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练习题
展开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练习检测(4)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发生下列转化,说法正确的是
A.乙物质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B.转化①是化合反应
C.转化②中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 D.转化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2.2017年5月,中国科学家取得了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的重大突破。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制取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
B.生成物分子数之比是1:2:4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D.乙烯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
3.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B.C. D.
4.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或杂质
C.丁一定是化合物 D.x的值是7
5.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四种物质A、B、C、D中有3种单质和1种化合物
C.该反应中,A、C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7:14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 + O2=N2 + H20
6.已知常温下铜与稀硝酸反应:Cu+4HNO3(浓)=Cu(NO3)2+2H2O+2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X属于氧化物
B.铜的化合价由0变为+2
C.物质X的化学式为NO
D.该实验要在通风橱内完成
7.“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其中一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从示意图获得的下列信息正确的是
A.四种物质中只有甲和乙两种属于氧化物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甲和丁中含有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不相等
D.丙表示NO2
8.下列设想有可能通过找到合适的催化剂来实现的是
A.将空气中的He分解产生H2 B.使一定质量甲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变多
C.利用太阳光将H2O分解产生H2 D.使一定质量的双氧水分解产生的氧气变多
9.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可能是高锰酸钾的分解
D.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丁和乙的质量之和
10.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 D.该反应中,甲、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7
11.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种名为瑞德西韦(化学式:C27H35N6O8P)的新药被寄予厚望,认为该新药或许会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的“特效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瑞德西韦属于氧化物
B.瑞德西韦由27个碳原子、35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和1个磷原子构成
C.瑞德西韦完全氧化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D.瑞德西韦是由碳、氢、氮、氧、磷五种元素组成的
12.如图是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表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该反应过程各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D.该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13.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石灰石(CaCO3CaO+CO2↑,杂质不含碳元素)过程中,时间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图正确的是
A.
B.
C.
D.
14.已知。实验室有一包含杂质的碳酸氢钠样品100g(杂质不含钠元素,受热不变化),其中钠元素质量分数为23%,180℃时,将样品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87.6g,则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样品的质量分数为
A.33.6% B.40% C.47.3% D.60%
二、填空题
15.下表为几种家用清洁剂的功能及有效成分:
名 称
洁厕灵
活氧彩漂
漂白精
功 能
有效清除污垢与异味
漂洗使衣物色彩鲜艳
快速漂除衣物污渍
有效成分
HCl
H2O2
NaClO
(1)往活氧彩漂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洁厕灵”与“漂白精”不能混用,二者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X。反应原理为:NaClO + 2HCl = NaCl + X↑ + H2O ,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16.价﹣类二维图反映的是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构建价﹣类二维图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图1是某同学绘制的关于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
(1)图1中a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b处对应的物质类别是______,其一种用途是______。
(2)价﹣类二维图中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图2是煤炭中的单质碳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水煤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则方框丁中微粒的化学式为______,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的质量比为______。
(3)氧化物中CO有毒而CO2无毒,CO能燃烧而CO2可以灭火,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它们化学性质不一样的原因______;任写一个CO与CO2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7.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或文字表达式,指出对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1)红磷燃烧_________,_______;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________,_______;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
(4)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________,_______;
18.请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1)有黑色固体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
(2)实验室加热纯净物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实验室常温下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9.如图反映了某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1)该反应是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甲、乙、丙中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
(3)试写出一个符合此特征的物质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20.我们常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研究常见物质的组成,如图:
(1)实验A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________,使瓶内压强减少来推测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2)实验B是通过证明生成物的________推断水的组成的.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3)蔗糖是我们经常接触的一种食品,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见蔗糖在锅里,加热时间过长会变成黑色.
提出问题:蔗糖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
查阅资料可知:
Ⅰ.铜丝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
Ⅱ.蔗糖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步骤:某同学用C装置进行实验(夹持和支撑装置略去)来测定蔗糖的组成.先用酒精灯在玻璃管铜丝处加热,使之充分反应后,同时不断反复拖拉注射器活塞,再将酒精灯移至蔗糖处进行加热.观察到玻璃管中蔗糖处留下黑色的固体,内壁有水珠.
①实验结论:蔗糖中一定含有________元素.
②实验原理:与________(填A或B)实验相同.
③反思:上述实验过程中,先对铜丝进行加热,目的是________,实验时反复推拉注射器活塞的作用是________.
④拓展:Cu在空气中长时间露置会与氧气和空气中另两种常见物质发生反应而生成铜锈[化学式为Cu2(OH)2CO3].生成铜锈时参加反应的空气中的另两种物质是________和________.
21.书写下列方程式
(1)镁条燃烧_____
(2)双氧水制氧气_____
(3)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_____
22.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右图为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______关系密切;氯化钠是由______ 构成的。
(2)工业上可用氯化钠生产一种常用化合物氢氧化钠,即氯化钠饱和水溶液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3.(1)饼干等食品包装中常用生石灰(即氧化钙)作干燥剂。其原理是:氧化钙吸收水分并与之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自来水厂常用氯气(Cl2)对自来水进行消毒杀菌,但残余的氯气对人类健康不利,故自来水厂常加入适量的活性炭以消除残余的氯气。反应时碳与氯气、水共同作用,得到盐酸和二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请用化学知识解释生产或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加压时,6000L氧气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_______
(2)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_________
25.今年5月中俄签署了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天然气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炭黑或一氧化碳.
(1)CO具有可燃性,写出其在工业上的一种具体用途_____.
(2)CO与CO2可以相互转化.用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参考答案
1.C
【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种类及原子个数守恒的应用。
【详解】
A、以物质的化学式为:,氢元素质量分数为:,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氯元素质量分数为:,故氯元素质量分数最大,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乙分子的构成可知,氢、氧、氯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而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所以转化①不是化合反应,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转化②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故转化②中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转化过程中单质转化成化合物,所以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改变,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根据原子个数守恒可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进行判断可得出正确答案。
2.A
【分析】
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详解】
A、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乙烯的化学式为 C2H4,选项A正确;
B、生成物是乙烯和水两种物质,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分子个数之比是1:4,选项B错;
C、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发生变化,选项C错;
D、乙烯的化学式为 C2H4,乙烯中碳、氢元素质量比,选项D错;
故选A。
3.B
【详解】
A、有气体参加反应,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比镁条重,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Fe和CuSO4反应,生成FeSO4和Cu,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稀盐酸和Na2CO3反应有气体生成,反应后烧杯质量减小,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故选:B。
4.A
【详解】
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4g-2g=12g,故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2g;同理可以确定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36g-5g=31g;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故X的数值为26g-19g=7g。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2g:19g=12:19,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的杂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丁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故X的数值为26g-19g=7g,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5.C
【详解】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反应前A物质是,B是,反应后C是,D是,化学方程式为:。
A、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该反应不是分解反应,选项说法错误;
B、四种物质中氧气和氮气属于单质,氨气和水属于化合物,选项说法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A、C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7×4):(14×4)=17:14,选项说法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6.C
【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可得出X为NO2。
【详解】
A、二氧化氮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B、铜在反应物中是单质,化合价为0,在生成物硝酸铜中显+2,故选项正确;
C、物质X的化学式为NO2,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氮有毒,所以该实验要在通风橱内完成,故选项正确。
故选C
7.C
【分析】
示意图表示的反应是:2NO2+2CO2CO2+N2。
【详解】
A.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四种物质中只有甲乙丙三种是氧化物,故错误;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故错误;
C.甲中氮元素为+4价,丁中氮元素为0价,故正确;
D.丙表示二氧化碳,故错误。
故选C。
8.C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不含氢元素,不能将空气中的He分解产生H2,不符合题意;
B、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使一定质量甲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变多,不符合题意;
C、水中含氢元素,通过找到合适的催化剂,可利用太阳光,将水分解为氢气,符合题意;
D、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使一定质量的双氧水分解产生的氧气变多,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D
【分析】
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48%-30%=18%,故甲是反应物;同理可以确定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1%-25%=16%,故乙是生成物;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没有参加反应。丁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9%-17%=2%,丁是生成物;该反应中乙、丁是生成物,甲质量减少,为反应物,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为分解反应。
【详解】
A. 由分析可知:丁是生成物,可能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 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C. 高锰酸钾的分解产物是三种,故该反应不可能是高锰酸钾的分解,故选项说法错误;
D. 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丁和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丁和乙的质量之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0.D
【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由图示可知,t1时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6g-8g=8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8g;可以确定乙是生成物,生成的乙的质量为32g-4g=28g;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为24g-4g=20g。
【详解】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丁,生成物是乙,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B、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正确。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8g:20g=7:5,正确。
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8g:28g=2:7,反应中甲乙的化学计量数不清楚,不能得出甲、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错误。
故选:D。
【点睛】
11.D
【详解】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瑞德西韦是由五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不正确;
B、分子由原子构成,1个瑞德西韦分子由27个碳原子、35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和1个磷原子构成,选项说法不正确;
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瑞德西韦中含有碳、氢、氧、氮、磷元素,所以瑞德西韦完全氧化的产物除了二氧化碳和水外,还含有氮、磷元素的化合物,选项说法不正确;
D、物质由元素组成,瑞德西韦是由碳、氢、氮、氧、磷五种元素组成的,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2.D
【详解】
A、氢气和氧气是两种单质,而该反应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反应,故A选项错误;
B、从图示可以看出,有一个单质分子没有参加反应,所以化合物分子和单质分子参加反应的个数比为2:1,故B选项错误;
C、因为有单质参加反应,所以该反应过程中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C选项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反应过程是一种化合物分子和一种单质分子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分子,属于多变一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13.C
【详解】
A、煅烧碳酸钙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质量不断减小,反应结束后仍有氧化钙固体,不为零,时间与固体质量的变化关系图不正确;
B、煅烧碳酸钙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反应结束后无二氧化碳生成,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不能随时间的增加无限制增大,时间与二氧化碳质量的变化关系图不正确;
C、煅烧碳酸钙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钙元素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时间与固体中钙元素质量的变化关系图正确;
D、煅烧碳酸钙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后随着二氧化碳逸出,固体中碳元素质量不断减小,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也不断减小直至为零(杂质不含碳元素),时间与二氧化碳质量的变化关系图不正确。
故选:C。
14.B
【详解】
含杂质的碳酸氢钠样品100g(杂质不含钠元素,受热不变化),其中钠元素质量分数为23%,则钠元素质量为100g×23%=23g,故碳酸氢钠质量为 ;
将样品加热一段时间后,固体质量减少质量就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100g-87.6g=12.4g
由化学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分解碳酸氢钠的质量为33.6g,则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样品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B。
15.产生气泡 Cl2
【详解】
(1)活氧彩漂中含有过氧化氢,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对比前后发现少了2个氯原子,故X化学式为Cl2。
16.
(1) CH4 盐 治疗胃酸过多等
(2) H2 9:14
(3) 分子的构成不同 Fe2O3+3CO2Fe+3CO2(合理即可)
【分析】
(1)
a处碳的化合价为﹣4价,氢化物的化学式为CH4;
b处对应的物质是由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构成的,类别是盐,由于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等。
(2)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知,该反应中方框丁中的微粒是一个氢分子,化学式为H2;
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H2O+CCO+H2,则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的丙的质量比为18:28=9:14。
(3)
一氧化碳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是不同的分子,分子的构成不同。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炼铁,在来炼铁时,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方程式是:Fe2O3+3CO2Fe+3CO2。
17.
(1) 化合反应
(2) 分解反应
(3) 化合反应
(4) 分解反应
【分析】
(1)
红磷燃烧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为两种物质变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
(2)
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3)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为两种物质变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
(4)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18.
(1)
(2)
(3)
【分析】
(1)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是黑色固体,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实验室加热纯净物制氧气,是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实验室常温下制氧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9.
(1)分解反应
(2)丙
(3)CaCO3 CaO+CO2↑或2KClO32KCl+3O2↑或2HgO2Hg+O2↑
【分析】
(1)
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甲、乙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丙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2)
反应前后甲、乙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丙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丙生成两种物质,则甲、乙、丙中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是丙;
(3)
符合此特征的物质反应化学方程式有:CaCO3 CaO+CO2↑或2KClO32KCl+3O2↑或2HgO2Hg+O2↑(合理即可)。
20.氧气 4P+5O22P2O5 元素种类 2H2O2H2↑+O2↑ 碳、氢、氧 B 使铜丝和装置内的氧气反应 彻底消耗掉装置内的氧气 水蒸气 二氧化碳
【详解】
(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2)水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元素是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证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实验B是通过证明生成物的元素种类,推断水的组成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3)①将酒精灯移至蔗糖处进行加热,观察到玻璃管中蔗糖处留下黑色的固体,该黑色固体是碳,内壁有水珠,说明有水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碳元素和水中的氢、氧元素均来自蔗糖,因此蔗糖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该实验通过证明生成物的元素种类,推断物质的组成,实验原理与B实验相同;
③先用酒精灯在玻璃管铜丝处加热,使铜丝和装置内的氧气充分反应;实验时反复推拉注射器活塞的作用是彻底消耗掉了装置内的氧气;
(4)由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可知该物质由Cu、C、O、H四种元素组成,其中C元素一定来自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H元素一定来自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因此生成铜绿时,参加反应的空气中的另外两种物质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21.2Mg+O22MgO 2H2O22H2O+O2 HCl+NaOH=NaCl+H2O
【详解】
(1)镁条燃烧即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
(2)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氧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3)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22.最外层电子数 钠离子和氯离子
【详解】
(1)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2)电解氯化钠溶液时,两电极上分别产生氯气和氢气,并在溶液中生成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Cl2↑+H2↑。
23.CaO+H2O═Ca(OH)2 2Cl2+C+2H2O═4HCl+CO2
【详解】
(1)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故填:CaO+H2O═Ca(OH)2。
(2)自来水厂常加入适量的活性炭以消除残余的氯气,反应时碳与氯气、水共同作用,得到盐酸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C+2H2O═4HCl+CO2。故填:2Cl2+C+2H2O═4HCl+CO2。
【点睛】
掌握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24.加压时分子的间隔减小 纸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都散失到空气中了
【解析】
【详解】
(1)宏观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分子间有间隔,且气态物质分子间隔较大,加压时,6000L氧气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压强增大分子的间隔减小;
(2)纸主要由碳,氢,氧元三种素组成,而纸在燃烧的过程中,其中的碳元素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从而带走了纸中的碳元素;氢元素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产生了水,因为燃烧时温度较高,所以水蒸发逸散了,因此纸的质量减轻。减轻的质量主要为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在燃烧过程中,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发生改变,化学变化只能改变物质的组成,但不能创造物质,也不能消灭物质,因此质量守恒。
25.作燃料; CO2+C2CO、2CO+O22CO2(合理即可); CO2+H2O═H2CO3.
【解析】
【详解】
(1)CO具有可燃性,在工业上可用作燃料;
(2)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也可以是还原部分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CO2+C2CO、2CO+O22CO2;
(3)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