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61125]2.5 天气预报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9861127]1.1 地球上的水 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1.5 物质的溶解(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 0 次下载
- 1.5 物质的溶解(第一课时)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2.4 风和降水 教案2 教案 1 次下载
初中科学第5节 物质的溶解优质第2课时教案
展开【练习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20克 A 物质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 A的溶解度是20克。
(2) 20℃时,10克硝酸钾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故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0克。
(3) 20℃时,10克氯化钠可溶解在100克水里,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4) 20℃时, 100克水最多可溶解31.6克硝酸钾, 则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练习2】
1. .“20℃时,氯化钠的的溶解度是36克”.
已知此时饱和溶液质量是136克,则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是______克, 溶剂质量是_____克
2.在3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5.8g硝酸钾,则30℃时硝酸钾溶解度是_____g。
【练习3】
右图为硝酸钾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对应的横坐标为 ;纵坐标为 ;两坐标交点A的含义是: 。
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练习4】
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P点表示的意义是:
(2)Q点表示的意义是:
(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
(4)t 0 ℃ 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5)t 2 ℃ 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2.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下图能表示在此过程中溶液的质量(m)与加入氯化钠固体的质量(n)之间的关系( )
A B C D
3.下列几种物质①硝酸钾②熟石灰③氧气, 可以利用升高温度的方法来使饱和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
A.①②③ B.③ C.①③ D.只有①
4.某物质的溶解度如图所示。在一个大烧杯中装着该物质的饱和溶液,而且杯中还有少量该物质固体存在,现将温度由60℃降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杯中固体减少
B.杯中固体增多
C.杯中固体不变
【课外延伸】
1、把18克1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蒸干,得到8克硝酸钠固体,硝酸钠在10℃时的溶解度是多少?
2、某温度下,a克溶质溶解在a克水里恰好饱和,此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课题
第5节物质的溶解(第2课时)
教师姓名
学科
科学
学科(版本)
浙教版
章节
第一章第5节
学时
第2课时
年级
八(上)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物质的溶解性和饱和溶液,但只是一个粗略的定性的了解,至于原因却是迷迷糊糊、似懂非懂。而溶解度却是可以从定量上解决之前饱和溶液里遗留下来的很多问题,并且为后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了解溶解度的意义并会查阅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
2.了解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分析综合、语言表达能力和科学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实验,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
2.通过实验和练习,学会用定量的思想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
难点:读溶解度曲线
学生实验
器材
试管、酒精灯、试管夹、火柴、量筒、胶头滴管、硝酸钾固体、熟石灰固体
多媒体教学环境
多媒体PPT教学环境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
设计
设计意图
一、
情 境
创
设
【引言】我们很多同学一看到桌上的实验器材就很兴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老师就满足大家。
【PPT展示】活动1
【提问】这两种溶质的溶解能力一样吗?
【讨论】怎样定量比较物质的溶解能力呢?
教师引导学生:怎么定量比较两者的溶解能力强弱?我们需要定一个标准。要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必须在相同的温度、相同的溶剂并且质量也相等的情况下,该溶质不能再继续溶解时进行比较。(从而引出溶解度)
室温下(20℃左右)往两支装有1克氢氧化钙和硝酸钾的试管中分别加入10克水。振荡后,观察两种物质的溶解情况。
将学生思维快速轻松地转到活动中
通过仔细观察,对两种物质溶解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熟悉控制变量法。
引入课堂主题
二、
合
作
交
流
,
探
究
新
知
【PPT展示】
物质的溶解度
溶解度的意义:
定量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溶解度的定义:
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理解这个概念,抓住四个要点:
(1)一定的温度
(2)100克溶剂
(3)达到饱和
(4)溶质的质量
【板书】
【练习1】附表格下
【提问】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定义的四个要点出发,仔细阅读。
【PPT展示】
3.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溶解度
表 1-6常见物质的溶解度(20℃)
【讨论】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你能说出它的意义吗?
教师引导:意义要从定义出发
【再问】20℃,熟石灰的溶解度是0.165克,它的意义呢?
教师归纳总结:意义基本上都可以从定义出发,其它物理量的意义也是。
【练习2】附表格下
【提问】由以上信息能不能得出结论: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为什么?
教师总结:要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必须在相同的溶剂中,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
【PPT展示】
4.物质的溶解性等级
【提问】说说表 1-6中哪些是易溶物质?哪些是微溶物质?
【PPT展示】
5.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2)曲线法: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练习3】固体溶解度曲线(附表格下)
先教师讲解,后引导学生答题
【练习4】(附表格下)
【PPT展示】常见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讨论】由图中的溶解度曲线归纳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
(2)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氯化钠
教师及时肯定与总结
【PPT展示】表1-8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结论:(3)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
【活动2】简单验证温度对氢氧化钙和硝酸钾溶解度的影响
教师归纳总结
【思考与讨论】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如烧开水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沸腾前会出现气泡,想一想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思考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知识延伸】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1.给水加热时我们可以看到水煮沸前会出现气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______。
2.打开百事可乐时我们会看到有气体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和______有关。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压强减小而减小。
【举例】在夏季闷热的天气中,鱼塘里的鱼常将鱼头浮出水面。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个别回答
学生先讨论,后个别回答
学生集体回答
学生先个别回答后集体回答
课前预习完成
学生个别答题
学生集体答题
学生交流讨论
取活动1中溶解有熟石灰的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再另取一试管,配置少量的硝酸钾过饱和溶液,分别放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并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分组讨论
及时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及时巩固
方法的拓展,引起学生深思
强调再比较溶解度时,一定要先控制温度相同,既能进一步强调控制变量,又能引出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简单检验预习效果
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及时巩固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表达能力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可以让学生更直观了解温度对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加深记忆
及时将生活与课堂结合,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出气体的溶解度
三、
课
堂
小
结
四、课堂小结
【板书】
结合板书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图,理清各知识点间的关系
四、
课
堂
练
习
五、课堂知识巩固
【PPT放映】
备注:课堂练习附表格下面
学生分析答题
检验学生对本堂课的掌握情况。
五、
课外
延伸
几个简单的溶解度计算
增加难度,将知识进行延伸,顺利过渡到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反思:
1、本节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部分安排了较多的课内练习,让学生通过课内练习及时熟练及掌握。
2、两个难度不大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对比分析能力以及总结表达能力,而这些是一般的练习达不到的。
3、本节课内容安排较合理,难易结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几乎没有,虽然前面的课上有演示过,但是实际操作却是第一次,所以浪费时间比较多,导致后面一些溶解度曲线的练习没能完成。应该在活动之前先复习和演示一下。
5、学生上课时比较紧张,回答问题也比较拘谨,所以感觉课堂气氛不够,学生虽然认真,但缺少激情。
6、对活动掌控不是很好,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没能及时注意并解决。
科学八年级上册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第5节 物质的溶解第4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科学八年级上册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第5节 物质的溶解第4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溶解第3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溶解第3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溶解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溶解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