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版新课标A选修1-12.1椭圆教案设计
展开第四课时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
2、能根据条件求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3、进一步理解a、b、c、e的几何意义,会用几何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4、在坐标法的基础上掌握点的轨迹条件满足某曲线的定义时,用待定系数法求其方程
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A组 椭圆的定义运用:
⑴ΔABC的周长为20,且B(-4,0),C(4,0),则点A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
x2/36+y2/20=1(y≠0)
⑵已知A(-1,0),B(1,0),线段CA、AB、CB的长成等差数列,则点C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 x2/4+y2/3=1
⑶过点A(0,2),且与圆B:x2+(y+2)2=36内切的动圆圆心C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
x2/5+y2/9=1
⑷一动圆与圆A:(x+3)2+y2=1外切,与圆B:(x-3)2+y2=81内切,试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
x2/25+y2/16=1
⑸椭圆x2/12+y2/3=1的一个焦点为F1,点P在椭圆上,如果线段PF1的中点在y轴上,求点M的坐标。
⑹P是椭圆x2/100+y2/64=1上的一点,F1、F2分别是焦点.①如果∠F1PF2=60º,求ΔF1PF2的周长及面积;②|PF1|•|PF2|的最大值。
分析:①考虑到∠F1PF2=60º和三角形的面积S=absinC/2,只要求出|PF1|•|PF2|问题就可以解决了.|PF1|•|PF2|如何求?如果设P(x,y),由点P在椭圆上且∠F1PF2=60º,利用这两个条件,列出关于x、y的两个方程,解出x、y,再求ΔF1PF2的面积,虽然思路清晰,但运算量过大,考虑到这是一个几何问题,能否利用图形的几何性质呢?椭圆的定义。
②考虑到|PF1|+|PF2|=20,要求|PF1|•|PF2|的最大值,应用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定理即可。
解:①∵|F1F2|=12,|PF1|+|PF2|=20,∴ΔF1PF2的周长为32
设|PF1|=m,|PF2|=n,根据椭圆定义有m+n=20,
在ΔF1PF2中,∠F1PF2=60º,由余弦定理得:m2+n2-2mncos60º=144
∴m2+n2-mn=144,∴(m+n)2-3mn=144,∴mn=256/3
又SΔF1PF2=|PF1|•|PF2|sin60º/2,
②∵|PF1|+|PF2|=20
当且仅当|PF1|=|PF2|=10时等号成立,
∴|PF1|•|PF2|的最大值是100。
⑺已知点P为椭圆x2/25+y2/9=1上的一点,F1、F2为椭圆的左焦点与右焦点,点P到左准线的距离为d1, 点P到右准线的距离为d2。
①若|PF1|=3.5,则d2=______;②若|PF1|∶|PF2|=2∶3,则点P的坐标是_______;③若d2=4.5,则d1=_______;④若P(3,y),则|PF1|=______;⑤若|PF1|⊥|PF2|,则点P的坐标是_______;⑥若点M(3,-2)在椭圆内部,则|PM|+5|PF2|/4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小结:①点P(x0,y0)是椭圆x2/a2+y2/b2=1上的一点,F1、F2为椭圆的左焦点与右焦点,点P到左准线的距离为d1, 点P到右准线的距离为d2,则d1=a2/c+x0, d2=a2/c-x0,|PF1|=ed1=a+ex0,|PF1|=ed2=a-ex0。
②充分利用定义
⑻设椭圆x2/a2+y2/b2=1的两焦点为F1、F2,A1、A2为长轴的两个端点。
①P是椭圆上的一点,且∠F1PF2=60º,求ΔF1PF2的面积;
②若椭圆上存在一点Q,使∠A1QA2=120º,求椭圆离心率的范围。
分析:①在ΔF1PF2中,∠F1PF2=60º,∴|F1F2|2=|PF1|2+|PF2|2-2|PF1||PF2|cos60º
即4c2=|PF1|2+|PF2|2-|PF1||PF2|,又|PF1|+|PF2|==2a.∴|PF1||PF2|=4(a2-c2)/3=4b2/3
②设Q(x0,y0),则x02/a2+y02/b2=1,∵∠A1QA2=120º,不妨设A1(-a.0),A2(a,0),点Q在x轴上方
,又, ,∵y0≤b,,即
解得,∴e2=1-(b/a)2≥2/3,。
⑼求经过点M(1,2),以y轴为准线,离心率为1/2的椭圆左顶点的轨迹方程。
分析:设左顶点的坐标为P(x,y),则由椭圆的第二定义可得左焦点为(3x/2,y),
又椭圆经过点M(1,2),以y轴为准线,离心率为1/2
,
整理得:
B组 利用图形及图形性质解题
⑴若椭圆两准线间的距离等于焦距的4倍,则这个椭圆的离心率是( )D
⑵已知椭圆的一条准线方程是y=9/2,则m等于( )A
A、1 B、2 C、3 D、7
⑶椭圆两焦点和中心将两准线间的距离四等分,则一焦点与短轴连线的夹角是( )C
A、45º B、60º C、90º D、120º
⑷椭圆x2/100+y2/36=1上的点P到它的左准线的距离是10,则点P到右焦点的
距离是( )B
A、15 B、12 C、10 D、8
⑸中心在原点,离心率为,且一条准线的方程是y=3的椭圆方程是__________。x2/2+y2/6=1
⑹点M与定点F(8,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x=25/2的距离之比为4∶5,则点M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
x2/100+y2/36=1
归纳总结
•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类比的思想、特殊到一般
• 数学方法:图象法、化归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辅助圆法
• 知识点: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椭圆中的最值问题
作业
设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长轴在x轴上,离心率,已知点P(0,3/2)到这个椭圆上的点的最远距离为,求这个椭圆的方程,并求椭圆上到点P的距离为的点的坐标。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掌握用坐标法研究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2、熟练地求弦长、面积、对称等问题
3、培养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椭圆的定义、几何性质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
2、探索研究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坐标法(围绕直线与椭圆的公共点展开的),将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组成方程组,消元后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当Δ=0时,直线与椭圆相切;当Δ>0时,直线与椭圆相交;当Δ<0时,直线与椭圆相离。
3、反思应用
例1 当m为何值时,直线l:y=x+m与椭圆9x2+16y2=144相切、相交、相离?
分析:将直线方程y=x+m代入椭圆9x2+16y2=144中,得9x2+16(x+m)2=144,
整理,得25x2+32mx+16m2-144=0,∵Δ=(32m)2―4·25(16m2―144)=-576m2+14400
当Δ=0即m=±5时,直线与椭圆相切;
当Δ>0即-5<m<5时,直线与椭圆相交;
当Δ<0即m<-5或m>5时,直线与椭圆相离。
例2 已知斜率为1的直线l经过椭圆x2+4y2=4的右焦点交椭圆于A、B两点,求弦长|AB|。
分析:设A(x1,y1),B(x2,y2),由椭圆方程知:a2=4,b2=1,∴c2=3,∴右焦点,
∴直线l的方程为,代入椭圆得
小结:弦长公式
例3 过椭圆x2/16+y2/4=1内一点M(2,1)引一条弦AB,使AB被点M平分,求弦AB所在直线的方程。
解一:当弦AB的斜率不存在时,弦AB的方程为x=2,不合题意舍去
设弦AB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1=k(x-2),代入椭圆方程并整理得
(4k2+1)x2―8(2k2―k)x+4(k2―1)2―16=0,又设A(x1,y1),B(x2,y2),则x1、x2为方程的两个根,
于是,又M为AB的中点,,解之得k=-1/2,故所求弦AB的方程是x+2y-4=0
解二:设A(x1,y1),B(x2,y2),∵M(2,1)为AB的中点,∴x1+x2=4,y1+y2=2
又∵A、B两点在椭圆上,∴x12+4y12=16,x,22+4y22=16,两式相减得x12-x22+4(y12-y22)=0,
,故所求弦AB的方程是x+2y-4=0
解三:设A(x,y),由M(2,1)为AB的中点得B(4―x,2―y)
∵A、B两点在椭圆上,∴x2+4y2=16,(4-x)2+4(2-y)2=16,两式相减得x+2y-4=0,
由于过A、B的直线只有一条,故所求弦AB的方程是x+2y-4=0
小结:解一常规解法;解二是解决有关中点弦问题的常用方法;解三利用曲线系解题。
例4 试确定实数m的取值范围,使椭圆x2/4+y2/3=1上存在两点关于直线l:y=2x+m对称。
解一:设存在A(x1,y1),B(x2,y2) 关于直线l:y=2x+m对称,故可设直线AB的方程为y=2x+t,代入椭圆方程x2/4+y2/3=1,并整理得x2―tx+t2―3=0,则Δ=t2―4(t2―3)>0。解得-2<t<2。
∵x1+x2=t,∴AB的中点M为(t/2,3t/4),∵M在直线l上,∴3t/4=2t/2+m,即m=-t/4,从而-1/2<m<1/2.
解二:设存在A(x1,y1),B(x2,y2) 关于直线l:y=2x+m对称,,则AB⊥l,且AB的中点M在l上,
设AB的中点M(x0,y0),则x1+x2=2x0,y1+y2=2y0,
又∵A、B两点在椭圆上,∴3x12+4y12=12,3x,22+4y22=12,
两式相减得3(x12-x22)+4(y12-y22)=0,
即y0=3x0/2,又y0=2x0+m,解得x0=-2m,y0=-3m,
∵点M在椭圆内,,即m2+3m2<1,解得-1/2<m<1/2.
例5 椭圆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x轴上,,过椭圆左焦点F的直线交椭圆于P、Q两点,且|PQ|=20/9,OP⊥OQ,求此椭圆的方程。
解:设椭圆方程为x2/a2+y2/b2=1(a>b>0),左焦点F(-c,0)
当PQ⊥x轴时,|FP|=|FQ|=b2/a,由OP⊥OQ知|FO|=|FQ|,即c=b2/a,
∴ac=a2-c2,即e2+e-1=0,解得,
这与条件不符,∴PQ不垂直x轴
设PQ:y=k(x+c),P(x1,y1),Q(x2,y2),∵,∴设a=2t,,则b=t
∴椭圆方程可化为x2+4y2=4t2(t>0),将直线PQ的方程代入椭圆方程得
,则x1、x2为方程的根
∵OP⊥OQ,∴x1x2+y1y2=0,即
整理得:
,整理得k2=4/11,
此时
∵|PQ|=20/9,
即
所以所求椭圆方程为x2/4+y2=1
4、归纳总结
数学思想: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
知识点: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弦长公式、中点弦问题、对称问题
作业:
1、直线l与椭圆方程为4x2+9y2=36交于A、B两点,并且AB的中点M(1,1),求直线l的方程。
2、求焦点,截直线l:y=2x-1所得弦中点的横坐标为2/7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答案:4x+9y-13=0; x2/75+y2/25=1
高中数学人教版新课标A选修1-12.1椭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版新课标A选修1-12.1椭圆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点,能力训练点,德育渗透点,美育渗透点,学法指导,重点与难点,课时安排 五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新课标A选修1-12.1椭圆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课标A选修1-12.1椭圆教案设计,共3页。
高中人教版新课标A2.1椭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新课标A2.1椭圆教学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