+y2=64上一点,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BF于点P,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解 连接PA,圆F:(x-2)2+y2=64的圆心为F(2,0),半径R=8.
∵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BF于点P,
∴|PA|=|PB|,
∴|PA|+|PF|=|PB|+|PF|=|BF|=R=8>|AF|=4.由椭圆的定义,知点P的轨迹是椭圆.
依题意,有2a=8,c=2,
∴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1.
A级:“四基”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已知△ABC的顶点B,C在椭圆+y2=1上,顶点A是椭圆的一个焦点,且椭圆的另一个焦点F在BC上,则△ABC的周长是( )
A.2 B.6
C.4 D.12
答案 C
解析 由题可知a=,由椭圆的定义得|BF|+|BA|=|CF|+|CA|=2a=2,∴(|BF|+|CF|)+|BA|+|CA|=|BA|+|CA|+|BC|=4,即△ABC的周长为4.故选C.
2.如果方程+=1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3,+∞) B.(-∞,-2)
C.(-∞,-2)∪(3,+∞) D.(-6,-2)∪(3,+∞)
答案 D
解析 由椭圆+=1的焦点在x轴上,可得解得所以a>3或-6<a<-2.故选D.
3.已知动点M(x,y)满足+=4,则动点M的轨迹曲线的形状为( )
A.椭圆 B.直线
C.圆 D.线段
答案 D
解析 设F1(-2,0),F2(2,0).由题意知动点M满足|MF1|+|MF2|=4=|F1F2|,故动点M的轨迹是线段F1F2.
4.已知椭圆+=1上一点M到焦点F1的距离为2,N是MF1的中点,O为坐标原点,则|ON|=( )
A.2 B.4
C.6 D.
答案 B
解析 设F1为椭圆的左焦点,F2为椭圆的右焦点,连接MF2,由N是MF1的中点,O是F1F2的中点可知|ON|=|MF2|.又|MF2|=2a-|MF1|=10-2=8,所以|ON|=4.
5.(多选)椭圆+=1上一点P到两焦点的距离之积为m,则m取最大值时,P点坐标可以是( )
A.(0,-3) B.
C.(0,3) D.
答案 AC
解析 记F1(-4,0),F2(4,0),|PF1|·|PF2|≤2=2=25,当且仅当|PF1|=|PF2|时,等号成立.∴P应在椭圆与y轴的交点处,
∴P(0,3)或(0,-3).
二、填空题
6.椭圆+=1的两个焦点为F1,F2,点P在椭圆上.如果线段PF1的中点在y轴上,那么|PF1|是|PF2|的________倍.
答案 7
解析 由已知椭圆的方程得a=2,b=,c=3,不妨设F1(-3,0),F2(3,0).由于焦点F1和F2关于y轴对称,∴PF2必垂直于x轴.∴P或P,|PF2|=,∴|PF1|=2a-|PF2|=.∴|PF1|=7|PF2|.
7.已知P为椭圆+=1上的一点,M,N分别为圆(x+3)2+y2=1和圆(x-3)2+y2=4上的点,则|PM|+|PN|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 7
解析 由题意知椭圆的两个焦点F1,F2分别是两圆的圆心,且|PF1|+|PF2|=10,从而|PM|+|PN|的最小值为|PF1|+|PF2|-1-2=7.
8.已知F1,F2分别为椭圆+=1的左、右焦点,M是椭圆上的一点,且在y轴的左侧,过点F2作∠F1MF2的角平分线的垂线,垂足为N,若|ON|=2(O为坐标原点),则|MF2|-|MF1|=________,|OM|=________.
答案 4 2
解析 延长F2N,MF1并相交于Q点,由题知,MN⊥F2Q,且MN平分∠F1MF2,所以|MF2|=|MQ|,N为F2Q的中点,又因为O为F1F2的中点,所以ON綊F1Q,因为|ON|=2,所以|F1Q|=4,|MF2|-|MF1|=4,因为|MF2|+|MF1|=8,所以|MF2|=6,|MF1|=2,所以|MF2|2=|MF1|2+|F1F2|2,所以MF1⊥OF1,所以|OM|==2.
三、解答题
9.已知椭圆+=1(a>b>0)的焦点分别是F1(0,-1),F2(0,1),且3a2=4b2.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设点P在这个椭圆上,且|PF1|-|PF2|=1,求∠F1PF2的余弦值.
解 (1)依题意,知c=1,又c2=a2-b2,且3a2=4b2,
所以a2-a2=1,即a2=1,
所以a2=4,b2=3,
故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2)由于点P在椭圆上,
所以|PF1|+|PF2|=2a=2×2=4.
又|PF1|-|PF2|=1,
所以|PF1|=,|PF2|=.
又|F1F2|=2c=2,
所以由余弦定理得
cos∠F1PF2==.
故∠F1PF2的余弦值为.
10.已知圆A:x2+(y+6)2=400,圆A内一定点B(0,6),圆C过B点且与圆A内切,求圆心C的轨迹方程.
解 设动圆C的半径为r,则|CB|=r.
∵圆C与圆A内切,∴|CA|=20-r.
∴|CA|+|CB|=20.
又|AB|=12,∴|CA|+|CB|=20>|AB|.
∴点C的轨迹是以A,B两点为焦点的椭圆.
∵2a=20,2c=12,
∴a=10,c=6,b2=64.
又A,B在y轴上,∴C点的轨迹方程为+=1.
B级:“四能”提升训练
1.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焦点在x轴上,且经过点(2,0)和点(0,1);
(2)与椭圆+y2=1有相同的焦点,且经过点;
(3)焦点在y轴上,且与y轴的一个交点为P(0,-10),P到它较近的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2.
解 (1)∵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
∴可设它的标准方程为+=1(a>b>0).
∵椭圆经过点(2,0)和(0,1)
∴∴
故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y2=1.
(2)解法一:∵椭圆+y2=1的焦点坐标分别为(-1,0),(1,0),
∴可设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a>b>0),
则解得a2=4,b2=3.
故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解法二:由题意知椭圆的焦点坐标分别为(-1,0),(1,0),
又 + =+=4,
∴2a=4,即a=2,∴b2=a2-c2=22-12=3,
∴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3)∵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
∴可设它的标准方程为+=1(a>b>0).
∵P(0,-10)在椭圆上,∴a=10.
又P到它较近的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2,
∴-c-(-10)=2,故c=8,
∴b2=a2-c2=36,
∴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2.如图所示,△ABC的底边BC=12,其他两边AB和AC上中线的和为30,求此三角形重心G的轨迹方程,并求顶点A的轨迹方程.
解 以BC边所在直线为x轴,BC边中点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则B(6,0),C(-6,0),CE,BD分别为AB,AC边上的中线,
则|BD|+|CE|=30.
由重心的性质可知,
|GB|+|GC|=(|BD|+|CE|)=20.
∵B,C是两个定点,G点到B,C的距离和等于定值20,且20>12,
∴G点的轨迹是椭圆,B,C是椭圆的两个焦点,
∴2c=|BC|=12,c=6,2a=20,a=10,
∴b2=a2-c2=102-62=64,
故G点的轨迹方程为+=1(x≠±10).
设G(x′,y′),A(x,y),则有+=1.
由重心坐标公式知
故顶点A的轨迹方程为+=1(x≠±30),
即+=1(x≠±30).
人教B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2.5.1 椭圆的标准方程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B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2.5.1 椭圆的标准方程学案设计,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学习小结,达标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B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2.5.1 椭圆的标准方程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B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2.5.1 椭圆的标准方程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学习小结,精炼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B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2.5.1 椭圆的标准方程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B版 (2019)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2.5.1 椭圆的标准方程学案设计,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