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案及反思
展开2.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反射的概念与反射弧的组成。
2.比较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异同。
3.举例说明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与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反射的概念与反射弧的组成。
(2)条件反射的形成及意义。
2.教学难点
条件反射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本节聚焦】
1、什么是反射?它有哪些类型?
2、反射弧的结构是怎样的?
3、条件反射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意义?
【导入】:问题探讨:如果你的手指被植株上尖锐的刺扎了一下,你迅速把手缩了回来,然后感觉到了疼痛,紧接着你意识到手被扎了。
讨论:
1.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分别涉及了神经系统的哪些结构?
2.缩手动作在前、感觉到疼痛在后,这有什么适应意义?
这个过程就是典型的缩手反射。
【一、反射与反射弧】
-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思考·讨论·反射弧的基本结构】
仔细观察下列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示意图,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讨论:1.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
答:不能。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传入与传出两种神经元。大多数情况下还需要中间神经元的参与。
2.缩手反射与膝跳反射的反射弧都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都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与效应器组成的。
3.结合生活经验,你还能举出说明脊髓在反射中作用的其他实例吗?
例如,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
【总结归纳】(一)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二)反射的大致过程
(1)反射的大致过程: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沿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神经中枢随之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神经中枢的兴奋经过传出神经达到效应器;效应器对刺激做出应答。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某些细胞或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特别说明:反射发生通常需要兴奋经历完整的反射弧,但是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直接刺激传入神经使之兴奋并最终引起效应器应答,这也属于反射。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也能引起效应器应答,但不属于反射。
(2)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传导,还会在脑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
缩手反射(如图所示)和膝跳反射中,兴奋会从脊髓的低级中枢传导到大脑皮层从而产生相应的感觉。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1.反射的种类
(1)非条件反射: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眨眼反射等。
特点:先天、不可改变、不需高级中枢参与。
(2)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
特点:后天、可改变、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参与。
2.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图略)
(1)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分泌唾液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食物是非条件刺激。
(2)给狗听铃声而不给它喂食物,狗不会分泌唾液,此时铃声与分泌唾液无关,属于无关刺激。
(3)每次给狗喂食前先让狗听到铃声,然后再立即喂食。重复此方式若干次。
(4)一段时间后,当铃声单独出现,狗也会分泌唾液。此时,铃声已转化为食物(非条件刺激)的信号,称为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建立了。
3.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否则条件反射就会消退。
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铃声的出现不再预示着食物的到来。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 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4.条件反射的意义
由于非条件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则是几乎无限的,因此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
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预先作出不同的反应,因此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5.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比较
【收尾呼应】问题探讨:如果你的手指被植株上尖锐的刺扎了一下,你迅速把手缩了回来,然后感觉到了疼痛,紧接着你意识到手被扎了。
讨论:1、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分别涉及了神经系统的哪些结构?
手指被刺扎,皮肤中的感受器接受到了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导到脊髓中的中枢,中枢的反应通过传出神经传导到上肢的肌肉,肌肉的协同收缩与舒张,使手缩回。同时,脊髓会将信号送到大脑皮层,产生疼痛的感觉并意识到手被扎。
2、缩手动作在前、感觉到疼痛在后,这有什么适应意义?
缩手在前可以使机体迅速避开有害刺激,避免机体受到伤害。之后产生感觉,有助于机体对刺激的利弊作出判断与识别,可以使机体更灵活、更有预见性地对环境变化作出应对,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课堂小结】
高中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温故知新,问题探讨,提出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案: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反射与反射弧,归纳总结,梳理知识网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堂巩固,课堂小结,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