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集合的概念--2022-2023学年高一数学新教材同步(教学设计)(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案 2 次下载
- 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2022-2023学年高一数学新教材同步(教学设计)(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案 2 次下载
- 1.3集合的基本运算(第2课时)--2022-2023学年高一数学新教材同步(教学设计)(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案 3 次下载
- 1.4.2充要条件--2022-2023学年高一数学新教材同步(教学设计)(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案 3 次下载
- 1.4.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022-2023学年高一数学新教材同步(教学设计)(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案 3 次下载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1.3集合的基本运算》教学设计
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小节内容选自《普通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人教A版(2019)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的第三节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一课时)。以下是本节两个课时的安排:
| 第一课时 | 第二课时 |
课时内容 | 集合的并集、交集运算 | 集合的补集、综合运算 |
所在位置 | 教材第10页 | 教材第12页 |
新教材 内容 分析 | 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联想集合的并集运算;类比实数的减法运算,联想集合的交集运算,再通过实例进行抽象概括, 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意图,又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利于学生把握集合的运算. | 教材通过实例介绍了全集的概念,让学生意识到不同的范围对于补集结果的影响,另外,利用Veen图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补集的含义.
|
核心素养培养 | 通过进行集合的并集、交集运算,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运算和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 | 借助第一课时理论依据得到集合的补集及综合运算方法,强化学生的数学运算、逻辑推理和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
|
教学主线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以后,自然会对集合能否进行运算有所疑问,本节将要学习的集合的三种运算,可以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的感性思维还是主流,应当借助形象的图示与实例进行教学,化抽象为形象,才能更贴近学生的认知形成规律。
三.学习目标
- 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简单集合的并、交运算,培养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 能使用图或数轴表示集合的关系及运算,提升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
3. 通过集合的并集、交集的运算及应用,体会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划归等数学思想.
四.教学重点
重点: 并集与交集的含义,用集合语言表达数学对象或数学内容。
难点: 弄清交集、并集的含义,认识数学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五.教学过程
(一)新知导入
1.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问题1】某兴趣小组有20名学生,学号分别是1,2,3,…,20,现新到a,b两本新书,已知学号是偶 数的读过新书a,学号是3的倍数的读过新书b.问:
(1) 至少读过一本书的有哪些学生?
(2) 同时读了a,b两本书的有哪些学生?
(3) 一本书也没有读的有哪些学生?
【提示】 (1) 至少读过一本书的学生有2,3,4,6,8,9,10,12,14,15,16,18,20.
(2) 同时读了a,b两本书的学生有6,12,18.
(3) 一本书也没有读的学生有1,5,7,11,13,17,19.
2.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思考1】设集合A={读过新书a},B={读过新书b},上述问题,与集合A,B的运算有什么联系?
【提示】 集合A={2,4,6,8,10,12,14,16,18,20} ,B={3,6,9,12,15,18},
则{至少读过一本书的学生}=,{同时读了a,b两本书的学生}=,{一本书也没有读的学生}=,这就是本节课和下一节课所要学习的集合的基本运算。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与思考题的探究,引导学生探索集合的运算,培养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二)并集
【思考2】
考察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与集合A、B之间的关系吗?
(1) A={1,3,5}, B={2,4,6}, C={1,2,3,4,5,6}.
(2)A={x|x是有理数}, B={x|x是无理数},C={x|x是实数}.
【提示】 集合C是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
并集定义: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union set),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如图,可用Venn图表示.
【思考3】 (1)集合AB中的元素具有什么特点?
(2)集合A有3个元素,集合B有4个元素,那么集合中元素一定是7个吗?
【提示】 (1)将两个集合中的元素合并在一起,即可得到并集中的元素。
(2)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时,公共元素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所以集合中元素不一定是7个,只有当集合A,B无公共元素时,才可以说集合中元素是7个。
【探究1】
(1)下列关系式成立吗?①
(2)若则A∪B与B有什么关系?反之,是否成立?
(3) 集合A∪B与A的关系是什么?与B呢?
【结论】
并集的运算性质
①A∪B=B∪A; ②A∪A=A;
③A∪∅=∅∪A=A; ④A⊆(A∪B),B⊆(A∪B);
⑤A∪B=A⇔B⊆A,A∪B=B⇔A⊆B.
【做一做】
若集合M={-1,0,1},集合N={0,1,2},则M∪N=( )
A.{0,1} B.{-1,0,1}
C.{0,1,2} D.{-1,0,1,2}
[答案] D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探究,使学生深入理解并集的概念及性质,培养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三)交集
【思考4】
考察下面的问题,集合C与集合A、B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1) A={2,4,6,8,10}, B={3,5,8,12}, C={8}.
(2)A={x|x是立德中学今年在校的女同学},
B={x|x是立德中学今年在校的高一年级同学},
C={x|x是立德中学今年在校的高一年级女同学}.
【提示】 集合C是由那些既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
交集定义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交集(intersection set),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可用Venn图表示.
【思考5】
(1)如何理解“且”的含义?
(2)能否认为A与B没有公共元素时,A与B就没有交集?
【提示】
(1)交集中的元素既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 ,是由两个集合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2)不能.当A与B无公共元素时,A与B的交集仍存在,此时A∩B=∅.
【探究2】
(1)下列关系式成立吗?
①;②
(2)若,则与A有什么关系?如何证明?反之,是否成立?
(3)与A有什么关系?与B呢?
交集的性质:
①A∩B=B∩A;②A∩A=A;
③A∩∅=∅;④若A⊆B,则A∩B=A;
⑤(A∩B)⊆A;(A∩B)⊆B.
【做一做】已知集合A={0,2},B={-2,-1,0,1,2},则A∩B=( )
A.{0,2} B.{1,2}
C.{0} D.{-2,-1,0,1,2}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知A∩B={0,2}.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探究学习,使学生掌握交集的概念及性质,强化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四)集合的交、并运算
1.集合的并集运算
例1.(1)设集合M={x|x2+2x=0,x∈R},N={x|x2-2x=0,x∈R},则M∪N=( )
A.{0} B.{0,2}
C.{-2,0} D.{-2,0,2}
(2)已知A={x|x≤-2,或x>5},B={x|1<x≤7},则A∪B=
【思维引导】 由并集的定义,结合数轴求解。
[答案] (1)D (2){x|x≤-2,或x>1}
[解析] (1)M={x|x2+2x=0,x∈R}={0,-2},N={x|x2-2x=0,x∈R}={0,2},
所以M∪N={-2,0,2}。
(2)将x≤-2或x>5及1<x≤7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所示:
由并集的定义,图中阴影部分即为所求,∴A∪B={x|x≤-2,或x>1}.
【类题通法】求集合并集的2种方法
(1) 定义法:若是用列举法表示的数集,可以根据并集的定义直接观察或用Venn图表示出集
合运算的结果.
(2) 数形结合法:若是用描述法表示的数集,可借助数轴分析写出结果,此时要注意当端点
不在集合中时,应用“空心点”表示.
提醒:若两个集合中有相同元素,在求其并集时只能算作一个.
【巩固练习1 】
(1)已知集合A={x|(x-1)(x+2)=0},B={x|(x+2)(x-3)=0},则集合A∪B是( )
A.{-1,2,3} B.{-1,-2,3}
C.{1,-2,3} D.{1,-2,-3}
(2)若集合A={x|-2≤x<3},B={x|0≤x<4},则A∪B=________.
[答案] (1)C (2){x|-2≤x<4}
[解析] (1)A={1,-2},B={-2,3},
∴A∪B={1,-2,3}.
(2)将-2≤x<3与0≤x<4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根据并集的定义,图中阴影部分即为所求,
∴A∪B={x|-2≤x<4}.
2.集合的交集运算
例2.(2021·全国甲卷)设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集合,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故选.
【类题通法】求集合交集的2个注意点
(1)求两集合交集时,首先要化简集合,使集合的元素特征尽量明朗化,然后根据交集的含义写出结果.
(2)在求与不等式有关的集合的交集运算中,应重点考虑数轴分析法,直观清晰.
【巩固练习2 】
(1) (2021·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高三三模)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2)已知集合,,则( )
A.或 B.或或
C. D.
[答案] (1)B (2)D.
【解析】(1)由得,所以.故选:B.
(2),,
因此, .
3.交集、并集的性质及应用
例3. 已知集合A={x|-3<x≤4},B={x|2-k≤x≤2k-1},且A∪B=A,求k的取值范围.
【思维导引】 若A∪B=A,则B⊆A,利用数轴求解.
【解答】
【类题通法】由集合交集、并集的性质解题的策略、方法及注意点
(1)策略:当题目中含有条件A∩B=A或A∪B=B,解答时常借助于交集、并集的定义及集合间的关系去分析,将A∩B=A转化为A⊆B,A∪B=B转化为A⊆B.
(2)方法:借助数轴解决,首先根据集合间的关系画出数轴,然后根据数轴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组),求解即可,特别要注意端点值的取舍.
(3)注意点:当题目条件中出现B⊆A时,若集合B不确定,解答时要注意讨论B=∅的情况.
【巩固练习3】
已知A={x|2a≤x≤a+3},B={x|x<-1,或x>5},若A∩B=A,求a的取值范围.
【解答】 ∵A∩B=A,∴A⊆B.
(1)若A=∅,则2a>a+3,a>3;
(2)若A≠∅,如图所示:
则有或
解得a<-4或<a≤3.
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是.
【设计意图】
通过例题学习,使学生掌握并集、交集的运算、性质及应用,会根据集合的运算求解有关参数的问题,提升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六)操作演练 素养提升
1.已知集合A={1,6},B={5,6,8},则A∪B等于( )
A.{1,6,5,6,8} B.{1,5,6,8}
C.{0,2,3,4,5} D.{1,2,3,4,5}
2.已知集合A={x|x>-1},B={x|x<2},则A∩B等于( )
A.{x|x>-1} B.{x|x<2}
C.{x|-1<x<2} D.∅
3.若集合A={x|-1≤x<2},B={x|0<x≤3},则A∪B=_____,A∩B=________.
【答案】 1.B 2.C 3. {x|-1≤x≤3} {x|0<x<2}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达标练习,巩固本节学习的内容。
(七)课堂小结,反思感悟
1.知识总结:
2.学生反思: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在解决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小结,有利于学生对本节内容形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六.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第144页 练习1
第155页第3题、第7题.
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sx/tb_c400025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教案</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延伸拓展,类题通法,巩固练习1,巩固练习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5.3 诱导公式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5.3 诱导公式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