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2节 特异性免疫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第2节 特异性免疫学案,共9页。
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综合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的关系
基础梳理
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原理
①在人体所有细胞膜的表面,都有多种不同的蛋白质,其中包括作为分子标签来起作用的一组蛋白质,他们就像身份标志,能被自身的免疫细胞所识别。
②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也带有各自的身份标签,当它们侵入人体后,能被免疫细胞识别出来。
③免疫细胞就是靠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识别病原体以及身体内的正常细胞。
体液免疫
概念:B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抗体。抗体存在于体液中,因此这种主要靠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基本过程:
(1)B细胞的双信号活化
①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信号
②病原体被抗原呈递细胞摄取,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
③同时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
④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对记忆B细胞。
(2)活化后的B细胞的功能
①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形成沉淀等结构,进而被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②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当再接触同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
①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②二次免疫反应:当再次接触该抗原时,记忆B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新的记忆B细胞。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③二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免疫反应快、反应强烈,抗体产生的数量更多,能在抗原入侵但导致人或动物患病之前将他们消灭。
细胞免疫
1.概念:病原体进入细胞内部,就要靠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来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2.基本过程:
①被病毒、胞内寄生菌等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为靶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变化的信号。同时,抗原呈递细胞吞噬、处理病原体并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该细胞分泌细胞分子。
②细胞毒性T细胞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③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被相应免疫细胞清除,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细胞内的抗原依靠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共同发挥作用来清除】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综合
区别
①作用对象:体液免疫针对于内环境中的病原体。细胞免疫针对病原体入侵的靶细胞、自身突变的细胞和来自异体的移植器官等。
②参与细胞:参与体液免疫的主要细胞有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参与细胞免疫的主要细胞有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
③作用方式:体液免疫主要通过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而细胞免疫先由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将靶细胞裂解。
联系
①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起关键作用。
②体液免疫只能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而细胞内的病原体需要先依靠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再由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发挥作用。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的关系
①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
②三种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
③三个系统各自以特有的方式在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中发挥作用,任何一方都不能取代另外两方。
注:
问题探究
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什么?
哪些免疫细胞能够识别抗原?哪些特异性识别抗原?哪种不识别抗原?
免疫器官受损对免疫功能具有怎样的影响?
举例说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互影响。
点拨解析:
2.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
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
不识别抗原的细胞:浆细胞
①切除胸腺
②破坏骨髓
从这两个角度出发结合免疫细胞的产生、成熟以及参与的相应免疫反应。
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乙酰胆碱对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可作用于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干扰素可抑制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1.下列有关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B细胞受刺激后释放细胞因子的同时迅速分裂形成浆细胞
B. 浆细胞与记忆B细胞相比前者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更发达
C. 病毒侵入细胞后,B细胞产生的专一抗体可直接与病毒结合
D. 同种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
习题检测
2. 如图表示人体某一免疫过程,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表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细胞a是辅助性T细胞
B. 图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有a、b、d
C. d可在细胞内外起作用,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D. 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b能大量分化成细胞c
3.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是三种常见传染病,分别由三种致病菌导致。我国政府在儿童中推广“百白破”三联体疫苗的免费接种,大大降低了发病率,接种后( )
A. 吞噬细胞产生三类相应的细胞因子
B. 成功的标志是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的产生
C. 记忆细胞可对疫苗进行摄取、处理和呈递
D. 体内出现一种能抑制上述三类致病菌的抗体
4.下列有关浆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浆细胞只来源于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B. 浆细胞、记忆细胞胞不再具有分裂、分化能力
C. 浆细胞的细胞膜上含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受体
D. 每一个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5.下列关于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以及体液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所有细胞膜的表面都有被自身免疫细胞识别的蛋白质
B. 免疫细胞靠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病毒等病原体表面的抗原
C. B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病原体和细胞因子
D. 同种病原体再次侵入机体后浆细胞来自B细胞和记忆细胞
6.人体内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甲、乙和丙表示相应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巨噬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B. 巨噬细胞中溶酶体参与处理病原体,并将其分解为多肽
C. 乙为辅助性T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是该细胞产生的抗体
D. 丙物质中含有白细胞介素等,可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
7.下图表示人体某类免疫过程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物质I只能促进细胞C增殖、分化
B. 一个细胞D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C. 一个细胞C可以产生多种受体
D. 没有物质Ⅱ机体仍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
8.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及时作出防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体内某些成熟B 淋巴细胞带有识别流感病毒的受体
B. 流感病毒未侵入前,人体中已经存在带有流感病毒受体的淋巴细胞
C. 活化的细胞毒性T 细胞裂解被感染的体细胞后病毒可能被释放
D. 效应B 细胞分泌的特异性抗体使病毒被中和而失效
9.下列关于免疫应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效应B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B. 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以促进浆细胞分裂
C. 癌细胞表面也嵌有抗原-MHC复合体,也能被活化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识别
D. 每一个成熟的T淋巴细胞只带有对应于一种抗原的受体
10.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其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回答下列问题:
(1)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能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称为___________。
(2)流感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侵入人体呼吸道,其表面的HA与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的___________结合,完成脱壳后进入到这些细胞中进行增殖。
(3)流感病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____细胞,后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4)某人注射了一种甲型流感疫苗,在流感期间未患流感。当甲型流感再次流行时,却患上了甲型流感,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实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____________(选择并排序)等。
a. 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
b. 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
c. 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
d. 检测NA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
e. 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
f. 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
②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______。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____________特异性结合。
11.图1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免疫应答的部分过程。图2为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递呈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的示意图。
(1)图1所示免疫方式___________(“能”或“不能”)同时表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其中不能识别抗原的是图中的细胞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的是细胞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
(2)图2中抗原递呈细胞是通过_____________方式摄取肿瘤抗原,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后被激活,增殖并___________形成效应T细胞群和________________细胞群。
(3)图2中效应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带有同样抗原的肿瘤细胞,故发挥的免疫作用具有____________性,效应T细胞分泌毒素,使肿瘤细胞____________死亡。
(4)图1和图2中的白细胞识别自身细胞是依靠自身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_(中文名),一般来说不同的人这种糖蛋白不同,当患者接受器官移植时容易发生排异反应,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此时这种糖蛋白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_。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免疫调节
细胞基础
神经元
内分泌细胞
免疫细胞
信号分子
神经递质
大多数是激素(气体分子)
细胞因子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传送
三道防线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特异性免疫导学案,文件包含42特异性免疫教师版-高二生物同步讲义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x、42特异性免疫学生版-高二生物同步讲义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2节 特异性免疫导学案,共5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特异性免疫学案及答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思考讨论,自主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