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5.1 乘方教案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5.1 乘方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任务分析,教学流程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内容
课本P41-P44
二、教学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探索才能学会数学和会学数学,与其说学习数学,不如说体验数学做数学,始终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扮演主动角色,教师不代替学生思考,而是把重点放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起到一个“引导—帮助—点拨”的作用.本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好奇心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自主探索,主动发展知识,并内化自身的数学能力,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章的一个内容,是小学生升入初中学习遇到的第一种新运算,且乘方运算的运用却贯穿初中数学学习的始终,可以说是不会乘方运算的话学起数学来是寸步难行.而且数学符号的简洁美和化归思想也有很好的体现.
四、学情分析
1.从学生身心特点来看,学生刚进初中,年龄小,好动,注意力集中不能持久,思维简单,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等特点.
2.从知识基础方面来看,学生已经有了两个方面良好的基础,一是小学学过如何求一个正数的平方与立方,使学生能很好的理解乘方的意义和记法,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二是学生刚学完有理数的乘法不久,具备良好的运算基础,对于准确理解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缺点是从小养成了重结果、轻过程的习惯,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计算准确性不够.
3.从思想方法上来说,可以通过学生动脑动手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辩别、归纳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通过实际有趣的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感.
五、教学资源
本堂课在媒体设计上是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目的是创设情景,使课堂生动、形象又直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动手操作、思考、探究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归纳的能力.在增强教学形象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有效地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六、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式、实践探究式.
七、教学任务分析
八、教学流程安排
九、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十、教学反思
刘坚教授在《反思与行动》一文中指出:“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评课文化来哺育、来滋养我们的教师,使得我们的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成长起来.这里就有一个评课者与被评者之间怎么建立起一种民主的、建设性的、对话的伙伴关系的问题.这就回到了我们所说的新课程所倡导的新文化上来.把评课、观课当作一种教研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彼此交流,发表观点,大家都受到启发.这样的评课文化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只有当一个活动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有收获和启发,这个活动才更有意义,才能延续下去,才能推动我们的研究更深入、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校已建立这样的文化沃土.本课的教者是韶关市首批数学课学科带头人,学校设立了示范听评课制度,下面将评课者的部分发言作为本课的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以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教师创设问题—学生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师生互动、概括明晰的教学思路,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以问题为线索,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2.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从教学设计上可以看出老师是从精神上、思想上重视上课、准备上课的,而且反映出教师对课标研读、教材钻研、学生了解的到位.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教师创设棋盘和麦粒故事和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营造一个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氛围.
4.教学中,教师放手学生操作,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能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知识,并及时总结,适时进行知识回顾,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并拾级而上继续学习.
5.教学中教师能进行赏识教育,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在学生回答“有意义吗?”答道:没有意义.老师没有马上否定她,而是诱导:乘方的意义是什么?的意义是什么?生答:表示2000个0相乘;师问到:相乘的结果是多少?生答:0呀.师笑问:0就没有意义啊?生恍然大悟笑起来了,答道:有意义.师问同学们:她回答正确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答:正确.师:好,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她,班上想起热烈的掌声.从教师和学生的一问一答,我们看到老师对学生的呵护,对学生自信心的维护.
6.教学中教师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本节课中涉及的数学主要有划归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教学中能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如乘方转化为乘法、幂的符号规律要对底数的符号及指数奇偶性进行分类讨论,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作用.
7.课堂不仅是知识的获得,而且是育人的重要阵地.本节课的一大特色是十分重视做人的教育,“乘方精神”是对学生奋发向上的激励,是学科德育无痕的渗透.
8.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有的环节还可精雕细刻,比如在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乘方幂的符号规律时,时间有点仓促,可以给学生多一点时间探究,思考是要时间做保障的,这样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句话和大家共勉:“愿我们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时时处处找到遗憾,并努力让这些遗憾不再成为遗憾吧!”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数学思考
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化归的数学思想.
解决问题
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意义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
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故事让学生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的理解.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 诗:致我亲爱的同学们
活动2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3 朗读学习目标
活动4 学习乘方的有关概念
活动5 探索幂的符号规律
活动6 应用、巩固乘方的有关概念
活动7 探索符号相间数列的规律
活动8 谈一节课的收获
活动9 展示优秀作业及布置作业
增进师生情感
通过问题情境,国际象棋与麦粒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营造一个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的氛围.
明确学习目标,在学习目标指引下推进学习.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问题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理解把握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找到自信,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发现和解决符号相间数列的规律,检验新知掌握的情况.
梳理知识,提升数学素养,获得情感体验.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展示学生优秀作业,激励学生认真学习.
问题与情景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1 课前投影诗:
致我亲爱的同学们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
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
阳光的幸福是如钻石般耀眼
老师的幸福是因为认识了你们
愿你们努力进取,永不言败
活动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国际象棋与麦粒的故事
相传,古印度的舍罕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宰相西萨·班·达依尔.于是,这位宰相跪在国王面前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给我一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第三格内给四粒,照这样下去,每一小格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陛下啊,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罢!”国王慷慨地答应了宰相的要求,这位聪明的宰相到底要求的是多少麦粒呢?国王能兑现他对宰相许下的诺言吗?
故事中带出数的乘方:
活动3 朗读学习目标
活动4学习乘方的有关概念
问题:
1.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边长为a的立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出示细胞分裂示意图
问题:
1个细胞30分钟后分裂成2个,经过5小时,这种细胞由1个能分裂成多少个?
思考:
1.什么叫做数的乘方?
2.什么叫做幂?
3.什么叫做底数、指数?
思考:
4.在中,底数a表示什么?指数n表示什么?它的读法.
注意: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
练一练,应用新知,巩固提高
读做____,其中底数是___,指数是___,表示为_____,结果为_____.
读做_____,其中底数是_____,指数是__,表示为_____,结果为____.
探讨底数是0,1的乘方
(1)有意义吗?
(2)与有什么异同?
(3)有意义吗?
活动5 探索幂的符号规律
计算
(1);(2);(3)
(4);(5);(6)
观察各题的结果,从符号来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试一试
确定下列各数的符号
(1);(2);(3);
(4);(5)
以上乘方的概念及乘方的符号规律在书中什么地方?
活动6 应用、巩固乘方的有关概念
1.有何特点?有何特点?
2.归纳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运算结果的称谓
3.观察下面两个式子有什么不同?
4.计算
例1(1) (2)
活动7 探索符号相间数列的规律
例2:观察下面三行数:
-3, 9,-27, 81, -243, 729, …;①
0, 12,-24, 84, -240, 732, …;②
6,-18,54,-182, 486, -1458,…;③
(1)第①行数按什么规律排列?
(2)第② ③行数与第①行数分别有什么关系?
(3)取每行数的第6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
活动8 谈一节课的收获
结合本堂课内容,请用下列句式造句.
我学会了……
我明白了……
我认为……
我会用……
我想……
反思与感悟:
“乘方”精神:虽然是简简单单的重复,但结果却是惊人的.做人也要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成功也会令你惊喜的.
活动9 展示优秀作业及布置作业
随堂优化训练P20-P22
教师课前投影诗
教师讲故事,学生听故事,并思考问题
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独立回忆,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创设情境
学生产生疑问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讨论,观察、思考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依次回答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生一起归纳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首先动笔计算,回答计算结果;然后同伴讨论交流探索规律
学生看书找到后做记号并齐声朗读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地点评,对回答出色的学生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一些错误的回答及时给予纠正.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讨论
师生一块交流互动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如何归纳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及其延伸
学生同桌伙伴相互交流
教师事先将学生优秀作业拍成图片,制作PPT.
学生认真欣赏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情感交互融融的过程.
学生爱听故事,在好奇心驱使下激起求知欲.
在目标指引下,带着问题来学,朗读也可振奋精神.
温故知新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引出课题
在思考中获取新知
通过学生讨论,通过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巩固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让每位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找到自信.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
把问题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活动中可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沟通的能力,团队意识得到加强.
鼓励学生多看课本
检验新知掌握的情况
把问题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加强反思,梳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数学素养,获得情感体验.
教书育人.学科德育无痕渗透
通过展示学生优秀作业,激励学生认真学习.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5.1 乘方表格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新知探究,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1.5.1 乘方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5 有理数的乘方综合与测试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 ,新课讲授,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