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物质的溶解课件PPT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79555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5物质的溶解课件PPT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79555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5物质的溶解课件PPT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79555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5物质的溶解课件PPT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79555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5物质的溶解课件PPT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79555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5物质的溶解课件PPT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795557/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5物质的溶解课件PPT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79555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5物质的溶解课件PPT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2795557/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科学第5节 物质的溶解图文课件ppt
展开1.5 物质的溶解
1、定义:一种物质(溶质) 在另一种
物质能无限的溶解在水中吗?
1. 面粉和蔗糖放入水中,是否都能溶解?
2. 衣服上沾了油污,用水洗不干净,但汽油却能洗去油污?
3.你冲糖水的时候用热水还是冷水,为什么?
蔗糖能够溶解在水中,而面粉几乎不溶。
油污不溶于水,却很容易溶解在汽油中。
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既快又多。
猜想一:溶解性与溶质的性质有关猜想二: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猜想三: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猜想: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如何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二、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溶解性与溶质的性质有关
溶解性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实验1: 用量筒各量取5mL水,分别加入A、B、C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食盐、蔗糖、熟石灰各1g,振荡片刻,静置,观察物质的溶解情况。
注意:固体物质的溶解性有强有弱,如,食盐、蔗糖、硝酸钾等易溶于水,而消石灰微溶于水,碳酸钙却不溶于水。
实验2: 取A、B两支试管,分别滴入少量食用油。往试管A中加入少量水,往试管B中加入少量汽油,振荡,观察现象。
注意:在生活和生产中,人们常用酒精、汽油、氯仿、苯、香蕉水等溶剂溶解某些在水中难以溶解的物质。
实验3: 取1支试管,加入5mL水,然后加入3g硝酸钾,充分振荡,硝酸钾是否能完全溶解?如不能完全溶解,将试管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注意:⑴.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如:硝酸钾⑵.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如:熟石灰
胡萝卜如果生吃,其中的β-胡萝卜素只有25%被吸收,如果用食用油烹调后,则能吸收95%,你知道吸收效率高低的道理吗?
β-胡萝卜素在水中溶解性小,而在食用油中的溶解性大。
1、易溶:如蔗糖、食盐、硝酸钾、酒精等……
2、可溶:如硼酸、二氧化碳等……
3、微溶:如熟石灰、氧气等……
4、难溶:如石灰石、石膏粉、植物油、氢气等……
(说明:上述例子中的物质均指在水中的溶解性)
四、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现象:硝酸钾溶于水后温度明显下降。
现象: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温度明显上升。
结论: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热量变化。
一种物质(溶质)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溶解能力。
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实验1: 分别取出适量的硝酸钾溶液加入A、B、C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振荡,观察固体是否溶解。
实验现象:试管中的硝酸钾固体 不能再溶解。我们称之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 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实验2: 在A试管中再加入适量水,观察未溶解的硝酸钾是否继续溶解。
实验现象:试管中的硝酸钾固体能继续溶解。
实验3: 在酒精灯上加热B试管,观察未溶解的硝酸钾是否继续溶解。
实验4:在C试管中再加入适量氯化钠固体,观察氯化钠固体是否能溶解。
实验现象:试管中的氯化钠固体能溶解。
你有办法让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吗?你有办法让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得不饱和吗?
1、再加硝酸钾溶质;2、蒸发溶剂;3、降低温度。
1、加溶剂; 2、升高温度。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他们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4、检验饱和溶液方法:
取样,加入少量该溶质,观察能否继续溶解。
⑴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⑵相同温度,同一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一些。
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2)装有饱和溶液的瓶底,一定有这种溶质 的固体存在。 (3)固体溶质在溶液中稳定存在,则该溶液 一定是饱和溶液。(4)使一不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 倒出一些溶液实现。
(5)在同一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 一定会比不饱和溶液含有的溶质多。 (6)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 是不饱和溶液。(7)在相同温度下,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它 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8)6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 到20℃时,其它条件不变,该溶液还是 饱和溶液 。
2、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浓溶液 B.不能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C.稀溶液 D.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1、 下列因素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是( ) A.溶质的性质 B.溶剂的质量 C.溶剂的性质 D.温度
4、现有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100克,能使该 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恒温时蒸发些水 B.恒温时再加入硝酸钾 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
3、 下列措施不能使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 的是( ) A.蒸发溶剂 B.增加溶质 C.改变温度 D.加速搅拌
5.两支试管中盛装的都是硝酸钾溶液,其中一支为饱和溶液,另一支为不饱和溶液,请用实验的方法加以鉴别。
分别取样,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若能继续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若不能溶解,则是饱和溶液。
6、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只知道其中一瓶是氯化钠,另一瓶是碳酸钙,为了区别这两瓶白色固体,我们可采用什么物理方法?
分别取样,加入适量水,若能溶解,则是氯化钠,若不能溶解,则是碳酸钙。
1.5 物质的溶解(三)溶解度
什么是物质的溶解性?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该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溶解度用来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大小。
二、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1)理解这个概念,抓住四个要素: ①一定的温度 ②100g溶剂 ③达到饱和状态 ④溶质的质量
(2)溶解度的数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 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
(或:最多所能溶解的)
20℃时,NaCl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是36g。20℃时,NaCl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20℃时,36gNaCl溶解在100g水中能达到饱和状态。
1、 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请问 这句话所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下表是几种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
请你判断表中各物质的溶解性等级
1、20℃时,10g食盐溶解在100g水中,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g。2、20℃时,100克饱和食盐溶液里含有10g食盐,所以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10g。
3、在20℃时,100克水里最多溶解33.3g氯化铵,则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3.3g。4、在20℃时,131.6g硝酸钾饱和溶液里含硝酸钾31.6g,则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可以画出各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就叫做溶解度曲线。
固体溶解度曲线可以表示如下几种关系:
A、每条曲线代表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趋势及大小;
B、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在相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其对应的溶液必为该温度下的该物质的饱和溶液;C、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相应温度下两种溶质的溶解度相同;
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规律
⑴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例如硝酸 铵、硝酸钾等
⑵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例如食盐。
⑶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 升高反而减小,例如熟石灰。
1、横坐标60,纵坐标110 的交点A表示什么意义?
2、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____, 7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____, 7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______。
5.在80℃时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铵、硼酸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化铵、氯化钾、氯化钠、硼酸
6、B点的含义是: 。
3.在___℃时KNO3和NaNO3的溶解度相同,都约为 。
4.在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____ (填>、<)硝酸钠的溶解度。
28℃时,S硝酸钾=S氯化铵=39g
利用溶解度曲线主要可以帮助解决以下问题:
A、可以查阅某种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或确定某物质溶解度所对应的温度;B、可以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C、可以确定怎样制得某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
你知道“死海不死”的原因吗?
淡蓝 蓝色 深蓝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ml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g、1g、2g固体硫酸铜晶体。比较三种溶液的颜色。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mL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g、1g、1.5g固体硫酸铜。比较三种溶液的颜色。
1、概念: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m质 = m液×P%
例1、在农业生产中,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要配制150Kg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解:P%=16% m液= 150Kg
答:需要氯化钠24 Kg,水126Kg
m质 = m液×P% = 150Kg × 16% =24 Kg
m水= m液- m质= 150Kg - 24 Kg = 126Kg
医院里用的生理盐水的是溶质质量分数为为0.9%的食盐水,如何配制200克这样的生理盐水?
1、计算:需食盐18克,水182克(即182毫升)
2、称量:用天平称出18克食盐,用量筒量出182毫升水。
3、溶解:将称出的食盐和量出的水先后倒入一个大烧杯 中,用玻璃棒搅拌使食盐完全溶解。
4、装瓶: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一个的干净的瓶子中, 盖上盖子,贴上标签。
例2:现有溶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200克,采取下列措施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变为多少?(1)、加入50克水;(2)、加入50克蔗糖(完全溶解);(3)、加入50克溶质量分数为20%的蔗糖溶液
规律1、一种溶液中加入溶剂后,质量分数会减小。
规律2、在不饱和溶液中加入溶质后,质量分数会增大。
规律3、两种质量分数不同的溶液混合后, 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介于两者之间。
表示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受外界温度、压强影响
表示溶液的组成,一般不受外界条件的限制
g (严格应为g/100g)
已知某固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为Sg,则该温度下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
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比较
例3: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求此 温度下饱和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提示: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表示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NaCl , 故当饱和食盐水中含100克水时同时含食盐 为36g。
2、公式: m浓×P浓% = m稀×P稀%
1、分析: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二、溶液稀释的有关计算:
科学八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溶解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科学八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溶解课文内容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故事冲糖水的故事,建立假设,冒气泡,实验表明,溶解性,知识冲浪,爱迪生的问题,拓展提升,第5节物质的溶解,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溶解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溶解说课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溶液的配制过程,完全溶解,玻璃棒,课堂练习,m=245g,溶液混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溶解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溶解说课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5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溶液呈无色,溶液下部有固体,表1-5记录表,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溶解的吸热与放热,度读数是,饱和溶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