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1.1 轴对称教学设计
展开【学习目标】
1.通过展示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归纳出轴对称图形概念,能用概念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3.培养良好的动手试验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学习难点】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全等形是指能够完全________的两个图形,即_______、________相同的两个图形。
二、自主学习
1.情景引入:让学生欣赏一组生活中的图片(PPT呈现),感受对称现象
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艺术作品,从建筑物到交通标志,甚至日常生活用品中,都可以找到对称例子。
2.请你列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图片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探究一:动手做一做,体验学习过程,总结规律
把一张纸对折,然后从折叠处撕出一个图形(不要撕断叠痕),展开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它有什么特征?
再观察图13.1-2的窗花图案,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象上面的平面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归纳总结:如果一个____________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________,这个图形就叫做________图形,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_________。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________。
探究二: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确定对称轴
例1:下列哪些图形是轴对称?若是轴对称图形,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对称轴。
练一练:
2.如下书写的四个汉字,其中为轴对称图形的是( ).
3.下列大写正体英文字母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A B.M C.N D.V
探究三: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1、观察下列每对(两幅)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________________
2、在上图的每对图形中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并在第三幅图中标出A、B、C的对应点A、B、C
归纳总结: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_____,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_______,这条直线叫做________,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_________。
练一练:
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吗?答______;全等的两个图形一定成轴对称吗?答____________。
2.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全等吗? 答_________;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吗? 答__________。
3.填表:
轴对称图形
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区别
_____个图形
______个图形
联
系
1.都有____________。
2.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________。
3.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________;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个图形就是_______________图形。
四、巩固练习:
1.下列英文字母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
A、N B、S C、L D、E
2.下列各时刻是轴对称图形的为( )
A、 B、 C、 D、
3.当写着数字的纸条垂直于镜面摆放时(如图所示):
下面是从镜子中看到的数: ,它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_
4.作图题,画下面图形的对称轴.
(学习随笔)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13.1 轴对称13.1.1 轴对称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13.1 轴对称13.1.1 轴对称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1.1 轴对称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1.1 轴对称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1.1 轴对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1.1 轴对称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轴对称,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例题,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