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2 等腰三角形学案设计
展开鲁教版(五四制)数学七年级下册导学案
10.2 等腰三角形
知 识 梳 理
知识点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____________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符号语言:
∵AB=AC,∴_______________。
注意 说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一定要指出相等的两边,如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
知识点2 等腰三角形的推论
等腰三角形_________的平分线、_________的中线、________的高互相重合。
符号语言:如图所示,
(1)∵AB=AC,∠1=∠2,∴AD⊥BC,_____________。
(2)∵AB=AC,BD=CD,∴AD⊥BC,______________。
(3)∵AB=AC,______________,∴∠1=∠2,BD=CD。
注意 此推论也称为“三线合一定理”,在应用时,需注意必须是等腰三角形已知为前提。
知识点3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____________。
符号语言:如图所示,
∵AB=AC=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
符号语言:如图所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AB=AC。
知识点5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有_______________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符号语言:如图所示,
∵AB=AC,∠B=60°,(∠A=60°或∠C=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2.___________________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符号语言:∵∠A=∠B=∠C,
∴△ABC是等边三角形。
知识点6 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____________,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_______________。
符号语言:如图所示,
在Rt△ABC中,
∵∠A=30°,∴BC=AB。
知识点7 反证法
1.定义:先假设命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推导出与_________________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证明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
2.证明步骤:
(1)反设: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
(2)归谬:从假设出发,通过推理得出矛盾;
(3)结论:由矛盾判断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原命题的结论成立。
考 点 突 破
考点1: 与等腰三角形性质有关的证明
典例1 如图所示,已知在△ABC中,AB=AC,点D在BC上,且BD=AD,DC=AC,求∠B的度数。
思路导析:把“等边对等角”这一性质用在三个不同的等腰三角形中,然后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列方程的依据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解:∵AB=AC,∴∠B=∠C。同理:∠B=∠BAD,∠CAD=∠CDA。
设∠B=a,则∠C=a,∠BAD=a,∴∠CDA=2a,∠CAD=2a。
在△ADC中,∵∠C+∠CAD+∠CDA=180°,∴a+2a+2a=180°
∴a=36º,即∠B=36°。
变式1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50°,则它的顶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__。
变式2 如图所示,△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已知AB=5,AD=3,则BC的长为( )
A.5 B.6 C.8 D.10
典例2 如图所示,AB=AE,BC=ED,∠B=∠E,F为CD的中点。求证:AF⊥CD。
思路导析:连接AC,AD。要证AF⊥CD,已有F为CD中点,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可知,必须要证AC=AD。而这可由证△ABC≌△AED证得。
证明:连接AC,AD。
在△ABC和△AED中,∴△ABC≌△AED(SAS)。
∴AC=AD(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F是CD的中点,
∴AF⊥CD(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与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
友情提示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是证明垂直、两线段相等、两角相等的重要方法,要能灵活运用。变式3 如图所示,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CE。
考点2: 反证法
典例3 在一个三角形中,若两条边不相等,则这两条边所对的角也不相等。
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求证:∠B≠∠C。
思路导析: 本题是一道否定性命题直接证明难以下手、不妨反证法证明。
证明: 假设∠B=∠C,那么AB=AC,与已知AB≠AC矛盾,故假设错误即原命题结论∠B≠∠C成立。
友情提示 遇到否定惊命题、唯一性命题、必然性命题和一些基本定理的证明,可运用反证法来证明。变式4 用反证法证明: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内角小于或等于60°。应假设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_____________。
变式5 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中至多有一个直角、应假设这个三角形中__________________。
巩 固 提 高
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80°,则顶角的度数是( )
A.80° B.20° C.80°或20° D.80°且20°
2.若实数m,n满足等式+=0,且m,n恰好是等腰△ABC的两条边的边长,则△ABC的周长是( )
A.12 B.10 C.8 D.6
3.如图所示,Rt△ABC的斜边AB与量角器的直径恰好重合,B点与0刻度线的一端重合,∠ABC=40°,射线CD绕点C转动,与量角器外沿交于点D,若射线CD将△ABC分割出以BC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则点D在量角器上对应的度数是( )
A.40° B.140° C.70°或80° D.80°
4.如图所示,AD,CE分别是△ABC的中线和角平分线,若AB=AC,∠CAD=20°,则∠ACE的度数是( )
A.20° B.35° C.40° D.70°
5.在Rt△ABC中,∠ACB=90°,CD⊥AB于D,CE平分∠ACD交AB于E,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
A.BC=EC B.EC=BE
C.BC=BE D.AE=EC
6.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50°,则它的底角等于____________。
7.如图所示,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是边BC的中点,则∠BAD=___________。
8.如图所示,∠AOP=∠BOP=15°,PC∥OA,PD⊥OA,若PC=4,则PD的长是__________。
9.如图所示,△ABC中,D是BC上一点,AC=AD=DB,∠BAC=102°,则∠ADC=__________。
10.如图所示,在等腰△ABC中,AB=AC,∠A=36°,将△ABC中的∠A沿DE向下翻折,使点A落在点C处若AE=,则BC的长是__________。
11.如图所示,AD平分∠BAC,AD⊥BD,垂足为点D,DE∥AC。求证:△BDE是等腰三角形。
真 题 训 练
1.(2018·福建)如图所示,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D⊥BC,垂足为点D,点E在线段AD上,
∠EBC=45°,则∠ACE等于( )
A.15° B.30°
C.45º D.60°
2.(2018·吉林)我们规定: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度数的比值叫做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值”,记作k若k=,则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_______度。
3.(北京中考)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36°,BD平分∠ABC交AC于点D。
求证:AD=BC。
参考答案及解析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两个底角 ∠B=∠C
知识点2: 顶角 底边上 底边上
(1)BD=CD (2)∠1=∠2 (3)AD⊥BC
知识点3: 60° ∠A ∠B ∠C 60°
知识点4: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 ∠B=∠C
知识点5: 1.一个角等于60°的 2.三个角都相等的
知识点6: 一个锐角等于30° 斜边的一半
知识点7: 1.结论不成立 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 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 反证法
考点突破
1.80° 2.C
3.提示:证明△ABD≌△ACE或过点A作BC的垂线。
4.大于60°
5.至少有两个直角
巩固提高
1.C 2.B 3.D 4.B 5.C 6.65° 7.30° 8.2 9.52° 10.
11.证明:如图所示,∵DE∥AC,∴∠1=∠3,
∵AD平分∠BAC,∴∠1=∠2,∴∠2=∠3。
∵AD⊥BD,∠2+∠B=90°,∠3+∠BDE=90º,∴∠B=∠BDE。
∴△BDE是等腰三角形。
真题训练
1.A 2.36
3.证明:∵AB=AC,∠A=36°,∴∠ABC=∠C=72°。
∵BD平分∠ABC交AC于点D,∴∠ABD=∠DBC=36°。
∴∠A=∠ABD,∴AD=BD。∵∠C=72°,∴∠BDC=72°。
∴∠C=∠BDC,∴BC=BD。∴AD=BC。
初中数学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1 不等关系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1 不等关系导学案,共5页。
初中数学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5 角平分线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5 角平分线导学案,共7页。
初中数学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3 基本事实与定理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下册3 基本事实与定理导学案及答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