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轴对称》教学设计3-八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4828124/0-16946610235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1.1 轴对称教案及反思
展开轴对称——测试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轴对称的整章知识点测试的分析、反馈与二次测试。
2、内容解析
轴对称的整章测试包括考察本章核心考点:轴对称,画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通过测试反应学生学习的薄弱点,不扎实知识点,对易错题讲解,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解决变式问题,使学生巩固并扎实对应知识点,然后进行补充测试。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测试中相关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二、目标和目标的解析
1.目标
(1)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有关轴对称方面的问题。
(2)理解的轴对称所有知识点,并能将问题转化与轴对称有关的数学问题。
(3)结合测试历程,进一步体会数学思想和做题方法。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能灵活借助三角形内角和,全等三角形等知识解决轴对称中的相关问题,求解线段长度,求证线段、角之间的关系等。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能通过分析测试中的错题,将问题与相关知识点相结合,体会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够说出关键的知识点是哪些。
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通过结合测试分析,能够根据具体做题找到解题关键方法,体会数学思想的运用。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次测试将轴对称整章的知识点结合,综合运用,学生在各个层次的问题都有出现错误的情况,针对测试中的难点,学生自己无法掌握并完成,不能及时发现题与题之间的联系,这是迁移知识的关键,也是学生解题能力培养的关键。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掌握测试中错题的解题思路,并进行迁移解决。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回顾测试历程,发现问题
师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回顾测试过程。
设计意图:呈现本次测试知识点,考试状态,成绩分析,使学生明确本次测试目标。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将本次测试中的不解和疑惑与同组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在学生能力范围内,互相解决问题,体现小组合作的高效率。
2.针对测试问题解答、变式
通过调查,可得学生本课存疑较大的问题为17,20,22题。
师生活动:请同学为大家解答第17题,并归纳做题关键思路。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多方法解题的思路,体会不同的解题策略,但是目标一致。
师生活动:针对20题进行变式训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同时考察测试中归纳方法是否掌握到位。
教师追问:在这个解题过程中的关键。
设计意图:充分理解解题关键,层层剖析题解关键, 在原问的基础上补充问题,将方法运用更高层次,将本题知识点进行了深化。
2.学生解答并讲解。
设计意图:
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迁移能力的运用。
师生活动:补充问题
3.将所归纳方法运用。
设计意图:通过最后小问,了解学生此题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补充测试
师生活动:在本节课学习的基础上测试A,B两组试题。A组,全体必做,B组参照一测中的错误对应完成相应题号。
设计意图:巩固并检验本节课学习成果。
4. 小结
请学生回顾整个测试历程,谈谈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课的收获,将本节课的重要解题方法,思路都掌握更加深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1.1 轴对称表格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1.1 轴对称表格教案,共4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3.2 公式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3.2 公式法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三维目标,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活动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活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导学过程,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