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18.2.1 矩形教案及反思
展开课题名称: 18.2.1矩形的判定 | ||||||||
学科年级: | 初中数学 | 教材版本: | 新人教版 | |||||
一、教学内容分析 | ||||||||
本节课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8章第2节《矩形的判定》,主要研究矩形的判定方法,它不仅是本节的重点,也是以后学习正方形、圆等知识的基础,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 ||||||||
二、教学目标 | ||||||||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并掌握矩形的三个判定方法. ②使学生能运用矩形的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 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能运用矩形的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四边形是矩形 ②通过证明性质定理的逆命题为真命题来证明判定定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经历观察、操作、概括等探究过程,体验数学活动中既需要观察和操作,也需要进行合情的推理. ②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加深对矩形的理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③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 ||||||||
三、教学重难点 | ||||||||
重点:矩形的判定方法 难点:合理应用矩形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 ||||||||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 ||||||||
.绝大部分学生对矩形的定义及性质概念把握比较好。本节课是对矩形的判定方法进行探索,通过简单的实例,使学生能运用矩形的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自主观察、交流、归纳等探索活动,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模式
| ||||||||
五、教学过程 |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复习引入
提问:我们先来回忆一下矩形的定义与性质. 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总结. | 回忆并总结上一课时学习的有关矩形的定义与性质 | 通过复习前面学习的矩形的性质,引出本节要学习的内容 | ||||||
新课导入 由经验知道: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往往是互为逆命题的. 那你能否猜想出矩形的判定定理呢? | 学生大胆猜测出矩形的性质定理的逆命题. 通过证明判断它们是否是矩形的判定定理 |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 ||||||
总结学生得到的结论,多媒体演示.
| 通过证明得出包括矩形的定义在内的判定定理. | 体现定义作用的双重性---性质和判定
| ||||||
由矩形的一条性质: 矩形的四个内角都是直角. 它的逆命题是什么? | 证“三个内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这个命题是真命题 | 让学生经历猜想、探索、验证的过程,发现矩形的判定方法
| ||||||
由矩形的另一条性质: 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它的逆命题是什么? | 证“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这个命题是真命题. |
发现矩形的不同判定方法及其推论.
| ||||||
提问练习1 某同学用画“边——直角——边——直角——边——直角——边”这样四步画出了一个四边形. 他说这就是矩形,他的判断正确吗? 为什么? | 利用本节课总结的知识加以说明 | 注重直观操作和简单推理的有机结合.把几何论证作为探究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然发展.使学生的实践精神,创新意识和自觉说理意识得到提高. | ||||||
例题1: 已知:M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AD边的中点,且MB=MC. 求证: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 | 证明本题 | 开放性的命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发散性、灵活性. | ||||||
提问练习2 同学们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帮助老师检测一个小黑板的形状是否是矩形,有一些工具可供选择. 你有什么好的方案,并说一说你的方案包涵的数学原理. | 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共同找出可行的方案,并比较哪种方案更加简便易操作. | 鼓励学生探究方式、结果、表示方法的多样化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做到既着眼于共同发展,又关注到个性差异. | ||||||
本课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和提升 | A.定义 B.判定定理1 C.判定定理2 | 这是一次知识与情感的交流,浓缩知识要点,突出内容本质,渗透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反馈、自主发展的意识. | ||||||
六、教学评价设计 | ||||||||
评价的维度 | 标准1 | 标准2 | 标准3 | |||||
教学设计方案 (60分) | 课题概述 (5分) | 优(4~5分) | 良(2~3分) | 一般(0~1分) | ||||
对教材版本、学科、年级、课时安排有清晰的说明;
| 能够说明课的基本情况,以及课的意图 | 陈述不力,繁琐 | ||||||
教学思想 (10分) | 优(8~10分) | 良(5~7分) | 一般(0~4分) | |||||
尊重学生差异; 体现学科教学的先进思想 |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先进的教学思想 | 教学思想没有体现或比较陈旧 | ||||||
学习目标分析 (10分) | 优(8~10分) | 良(5~7分) | 一般(0~4分) | |||||
与学习课题相关; 与课程整体学习目标一致, 符合年段特征; 目标阐述清楚、具体,可评价 | 与学习课题相关; 与学段学习目标基本一致,; 目标阐述比较清楚、具体 | 目标空洞,和学习主题相关性不大,与学段学习总目标不一致 | ||||||
学习者特征分析 (5分) | 优(4~5分) | 良(2~3分) | 一般(0~1分) | |||||
详细列出学生所具备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学习基础等; | 列出部分学生的特征信息 | 表述不清楚或缺少许多 | ||||||
教学过程 设计 (20分) | 优(16~20分) | 良(10~15分) | 一般(0~10分) | |||||
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策略; 有清晰的目标说明; | 教学策略与目标基本统一,围绕总体目标的实现展开; | 教学策略目标与总目标多处不一致,,缺乏层次性和差异性 | ||||||
教学评价(5分) | 优(4~5分) | 良(2~3分) | 一般(0~1分) | |||||
体现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观点; | 提供了教学评价,且清晰明了 | 未提供教学评价,或采取的评价方式不当 | ||||||
学习环境和支持说明 (5分) | 优(3分) | 良(2分) | 一般(0~1分) | |||||
清楚地说明课题学习所需的资源 | 能够说明课题学习所需的资源,以及学习环境 | 陈述不力,繁琐 | ||||||
教学资源 (40分) | 资源内容(30分) | 优(24~30分) | 良(15~23分) | 一般(0~14分) | ||||
根据学生的特点、任务的特点,既有预设资源,又有相关资源和泛在资源; | 综合考虑各种教学媒体,选择合适的媒体组合;无关内容不多; | 未考虑多种教学媒体的组合; 多处资料没有出处 | ||||||
技术实现 (10分) | 优(4~5分) | 良(2~3分) | 一般(0~1分) | |||||
导航清晰; 无错误连接; 图文清晰; | 导航比较清晰; 无错误连接; 图文比较清晰; | 导航混乱,图形模糊,错误连接较多 | ||||||
七、板书设计 | ||||||||
18.2.2矩形的判定 (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数学语言表示: (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数学语言表示: (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数学语言表示:
| ||||||||
数学人教版18.2.1 矩形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人教版18.2.1 矩形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例题的意图分析,课堂引入,例习题分析,课堂随练,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人教版18.2.1 矩形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人教版18.2.1 矩形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2.1 矩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2.1 矩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