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数学初二上学期同步练习(含答案)全册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试卷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单元检测(一)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精品试卷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单元检测(一),文件包含第12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检测一教师版doc、第12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检测一学生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5课 全等三角形单元检测(一)
一、单选题
1.如图:若△ABE≌△ACF,且AB=5,AE=2,则EC的长为( )
A.2 B.3 C.5 D.2.5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BE≌△ACF
∴AC=AB=5
∴EC=AC-AE=5-2=3,
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完成.
2.请仔细观察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三角形全等有关知识,说明画出∠A′O′B′=∠AOB的依据是( )
A.SAS B.ASA C.AAS D.SSS
【答案】D
【分析】
由作法易得OD=O′D′,OC=O′C′,CD=C′D′,得到三角形全等,由全等得到角相等,是用的全等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详解】
解:由作法易得OD=O′D′,OC=O′C′,CD=C′D′,依据SSS可判定△COD≌△C'O'D',则△COD≌△C'O'D',即∠A'O'B'=∠AO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由全等得到角相等是用的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如图,在△ABC和△DEF中,∠B=∠DEF,AB=DE,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然不能证明△ABC≌△DEF,这个条件是:
A.∠ACB=∠F B.∠A=∠D C.BE=CF D.AC=DF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B=∠DEF,AB=DE,
∴添加∠A=∠D,利用ASA可得△ABC≌△DEF;
∴添加BC=EF,利用SAS可得△ABC≌△DEF;
∴添加∠ACB=∠F,利用AAS可得△ABC≌△DEF;
故选D.
4.下列结论是正确的是( )
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B.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有两条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答案】A
【分析】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对顶角的性质判定即可.
【详解】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正确;
、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不一定全等,故错误;
、当两个三角形中两条边及一角对应相等时,其中如果这组角是两边的夹角时两三角形全等,如果不是这两边的夹角的时候不一定全等,故错误;
、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故错误.
故选:.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对顶角的性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5.如图,点C、D分别在∠AOB的边OA、OB上,若在线段CD上求一点P,使它到OA,OB的距离相等,则P点是
A.线段CD的中点 B.OA与OB的中垂线的交点
C.OA与CD的中垂线的交点 D.CD与∠AOB的平分线的交点
【答案】D
【解析】解:根据“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得P点是CD与∠AOB的平分线的交点,故选D。
6.在△ABC和△DEF中,给出下列四组条件:
①AB=DE,BC=EF,AC=DF;
②AB=DE,∠B=∠E,BC=EF;
③∠B=∠E,BC=EF,AC=DF;
④∠A=∠D,∠B=∠E,∠C=∠F.
其中,能使△ABC≌△DEF的条件共有( )
A.1组
B.2组
C.3组
D.4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要使△ABC≌△DEF的条件必须满足SSS、SAS、ASA、AAS,可据此进行判断.
解:第①组满足SSS,能证明△ABC≌△DEF.
第②组满足SAS,能证明△ABC≌△DEF.
第③组满足ASS,不能证明△ABC≌△DEF.
第④组只是AAA,不能证明△ABC≌△DEF.
所以有2组能证明△ABC≌△DEF.
故选B.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7.如果两个三角形中两条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 ( )
A.相等 B.不相等 C.互余或相等 D.互补或相等
【答案】D
【分析】
作出图形,然后利用“HL”证明Rt△ABG和Rt△DEH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B=∠DEH,再分∠E是锐角和钝角两种情况讨论求解.
【详解】
如图,△ABC和△DEF中,AB=DE,BC=EF,AG、DH分别是△ABC和△DEF的高,且AG=DH,
在Rt△ABG和Rt△DEH中,
,
∴Rt△ABG≌Rt△DEH(HL),
∴∠B=∠DEH,
∴若∠E是锐角,则∠B=∠DEF,
若∠E是钝角,则∠B+∠DEF=∠DEH+∠DEF=180°,
故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互补或相等.
故选D.
8.如图,△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E、BF分别是∠BAC、∠ABC的平分线,∠BAC=50°,∠ABC=60°,则∠EAD+∠ACD=( )
A.75° B.80° C.85° D.90°
【答案】A
【解析】
分析:依据AD是BC边上的高,∠ABC=60°,即可得到∠BAD=30°,依据∠BAC=50°,AE平分∠BAC,即可得到∠DAE=5°,再根据△ABC中,∠C=180°﹣∠ABC﹣∠BAC=70°,可得∠EAD+∠ACD=75°.
详解:∵AD是BC边上的高,∠ABC=60°,
∴∠BAD=30°,
∵∠BAC=50°,AE平分∠BAC,
∴∠BAE=25°,
∴∠DAE=30°﹣25°=5°,
∵△ABC中,∠C=180°﹣∠ABC﹣∠BAC=70°,
∴∠EAD+∠ACD=5°+70°=75°,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三角形外角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的运用.
二、填空题
9.已知,若△ABC的面积为10 ,则的面积为________ ,若的周长为16,则△ABC的周长为________.
【答案】10 16
【分析】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解答.
【详解】
∵△ABC≌△A′B′C′,△ABC的面积为10,
∴△A′B′C′的面积为10;
∵△ABC≌△A′B′C′,△A′B′C′的周长为16cm,
∴△ABC的周长为16cm.
故答案为10,16.
【点睛】
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性质定理.
10.在△ABC和△ADC中,有下列三个论断:①AB=AD;②∠BAC=∠DAC;③BC=DC.将两个论断作为条件,另一个论断作为结论构成一个正确的因果关系,则条件是__________,结论为__________.
【答案】①AB=AD;②∠BAC=∠DAC,③BC=DC 或①AB=AD;③BC=DC,②∠BAC=∠DAC .
【详解】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可知当①②为条件且AC为公共边时结论③成立;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可知当①③为条件且AC为公共边时结论②立;
解:方案一∵AB=AD,∠BAC=∠DAC,AC为公共边,
∴△ABC≌△ADC,
∴BC=DC;
方案二:∵AB=AD,BC=DC,AC为公共边,
∴△ABC≌△ADC,
∴∠BAC=∠DAC.
故答案为条件:①AB=AD;②∠BAC=∠DAC或①AB=AD;③BC=DC;结论为:③BC=DC或∠BAC=∠DAC.
11.已知,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CD=2cm,则点D到AB的距离为__cm.
【答案】2.
【分析】
过点作于点,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得出,代入求出即可.
【详解】
解:如图,过点作于点,则即为所求,
,平分,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
.
故答案是: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的应用,注意: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12.下列说法中:①如果两个三角形可以依据“AAS”来判定全等,那么一定也可以依据“ASA”来判定它们全等;②如果两个三角形都和第三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也一定不全等;③要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给出的条件中至少要有一对边对应相等.正确的是_____.
【答案】①③
【解析】
【分析】
熟练综合运用判定定理判断,做题时要结合已知与全等的判定方法逐个验证.
【详解】
因为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根据内角和定理,可知另一对对应角也相等,那么总能利用ASA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故选项①正确;
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都和一个等边三角形不全等,但是这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可以全等,故选项②错误;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否则不会全等,故选项③正确.
故选:①③
【点睛】
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判定定理.
13.如图,在△ABC中,∠C=90°,BD平分∠CBA交AC于点D.若AB=a,CD=b,则△ADB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 .
【答案】
【详解】
过点D作AB的垂线DE,因为 BD平分∠CBA所以DE="CD," △ADB的面积=ABDE=ab
14.如图,AC⊥AB,AC⊥CD,要使得△ABC≌△CDA.
(1)若以“SAS”为依据,需添加条件____________;
(2)若以“HL”为依据,需添加条件_____________.
【答案】AB=CD AD=BC
【解析】
(1)若以“SAS”为依据,需添加条件:AB=CD;
∵AC⊥AB,AC⊥CD,
∴∠BAC=90°,∠DCA=90°,
∴∠BAC=∠DCA,
在△ABC和△CDA中,,
∴△ABC≌△CDA(SAS);
(2)若以“HL”为依据,需添加条件:AD=BC;
在Rt△ABC和Rt△CDA中,
∴Rt△ABC≌Rt△CDA(HL).
故答案为:(1)AB=CD;AD=BC.
15.如图,△ABC中,∠ABC=45°,AC=4,H是高AD和BE的交点,则线段BH的长度为 .
【答案】4
【解析】
试题分析:由∠ABC=45°,AD是高,得出BD=AD后,证△ADC≌△BDH后求解.BH=AC=4.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6.已知如图,在Rt△ABC中,∠B=90°,AB=BC,AD平分∠BAC,DE⊥AC于E.若AC=10,可求得△DEC的周长为________.
【答案】10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B=DE,然后根据HL可证明Rt△ABD≌Rt△AED,进而可得AB=AE,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即可得出△DEC的周长=AC,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
解:∵AD平分∠BAC,∠B=90°,DE⊥AC于E,
∴DB=DE,
在Rt△ABD和Rt△AED中,
∵AD=AD,DB=DE,
∴Rt△ABD≌Rt△AED(HL),
∴AB=AE,
∵AB=BC,
∴BC=AE,
∴△DEC的周长=DE+DC+EC=DB+DC+EC=BC+EC=AE+EC=AC=10.
故答案为:10.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周长计算等知识,属于常考题型,熟练掌握上述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7.已知:如图,CB=DE,∠B=∠E,∠BAE=∠CAD.
求证:∠ACD=∠ADC.
【答案】.证明:
∵∠BAE=∠CAD,
∴∠BAE∠CAE =∠CAD∠CAE,
即∠BAC=∠EAD. --------------------------1分
在△ABC和△AED中,
∠BAC=∠EAD,
∠B=∠E,
BC=ED,
∴△ABC≌△AED. ------------------------------4分
∴AC=AD. ----------------------------------------5分
∴∠ACD=∠ADC.
【解析】略
18.已知:△ABC中,AC⊥BC,CE⊥AB于E,AF平分∠CAB交CE于F,过F作FD∥BC交AB于D.
求证: AC=AD
【答案】详见解析
【分析】
由平行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证明∠2=∠3=∠1,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可证明△CAF与△DAF,可证得AC=AD.
【详解】
证明:∵AC⊥BC,CE⊥AB
∴∠CAB+∠1=∠CAB+∠3=90°,
∴∠1=∠3
又∵FD∥BC
∴∠2=∠3,
∴∠1=∠2
在△CAF与△DAF中
∴△CAF≌△DAF(AAS)
∴AC=AD.
【点睛】
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判定定理.
19.已知:如图,AD平分∠BAC,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且∠ABD+∠ACD=180°.
求证:BD=CD.
【答案】见解析.
【分析】
先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得:DE=DF,然后利用互补的性质得到∠EBD=∠ACD,在由“AAS”可证△BED≌△CFD,可得BD=CD.
【详解】
∵AD平分∠BAC,且DE⊥AB,DF⊥AC,
∴DE=DF,∠BED=∠CFD=90° ,
∵∠ABD+∠ACD=180°,且∠ABD+∠EBD=180° ,
∴∠EBD=∠ACD ,
在△BED和△CFD中
∴△BED≌△CFD(AAS) ,
∴BD=C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本题的关键.
20.如图①,△ABC是等边三角形,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则线段FE与FD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自主学习
事实上,在解决几何线段相等问题中,当条件中遇到角平分线时,经常采用下面构造全等三角形的解决思路
如:在图②中,若C是∠MON的平分线OP上一点,点A在OM上,此时,在ON上截取OB=OA,连接BC,根据三角形全等判定(SAS),容易构造出全等三角形△OBC和△OAC,从而得到线段CA与CB相等
学以致用
参考上述学到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如图③,△ABC不是等边三角形,但∠B=6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求证:FE=FD.
【解析】
解:感受理解
EF=FD.理由如下:
∵△ABC是等边三角形,
∴∠BAC=∠BCA,
∵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
∴∠DAC=∠ECA,∠BAD=∠BCE,
∴FA=FC.
∴在△EFA和△DFC中,
,
∴△EFA≌△DFC,
∴EF=FD;
学以致用:
证明:如图1,在AC上截取AG=AE,连接FG.
∵AD是∠BAC的平分线,
∴∠1=∠2,
在△AEF和△AGF中,
,
∴△AEF≌△AGF(SAS),
∴∠AFE=∠AFG,FE=FG,
∵∠B=60°,
∴∠BAC+∠ACB=180°﹣60°=120°,
∵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
∴∠2=∠BAC,∠3=∠ACB,
∴∠2+∠3=(∠BAC+∠ACB)=×120°=60°,
∴∠AFE=∠CFD=∠AFG=60°.
∴∠CFG=180°﹣∠AFG﹣∠CFD=180°﹣60°﹣60°=60°,
∴∠CFG=∠CFD,
∵CE是∠BCA的平分线,
∴∠3=∠4,
在△CFG和△CFD中,
,
∴△CFG≌△CFD(ASA),
∴FG=FD,
∴FE=FD.
第15课 全等三角形单元检测(一)
一、单选题
1.如图:若△ABE≌△ACF,且AB=5,AE=2,则EC的长为( )
A.2 B.3 C.5 D.2.5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BE≌△ACF
∴AC=AB=5
∴EC=AC-AE=5-2=3,
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完成.
2.请仔细观察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三角形全等有关知识,说明画出∠A′O′B′=∠AOB的依据是( )
A.SAS B.ASA C.AAS D.SSS
【答案】D
【分析】
由作法易得OD=O′D′,OC=O′C′,CD=C′D′,得到三角形全等,由全等得到角相等,是用的全等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详解】
解:由作法易得OD=O′D′,OC=O′C′,CD=C′D′,依据SSS可判定△COD≌△C'O'D',则△COD≌△C'O'D',即∠A'O'B'=∠AO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由全等得到角相等是用的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如图,在△ABC和△DEF中,∠B=∠DEF,AB=DE,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然不能证明△ABC≌△DEF,这个条件是:
A.∠ACB=∠F B.∠A=∠D C.BE=CF D.AC=DF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B=∠DEF,AB=DE,
∴添加∠A=∠D,利用ASA可得△ABC≌△DEF;
∴添加BC=EF,利用SAS可得△ABC≌△DEF;
∴添加∠ACB=∠F,利用AAS可得△ABC≌△DEF;
故选D.
4.下列结论是正确的是( )
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B.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有两条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答案】A
【分析】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对顶角的性质判定即可.
【详解】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正确;
、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不一定全等,故错误;
、当两个三角形中两条边及一角对应相等时,其中如果这组角是两边的夹角时两三角形全等,如果不是这两边的夹角的时候不一定全等,故错误;
、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故错误.
故选:.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对顶角的性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5.如图,点C、D分别在∠AOB的边OA、OB上,若在线段CD上求一点P,使它到OA,OB的距离相等,则P点是
A.线段CD的中点 B.OA与OB的中垂线的交点
C.OA与CD的中垂线的交点 D.CD与∠AOB的平分线的交点
【答案】D
【解析】解:根据“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得P点是CD与∠AOB的平分线的交点,故选D。
6.在△ABC和△DEF中,给出下列四组条件:
①AB=DE,BC=EF,AC=DF;
②AB=DE,∠B=∠E,BC=EF;
③∠B=∠E,BC=EF,AC=DF;
④∠A=∠D,∠B=∠E,∠C=∠F.
其中,能使△ABC≌△DEF的条件共有( )
A.1组
B.2组
C.3组
D.4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要使△ABC≌△DEF的条件必须满足SSS、SAS、ASA、AAS,可据此进行判断.
解:第①组满足SSS,能证明△ABC≌△DEF.
第②组满足SAS,能证明△ABC≌△DEF.
第③组满足ASS,不能证明△ABC≌△DEF.
第④组只是AAA,不能证明△ABC≌△DEF.
所以有2组能证明△ABC≌△DEF.
故选B.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7.如果两个三角形中两条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 ( )
A.相等 B.不相等 C.互余或相等 D.互补或相等
【答案】D
【分析】
作出图形,然后利用“HL”证明Rt△ABG和Rt△DEH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B=∠DEH,再分∠E是锐角和钝角两种情况讨论求解.
【详解】
如图,△ABC和△DEF中,AB=DE,BC=EF,AG、DH分别是△ABC和△DEF的高,且AG=DH,
在Rt△ABG和Rt△DEH中,
,
∴Rt△ABG≌Rt△DEH(HL),
∴∠B=∠DEH,
∴若∠E是锐角,则∠B=∠DEF,
若∠E是钝角,则∠B+∠DEF=∠DEH+∠DEF=180°,
故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互补或相等.
故选D.
8.如图,△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E、BF分别是∠BAC、∠ABC的平分线,∠BAC=50°,∠ABC=60°,则∠EAD+∠ACD=( )
A.75° B.80° C.85° D.90°
【答案】A
【解析】
分析:依据AD是BC边上的高,∠ABC=60°,即可得到∠BAD=30°,依据∠BAC=50°,AE平分∠BAC,即可得到∠DAE=5°,再根据△ABC中,∠C=180°﹣∠ABC﹣∠BAC=70°,可得∠EAD+∠ACD=75°.
详解:∵AD是BC边上的高,∠ABC=60°,
∴∠BAD=30°,
∵∠BAC=50°,AE平分∠BAC,
∴∠BAE=25°,
∴∠DAE=30°﹣25°=5°,
∵△ABC中,∠C=180°﹣∠ABC﹣∠BAC=70°,
∴∠EAD+∠ACD=5°+70°=75°,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三角形外角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的运用.
二、填空题
9.已知,若△ABC的面积为10 ,则的面积为________ ,若的周长为16,则△ABC的周长为________.
【答案】10 16
【分析】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解答.
【详解】
∵△ABC≌△A′B′C′,△ABC的面积为10,
∴△A′B′C′的面积为10;
∵△ABC≌△A′B′C′,△A′B′C′的周长为16cm,
∴△ABC的周长为16cm.
故答案为10,16.
【点睛】
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其性质定理.
10.在△ABC和△ADC中,有下列三个论断:①AB=AD;②∠BAC=∠DAC;③BC=DC.将两个论断作为条件,另一个论断作为结论构成一个正确的因果关系,则条件是__________,结论为__________.
【答案】①AB=AD;②∠BAC=∠DAC,③BC=DC 或①AB=AD;③BC=DC,②∠BAC=∠DAC .
【详解】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可知当①②为条件且AC为公共边时结论③成立;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可知当①③为条件且AC为公共边时结论②立;
解:方案一∵AB=AD,∠BAC=∠DAC,AC为公共边,
∴△ABC≌△ADC,
∴BC=DC;
方案二:∵AB=AD,BC=DC,AC为公共边,
∴△ABC≌△ADC,
∴∠BAC=∠DAC.
故答案为条件:①AB=AD;②∠BAC=∠DAC或①AB=AD;③BC=DC;结论为:③BC=DC或∠BAC=∠DAC.
11.已知,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CD=2cm,则点D到AB的距离为__cm.
【答案】2.
【分析】
过点作于点,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得出,代入求出即可.
【详解】
解:如图,过点作于点,则即为所求,
,平分,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
.
故答案是: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的应用,注意: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12.下列说法中:①如果两个三角形可以依据“AAS”来判定全等,那么一定也可以依据“ASA”来判定它们全等;②如果两个三角形都和第三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也一定不全等;③要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给出的条件中至少要有一对边对应相等.正确的是_____.
【答案】①③
【解析】
【分析】
熟练综合运用判定定理判断,做题时要结合已知与全等的判定方法逐个验证.
【详解】
因为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根据内角和定理,可知另一对对应角也相等,那么总能利用ASA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故选项①正确;
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都和一个等边三角形不全等,但是这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可以全等,故选项②错误;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否则不会全等,故选项③正确.
故选:①③
【点睛】
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判定定理.
13.如图,在△ABC中,∠C=90°,BD平分∠CBA交AC于点D.若AB=a,CD=b,则△ADB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 .
【答案】
【详解】
过点D作AB的垂线DE,因为 BD平分∠CBA所以DE="CD," △ADB的面积=ABDE=ab
14.如图,AC⊥AB,AC⊥CD,要使得△ABC≌△CDA.
(1)若以“SAS”为依据,需添加条件____________;
(2)若以“HL”为依据,需添加条件_____________.
【答案】AB=CD AD=BC
【解析】
(1)若以“SAS”为依据,需添加条件:AB=CD;
∵AC⊥AB,AC⊥CD,
∴∠BAC=90°,∠DCA=90°,
∴∠BAC=∠DCA,
在△ABC和△CDA中,,
∴△ABC≌△CDA(SAS);
(2)若以“HL”为依据,需添加条件:AD=BC;
在Rt△ABC和Rt△CDA中,
∴Rt△ABC≌Rt△CDA(HL).
故答案为:(1)AB=CD;AD=BC.
15.如图,△ABC中,∠ABC=45°,AC=4,H是高AD和BE的交点,则线段BH的长度为 .
【答案】4
【解析】
试题分析:由∠ABC=45°,AD是高,得出BD=AD后,证△ADC≌△BDH后求解.BH=AC=4.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6.已知如图,在Rt△ABC中,∠B=90°,AB=BC,AD平分∠BAC,DE⊥AC于E.若AC=10,可求得△DEC的周长为________.
【答案】10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B=DE,然后根据HL可证明Rt△ABD≌Rt△AED,进而可得AB=AE,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即可得出△DEC的周长=AC,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
解:∵AD平分∠BAC,∠B=90°,DE⊥AC于E,
∴DB=DE,
在Rt△ABD和Rt△AED中,
∵AD=AD,DB=DE,
∴Rt△ABD≌Rt△AED(HL),
∴AB=AE,
∵AB=BC,
∴BC=AE,
∴△DEC的周长=DE+DC+EC=DB+DC+EC=BC+EC=AE+EC=AC=10.
故答案为:10.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周长计算等知识,属于常考题型,熟练掌握上述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7.已知:如图,CB=DE,∠B=∠E,∠BAE=∠CAD.
求证:∠ACD=∠ADC.
【答案】.证明:
∵∠BAE=∠CAD,
∴∠BAE∠CAE =∠CAD∠CAE,
即∠BAC=∠EAD. --------------------------1分
在△ABC和△AED中,
∠BAC=∠EAD,
∠B=∠E,
BC=ED,
∴△ABC≌△AED. ------------------------------4分
∴AC=AD. ----------------------------------------5分
∴∠ACD=∠ADC.
【解析】略
18.已知:△ABC中,AC⊥BC,CE⊥AB于E,AF平分∠CAB交CE于F,过F作FD∥BC交AB于D.
求证: AC=AD
【答案】详见解析
【分析】
由平行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证明∠2=∠3=∠1,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可证明△CAF与△DAF,可证得AC=AD.
【详解】
证明:∵AC⊥BC,CE⊥AB
∴∠CAB+∠1=∠CAB+∠3=90°,
∴∠1=∠3
又∵FD∥BC
∴∠2=∠3,
∴∠1=∠2
在△CAF与△DAF中
∴△CAF≌△DAF(AAS)
∴AC=AD.
【点睛】
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判定定理.
19.已知:如图,AD平分∠BAC,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且∠ABD+∠ACD=180°.
求证:BD=CD.
【答案】见解析.
【分析】
先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得:DE=DF,然后利用互补的性质得到∠EBD=∠ACD,在由“AAS”可证△BED≌△CFD,可得BD=CD.
【详解】
∵AD平分∠BAC,且DE⊥AB,DF⊥AC,
∴DE=DF,∠BED=∠CFD=90° ,
∵∠ABD+∠ACD=180°,且∠ABD+∠EBD=180° ,
∴∠EBD=∠ACD ,
在△BED和△CFD中
∴△BED≌△CFD(AAS) ,
∴BD=C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本题的关键.
20.如图①,△ABC是等边三角形,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则线段FE与FD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自主学习
事实上,在解决几何线段相等问题中,当条件中遇到角平分线时,经常采用下面构造全等三角形的解决思路
如:在图②中,若C是∠MON的平分线OP上一点,点A在OM上,此时,在ON上截取OB=OA,连接BC,根据三角形全等判定(SAS),容易构造出全等三角形△OBC和△OAC,从而得到线段CA与CB相等
学以致用
参考上述学到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如图③,△ABC不是等边三角形,但∠B=6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求证:FE=FD.
【解析】
解:感受理解
EF=FD.理由如下:
∵△ABC是等边三角形,
∴∠BAC=∠BCA,
∵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
∴∠DAC=∠ECA,∠BAD=∠BCE,
∴FA=FC.
∴在△EFA和△DFC中,
,
∴△EFA≌△DFC,
∴EF=FD;
学以致用:
证明:如图1,在AC上截取AG=AE,连接FG.
∵AD是∠BAC的平分线,
∴∠1=∠2,
在△AEF和△AGF中,
,
∴△AEF≌△AGF(SAS),
∴∠AFE=∠AFG,FE=FG,
∵∠B=60°,
∴∠BAC+∠ACB=180°﹣60°=120°,
∵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
∴∠2=∠BAC,∠3=∠ACB,
∴∠2+∠3=(∠BAC+∠ACB)=×120°=60°,
∴∠AFE=∠CFD=∠AFG=60°.
∴∠CFG=180°﹣∠AFG﹣∠CFD=180°﹣60°﹣60°=60°,
∴∠CFG=∠CFD,
∵CE是∠BCA的平分线,
∴∠3=∠4,
在△CFG和△CFD中,
,
∴△CFG≌△CFD(ASA),
∴FG=FD,
∴FE=FD.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