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轴对称》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206310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3.1《轴对称》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206310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1.1 轴对称教案
展开一,教学任务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认识轴对称的特征;同时与图形的三种运动(平移、翻折、旋转)之一的“翻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图形的三种基本运动中“翻折”在几何知识中的作用,将为学生以后学习“空间与图形”奠定基础;同时这一节也是联系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目标分析
知识技能:
1、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2、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对称轴、对应点。
3、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思想方法:
1、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
2、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习,让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增强交流。
情感态度:
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教学难点:比较观察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3,学情分析
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征的事物随处可见,学生并不陌生。小学五年级教
材中也出现了简单的轴对称的认识。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打好了基础。就学生本身而言,他们活泼好动,能够积极探索,从而推动教学有序的进行。所以,本课也设计了许多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和个性的活动,要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作品,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
1.通过图片展示,感知对称,欣赏对称美,激发求知欲,引入新课程――对称。
2.通过动画演示,学生观察、操作、分析、交流、概括,教师引导,学生建立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概念,感受数学源于生活,走进新课程――轴对称。
3.通过认一认,辨一辨,举一举,找一找,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可能不止一条。
4.通过对轴对称图形剪、平移等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这变化过程,自主迁移,建立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及对称轴、对应点的概念。
5.通过独立练习,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本质,发现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与全等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让学生举例,体验利用两图形成轴对称的思想装点我们的生活极为普遍,它创造了次序、美丽和完善。
6.紧扣两种图形和概念,学生比较、讨论、交流,进一步认识这两种图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结合具体练习感受它们之间的联系。
7.通过学习小组间的交流整理,鼓励学生从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养成品德等方面谈谈自己的收获或体会。
8.通过猜一猜、推一推、摆一摆等趣味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 在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全面提升对本堂学习内容的理解。
教学方法设计:
1、教学方法的设计
新课程理念强调“经历过程与获得结论同样重要”,但我觉得有时过程比结论更有意义,教学时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探究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2、学法指导
本节课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教学时指导他们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体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教学手段设计: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等方面确实有其独特的优越性,特别在动态方面更显示出它的优势。在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后,我通过多媒体演示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轴对称的建筑物,让学生不仅欣赏到轴对称的美丽,更让学生知道轴对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达到了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取
得的最佳效果。
课堂教学程序
环节名称
具体内容与呈现形式
学生行为预设
教师行为预设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感知对称
展示关于祖国大好河山,充满现代气息的建筑的图片。
学生欣赏,感知对称
教师展示图片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 1 \* GB2 ⑴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全神贯注。
= 2 \* GB2 ⑵审美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是否在感动对称中有所增强。
展示自然景观、生活设施等宏观图片,让学生感知对称,欣赏对称,增加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再次体验到研究一个新课题又源于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1、欣赏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对称图形。
2、观察这些图形,同样给我们对称的感觉,那么它们是怎样的一种对称呢?
3、你能指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吗?
你能举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实例吗?
学生认识这些对称图案,欣赏这些图片。
学生观察,动手操作,互相交流,尝试表达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
学生比划对称轴,归纳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可以不止一条。
教师逐一展示
教师动画演示,归纳学生的表述,引导得出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概念,板书概念。
教师说明:轴对称是对称中重要的一种,补全课题:轴(对称)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 1 \* GB2 ⑴是否每个同学都在仔细观察,表述各自的见解。
= 2 \* GB2 ⑵是否明确:“一个图形——存在—直线-—折叠-重合”的图形特征。
选择严格意义上的轴对称图形,为学生进行探究、概括共性提供有效保障,图片中按排剪纸作品,让学生联想剪纸过程,暗示探究方向。
通过观察活动,动手操作,让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互相交流,表述其特点,鼓励学生勇于发现,自主构建,增强合作意识。
及时应用概念,也达到这一活动环节的首尾呼应。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展开丰富的联想,体验生活中的对称美。
巩固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1、“辨一辨”:
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1)
2、“找一找”:
请分别找出每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考一考”:
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有几条?
学生口答1;在学案纸上独立完成2,独立思考3,然后交流各自的想法,完善表达。
教师点评,展示学生的作业达成共识。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⑴学生应用概念意识,是否找出所有的对称轴。
⑵在练习中反应出的个别问题,有针对性的给予分析。
⑶在练习中反映出的一般性结论,学生能否发现、归纳。
从正反两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丰富表象,加深对概念的认识。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在练习中总结提高。
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对称轴及对应点
把“囍”字沿对称轴剪开,平移,
提问:
(1)现在,画面上有几个图形?
(2)这两个图形还对称吗?
(3)你能否找到一直线让左边的喜沿这条直线折叠和右边的喜重合?
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教师乘势演示折叠过程,指引学生概括出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及对称轴、对称点的概念,板书概念。
老师动画演示剪、平移。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⑴在迁移知识的同时是否关注到变化。
⑵学生在表述时是否明确:“两个图形——存在一直线——折叠——重合”的图形特征。
(3)学生是否在积极主动地思考。
轴对称图形切入两图形的轴对称,有助于学生抓住共性,发现变化,从环环相扣的动画演示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勇于发现,培养自主探究学习的品质。
巩固两图形成轴对称,对称轴及对应点
1、下面给出的每幅图形中的两个图案是轴对称的吗?如果是,试着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并找出一对对称点。
2、你能再举出一些生活中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例子吗?
学生独立完成,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交流结果。
学生举例。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明确两图形的轴对称与全等的关系。
教师应关注:
⑴学生作出判断的准确性。
⑵学生是否是生活的有心人。
⑶学生能否发现全等形与轴对称的两图形之间的关系。
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到对称不仅是一种现象,还是一种思想,它为生活创造了次序、美丽和完善,已成为人们毕生的追求。
认识两种图形的
区别和联系
1、轴对称图形和两图形的轴对称是一回事吗?
2、综合练习:
右图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
请画出它的对称轴.
右图可以看作某两个图形关于
某直线对称吗?
右 角的三角形与
哪个三角形成轴对称?
对称轴又是什么?
学生根据两组图形比较,观察,讨论交流,
学生练习,在练习中明确其联系。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⑴学生在比较时能否紧扣图形和定义。
⑵在练习中,是否运用辩证的观点认识世界,明确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通过比较,进一步认识这两种图形的本质特征,让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认识事物,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课堂小结
请你谈一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学生自己总结,不全面的由学生补充完善,教师倾听。
教师重点关注:
⑴学生在小结中表现出来的参与意识和勇气。
⑵不同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⑶学生是否从多角度谈自己的体会。
全员参与,体现集体的智慧,为每个学生都创造交流活动经验和体会的机会,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趣味提升训练
1、“猜一猜”:中国的方块字有许多是轴对称的?请补全下列汉字,使它关于图中直线对称。
2、“推一推”,按题推理填图。
3、创作活动:
学具有:⑴剪刀、彩纸。
⑵基本的几何图形、胶水。
⑶火柴棒。
学生在学案纸上完成
学生自由创作轴对称作品。
教师点评。
教师提供不同的创作方法中需要的学具,
在这一活动环节中,教师应关注:
⑴学生完成的准确性、熟练性。
⑵是否每个同学都在动手设计。
⑶学生参与活动的专注程度。
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应用,活学活用,增强学生动手能力,这个活动也可延续到课外,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数学八年级上册13.1.1 轴对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上册13.1.1 轴对称教学设计,共4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1.1 轴对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1.1 轴对称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练习,课堂总结,动手折一折,并剪下来与同学交流,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第十三章 轴对称13.1 轴对称13.1.1 轴对称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第十三章 轴对称13.1 轴对称13.1.1 轴对称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解析,教学目标解析,学生学情诊断,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