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BSD版秋季课程初三数学】第1讲:菱形的性质与判定_教师版 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BSD版秋季课程初三数学】第1讲:菱形的性质与判定_教师版 教案01
    【BSD版秋季课程初三数学】第1讲:菱形的性质与判定_教师版 教案02
    【BSD版秋季课程初三数学】第1讲:菱形的性质与判定_教师版 教案03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设计,共2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建议,知识导图, ,总结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讲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概 述














    【教学建议】


    菱形这种图形在生活中也比较常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菱形物体给学生讲解,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知识导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学建议】


    在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中,要重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点的能力培养.


    在七八年级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在本讲中我们将会学习平行四边形中的特殊图形之一——菱形,它在初中数学四边形题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二、知识讲解








    考点1 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定义:一组邻边对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性质:除具备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外,还具备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考点2 菱形的判定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剪出一个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根据这个条件首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由一组邻边相等,依定义即知为菱形.


    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1、已知:如图,在 ABCD中,BD⊥AC,O为垂足.


    求证:ABCD是菱形.


    启发:在已知是平行四边形的情况下,要证明是菱形,只要证明一组邻边相等.


    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O=CO(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BD⊥AC,


    ∴AD=CD


    ∴ABCD是菱形(菱形的定义).


    结论: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猜想: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不是菱形?


    启发:通过四个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得到四条边相等.


    结论: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三 、例题精析








    类型一 菱形的定义与性质





    例题1








    如图,菱形ABCD的周长为24cm,对角线AC、BD相交于O点,E是AD的中点,连接OE,则线段OE的长等于【 】





    A.3cm B.4cm D.2cm


    【解析】A.


    ∵菱形ABCD的周长为24cm,∴边长AB=24÷4=6cm.


    ∵对角线AC、BD相交于O点,∴BO=DO.


    又∵E是AD的中点,∴OE是△ABD的中位线.∴OE=AB=×6=3(cm).故选A.


    【总结与反思】此题运用了菱形的定义与性质:四边相等、对角线相互平分.





    类型二 菱形的轴对称性(最值问题)和面积





    例题1








    如图,已知菱形ABCD中,∠ABC=60°,AB=8,过线段BD上的一个动点P(不与B、D 重合)分别向直线AB、AD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F.


    (1)BD的长是______


    (2)连接PC,当PE+PF+PC取得最小值时,此时PB的长是______.


    【解析】 ;.


    (1)连接AC,交BD与点O,


    ∵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60°,


    ∴△ABC为等边三角形,AC=AB=8,


    根据菱形性质得:AO=CO=AC=4,OB=OD,AC⊥BD,


    根据勾股定理得:BD=2OB=2×=8;


    (2)延长FP交BC于点M,则FM⊥BC.


    ∵PM=PE,


    ∴PE+PF=PF+PM=FM,


    又∵S菱形ABCD=AC•BD=BC•FM,


    ∴×8×8=8•FM,即FM=4,


    ∴要使PE+PF+PC取最小值,只要PC取最小值.


    当CP⊥BD,即点P与点O重合时,PE+PF+PC的值最小.


    此时PB=BO=DO=BD=4.


    故答案为:8;4.


    【总结与反思】 此题是对菱形定义和性质的灵活运用,通过菱形性质求出了最值.





    类型三 菱形的判定





    例题1








    如图,将△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DCE,连接AD,下列条件能够判定四边形ABCD为菱形的是( )


    A、AB=BC B、AC=BC C、∠B=60° D、∠ACB=60°





    【解析】A


    首先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出AB平行且等于CD,得出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根据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可得添加条件AB=BC即可即可.


    试题解析:∵将△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DCE,


    ∴AB平行且等于CD,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当AB=BC时,平行四边形ACED是菱形.


    故选A.


    【总结与反思】先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由邻边相等证明四边形是菱形..








    四 、课堂运用








    基础








    1.在菱形ABCD中,若∠ADC=120°,对角线AC=6,则菱形的周长是( )


    A.4 B.24 C.8 D.24


    2.如图,菱形ABCD中,P为对角线AC上一动点,E,F分别为AB、BC中点,若AC=8,BD=6,则PE+PF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1.【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先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得∠BAD=60°,AO=3,即可得到△ABD为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可得AB的长,从而求得结果.


    ∵菱形ABCD,∠ADC=120°,AC=6,


    ∴AB=AD,∠BAD=60°,AO=3,∠AOB=90°


    ∴△ABD为等边三角形,∠BAO=30°,


    ∴AB=2BO,


    ∵,解得,


    ∴菱形的周长是,


    故选C.


    2.【答案】1、5


    【解析】设AC交BD于O,作E关于AC的对称点N,连接NF,交AC于P,则此时EP+FP的值最小,根据菱形的性质推出N是AD中点,P与O重合,推出PE+PF=NF=AB,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即可.


    设AC交BD于O,作E关于AC的对称点N,连接NF,交AC于P,则此时EP+FP的值最小,


    ∴PN=PE,


    ∵四边形ABCD是菱形,


    ∴∠DAB=∠BCD,AD=AB=BC=CD,OA=OC,OB=OD,AD∥BC,


    ∵E为AB的中点,


    ∴N在AD上,且N为AD的中点,


    ∵AD∥CB,


    ∴∠ANP=∠CFP,∠NAP=∠FCP,


    ∵AD=BC,N为AD中点,F为BC中点,


    ∴AN=CF,


    在△ANP和△CFP中


    ∠ANP=∠CFP,AN=CF,∠NAP=∠CFP,


    ∴△ANP≌△CFP(ASA),


    ∴AP=CP,


    即P为AC中点,


    ∵O为AC中点,


    ∴P、O重合,


    即NF过O点,


    ∵AN∥BF,AN=BF,


    ∴四边形ANFB是平行四边形,


    ∴NF=AB,


    ∵菱形ABCD,AC=8,BD=6,


    ∴AC⊥BD,OA=4,OB=3,





    则PE+PF的最小值为5.














    巩固








    1.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C=12,BD=16,E为AD中点,点P在x轴上移动.小明同学写出了两个使△POE为等腰三角形的P点坐标(-5,0)和(5,0).请你写出其余所有符合这个条件的P点坐标 .





    2.如图所示,在Rt△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D,CH⊥AB于H,交AD于F,DE⊥AB垂足为E,求证:四边形CFDE是菱形.








    答案与解析


    1.【答案】(,)和(,)


    【解析】由在菱形ABCD中,AC=12,BD=16,E为AD中点,根据菱形的性质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易求得OE的长,然后分别从①当OP= OE时,②当OE=PE时,③当OP=EP时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四边形ABCD是菱形,AC=12,BD=16,


    ∴AC⊥BD,OA=AC=6,OD=BD=8,


    ∴在Rt△AOD中,


    ∵E为AD中点,


    ∴OE=AD=5,


    ①当OP=OE时,P点坐标(-5,0)和(5,0);


    ②当OE=PE时,此时点P与D点重合,即P点坐标为(8,0);


    ③如图,当OP=EP时,过点E作EK⊥BD于K,作OE的垂直平分线PF,交OE于点F,交x轴于点P,


    ∴EK∥OA,


    ∴EK:OA=ED:AD=1:2,


    ∴EK=OA=3,





    ∵∠PFO=∠EKO=90°,∠POF=∠EOK,


    ∴△POF∽△EOK,


    ∴OP:OE=OF:OK,


    即OP:5=:4,


    解得,


    ∴P点坐标为(,0).


    ∴其余所有符合这个条件的P点坐标为:(8,0)或(,0).


    2.【答案】证明:∵AD平分∠BAC,


    ∴∠1=∠2,


    ∵在Rt△ABC中,CH⊥AB于H,


    ∴∠1+∠AFH=90°,∠2+∠4=90°,


    ∵∠3=∠AFH,∠1=∠2,


    ∴∠3=∠4,


    ∴FC=CD,


    ∵DE⊥AB垂足为E,∠ACD=90°,∠1=∠2,


    ∴CD=DE,∴FC=DE,


    ∵CH⊥AB,DE⊥AB,


    ∴FC∥DE,


    ∴四边形CFED是平行四边形,


    ∵FC=CD,


    ∴四边形CFED是菱形





    拔高








    1.如图,边长为4的菱形ABCD中,∠DAB=60°,E是AD上的动点(与A,D不重合),F是CD上的动点,且AE+CF=4.


    (1)求证:不论点E,F的位置如何变化,△BEF是正三角形;


    (2)设AE=x,△BEF的面积是S,求S与x的函数关系式.


    2.已知AC是菱形ABCD的对角线,∠BAC=60°,点E是直线BC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E,以AE为边作菱形AEFG,并且使∠EAG=60°,连接CG,当点E在线段BC上时(如图1)易证:AB=CG+CE.当点在E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猜想AB、CG、CE之间的关系并证明;当点在E线段C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猜想AB、CG、CE之间的关系.








    答案与解析


    1.【答案】见解析


    【解析】(1)证明:连接BD,


    ∵四边形ABCD是菱形,∠DAB=60°,∠ADC=120°,


    ∴△ABD是正三角形.


    ∴∠ABD=∠ADB=60°,AB=BD,


    又因AE+CF=4,DF+CF=4,


    ∴AE=DF,


    而∠FDB=∠ADC-∠ADB=60°=∠DAB,


    ∴△AEB≌△DBF,


    ∴BE=BF,∠ABE=∠DBF,


    ∵∠EBF=∠EBD+∠DBF=∠EBD+∠ABE=∠ABD=60°


    ∴△BEF是正三角形.


    (2)解:过E作EG⊥AB于点G,


    ∵AE=x,∠DAB=60°,


    ∴EG=x,AG=x,


    ∴BG=4-x,


    ∴BE2=EG2+BG2=+=


    作FH⊥EB垂足为点H,


    S△BEF=BE•FH=BEBE==().


    2.【答案】见解析


    【解析】(1)AB=CG-CE


    证明:∵AC是菱形ABCD的对角线且∠BAC=60°,


    ∴AC=AD.


    ∵四边形AEFG菱形,


    ∴∠DAC=∠GAE=60°,


    ∴∠DAG=∠CAE.





    在△ACE和△ADG中





    ∴△ACE≌△ADG(SAS),


    ∴CE=DG.


    ∴AB=CD=CG-DG=CG-CE;


    (2)AB=CE-CG.


    同理可证△ACG≌△ABE,


    ∴BE=CG.


    ∴AB=CB=CE-BE=CE-CG.








    五 、课堂小结








    本节的重要内容: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①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②在已知是平行四边形的情况下,要证明是菱形,只要证明一组邻边相等;


    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六 、课后作业











    基础








    1.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10,BD=24,AE⊥BC于E,则AE的长是( )


    A. D.8





    2.如图,四边形ABCD是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且OB=OD,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 ,


    使四边形ABCD成为菱形.(只需添加一个条件即可)





    3.如图,在菱形ABCD中,∠B=60°,点E、F分别在边AB、AD上,且AE=DF.


    (1)试猜想△EC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若AB=10,那么△ECF的周长是否存在最小值?如果存在,请求出来;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与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BO、CO的长,在RT△BOC中求出BC,利用菱形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也等于BC×AE,可得出AE的长度.


    ∵四边形ABCD是菱形,AC=10,BD=24,


    ∴CO=AC=5,BO=BD=12,AO⊥BO,


    ∴,


    ∵,


    ,解得,


    故选A.


    2.【答案】OA=OC(答案不唯一)


    【解析】根据菱形的判定,平行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由已知,添加OA=OC或AD=BC或AD//BC或AB=BC等即可判定ABCD成为菱形.


    3.【答案】见解析.


    【解析】△ECF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连接AC,


    ∵∠B=60°,


    ∴AC=AB=CD,∠D=∠CAE=60°


    又∵AE=FD,


    ∴△CDF≌△CEA(SAS),


    ∴CE=EF,∠ACE=∠DCF,


    而∠DCF+∠FCA=60°,


    ∴∠ACE+FCA=60°=∠ECF,


    ∴△ECF是等边三角形.


    (2)存在.


    很明显当CE⊥AB时长度最小,


    此时CE=BCsin∠B=5,


    ∴最小周长=15.











    巩固











    1.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BD=6,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则EG2+FH2= .








    2.(2011•福州)已知,矩形ABCD中,AB=4cm,BC=8cm,AC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AD、BC于点E、F,垂足为O.


    (1)如图1,连接AF、CE.求证四边形AFCE为菱形,并求AF的长;


    (2)如图2,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沿△AFB和△CDE各边匀速运动一周.即点P自A→F→B→A停止,点Q自C→D→E→C停止.在运动过程中,


    ①已知点P的速度为每秒5cm,点Q的速度为每秒4cm,运动时间为t秒,当A、C、P、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求t的值.


    ②若点P、Q的运动路程分别为a、b(单位:cm,ab≠0),已知A、C、P、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a与b满足的数量关系式.








    答案与解析


    1.【答案】36.


    【解析】如图,连接EF,FG,GH,EH,EG与FH相交于点O.


    ∵E、H分别是AB、DA的中点,∴EH是△ABD的中位线.


    ∴EH= BD=3.


    同理可得EF=GH= AC=3,FG= BD=3.


    ∴EH=EF=GH=FG=3.∴四边形EFGH为菱形.


    ∴EG⊥HF,且垂足为O.∴EG=2OE,FH=2OH.


    在Rt△OEH中,根据勾股定理得:OE2+OH2=EH2=9.


    等式两边同时乘以4得:4OE2+4OH2=9×4=36.


    ∴(2OE)2+(2OH)2=36,即EG2+FH2=36.


    2.【答案】见解析.


    【解析】(1)证明:①∵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BC,


    ∴∠CAD=∠ACB,∠AEF=∠CFE,


    ∵EF垂直平分AC,垂足为O,


    ∴OA=OC,


    ∴△AOE≌△COF,


    ∴OE=OF,


    ∴四边形AFCE为平行四边形,


    又∵EF⊥AC,


    ∴四边形AFCE为菱形,


    ②设菱形的边长AF=CF=xcm,则BF=(8﹣x)cm,


    在Rt△ABF中,AB=4cm,


    由勾股定理得42+(8﹣x)2=x2,


    解得x=5,


    ∴AF=5cm.


    (2)①显然当P点在AF上时,Q点在CD上,此时A、C、P、Q四点不可能构成平行四边形;


    同理P点在AB上时,Q点在DE或CE上,也不能构成平行四边形.


    因此只有当P点在BF上、Q点在ED上时,才能构成平行四边形,


    ∴以A、C、P、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PC=QA,


    ∵点P的速度为每秒5cm,点Q的速度为每秒4cm,运动时间为t秒,


    ∴PC=5t,QA=12﹣4t,


    ∴5t=12﹣4t,


    解得t=,∴以A、C、P、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t=秒.


    ②由题意得,以A、C、P、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点P、Q在互相平行的对应边上.


    分三种情况:


    i)如图1,当P点在AF上、Q点在CE上时,AP=CQ,即a=12﹣b,得a+b=12;


    ii)如图2,当P点在BF上、Q点在DE上时,AQ=CP,即12﹣b=a,得a+b=12;


    iii)如图3,当P点在AB上、Q点在CD上时,AP=CQ,即12﹣a=b,得a+b=12.


    综上所述,a与b满足的数量关系式是a+b=12(ab≠0).











    拔高








    1.在菱形ABCD中,∠ABC=60°,E是对角线AC上一点,F是线段BC延长线上一点,且CF=AE,连接BE、EF.


    (1)若E是线段AC的中点,如图1,求证:BE=EF;


    (2)若E是线段AC或AC延长线上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 如图2、图3,线段BE、E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猜想;并选择一种情况给予证明.





    2.如图①,在菱形ABCD和菱形BEFG中,点A、B、E在同一条直线上,P是线段DF的中点,连接PG,PC.若


    (1)请写出线段PG与PC所满足的关系;并加以证明.


    (2)若将图①中的菱形BEFG饶点B顺时针旋转,使菱形BEFG的对角线BF恰好与菱形ABCD的边AB在同一条直线上,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如图②.那么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若没变化,直接写出结论,若有变化,写出变化的结果.


    (3)若将图①中的菱形BEFG饶点B顺时针旋转任意角度,原问题中的其他条件不变,请猜想(1)中的结论有没有变化?





    答案与解析


    1.【答案】见解析


    【解析】(1)延长GP交DC于H,


    ∵DC∥GF,


    ∴∠DHP=∠PGF,∠DPH=∠GPF,


    ∵DP=PF,


    ∴△DHP≌△PGF,


    ∴HD=GF,


    ∵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GFEB是菱形,


    ∴DC=CB,FG=GB,


    ∴DH=GB


    ∴DC-DH=CB-GB,


    ∴CH=CG,


    ∴△CHG就是等腰三角形且CP是底边上的中线,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特点,


    即可得出CP⊥PG;


    ∴线段PG与PC的位置关系是PG⊥PC;


    (2)线段PG与PC的位置关系是PG⊥PC;


    证明:如图②,延长GP到H,使PH=PG,


    连接CH,CG,DH,


    ∵P是线段DF的中点,


    ∴FP=DP,


    ∵∠GPF=∠HPD,


    ∴△GFP≌△HDP,


    ∴GF=HD,∠GFP=∠HDP,


    ∵,


    ∴∠ADC=∠ABC=60°,∠GBF=60°,


    ∵四边形ABCD是菱形,


    ∴CD=CB,∠ADC=∠ABC=60°,点A、B、F又在一条直线上,


    ∴∠FBC=120°,


    ∴∠HDC=∠CBG=60°,


    ∵四边形BEFG是菱形


    ∴GF=GB,


    ∴HD=GB,即在△HDC与△GBC中,











    ∴△HDC≌△GBC(SAS),


    ∴CH=CG,∠DCH=∠BCG,


    ∴∠DCH+∠HCB=∠BCG+∠HCB=120°,


    即∠HCG=120°


    ∵CH=CG,PH=PG,


    ∴PG⊥PC.


    (3)将图①中的菱形BEFG饶点B顺时针旋转任意角度,


    (1)中的结论没有变化,PG⊥PC.


    2.【答案】见解析


    【解析】(1)图2:BE=EF.图3.


    图2证明如下:过点E作EG∥BC,交AB于点G,





    ∵四边形ABCD为菱形,∴AB=BC.


    又∵∠ABC=60°,∴△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ACB=60°.


    又∵EG∥BC,∴∠AGE=∠ABC=60°.


    又∵∠BAC=60°,∴△AGE是等边三角形.∴AG=AE.∴BG=CE.


    又∵CF=AE,∴GE=CF.


    又∵∠BGE=∠ECF=120°,∴△BGE≌△ECF(SAS).∴BE=EF.


    (2)图2,过点E作EG∥BC,交AB于点G,





    根据菱形的性质结合∠ABC=60°可得△ABC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AC,∠ACB=60°,再求出△AGE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G=AE,从而可以求出BG=CE,再根据等角的补角相等求出∠BGE=∠ECF=120°,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BGE和△ECF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得证.


    图3,证明思路与方法与图2完全相同, 证明如下:


    过点E作EG∥BC交AB延长线于点G,





    ∵四边形ABCD为菱形,∴AB=BC.


    又∵∠ABC=60°,∴△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ACB=60°.


    又∵EG∥BC,∴∠AGE=∠ABC=60°.


    又∵∠BAC=60°,∴△AGE是等边三角形.∴AG=AE.∴BG=CE.


    又∵CF=AE,∴GE=CF.


    又∵∠BGE=∠ECF=60°,∴△BGE≌△ECF(SAS).∴BE=EF.








    七 、教学反思











    适用学科
    初中数学
    适用年级
    初三
    适用区域
    北师版区域
    课时时长(分钟)
    120
    知识点
    菱形的性质


    菱形的轴对称性(最值问题)和面积


    菱形的判定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教学目标
    1、掌握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2、学会应用菱形的性质解决最值问题.
    教学重点
    能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教学难点
    菱形综合题.
    相关教案

    数学1 反比例函数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1 反比例函数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建议,知识导图,总结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北师大版第五章 投影与视图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北师大版第五章 投影与视图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建议,知识导图,总结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教案设计,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建议,知识导图,总结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BSD版秋季课程初三数学】第1讲:菱形的性质与判定_教师版 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