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等式与不等式2.2 不等式2.2.4 均值不等式及其应用精品第2课时2课时学案设计
展开探究一 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的应用
求函数f(x)=x2-5的负零点(精确度0.1).
解 由于f(-2)=-1<0,
f(-3)=4>0,故取区间(-3,-2)作为计算的初始区间,用二分法逐次计算,列表如下:
由于|-2.25-(-2.187 5)|=0.062 5<0.1,
所以函数的一个近似负零点可取-2.25.
[变式探究] 只将本例中的“负”改为“正”呢?
解 由于f(2)=-1<0,f(3)=4>0,故取区间[2,3]作为计算的初始区间,用二分法逐次计算,列表如下:
根据上表计算知,区间[2.187 5,2.25]的长度是0.062 5<0.1,所以这个区间的两个端点值就可作为其近似值.所以其近似值可以为2.187 5.
[方法总结]
利用二分法求函数近似零点应关注三点
(1)要选好计算的初始区间,这个区间既要包含函数的零点,又要使其长度尽量小.
(2)用列表法往往能比较清晰地表达函数零点所在的区间.
(3)根据给定的精确度,及时检验所得区间长度是否达到要求,以决定是停止计算还是继续计算.
探究二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
已知关于x的方程ax2-2(a+1)x+a-1=0.求a为何值时:
(1)方程有一正一负根;
(2)方程两根都大于1.
解 令f(x)=ax2-2(a+1)x+a-1.
(1)方程有一正一负根时,f(x)对应的图像只有如图①、②两种情况.[来源:ZXXK]
因此f(x)=0有一正一负根等价于
eq \b\lc\{\rc\ (\a\vs4\al\c1(\f(a-1,a)<0,,Δ=12a+4>0,))解得0
所以0
(2)方程两根都大于1时,f(x)对应的图像只有如图③、④两种情况.
因此f(x)=0两根都大于1,等价于
eq \b\lc\{\rc\ (\a\vs4\al\c1(a>0,,Δ>0,,\f(2a+1,2a)>1,,f1>0,))或eq \b\lc\{\rc\ (\a\vs4\al\c1(a<0,,Δ>0,,\f(2a+1,2a)>1,,f1<0.))解得a∈∅.
所以不存在实数a,使方程两根都大于1.
[方法总结]
解决有关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应关注以下几点
(1)转化为相应的二次函数问题,并画出符合题意的函数的大致图像.
(2)结合图像考虑以下四个方面:①Δ与0的大小;②对称轴与所给端点值的关系;③端点的函数值与零的关系;④开口方向.
(3)写出由题意得到的不等式(组).
(4)由得到的不等式(组)去验证图像是否符合题意.
这类问题充分体现了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也体现了方程的根就是函数的零点.在写不等式时要注意条件的完备性.
[变式探究] 本例已知条件不变,求a为何值时:
(1)方程有唯一实根;
(2)方程一根大于1,一根小于1.
解 (1)令f(x)=ax2-2(a+1)x+a-1.
当a=0时,方程变为-2x-1=0,即x=-eq \f(1,2),符合题意;
当a≠0时,Δ=4(a+1)2-4a(a-1)=0,
所以a=-eq \f(1,3).
所以当a=0或a=-eq \f(1,3)时,方程有唯一实根.
(2)因为方程有一根大于1,一根小于1.
f(x)的大致图像如图⑤、⑥.
所以必须满足eq \b\lc\{\rc\ (\a\vs4\al\c1(a>0,,f1<0,))或eq \b\lc\{\rc\ (\a\vs4\al\c1(a<0,,f1>0.))解得a>0.
所以当a>0时,方程有一根大于1,一根小于1.
1.在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中,要注意三点
(1)函数是连续的;(2)定理不可逆;(3)至少存在一个零点.
2.利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步骤
(1)构造函数,利用图像确定方程的解所在的大致区间,通常限制在区间(n,n+1),n∈Z;
(2)利用二分法求出满足精确度的方程的解所在的区间M;
(3)区间M内的任一实数均是方程的近似解,通常取区间M的一个端点.
3.在研究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时,常借助二次函数的图像,通过数形结合来解,一般从:
①开口方向;②对称轴位置;③判别式;④端点函数值符号等四个方面分析.
课时作业(二十三) 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及应用
1.用二分法求函数f(x)=x3+5的零点可以取的初始区间是( )
A.[-2,1] B.[-1,0]
C.[0,1] D.[1,2]
A [因为f(-2)=-3<0,f(1)=6>0,f(-2)·f(1)<0,故可取[-2,1]作为初始区间,用二分法逐次计算.]
2.已知函数f(x)的图像是连续不断的,有如下的x,f(x)对应值表:
那么函数f(x)在区间[1,6]上的零点至少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B [由表可知f(2)·f(3)<0,f(3)·f(4)<0,f(4)·f(5)<0.
所以f(x)在[1,6]上至少有3个零点.]
3.若函数f(x)=x+eq \f(a,x)(a∈R)在区间(1,2)上有零点,则a的值可能是( )
A.-2 B.0
C.1 D.3
A [f(x)=x+eq \f(a,x)(a∈R)的图像在(1,2)上是连续不断的,逐个选项代入验证,当a=-2时,f(1)=1-2=-1<0,f(2)=2-1=1>0.故f(x)在区间(1,2)上有零点,同理,其他选项不符合.]
4.对于函数f(x)=x2+mx+n,若f(a)>0,f(b)>0,则函数f(x)在区间(a,b)内( )
A.一定有零点 B.一定没有零点
C.可能有两个零点 D.至少有一个零点
C [若函数f(x)的图像及给定的区间(a,b),如图①或图②所示,可知A,D错,若如图③所示,可知B错.
]
5.已知函数y=f(x)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不能利用二分法求解的零点是________.
x3 [因为x3左右两侧的函数值同号,所以其不能用二分法求解.]
6.用二分法求函数y=f(x)在区间[2,4]上零点的近似值,经验证有f(2)·f(4)<0.取区间的中点x1=eq \f(2+4,2)=3,计算得f(2)·f(x1)<0,则此时零点x0∈________(填区间).
(2,3) [因为f(2)·f(3)<0,所以零点在区间(2,3)内.]
7.若f(x)=x+b的零点在区间(0,1)内,则b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1,0) [因为f(x)=x+b是增函数,又f(x)=x+b的零点在区间(0,1)内,所以eq \b\lc\{\rc\ (\a\vs4\al\c1(f0<0,,f1>0,))所以eq \b\lc\{\rc\ (\a\vs4\al\c1(b<0,,1+b>0,))
所以-1
8.对于方程x3+x2-2x-1=0,有下列判断:
①在(-2,-1)内有实数根;
②在(-1,0)内有实数根;
③在(1,2)内有实数根;
④在(-∞,+∞)内没有实数根.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②③ [设f(x)=x3+x2-2x-1,则f(-2)=-1<0,f(-1)=1>0,f(0)=-1<0,f(1)=-1<0,f(2)=7>0,
则f(x)在(-2,-1),(-1,0),(1,2)内均有零点,即①②③正确.]
9.二次函数y=x2-2ax+a-1有一个零点大于1,一个零点小于1,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a>0 [因为二次函数y=x2-2ax+a-1的开口向上,又其一个零点大于1,另一个零点小于1,所以当x=1时,其函数值小于零,即12-2a×1+a-1<0.所以a>0.]
10.当a取何值时,方程ax2-2x+1=0的一个根在(0,1)上,另一个根在(1,2)上?
解 ①当a=0时,方程即为-2x+1=0,只有一根,不符合题意.
②当a>0时,设f(x)=ax2-2x+1.
因为方程的根分别在区间(0,1),(1,2)上,
所以eq \b\lc\{\rc\ (\a\vs4\al\c1(f0>0,,f1<0,,f2>0,))即eq \b\lc\{\rc\ (\a\vs4\al\c1(1>0,,a-2+1<0,,4a-4+1>0.))解得eq \f(3,4)
③当a<0时,设方程的两根为x1,x2,则x1x2=eq \f(1,a)<0,
x1,x2一正一负不符合题意.
综上,a的取值范围是eq \f(3,4)
11.已知函数f(x)是定义域为R的奇函数,当x∈[0,+∞)时,f(x)=x2-2x.
(1)写出函数f(x)的解析式;
(2)若方程f(x)=a恰有3个不同的解,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 (1)当x∈(-∞,0)时,-x∈(0,+∞),因为函数f(x)是奇函数,[来源:学*科*网]
所以f(x)=-f(-x)=-[(-x)2-2(-x)]=-x2-2x,
所以f(x)=eq \b\lc\{\rc\ (\a\vs4\al\c1(x2-2x,x≥0,-x2-2x,x<0)).
(2)作出函数f(x)的图像,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得若方程f(x)=a恰有3个不同的解,则-1
1.若a
A.(b,c)和(c,+∞)内 B.(-∞,a)和(a,b)内
C.(a,b)和(b,c)内 D.(-∞,a)和(c,+∞)内
C [由于a0,f(b)=(b-a)(b-c)<0, f(c)=(c-b)(c-a)>0,根据零点的存在性定理可知,函数的两个零点分别位于区间(a,b)和(b,c)内.]
2.若函数f(x)的图像在R上连续不断,且满足f(0)<0,f(1)>0,f(2)>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x)在区间(0,1)上一定有零点,在区间(1,2)上一定没有零点
B.f(x)在区间(0,1)上一定没有零点,在区间(1,2)上一定有零点
C.f(x)在区间(0,1)上一定有零点,在区间(1,2)上可能有零点
D.f(x)在区间(0,1)上可能有零点,在区间(1,2)上一定有零点
C [因为f(0)·f(1)<0,故f(x)在(0,1)内一定有零点.
尽管f(1)·f(2)>0,f(x)在(1,2)内也可能有零点如图.]
3.若方程x2+(m-3)x+m=0有两个正实根,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0, 1] [由题意得,eq \b\lc\{\rc\ (\a\vs4\al\c1(Δ=m-32-4m≥0,,x1+x2=3-m>0,,x1x2=m>0,))解得0
4.已知函数f(x)是定义域为R的奇函数,-2是它的一个零点,且在(0,+∞)上是增函数,则该函数有________个零点,这几个零点的和等于__________.
3 0 [因为函数f(x)是定义域为R的奇函数,且在(0,+∞)上是增函数,所以f(0)=0.又因为f(-2)=0,所以f(2)=-f(-2)=0,故该函数有3个零点,这3个零点之和等于0.]
5.已知函数f(x)=x2-bx+3.
(1)若f(0)=f(4),求函数f(x)的零点;
(2)若函数f(x)的一个零点大于1,另一个零点小于1,求b的范围.
解 (1)因为f(0)=f(4),所以3=16-4b+3,
即b=4,所以f(x)=x2-4x+3,
令f(x)=0即x2-4x+3=0得x1=3,x2=1.
所以f(x)的零点是1和3.[来源:]
(2)因为f(x)的零点一个大于1,另一个小于1,如图.
需f(1)<0,即eq \b\lc\{\rc\ (\a\vs4\al\c1(b2-12≥0,,1-b+3<0,))所以b>4.
6.(拓广探索)已知函数f(x)=ax3-2ax+3a-4在区间(-1,1)上有一个零点.
(1)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若a=eq \f(32,17),用二分法求方程f(x)=0在区间(-1,1)上的根.
解 (1)若a=0,则f(x)=-4,与题意不符,所以a≠0.
由题意得f(-1)·f(1)=8(a-1)(a-2)<0,
则eq \b\lc\{\rc\ (\a\vs4\al\c1(a-1<0,,a-2>0,))或eq \b\lc\{\rc\ (\a\vs4\al\c1(a-1>0,,a-2<0,))所以1
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1
(2)若a=eq \f(32,17),则f(x)=eq \f(32,17)x3-eq \f(64,17)x+eq \f(28,17),
所以f(-1)=eq \f(60,17)>0,f(0)=eq \f(28,17)>0,f(1)=-eq \f(4,17)<0.
所以函数零点在(0,1)上.
又feq \b\lc\(\rc\)(\a\vs4\al\c1(\f(1,2)))=0,所以方程f(x)=0在区间(-1,1)上的根为eq \f(1,2).
区间
中点的值
中点函数近似值
(-3,-2)
-2.5
1.25
(-2.5,-2)
-2.25
0.062 5
(-2.25,-2)
-2.125
-0.484 4
(-2.25,-2.125)
-2.187 5
-0.214 8
(-2.25,-2.187 5)
-2.218 75
-0.077 1
区间
中点
中点函数值
[2,3]
2.5
1.25
[2,2.5]
2.25
0.062 5
[2,2.25]
2.125
-0.484 4
[2.125,2.25]
2.187 5
-0.214 8
[2.187 5,2.25]
2.218 75
-0.077 1
x
1
2
3
4
5
6
7
f(x)
123.5
21.5
-7.82
11.57
-53.7
-126.7
-129.6
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一册2.1.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集及其根与系数的关系第2课时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一册2.1.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集及其根与系数的关系第2课时学案设计,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函数零点存在定理,二分法,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近似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新课标B必修1第三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3.2 对数与对数函数本节综合第2课时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课标B必修1第三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3.2 对数与对数函数本节综合第2课时学案设计,共11页。
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1.1 函数及其表示方法优秀第1课时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1.1 函数及其表示方法优秀第1课时导学案及答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