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三角形的有关证明2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课题 | 2 等腰三角形 | 课时 | 第1课时 | 上课时间 |
|
教学目标 | 1.探索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思路与方法. 2.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 ||||
教学 重难点 | 重点:探索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思路与方法. 难点: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 ||||
教学活动设计 | 二次设计 | ||||
课堂导入 | 如图,建筑工人在盖房子时,用一块等腰三角板放在梁上,从顶点系一重物,如果系重物的绳子正好经过三角板底边中点,就说房梁是水平的,你知道其中反映了什么数学原理吗? |
| |||
探索新知 合作探究 | 自学指导 思考下列问题: 1.在已准备好的纸片上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底边、顶角和高. 2.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若是,对称轴是什么? 3.折叠准备好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发现了什么? 回顾与三角形全等有关的知识: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ASA、SSS、AAS.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合作探究 [例1] 如图,在△ABC和△DEF中,∠A=∠D,∠B=∠E,BC=EF.求证:△ABC≌△DEF. 证明:因为∠A+∠B+∠C=180°,∠D+∠E+∠F=180°. 所以∠C=180°-(∠A+∠B),∠F=180°-(∠D+∠E). 因为∠A=∠D,∠B=∠E,所以∠C=∠F. 因为BC=EF, 所以△ABC≌△DEF. [例2] 如图,在△ABC中,AB=AC.求证:∠B=∠C.
[例3]证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BD和CE是△ABC的角平分线. 求证:BD=CE.
|
续表
探索新知 合作探究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为“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教师指导 1.用翻折的方法很容易理解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2.教会学生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证明方法解题. |
|
当堂训练 | 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30°,且它恰好等于一个不相邻的内角的2倍,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 (C)等腰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2.如图,在△ABC中,CD平分∠ACB交AB于点D,又DE∥BC,交AC于点E,若DE=4 cm,AE=5 cm,则AC的长为( ) (A)5 cm (B)4 cm (C)9 cm (D)1 cm 3.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3和5,它的周长是 .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80°,则另两个角的度数是 . 5. 如图,在△ABC中,AB=AC,∠BAC的角平分线交BC边于点D,AB=5,BC=6,求AD的长.
| |
板书设计 | ||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1.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定理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 ||
教学反思 | ||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证明过程,可以总结出添加辅助线构建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进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遇到等腰三角形时,首先要考虑运用其“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其次可以考虑运用其“三线合一”的推论.在△ABC中,AB=AC,若AD是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三个条件的任一条件,都可得出另外两个结论.推论常用于证明两个角相等或线段被平分.在证明两线段相等、两角相等的问题中,首先要区分所证的两线段、两角是否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若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则运用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来解决. |
数学七年级下册2 等腰三角形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下册2 等腰三角形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
鲁教版 (五四制)2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2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2 等腰三角形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2 等腰三角形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判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