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优质第2课时导学案
展开第2课时 线面垂直的性质与空间距离
学 习 任 务 | 核 心 素 养 |
1.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重点) 2.能利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进行证明.(难点) 3.理解空间距离相关定义并会求相应的距离. | 通过学习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提升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的数学素养. |
知识点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
符号语言 | ⇒a∥b |
图形语言 | |
作 用 | 证明两条直线平行 |
在长方体ABCDA′B′C′D′中,棱AA′,BB′所在直线与平面ABCD位置关系如何?这两条直线又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提示] 棱AA′,BB′所在直线都与平面ABCD垂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若直线l(与直线BB1不重合)⊥平面A1C1,则( )
A.B1B⊥l
B.B1B∥l
C.B1B与l异面但不垂直
D.B1B与l相交但不垂直
B [因为B1B⊥平面A1C1,又因为l⊥平面A1C1,所以l∥B1B.]
知识点2 空间距离
1.过一点作垂直于已知平面的直线,则该点与垂足间的线段,叫做这个点到该平面的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个点到该平面的距离.
2.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时,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3.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都相等,我们把它叫做这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2.已知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B=2,则点C到平面BDD1B1的距离为( )
A.1 B. C.2 D.2
B [如图,连接AC,DB交于点O,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DB⊥AC,BB1⊥AC,BB1∩DB=B,
∴AC⊥平面BDD1B1.
∴点C到平面BDD1B1的距离为CO.
∵AB=2,∴AC=2,
∴CO=AC=.]
类型1 线面垂直性质定理的应用
【例1】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是AB上一点,N是A1C的中点,MN⊥平面A1DC.求证:MN∥AD1.
[解] 因为四边形ADD1A1为正方形,
所以AD1⊥A1D.
又因为CD⊥平面ADD1A1,
所以CD⊥AD1.
因为A1D∩CD=D,
所以AD1⊥平面A1DC.
又因为MN⊥平面A1DC,所以MN∥AD1.
证明线线平行常用的方法
(1)利用线线平行定义:证共面且无公共点.
(2)利用三线平行公理:证两线同时平行于第三条直线.
(3)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把证线线平行转化为证线面平行.
(4)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把证线线平行转化为证线面垂直.
(5)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把证线线平行转化为证面面平行.
1.如图,已知平面α∩平面β=l,EA⊥α,垂足为A,EB⊥β,直线a⊂β,a⊥AB.求证:a∥l.
[证明] 因为EA⊥α,α∩β=l,即l⊂α,所以l⊥EA.
同理l⊥EB.又EA∩EB=E,
所以l⊥平面EAB.
因为EB⊥β,a⊂β,所以EB⊥a,
又a⊥AB,EB∩AB=B,
所以a⊥平面EAB.
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得a∥l.
类型2 空间中的距离问题
【例2】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CD⊥平面PAD,AD=2PD=4,AB=6,PA=2,∠BAD=60°,点Q在棱AB上.
(1)证明:PD⊥平面ABCD;
(2)若三棱锥PADQ的体积为2,求点B到平面PDQ的距离.
[解] (1)证明:因为AD=2PD=4,PA=2,所以PA2=PD2+AD2,即PD⊥AD,因为CD⊥平面PAD,
所以CD⊥PD,且AD∩CD=D.
所以PD⊥平面ABCD.
(2)因为三棱锥PADQ的体积为2,
所以S△ADQ·PD=2,
所以S△ADQ=3.
所以AD·AQ·sin 60°=3,
所以AQ=3.
所以Q为AB中点,即点A到平面PDQ的距离等于点B到平面PDQ的距离.
在△ADQ中,由余弦定理可得DQ=
=.
所以S△PDQ=×PD×DQ=.
由VPADQ=VAPDQ⇒2=××d,所以d=.
所以点B到平面PDQ的距离为.
空间中距离的转化
(1)利用线面、面面平行转化:利用线面距离、面面距离的定义,转化为直线或平面上的另一点到平面的距离.
(2)利用中点转化:如果条件中具有中点条件,将一个点到平面的距离,借助中点(等分点),转化为另一点到平面的距离.
(3)通过换底转化:一是直接换底,以方便求几何体的高;二是将底面扩展(分割),以方便求底面积和高.
2.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ABCA1B1C1为三棱柱,且AA1⊥平面ABC,AA1=AC,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D=2CD,∠ADC=60°.
(1)求证:AC1⊥平面A1B1CD;
(2)若CD=2,求C1到平面A1B1CD的距离.
[解] (1)因为ABCA1B1C1为三棱柱,且AA1⊥平面ABC,又AA1=AC,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D=2CD,∠ADC=60°,
所以四边形AA1C1C是正方形,
所以AC1⊥A1C.
设CD=a,则AD=2a,
AC=
=a,所以CD2+AC2=AD2,
所以AC⊥DC,所以AC⊥AB,
因为AA1⊥AB,AC∩AA1=A,
所以AB⊥平面ACC1A1,又AB∥A1B1,AC1⊂平面ACC1A1,所以A1B1⊥AC1.
因为A1B1∩A1C=A1,
所以AC1⊥平面A1B1CD.
(2)因为CD=2,所以AD=4,AC=AA1==2,所以AC1=2.
所以点C1到平面A1B1CD的距离为AC1=.
类型3 直线与平面垂直关系的综合应用
【例3】 如图,AB为⊙O直径,C为⊙O上一点,PA⊥平面ABC,AE⊥PB,AF⊥PC,求证:PB⊥EF.
[证明] 因为PA⊥平面ABC,BC在平面ABC上,所以PA⊥BC.
又AB是圆O的直径,所以AC⊥BC.
又AC,PA在平面PAC中交于A,
所以BC⊥平面PAC.又AF⊂平面PAC,
所以BC⊥AF.
因为AF⊥PC,BC,PC在平面PBC中交于C,所以AF⊥平面PBC.又PB⊂平面PBC,所以AF⊥PB.
又AE⊥PB,AF,AE在平面AEF中交于A,所以PB⊥平面AEF,所以PB⊥EF.
关于线面垂直判定、性质的应用
(1)分析已知的垂直关系,得出能够推出的线线、线面垂直,即挖掘已知条件,以方便后续证明.
(2)证明垂直关系时往往需要逆向思维,如要证明直线a垂直于平面α内直线b,可以考虑证明直线b垂直于直线a所在的平面β.
(3)掌握线线、线面垂直的相互转化.
3.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D∥BC,∠ABC=90°,AB=BC=1,PA=AD=2.
(1)求证:CD⊥平面PAC;
(2)在棱PC上是否存在点H,使得AH⊥平面PCD?若存在,确定点H的位置;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 (1)由题意,可得DC=AC=,又AD=2,
所以AC2+DC2=AD2,即AC⊥DC,
又因为PA⊥底面ABCD,所以PA⊥CD,
又因为PA∩AC=A,所以DC⊥平面PAC.
(2)过点A作AH⊥PC,垂足为H,
由(1)可得CD⊥AH,又PC∩CD=C,
所以AH⊥平面PCD,因为在Rt△PAC中,PA=2,AC=,=,解得PH=,所以PH=PC,即在棱PC上存在点H,且PH=PC,使得AH⊥平面PCD.
1.如图,P为△ABC所在平面α外一点,PB⊥α,PC⊥AC,则△ABC的形状为(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确定
B [由PB⊥α,AC⊂α,得PB⊥AC,
又AC⊥PC,PC∩PB=P,
所以AC⊥平面PBC,所以AC⊥BC,所以△ABC为直角三角形.]
2.如图,ABCDA1B1C1D1为正方形,则以下结论:①BD∥平面CB1D1;②AC1⊥BD;③AC1⊥平面CB1D1,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D [由正方体的性质得BD∥B1D1,所以结合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BD∥平面CB1D1,所以①正确.
由正方体的性质得AC⊥BD,因为AC是AC1在底面ABCD内的射影,所以由三垂线定理可得:AC1⊥BD,所以②正确.
由正方体的性质得BD∥B1D1,由②可得AC1⊥BD,所以AC1⊥CB1,进而结论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到:AC1⊥平面CB1D1,所以③正确.
故选:D.]
3.已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PA⊥平面ABCD,当平行四边形ABCD满足条件________时,有PC⊥BD(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个条件即可).
[答案] 四边形ABCD为菱形(答案不唯一)
4.在矩形ABCD中,AB=2,BC=a,PA⊥平面ABCD,若在BC上存在点Q满足PQ⊥DQ,则a的最小值为________.
4 [假设在BC边上存在点Q,使得PQ⊥DQ,连接AQ,因为在矩形ABCD中,AB=2,BC=a,PA⊥平面ABCD,所以PA⊥DQ,因为PQ⊥DQ,PA∩PQ=P,所以DQ⊥平面PAQ,所以DQ⊥AQ,所以∠AQD=90°,
由题意得△ABQ∽△QCD,所以=,
设BQ=x,所以x(a-x)=8,
即x2-ax+8=0(*),
当Δ=a2-32≥0时,(*)方程有解,
所以当a≥4时,在BC上存在点Q满足PQ⊥DQ,故a的最小值为4.]
回顾本节知识,自我完成以下问题:
(1)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内容是什么?
(2)空间中的距离包括哪几类?它们之间是如何转化的?
(3)如何求空间中点到平面的距离?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第1课时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第1课时学案设计
数学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第2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数学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第2课时学案
高中数学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学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