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61125]2.5 天气预报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9861127]1.1 地球上的水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1.5 物质的溶解(第2课时)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1.5 物质的溶解(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2.4 风和降水 教案2 教案 1 次下载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溶解精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第5节 物质的溶解(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学会区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了解溶液的浓、稀跟溶液与溶液是否饱和没有必然联系。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有效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
培养组内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积极思考问题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别。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笔记本、纸、笔。
2.教学器材:小烧杯1个、大烧杯1个(盛有⅓杯冷水约10℃左右)、石棉网1块、玻璃棒1根、药匙1把、酒精灯1盏、铁三脚架1个、试管3支(长18cmHФ1.8cm)、手纸、火柴、托盘天平(带称量纸、带砝码盒)、量筒(10毫升)1只、温度计(0~100℃)1支。
蒸馏水、蔗糖固体、熟石灰粉末、硫酸铜晶体。
教学设计图示: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在日常生活中,多数同学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取一只杯子放1~2小勺蔗糖(或果珍),倒上开水,用勺子搅拌,过一会儿蔗糖(或果珍)就不见了。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不停地向这杯糖水(或果珍水)继续加入蔗糖(或果珍),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学生分组实验:如图(课本P31图 1-65硫酸铜的溶解)所示,装配好仪器。在烧杯中加入20毫升水,用酒精灯加热至约70℃。往烧杯中加入硫酸铜晶体,每次加一药匙,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硫酸铜晶体不能继续溶解为止。
老师:这个现象,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学生:一定数量的水,溶解硫酸铜的数量是有限的。
学生:硫酸铜不能无限制的在水中溶解。
学生:20毫升70℃的水是不能无限制的溶解硫酸铜晶体的。
老师:三个组的同学代表回答的都非常好。那么,哪个组谁能说说什么是饱和溶液呢?
学生:就是像刚做过实验的溶液,我们认为那就是饱和溶液。
学生:就是吃饱了,不能再吃(溶质)的溶液。
学生:有固体不溶解的溶液。
老师:刚才三位同学的回答,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溶液中有不能再溶解的溶质了”,我们就把这样的溶液称之为饱和溶液。反之“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 我们就把这样的溶液称之为不饱和溶液(板书:“饱和溶液—不能溶解溶质”和“不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溶质”)。下面我给大家演示一个实验。
演示实验:取一组刚才分组实验用过的带有不溶晶体的硫酸铜溶液,接着加热至约90~95℃,停止加热。
老师: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硫酸铜晶体不见了。刚才同学说这个烧杯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现在这个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呢?回答时请说出你们的根据。
学生:我们认为这时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根据是溶质没有了。(全班同学都同意该同学的看法)
老师:一个溶液它是否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凭我们的肉眼能否作出判断呢?
我把另外一组硫酸铜饱和溶液(带有溶质)的上层清液取少量倒入一支试管里,我们若没有看到它是从哪来的,与烧杯中的溶液比较,你能否分得出谁是饱和溶液谁是不饱和溶液?那么,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依据到底是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学生:凭肉眼看应当可以,颜色深的那个是饱和溶液,浅的那个是不饱和溶液。
学生:刚才您倒出来的那个溶液是饱和溶液,不然,您再倒回去看看。
学生:可不可以加点硫酸铜固体,看看哪个能溶解。
老师:第一个同学的意见是凭肉眼可以,主要是根据溶液的颜色来分。
学生分组实验:下面请各组同学,把自己组里饱和硫酸铜溶液的上层清液取2毫升于试管中,并置于大烧杯的冷水中,稍等一会儿,观察现象(重点观察溶液的颜色变浅了)。
老师:这个实验的现象与第一个同学的说法产生了矛盾。因此说,凭肉眼是不能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区分开的。第二个同学让我把取出的饱和溶液再倒回去,那溶质肯定不溶。我很同意第三个同学的意见,就是取少量固体,分别加入两溶液中,看固体能溶解的则是不饱和溶液,不能溶解的则是饱和溶液。这也是检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板书:两者的检验方法—加入溶质比较)。刚才的分组实验的现象,还说明了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讨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说明是在什么温度下才有意义(板书:两者的讨论前提—温度)。下面的问题是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在溶液中,有的溶有较多的溶质,称为浓溶液;有的溶有较少的溶质,称为稀溶液。那么,它们与饱和溶液的关系如何呢?
学生分组实验: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10毫升水,然后,在2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10克蔗糖和0.2克熟石灰,振荡后,静置片刻。观察现象。
老师:说说你们看到的现象。
学生:熟石灰的溶液中,溶质很少,但溶解的不多
学生:蔗糖在水中溶解的数量比熟石灰要多,溶液比熟石灰的溶液要浓,经检验溶液还未达到饱和。
老师:刚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有的组还进行了溶液的检验,学后立竿见影。学以至用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由此可见,溶液的浓稀与溶液是否饱和无关(板书:这句话)。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只有在一定温度时,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小结:区分或比较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必须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和一定量的溶剂中,进行区分或比较的。溶液的浓稀是由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决定的,与溶液是否饱和无关。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要混为一谈。
教师点评:
本节课采用的是实验→引出问题→再实验→解决问题这样一个过程。问题的引出和解决是有层次的。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对难点的处理比较自然到位。为符合课程改革精神,改变过去的教与学的方法,力争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尝试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问题,发挥群体智慧,使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老师再进行总结性的讲解。本节课学生的思维始终是处于活跃状态,学生要动手动脑,注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种教学方法还不能使师生互动达到比较好的状态,过去不良的教学模式还没能彻底屏弃掉。
科学八年级上册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第5节 物质的溶解第4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科学八年级上册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第5节 物质的溶解第4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溶解第3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溶解第3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溶解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溶解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