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BSD版秋季课程初三数学】第2讲:矩形的性质与判定_教师版 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BSD版秋季课程初三数学】第2讲:矩形的性质与判定_教师版 教案01
    【BSD版秋季课程初三数学】第2讲:矩形的性质与判定_教师版 教案02
    【BSD版秋季课程初三数学】第2讲:矩形的性质与判定_教师版 教案03
    还剩2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共2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建议,知识导图,总结与反思, ,问题情境,结论运用,迁移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讲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概 述














    【教学建议】


    矩形这种图形在生活中也比较常见,并且在七八年级甚至小学阶段均有涉及,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矩形物体和复习回顾学过的矩形知识,将使学生对矩形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知识导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学建议】


    在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中,要重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点的能力培养.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了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在本讲中我们将会更加深入地学习矩形,矩形在初中数学四边形题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二、知识讲解








    考点1 矩形的定义和性质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①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②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考点2 矩形的判定











    ①有一个角是90°的平行四边形;


    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③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④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





    三 、例题精析








    类型一 矩形的定义与性质





    例题1








    如图,矩形ABCD的周长为18cm,M是CD的中点,且AM⊥BM,则矩形ABCD的两邻边长分别是( )











    A.3cm和6cm B.6cm和12cm C.4cm和5cm D.以上都不对


    【解析】A


    首先证得△ADM≌△BCM,可得出∠AMD=∠BMC,由此可求出两角的度数,即可得出DM、MC的长,由此得解.


    ∵四边形ABCD是矩形,


    ∴∠D=∠C=90°,AD=BC,


    又∵M是CD的中点


    ∴MD=MC,


    ∴△ADM≌△BCM,


    ∴∠AMD=∠BMC


    ∵AM⊥BM,


    ∴∠AMD=∠BMC=45°,


    ∴AD=DM,BC=CM,


    ∵矩形ABCD的周长为18cm,


    ∴AD=3cm,DC=6cm,


    故选A.


    【总结与反思】此题运用了矩形的定义与性质:四个角都是90°.





    类型二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与判定





    例题1








    如图,∠MON=90°,矩形ABCD的顶点A、B分别在边OM,ON上,当B在边ON上运动时,A随之在边OM上运动,矩形ABCD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AB=2,BC=1,运动过程中,点D到点O的最大距离为【 】





    A. B. C. D.


    【解析】A


    如图,取AB的中点E,连接OE、DE、OD,


    ∵OD≤OE+DE,


    ∴当O、D、E三点共线时,点D到点O的距离最大,


    此时,∵AB=2,BC=1,∴OE=AE=AB=1.


    DE=,


    ∴OD的最大值为:.故选A.





    【总结与反思】 此题是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的灵活运用.





    类型三 矩形中的折叠问题





    例题1








    如图,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顶点C恰好落在AB边的中点C′上.若AB=6,BC=9,则BF的长为( )


    A、4 B、3 C、4.5 D、5





    【解析】A


    由折叠可得,BC’= 3,BF+FC’= 9,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在△C’BF中,


    BF=4


    故选A.


    【总结与反思】根据折叠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即可解出此题.








    类型四: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例题1





    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BE⊥AC于E,DF⊥AC于


    F,点O既是AC的中点,又是EF的中点.





    (1)求证:△BOE≌△DOF;


    (2)若OA=BD,则四边形ABCD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请说明理由.


    【解析】解:(1)证明:∵BE⊥AC.DF⊥AC,∴∠BEO=∠DFO=90°.


    ∵点O是EF的中点,∴OE=OF.


    又∵∠DOF=∠BOE,∴△BOE≌△DOF(ASA).


    (2)四边形ABCD是矩形.理由如下:


    ∵△BOE≌△DOF,∴OB=OD.


    又∵OA=O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OA=BD,OA=AC,∴BD=AC.∴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


    (1)根据垂直可得∠BEO=∠DFO=90°,再由点O是EF的中点可得OE=OF,再加上对顶角


    ∠DOF=∠BOE,可利用ASA证明△BOE≌△DOF.


    (2)根据△BOE≌△DOF可得DO=BO,再加上条件AO=CO可得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再证明DB=AC,可根据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证出结论.


    【总结与反思】根据矩形的性质即可解出此题.





    类型五:与矩形对角线相关的拓展问题





    例题1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AD=4,P是AD上的动点,PE⊥AC于E,PF⊥BD 于F,则PE+FF的值是( )





    A、 B、2 C、 D、


    A


    【解析】B


    连接OP,过D作DM⊥AC于M,求出AC长,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CM的值,根据代入求出PE+PF=DM即可.


    连接OP,过D作DM⊥AC于M,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O=OC=AC,OD=OB=BD,AC=BD,∠ADC=90°


    ∴OA=OD,


    由勾股定理得:

















    即,


    故选B.


    【总结与反思】根据矩形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即可解出此题.








    四 、课堂运用








    基础








    1.若矩形的对角线长为4cm,一条边长为2cm,则此矩形的面积为( )


    A.8cm2 B.4cm2 C.2cm2 D.8cm2


    2.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将△ABE沿AE折叠,使点B落在AC上的点B′处,又将△CEF沿EF折叠,使点C落在EB′与AD的交点C′处.则BC:AB的值为 .











    答案与解析


    1.【答案】B


    【解析】先根据矩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求出另一条边长,再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结果.


    由题意得,另一条边长,‘


    则此矩形的面积为,


    故选B.


    2.【答案】


    【解析】





    连接CC′,


    ∵将△ABE沿AE折叠,使点B落在AC上的点B′处,又将△CEF沿EF折叠,使点C落在EB′与AD的交点C′处,


    ∴EC=EC′,∴∠EC′C=∠ECC′,


    ∵∠DC′C=∠ECC′,∴∠EC′C=∠DC′C.


    ∴CC′是∠EC'D的平分线.


    ∵∠CB′C′=∠D=90°,C′C=C′C,∴△CB′C′≌△CDC′(AAS).∴CB′=CD.


    又∵AB′=AB,∴B′是对角线AC中点,即AC=2AB.∴∠ACB=30°.


    ∴tan∠ACB=tan30°=.∴BC:AB=.








    巩固








    1.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B=60°,AE平分∠BAD,AE交BC于E,则∠BOE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_.





    2.如图,∠MON=90°,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的顶点A、B分别在边OM,ON上当B在边ON上运动时,A随之在边OM上运动,等边三角形的形状保持不变,运动过程中,点C到点O的最大距离为





    3.矩形ABCD中,AD=5,AB=3,将矩形ABCD沿某直线折叠,使点A的对应点A′落在线段BC上,再打开得到折痕EF.





    (1)当A′与B重合时(如图1),EF= ;当折痕EF过点D时(如图2),求线段EF的长;


    (2)①观察图3和图4,设BA′=x,①当x的取值范围是 时,四边形AEA′F是菱形;②在①的条件下,利用图4证明四边形AEA′F是菱形.





    答案与解析


    1.【答案】75°


    【解析】根据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结合∠AOB=60°,得△AOB为等边三角形,则∠AB0=60°,BO=AB,从而得到∠EB0=30°,再根据AE平分∠BAD,结合矩形的性质可得△AB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AB=BE=BO,即可求得结果.


    ∵矩形ABCD,


    ∴AO=BO,∠ABE=∠BAD=90°,


    ∵∠A0B=60°,


    ∴△AOB为等边三角形,


    ∴∠AB0=60°,BO=AB,


    ∴∠EB0=∠ABE-∠AB0=30°,


    ∵AE平分∠BAD,


    ∴∠BAE=45°,


    ∵∠ABE=90°,


    ∴△AB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B=BE,


    ∵BO=AB,


    ∴BO=BE,


    ∵∠EB0=30°,


    ∴∠BOE=75°


    2.【答案】1+


    【解析】如图,取AB的中点D.连接CD.根据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得到OC小于等于OD+DC,只有当O、D及C共线时,OC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OD+CD,由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根据D为AB中点,得到BD为1,根据三线合一得到CD垂直于AB,在直角三角形BCD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D的长,在直角三角形AOB中,OD为斜边AB上的中线,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OD等于AB的一半,由AB的长求出OD的长,进而求出DC+OD,即为OC的最大值.


    解答:解:如图,取AB的中点D,连接CD.


    ∵△ABC是等边三角形,且边长是2,∴BC=AB=1,


    ∵点D是AB边中点,


    ∴BD=AB=1,


    ∴CD=,即CD=;


    连接OD,OC,有OC≤OD+DC,


    当O、D、C共线时,OC有最大值,最大值是OD+CD,


    由(1)得,CD=,


    又∵△AOB为直角三角形,D为斜边AB的中点,


    ∴OD==1,


    ∴OD+CD=1+,即OC的最大值为1+.


    3.【答案】(1)当A′与B重合时,EF=5,当折痕EF过点D时EF= ,(2)①,②证明见解析


    【解析】解:(1)5.


    由折叠(轴对称)性质知A′D=AD=5,∠A=∠EA′D=900.


    在Rt△A′DC中,DC=AB=2,∴ .


    ∴A′B=BC-A′C=5-4=1.


    ∵∠EA′B+∠BEA′=∠EA′B+∠FA′C=900, ∴∠BEA′=∠FA′C.


    又 ∵∠B=∠C=900,∴Rt△EBA′∽Rt△A′CF.∴,即


    ∴ .


    在Rt△A′EF中,.


    (2)①.


    ②证明:由折叠(轴对称)性质知∠AEF=∠FEA′,AE=A′E,AF=A′F.


    又 ∵AD∥BC,∴∠AFE=∠FEA′ .∴∠AEF=∠AFE .


    ∴AE=AF.∴AE=A′E=AF=A′F.


    ∴四边形AEA′F是菱形.


    (1)根据折叠和矩形的性质,当A′与B重合时(如图1),EF= AD=5.根据折叠和矩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求出A′B、A′F和FC的长,由Rt△EBA′∽Rt△A′CF求得,在Rt△A′EF中,由勾股定理求得EF的长.


    (2)①由图3和图4可得,当时,四边形AEA′F是菱形.


    ②由折叠和矩形的性质,可得AE=A′E,AF=A′F.由平行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AF.从而AE=A′E=AF=A′F.根据菱形的判定得四边形AEA′F是菱形.




















    拔高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OABC的两个顶点A、B 的坐标分别A、B,∠CAO=30°.


    (1)求对角线AC所在的直线的函数表达式;


    (2)把矩形OABC以AC所在的直线为对称轴翻折,点O落在平面上的点D处,求点D的坐标;


    (3)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A、O、D、P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与解析


    1.【答案】见解析


    【解析】(1)由题意得,OA=2,∠CAO=30°,


    则OC=OAtan∠CAO=2,


    即点C的坐标为(0,2),


    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b,将点A及点C的坐标代入得:


    解得:


    故直线AC的函数表达式为:y=x+2.


    (2)过点D作DE⊥OA于点E,





    ∵∠CAO=30°,


    ∴∠DAE=60°,


    又∵AD=AO=2,


    ∴DE=3,AE=,


    ∴OE=,


    故点D的坐标为(-,3).





    (3)①当AD为平行四边形的一边时,点P的位置有两个,分别为P1、P2,


    当点P位于P1位置时,DP1=AO,


    此时可得点P的坐标为(,3);


    当点P位于P2位置时,


    ∵OD=AD,△AOD是等边三角形,


    ∴点P2与点D关于x轴对称,


    此时可得点P的坐标为(-,-3);


    ②当AD为平行四年行的对角线时,点P的位置有一个,在P3的位置,


    此时DP3=AO,


    故可得点P的坐标为(-3,3).


    综上可得存在点P的坐标,使得以A、O、D、P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点P的坐标为(,3)或(-,-3)或(-3,3).














    五 、课堂小结








    本节的重要内容: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①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②在已知是平行四边形的情况下,要证明是矩形,只要证明一个角是90°或对角线长度相等;


    ③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六 、课后作业











    基础








    1、矩形两条对角线的夹角是60°,若矩形较短的边长为4cm,则对角线长 .


    2、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一点,E是AD的中点,过A点作BC的平行线交CE的延长线于F,且AF=BD,连接BF.





    (1)求证:D是BC的中点


    (2)如果AB=AC,试判断四边形AFBD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与解析


    1.【答案】8cm


    【解析】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根据矩形的性质结合两条对角线的夹角是60°,可得△AOB为等边三角形,即可求得结果.





    ∵四边形ABCD为矩形,


    ∴OA=OB,


    ∵两对角线的夹角为60°,


    ∴△AOB为等边三角形,


    ∴OA=OB=AB=4cm,


    ∴AC=BD=8cm,


    即对角线的长度为8cm


    2.【答案】见解析


    【解析】(1)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AFE=∠DCE,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EF和△DEC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F=CD,再利用等量代换即可得证;


    (2)先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证明四边形AFBD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可知∠ADB=90°,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知必须是AB=AC.


    (1)∵AF∥BC,


    ∴∠AFE=∠DCE,


    ∵E是AD的中点,


    ∴AE=DE,


    ∵∠AEF=∠DEC,


    ∴△AEF≌△DEC(AAS),


    ∴AF=CD,


    ∵AF=BD,


    ∴BD=CD,


    ∴D是BC的中点;


    (2)四边形AFBD是矩形.


    ∵AF∥BD,AF=BD,


    ∴四边形AFBD是平行四边形,


    ∵AB=AC,BD=CD,


    ∴∠ADB=90°,


    ∴▱AFBD是矩形.




















    巩固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的顶点A、B、C的坐标分别为(0,0)、(20,0)、(20,10).在线段AC、AB上各有一动点M、N,则当BM+MN为最小值时,点M的坐标是________.





    2.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A、C的坐标分别为A(20,0),C(0,8),点D是OA的中点,点P在BC边上运动,当△ODP是腰长为10的等腰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为________.





    3.(1)操作发现


    如图,矩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将△ABE沿BE折叠后得到△GBE.且点G在矩形ABCD内部.小明将BG延长交DC于点F,认为GF=DF,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2)问题解决保持(1)中的条件不变,若DF=4 , CD=9 ,求的值.


    (3)类比探究保持(1)中的条件不变,若DC=2DF,求的值.








    答案与解析


    1.【答案】(12,6)


    【解析】 思路:先确定点M、N的位置:作点B关于AC的对称点B′,过点B′作B′N⊥OB于N,B′N交AC于M.连接OB′,交DC于P,再根据矩形、轴对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PA=PC,那么在Rt△ADP中,运用勾股定理求出PA的长,然后由cs∠B′ON=cs∠OPD,求出ON的长,由tan∠MON=tan∠OCD,求出MN的长,即可得出点M的坐标.








    解答:如图,作点B关于AC的对称点B′,过点B′作B′N⊥OB于N,B′N交AC于M,则B′N=B′M+MN=BM+MN,B′N的长就是BM+MN的最小值.


    连接OB′,交DC于P.


    ∵四边形ABCD是矩形,


    ∴DC∥AB,


    ∴∠BAC=∠PCA,


    ∵点B关于AC的对称点是B′,


    ∴∠PAC=∠BAC,


    ∴∠PAC=∠PCA,


    ∴PA=PC.


    令PA=x,则PC=x,PD=20-x.


    在Rt△ADP中,∵PA2=PD2+AD2,


    ∴x2=(20-x)2+102,


    ∴x=12.5.


    ∵cs∠B′ON=cs∠OPD,


    ∴ON:OB′=DP:OP,


    ∴ON:20=7.5:12.5,


    ∴ON=12.


    ∵tan∠MON=tan∠OCD,


    ∴MN:ON=OD:CD,


    ∴MN:12=10:20,


    ∴MN=6.


    ∴点M的坐标是(12,6).


    故答案为(12,6).


    2.【答案】(6,8)或(4,8),(16,8)


    【解析】分为三种情况①OP=OD=10,②DP=OD=10,③OP=DP=10,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P,OM即可.


    解答:∵A(20,0),C(0,8),四边形OABC是矩形,D是OA的中点,


    ∴OC=8,OD=10,∠OCB=∠COD=90°,


    ①OP=OD=10,


    由勾股定理得:CP==6,


    即P的坐标是(6,8);


    ②DP=OD=10,


    过P作PM⊥OA于M,


    则PM=OC=8,由勾股定理得:DM==6,


    OM=10-6=4,


    即P的坐标是(4,8)或(16,8);


    ③OP=DP=10,此时DM=OD=6,即OD≠10,即此时不存在;


    故答案为:(6,8)或(4,8).


    3.【答案】(1)同意.证明 Rt△EGF ≌ Rt△EDF得GF = DF. (2) (3)=


    【解析】(1)同意;理由如下:将△ABE沿BE折叠后得到△GBE,所以;矩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所以EG=ED,;又因为EF是的公共边,且是斜边,所以Rt△EGF ≌ Rt△EDF,所以GF = DF.


    (2)矩形ABCD中,AB=CD,AD=BC,;将△ABE沿BE折叠后得到△GBE,△ABE△GBE,AB=BG=9;由(1)知证明 Rt△EGF ≌ Rt△EDF得GF = DF,GF=4;所以BF=BG+GE=9+4=13;CF=CD-DF=9-4=5;在Rt△BFC中由勾股定理得BC=,所以=


    (3)若DC=2DF,所以F是DC的中点,DF=CF


    矩形ABCD中,AB=CD,AD=BC,;将△ABE沿BE折叠后得到△GBE,△ABE△GBE,AB=BG


    ,BG=AB=2DF;由(1)知证明 Rt△EGF ≌ Rt△EDF得GF = DF;所以BF=BG+GE=3DF;;在Rt△BFC中由勾股定理得BC=,所以=








    拔高








    1.课本中,把长与宽之比为的矩形纸片称为标准纸.请思考解决下列问题:


    (1)将一张标准纸ABCD(AB<BC)对开,如图1所示,所得的矩形纸片ABEF是标准纸.请给予证明.


    (2)在一次综合实践课上,小明尝试着将矩形纸片ABCD(AB<BC)进行如下操作:





    第一步:沿过A点的直线折叠,使B点落在AD边上点F处,折痕为AE(如图2甲);


    第二步:沿过D点的直线折叠,使C点落在AD边上点N处,折痕为DG(如图2乙),此时E点恰好落在AE边上的点M处;


    第三步:沿直线DM折叠(如图2丙),此时点G恰好与N点重合.





    请你探究:矩形纸片ABCD是否是一张标准纸?请说明理由.


    (3)不难发现:将一张标准纸按如图3一次又一次对开后,所得的矩形纸片都是标准纸.现有一张标准纸ABCD,AB=1,BC=,问第5次对开后所得标准纸的周长是多少?探索直接写出第2012次对开后所得标准纸的周长.





    2.【问题情境】如图1,在△ABC中,AB=AC,点P为边BC上的任一点,过点P作PD⊥AB,PE⊥AC,垂足分别为D、E,过点C作CF⊥AB,垂足为F.求证:PD+PE=CF.





    【结论运用】如图2,将矩形ABCD沿EF折叠,使点D落在点B上,点C落在点C′处,点P为折痕EF上的任一点,过点P作PG⊥BE、PH⊥BC,垂足分别为G、H,若AD=8,CF=3,求PG+PH的值;


    【迁移拓展】图3是一个航模的截面示意图.在四边形ABCD中,E为AB边上的一点,ED⊥AD,EC⊥CB,垂足分别为D、C,且AD·CE=DE·BC,AB=8,AD=3,BD=7;M、N分别为AE、BE的中点,连接DM、CN,求△DEM与△CEN的周长之和.








    答案与解析


    1.【答案】见解析


    【解析】(1)证明见解析(2)是标准纸,理由见解析(3),


    【解析】解:(1)证明: ∵矩形ABCD是标准纸,∴.


    由对开的含义知:AF=BC,∴.


    ∴矩形纸片ABEF也是标准纸.


    (2)是标准纸,理由如下:


    设AB=CD=a,由图形折叠可知:DN=CD=DG=a,DG⊥EM.


    ∵由图形折叠可知:△ABE≌△AFE,∴∠DAE=∠BAD=45°.


    ∴△AD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在Rt△ADG中,AD=,


    ∴,∴矩形纸片ABCD是一张标准纸.


    (3)对开次数:


    第一次,周长为:,


    第二次,周长为:,


    第三次,周长为:,


    第四次,周长为:,


    第五次,周长为:,


    第六次,周长为:,





    ∴第5次对开后所得标准纸的周长是:,


    第2012次对开后所得标准纸的周长为:.


    (1)根据,得出矩形纸片ABEF也是标准纸.


    (2)利用已知得出△AD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即可得出答案.


    (3)分别求出每一次对折后的周长,从而得出变化规律求出即可:观察变化规律,得


    第n次对开后所得标准纸的周长=


    2.【答案】 【问题情境】见解析;【结论运用】;【迁移拓展】.


    【解析】思路:【问题情境】连接AP,利用可证得CF=PD+PE;


    【结论运用】过点E作EQ⊥BC,垂足为Q,根据条件求出BF,BE的长,从而证明BE=BF后,直接利用【问题情境】中的结论可得出,而 EQ=CD=4;


    【迁移拓展】延长AD、BC交于点F,作BH⊥AF,垂足为H,证明△ADE∽△BCE得出∠A=∠CBE从而FA=FB,然后应用问题情境中的结论可得:,设DH=x,根据勾股定理求出x的值,然后可求图中各条线段的长,最后将△DEM与△CEN的周长之和转化为DE+EC+AB的值即可.


    解:【问题情境】连接AP,


    ∵PD⊥AB,PE⊥AC,CF⊥AB,且,


    ∴.∵AB=AC,∴CF=PD+PE.


    【结论运用】过点E作EQ⊥BC,垂足为Q,如图





    ∵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C=∠ADC=90°.


    ∵AD=8,CF=3,∴.


    由折叠可得:DF=BF,∠BEF=∠DEF.∴DF=5.


    ∵∠C=90°,∴.


    ∵EQ⊥BC,∠C=∠ADC=90°,∴∠EQC=90°=∠C=∠ADC.


    ∴四边形EQCD是矩形.


    ∴EQ=DC=4.


    ∵AD∥BC,∴∠DEF=∠EFB.∵∠BEF=∠DEF,∴∠BEF=∠EFB.


    ∴BE=BF.


    由问题情境中的结论可得:.


    ∴.∴PG+PH的值为4.





    【迁移拓展】延长AD、BC交于点F,作BH⊥AF,垂足为H,如图⑤.


    ∵,∴.∵ED⊥AD,EC⊥CB,


    ∴∠ADE=∠BCE=90°.


    ∴△ADE∽△BCE.


    ∴∠A=∠CBE.∴FA=FB.


    由问题情境中的结论可得:.


    设DH=x,则AH=AD+DH=x+3.


    ∵BH⊥AF,∴∠BHA=90°.∴.


    ∵AB=8,AD=3,BD=7,


    ∴72-x2=82-(3+x)2.解得:.


    ∴BH2=BD2-DH2=49-1=48.∴BH=.∴


    ED+EC=.


    ∵,且M、N分别为AE、BE的中点,


    ∴,.


    ∴△DEM与△CEN的周长之和=DE+DM+EM+CN+EN+EC


    =DE+AE+BE+EC


    =DE+AB+EC


    =DE+EC+AB


    =








    七 、教学反思











    适用学科
    初中数学
    适用年级
    初三
    适用区域
    北师版区域
    课时时长(分钟)
    120
    知识点
    矩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与判定


    矩形中的折叠问题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与矩形对角线相关的拓展问题
    教学目标
    1、掌握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2、学会应用矩形的性质解决最值问题
    教学重点
    能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教学难点
    矩形综合题.
    相关教案

    数学1 反比例函数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1 反比例函数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建议,知识导图,总结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北师大版第五章 投影与视图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北师大版第五章 投影与视图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建议,知识导图,总结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6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教案设计,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建议,知识导图,总结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BSD版秋季课程初三数学】第2讲:矩形的性质与判定_教师版 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