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教案及反思
展开最新课程标准:在初中用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描述函数的基础上,用集合语言和对应关系刻画函数,建立完整的函数概念,体会集合语言和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能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
知识点一 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设A,B是非空的实数集,如果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n),记作y=f(x),x∈A.
2.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函数y=f(x)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dmain);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range).
显然,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
eq \x(状元随笔) 对函数概念的3点说明
(1)当A , B为非空实数集时,符号“ f :A→B ”表示A到B的一个函数.
(2)集合A中的数具有任意性,集合B中的数具有唯一性.
(3)符号“f ”表示对应关系,在不同的函数中f的具体含义不一样.
知识点二 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几何表示
2.实数集R的区间表示
实数集R可以用区间表示为(-∞,+∞),“∞”读作“无穷大”;“-∞”读作“负无穷大”;“+∞”读作“正无穷大”.
3.无穷大的几何表示
eq \x(状元随笔) 关于无穷大的2点说明
(1)“∞”是一个符号,而不是一个数.
(2)以“-∞”或“+∞”为端点时,区间这一端必须是小括号.
知识点三 同一函数
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相同的自变量对应的函数值也相同,那么这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
[教材解难]
1.教材P60思考
根据问题1的条件,我们不能判断列车以350 km/h运行半小时后的情况,所以上述说法不正确.显然,其原因是没有关注到t的变化范围.
2.教材P63思考
反比例函数y=eq \f(k,x)(k≠0)的定义域为{x|x≠0},对应关系为“倒数的k倍”,值域为{y|y≠0}.反比例函数用函数定义叙述为:对于非空数集A={x|x≠0}中的任意一个x值,按照对应关系f“倒数的k(k≠0)倍”,在集合B={y|y≠0}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eq \f(k,x)和它对应,那么此时f:A→B就是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f(x)=eq \f(k,x)(k≠0),x∈A.
3.教材P66思考
初中所学习的函数传统定义与高中的近代定义之间的异同点如下:
不同点:传统定义从变量变化的角度,刻画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而近代定义,则从集合间的对应关系来刻画两个非空数集间的对应关系.
相同点:两种对应关系满足的条件是相同的,“变量x的每一个值”以及“集合A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唯一一个“y值”与之对应.
[基础自测]
1.下列从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关系f是函数的是( )
A.A={-1,0,1},B={0,1},f:A中的数平方
B.A={0,1},B={-1,0,1},f:A中的数开方
C.A=Z,B=Q,f:A中的数取倒数
D.A={平行四边形},B=R,f:求A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解析:对B,集合A中的元素1对应集合B中的元素±1,不符合函数的定义;对C,集合A中的元素0取倒数没有意义,在集合B中没有元素与之对应,不符合函数的定义;对D,A集合不是数集,故不符合函数的定义.综上,选A.
答案:A
2.函数f(x)=eq \f(\r(x-1),x-2)的定义域为( )
A.(1,+∞) B.[1,+∞)
C.[1,2) D.[1,2)∪(2,+∞)
解析:使函数f(x)=eq \f(\r(x-1),x-2)有意义,
则eq \b\lc\{\rc\ (\a\vs4\al\c1(x-1≥0,,x-2≠0,))即x≥1,且x≠2.
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x|x≥1且x≠2}.故选D.
答案:D
3.下列各组函数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y=eq \f(x2-9,x-3)与y=x+3
B.y=eq \r(x2)-1与y=x-1
C.y=x0(x≠0)与y=1(x≠0)
D.y=x+1,x∈Z与y=x-1,x∈Z
解析:A中两函数定义域不同;B中两函数值域不同;D中两函数对应法则不同.
答案:C
4.用区间表示下列集合:
(1)eq \b\lc\{\rc\}(\a\vs4\al\c1(x\b\lc\|\rc\ (\a\vs4\al\c1(-\f(1,2)≤x<5))))=________;
(2){x|x<1或2
解析:(1)注意到包括不包括区间的端点与不等式含不含等号对应,则{x|-eq \f(1,2)≤x<5}=[-eq \f(1,2),5).
(2)注意到集合中的“或”对应区间中的“∪”,则{x|x<1或2
答案:(1)eq \b\lc\[\rc\)(\a\vs4\al\c1(-\f(1,2),5)) (2)(-∞,1)∪(2,3]
题型一 函数的定义[经典例题]
例1 根据函数的定义判断下列对应关系是否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
(1)A={1,2,3},B={7,8,9},f(1)=f(2)=7,f(3)=8;
(2)A={1,2,3},B={4,5,6},对应关系如图所示;
(3)A=R,B={y|y>0},f:x→y=|x|;
(4)A=Z,B={-1,1},n为奇数时,f(n)=-1,n为偶数时,f(n)=1.
【解析】 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值,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
的值与之对应,因此(1)(4)中对应关系f是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2)集合A中的元素3在集合B中没有对应元素,且集合A中的元素2在集合B中有两个元素(5和6)与之对应,故所给对应关系不是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
(3)A中的元素0在B中没有对应元素,故所给对应关系不是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
1.从本题(1)可以看出函数f(x)的定义域是非空数集A,但值域不一定是非空数集B,也可以是集合B的子集.
2.判断从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是否为函数,一定要以函数的概念为准则,另外也要看A中的元素是否有意义,同时,一定要注意对特殊值的分析.
方法归纳
(1)判断一个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关系是不是函数关系的方法:①A,B必须都是非空数集;②A中任意一个数在B中必须有并且是唯一的实数和它对应.
[注意] A中元素无剩余,B中元素允许有剩余.
(2)函数的定义中“任意一个x”与“有唯一确定的y”说明函数中两变量x,y的对应关系是“一对一”或者是“多对一”,而不能是“一对多”.
跟踪训练1 (1)设M={x|0≤x≤2},N={y|0≤y≤2},给出下列四个图形,其中能表示从集合M到集合N的函数关系的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2)下列对应是否是函数?
①x→eq \f(3,x),x≠0,x∈R;
②x→y,其中y2=x,x∈R,y∈R.
解析:(1)
答案:(1)B
1①x∈[0,1]取不到[1,2].
③y∈[0,3]超出了N∈[0,2]范围.
④可取一个x值,y有2个对应,不符合题意.
(2)①是函数.因为任取一个非零实数x,都有唯一确定的eq \f(3,x)与之对应,符合函数定义.
②不是函数.当x=1时,y=±1,即一个非零自然数x,对应两个y的值,不符合函数的概念.
答案:(2)①是函数②不是函数
(2)关键是否符合函数定义.
题型二 求函数的定义域 [经典例题]
例2 (1)函数f(x)=eq \f(\r(x+1),x-1)的定义域是( )
A.[-1,1)
B.[-1,1)∪(1,+∞)
C.[-1,+∞)
D.(1,+∞)
(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①y=eq \r(x+2)+eq \f(1,x2-x-6);
②y=eq \f(x-10,|x|+x).
【解析】 (1)由eq \b\lc\{\rc\ (\a\vs4\al\c1(x+1≥0,,x-1≠0,))解得x≥-1,且x≠1.
所以所求函数的定义域为[-1,1)∪(1,+∞).
【答案】 (1)B
(1)依据分式的分母不为0,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列不等式组求定义域.
【解析】(2)①要使函数有意义,需满足
eq \b\lc\{\rc\ (\a\vs4\al\c1(x+2≥0,,x2-x-6≠0,))即eq \b\lc\{\rc\ (\a\vs4\al\c1(x≥-2,,x≠-2且x≠3,))
得x>-2且x≠3.
所以所求函数的定义域为(-2,3)∪(3,+∞).
②要使函数有意义,需满足
eq \b\lc\{\rc\ (\a\vs4\al\c1(x-1≠0,,|x|+x≠0,))即eq \b\lc\{\rc\ (\a\vs4\al\c1(x≠1,,x>0,))
所以x>0且x≠1,
所以所求函数的定义域为(0,1)∪(1,+∞).
【答案】(2)见解析
(2)依据分式的分母不为0,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0的0次幂没有意义,列不等式组求定义域.
方法归纳
求函数的定义域
(1)要明确使各函数表达式有意义的条件是什么,函数有意义的准则一般有:①分式的分母不为0;②偶次根式的被开方数非负;③y=x0要求x≠0.
(2)当一个函数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代数式的和、差、积、商的形式构成时,定义域是使得各式子都有意义的公共部分的集合.
(3)定义域是一个集合,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若用区间表示数集,不能用“或”连接,而应该用并集符号“∪”连接.
跟踪训练2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f(x)=eq \f(6,x2-3x+2);
(2)f(x)=eq \f(x+10,\r(|x|-x));
(3)f(x)=eq \r(2x+3)-eq \f(1,\r(2-x))+eq \f(1,x).
解析:(1)要使函数有意义,只需x2-3x+2≠0,
即x≠1且x≠2,
故函数的定义域为{x|x≠1且x≠2}.
(2)要使函数有意义,则eq \b\lc\{\rc\ (\a\vs4\al\c1(x+1≠0,,|x|-x>0,))
解得x<0且x≠-1.
所以定义域为(-∞,-1)∪(-1,0).
(3)要使函数有意义,则eq \b\lc\{\rc\ (\a\vs4\al\c1(2x+3≥0,,2-x>0,,x≠0,))
解得-eq \f(3,2)≤x<2,且x≠0.
故定义域为eq \b\lc\[\rc\)(\a\vs4\al\c1(-\f(3,2),0))∪(0,2).
(1)分母不为0
(2)eq \b\lc\{\rc\ (\a\vs4\al\c1(偶次根式被开方数≥0,x+10底数不为0))
(3)eq \b\lc\{\rc\ (\a\vs4\al\c1(偶次根式被开方数≥0,分母不为0))
题型三 同一函数[教材P66例3]
例3 下列函数中哪个与函数y=x是同一个函数?
(1)y=(eq \r(x))2; (2)u=eq \r(3,v3);
(3)y=eq \r(x2); (4)m=eq \f(n2,n).
【解析】 (1)y=(eq \r(x))2=x(x∈{x|x≥0}),它与函数y=x(x∈R)虽然对应关系相同,但是定义域不相同,所以这个函数与函数y=x(x∈R)不是同一个函数.
(2)u=eq \r(3,v3)=v(v∈R),它与函数y=x(x∈R)不仅对应关系相同,而且定义域也相同,所以这个函数与函数y=x(x∈R)是同一个函数.
(3)y=eq \r(x2)=|x|=eq \b\lc\{\rc\ (\a\vs4\al\c1(-x,x<0,,x,x≥0,))它与函数y=x(x∈R)的定义域都是实数集R,但是当x<0时,它的对应关系与函数y=x(x∈R)不相同.所以这个函数与函数y=x(x∈R)不是同一个函数.
(4)m=eq \f(n2,n)=n(n∈{n|n≠0}),它与函数y=x(x∈R)的对应关系相同但定义域不相同.所以这个函数与函数y=x(x∈R)不是同一个函数.
教材反思
判断同一函数的三个步骤和两个注意点
(1)判断同一函数的三个步骤
(2)两个注意点:
①在化简解析式时,必须是等价变形;
②与用哪个字母表示无关.
跟踪训练3 试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
(1)f(x)=eq \f(x2-x,x),g(x)=x-1;
(2)f(x)=eq \f(\r(x),x),g(x)=eq \f(x,\r(x));
(3)f(x)=x2,g(x)=(x+1)2;
(4)f(x)=|x|,g(x)=eq \r(x2).
解析:
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要看三要素是否对应相同.函数的值域可由定义域及对应关系来确定,因而只要判断定义域和对应关系是否对应相同即可.
题型四 求函数的值域[经典例题]
例4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3-4x,x∈(-1,3].
(2)y=eq \f(2x,x+1).
(3)y=x2-4x+5,x∈{1,2,3}.
(4)y=x2-4x+5.
【解析】 (1)因为-1
所以函数y=3-4x,x∈(-1,3]的值域是[-9,7).
(2)因为y=eq \f(2x,x+1)=eq \f(2x+1-2,x+1)=2-eq \f(2,x+1)≠2,
所以函数y=eq \f(2x,x+1)的值域为{y|y∈R且y≠2}.
(3)函数的定义域为{1,2,3},
当x=1时,y=12-4×1+5=2,
当x=2时,y=22-4×2+5=1,当x=3时,y=32-4×3+5=2,
所以这个函数的值域为{1,2},
(4)因为y=x2-4x+5=(x-2)2+1,x∈R时,(x-2)2+1≥1,
所以这个函数的值域为[1,+∞).
eq \x(状元随笔) (1)用不等式的性质先由x∈(-1,3]求-4x的取值范围,再求3-4x的取值范围即为所求.
(2)先分离常数将函数解析式变形,再求值域.
(3)将自变量x=1,2,3代入解析式求值,即可得值域.
(4)先配方,然后根据任意实数的平方都是非负数求值域.
方法归纳
求函数值域的常用方法
(1)观察法: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函数,其值域可通过观察法得到.
(2)配方法:是求“二次函数”类值域的基本方法.
(3)换元法:运用新元代换,将所给函数化成值域易确定的函数,从而求得原函数的值域.对于f(x)=ax+b+eq \r(cx+d)(其中a,b,c,d为常数,且ac≠0)型的函数常用换元法.
(4)分离常数法:此方法主要是针对有理分式,即将有理分式转化为“反比例函数类”的形式,便于求值域.
跟踪训练4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2x+1,x∈{1,2,3,4,5};
(2)y=eq \r(x)+1;
(3)y=eq \f(1-x2,1+x2);
(4)y=-x2-2x+3(-5≤x≤-2).
解析:(1)将x=1,2,3,4,5分别代入y=2x+1,计算得函数的值域为{3,5,7,9,11}.
(2)因为eq \r(x)≥0,所以eq \r(x)+1≥1,
即所求函数的值域为[1,+∞).
(3)因为y=eq \f(1-x2,1+x2)=-1+eq \f(2,1+x2),
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R,
因为x2+1≥1,所以0
所以y∈(-1,1].
所以所求函数的值域为(-1,1].
(4)y=-x2-2x+3=-(x+1)2+4.
因为-5≤x≤-2,
所以-4≤x+1≤-1.
所以1≤(x+1)2≤16.
所以-12≤4-(x+1)2≤3.
所以所求函数的值域为[-12,3].
(3)先分离再求值域
(4)配方法求值域
一、选择题
1.下列各个图形中,不可能是函数y=f(x)的图象的是( )
解析:对于1个x有无数个y与其对应,故不是y的函数.
答案:A
2.函数f(x)=eq \r(x+3)+eq \f(2x+30,\r(3-2x))的定义域是( )
A.eq \b\lc\[\rc\](\a\vs4\al\c1(-3,\f(3,2)))
B.eq \b\lc\[\rc\)(\a\vs4\al\c1(-3,-\f(3,2)))∪eq \b\lc\(\rc\)(\a\vs4\al\c1(-\f(3,2),\f(3,2)))
C.eq \b\lc\[\rc\)(\a\vs4\al\c1(-3,\f(3,2)))
D.eq \b\lc\[\rc\](\a\vs4\al\c1(-3,-\f(3,2)))
解析:由题意得eq \b\lc\{\rc\ (\a\vs4\al\c1(x+3≥0,,3-2x>0,,2x+3≠0,))解得-3≤x
答案:B
3.已知函数f(x)=-1,则f(2)的值为( )
A.-2 B.-1
C.0 D.不确定
解析:因为函数f(x)=-1,
所以不论x取何值其函数值都等于-1,故f(2)=-1.故选B.
答案:B
4.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y=x+1和y=eq \f(x2-1,x-1)
B.y=eq \r(x2)和y=(eq \r(x))2
C.f(x)=x2和g(x)=(x+1)2
D.f(x)=eq \f(\r(x)2,x)和g(x)=eq \f(x,\r(x)2)
解析:只有D是相同的函数,A与B中定义域不同,C是对应法则不同.
答案:D
二、填空题
5. 用区间表示下列数集.
(1){x|x≥2}=________;
(2){x|3
(3){x|x>1且x≠2}=________.
解析:由区间表示法知:(1)[2,+∞);
(2)(3,4];
(3)(1,2)∪(2,+∞).
答案:(1)[2,+∞) (2)(3,4] (3)(1,2)∪(2,+∞)
6.函数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f(x)的定义域为________,值域为________.
解析:由f(x)的图象可知 -5≤x≤5,-2≤y≤3.
答案:[-5,5] [-2,3]
7.若A={x|y=eq \r(x+1)},B={y|y=x2+1},则A∩B=________.
解析:由A={x|y=eq \r(x+1)},B={y|y=x2+1},
得A=[-1,+∞),B=[1,+∞),
∴A∩B=[1,+∞).
答案:[1,+∞)
三、解答题
8.(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①y=eq \r(4-x);
②y=eq \f(1,|x|-x);
③y=eq \r(5-x)+eq \r(x-1)-eq \f(1,x2-9);
(2)将长为a的铁丝折成矩形,求矩形面积y关于一边长x的解析式,并写出此函数的定义域.
解析:(1)①4-x≥0,即x≤4,故函数的定义域为{x|x≤4}.
②分母|x|-x≠0, 即|x|≠x,所以x<0.
故函数的定义域为{x|x<0}.
③解不等式组eq \b\lc\{\rc\ (\a\vs4\al\c1(5-x≥0,,x-1≥0,,x2-9≠0,))得eq \b\lc\{\rc\ (\a\vs4\al\c1(x≤5,,x≥1,,x≠±3.))
故函数的定义域是{x|1≤x≤5,且x≠3}.
(2)设矩形一边长为x,则另一边长为eq \f(1,2)(a-2x),
所以y=x·eq \f(1,2)(a-2x)=-x2+eq \f(1,2)ax,函数的定义域为eq \b\lc\{\rc\ (\a\vs4\al\c1(x>0,\f(1,2)a-2x>0))⇒0
9.求下列各函数的值域:
(1)y=x+1,x∈{2,3,4,5,6};
(2)y=x2-4x+6;
(3)y=x+eq \r(2x-1).
解析:(1)因为当x分别取2,3,4,5,6时,y=x+1分别取3,4,5,6,7,
所以函数的值域为{3,4,5,6,7}.
(2)函数的定义域为R.
因为y=x2-4x+6=(x-2)2+2≥2,
所以该函数的值域为[2,+∞).
(3)设t=eq \r(2x-1),则x=eq \f(t2+1,2),且t≥0.
问题转化为求y=eq \f(1+t2,2)+t(t≥0)的值域.
因为y=eq \f(1+t2,2)+t=eq \f(1,2)(t+1)2(t≥0),
所以y的取值范围为eq \b\lc\[\rc\)(\a\vs4\al\c1(\f(1,2),+∞)).
故该函数的值域为eq \b\lc\[\rc\)(\a\vs4\al\c1(\f(1,2),+∞)).
[尖子生题库]
10.(1)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1,5],求函数f(x-5)的定义域;
(2)已知函数f(x-1)的定义域是[0,3],求函数f(x)的定义域.
解析:(1)由-1≤x-5≤5,得4≤x≤10,所以函数f(x-5)的定义域是[4,10].
(2)由0≤x≤3,得-1≤x-1≤2,所以函数f(x)的定义域是[-1,2].
定义
名称
符号
数轴表示
{x|a≤x≤b}
闭区间
[a,b]
{x|a
(a,b)
{x|a≤x半开半闭区间
[a,b)
{x|a
(a,b]
定义
符号
数轴表示
{x|x≥a}
[a,+∞)
{x|x>a}
(a,+∞)
{x|x≤b}
(-∞,b]
{x|x(-∞,b)
图号
正误
原因
①
×
x=2时,在N中无元素与之对应,不满足任意性
②
√
同时满足任意性与唯一性
③
×
x=2时,对应元素y=3∉N,不满足任意性
④
×
x=1时,在N中有两个元素与之对应,不满足唯一性
序号
是否相同
原因
(1)
不同
定义域不同,f(x)的定义域为{x|x≠0},g(x)的定义域为R
(2)
不同
对应关系不同,f(x)=eq \f(1,\r(x)),g(x)=eq \r(x)
(3)
不同
定义域相同,对应关系不同
(4)
相同
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相同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函数概念与性质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函数概念与性质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2 函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2 函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2页。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函数概念与性质3.2 函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函数概念与性质3.2 函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