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
展开一、单选题
1.用50mL的量筒量取45 mL水时,采用俯视的读法,则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是( )
A. 45mL B. 大于45mL C. 小于45 mL D. 无法确定
2.在化学反应中,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A. 原子种类 B. 分子种类 C. 元素种类 D. 分子数目
3.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胶带粘合破损书画 B. 用白醋泡制软皮鸡蛋
C. 用钢丝球擦除灶具污渍 D. 用汽油清洗衣服油污
4.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培养素质。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A B. B C. C D. D
5.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木炭是一种黑色固体 B. 浓盐酸的密度是1.19g/cm3
C. 硫可以在氧气中燃烧 D. 在通常情况下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6.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
A.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B. 取用大块固体药品——药匙
C. 将少量试剂混合进行反应——试管 D. 称量固体药品——天平
7.量取8.5ml的液体,应选用下列仪器中的 ( )
①药匙 ②5ml量筒 ③10ml量筒 ④50ml量筒 ⑤胶头滴管
A. ③ ⑤ B. ③ C. ① ⑤ D. ② ⑤
8.家庭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铁锅生锈 B. 大米霉变 C. 煤气燃烧 D. 豆腐切块
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
B. 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
C. 加热后的试管应立即用冷水冲洗
D.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悬在试管口上方,并不接触试管
二、多选题
10.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推动活塞,若长颈漏斗中液柱不上升,则装置一定漏气
推动活塞,若长颈漏斗中液柱不断上升,则装置一定不漏气
C. 若装置不漏气,拉动活塞时,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 若装置不漏气,拉动活塞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11.如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 气体从b端通入空瓶,可收集氧气
B. 在瓶内装澄清石灰水,可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 瓶内装满水,气体从b端通入,可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
D. 瓶内装部分水,b端接氧气钢瓶可观察是否有氧气输给病人
12.有关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石蜡质软,没有气味 B. 蜡烛燃烧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低
C. 石蜡的密度比水大,放入水中会沉入底部 D. 刚熄灭的蜡烛,上方会产生白烟
13.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
A. 拉活塞时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B. 推活塞时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C. 推活塞时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 D. 拉活塞时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
14.下列描述的变化,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爆炸、蒸发 B. 气化、腐烂 C. 熔化、发酵 D. 发热、沸腾
15.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蜡烛燃烧前装置中都是氧气 B. 过程中装置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C. 该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 D. 有氧气蜡烛也不一定能燃烧
三、填空题
16.加热高锰酸钾,反应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成分可能有________ 种情况,选择一种情况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17.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
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
B.钨用于制作白炽灯丝
C.铜丝用作导线
D.________
18.下述描述生活中物质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
A、瓷碗易碎 B、轮胎能炸 C、饭菜会馊 D、________.
19.①洗涤原因:不干净会影响实验效果. ②洗涤方法:a.振荡:用手腕的力量. b.试管刷刷洗:上下移动或转动试管刷,不要用力过猛.
③洗涤干净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水________.
④放置:洗涤完的玻璃仪器应________放在试管架上或________.
20.家用干粉灭火器,是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干粉(主要含有磷酸二氢铵)来灭火的,灭火器的罐体有铝合金和铁质的,前者的使用年限约是后者的6倍.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可利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来代替,该气体是________ (填化学式);
(2)磷酸二氢铵(NH4H2PO4)溶于水时与NH4N03相似,会出现明显的________ (填“升温”或“降温”)现象;
(3)NH4H2PO4在灭火时的作用之一是:它受热分解后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层玻璃状的覆盖层.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 ;
(4)为了变废为宝,报废灭火器中的NH4H2PO4可作为________ (填写字母标号)使用.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料
(5)用化学知识解释,两种罐体的使用年限为什么不同?________ .
四、实验探究题
21.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实验的方法对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一]
(1)甲同学点燃蜡烛,将小木条迅速平放入蜡烛燃烧的火焰中(如图A),约1s﹣2s后取出,观察,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
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平放入焰心火焰中的小木条现象如图A,这证明焰心温度________.
(3)[实验二]
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根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有关焰心物质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4)针对上述实验现象,乙同学认为焰心气体含大量CO2 . 从生活常识来看,你认为乙同学的猜想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5)丙同学猜想焰心物质中可能含有石蜡的蒸汽,如何证明他的猜想?请试着写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包含操作、现象、结论).
五、综合题
22.松花蛋是春节常见的食品,生石灰、食盐、纯碱是制作松花蛋的主要原料,制作料泥时将上述原料加入水中,混合均匀即可。
(1)原料中可以做干燥剂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此物质接触到水会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
(2)原料中________在生活中最常用作防腐剂、调味品,国家强制在其中加入碘酸钾(KIO3),请标出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成年人缺乏碘元素会患有________。
(3)“纯碱”是________(填物质的名称)的俗称,制作料泥时会发生复分解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鸭蛋变成松花蛋属于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3.实验室制取气体是初中重要的一组实验,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一中a仪器的名称:________;
(2)图一是加热固体的装置,写出其中的错误________,要改正错误需调节图二中的旋钮________(填“①”或“②”或“③”)
24.如图有多种功能,如收集气体、洗涤气体、贮存气体等.回答下列问题:
(1)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瓶,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2)瓶子倒放,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3)装置中预先盛满水,将水排出贮气,气体从 ________ 端进入.
(4)用水将瓶中贮有的气体排出使用,水从 ________ 端进入.
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解答】解: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时读数偏高,所以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小于45mL.
故选C.
【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读数方法应是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时读数偏低,俯视时读数偏高.
2.【答案】 B
【解析】【分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因此在化学反应中,从微观上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从宏观上元素种类和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一定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
【解答】
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所以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分子的数目可能不变,一定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变化的实质,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答案】B
【解析】【解答】A、用胶带粘合破损书画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用白醋泡制软皮鸡蛋是白醋与鸡蛋皮碳酸钙反应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用钢丝球擦除灶具污渍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用汽油清洗衣服油污是利用了汽油的溶解功能,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4.【答案】 D
【解析】【解答】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加肥皂水后,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硬水是含可溶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煮沸可以将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转化成沉淀而降低水的硬度,A不符合题意;
B、①人体缺乏维生素C—引起坏血病,缺乏维生素A引起夜盲症;B不符合题意;
C三大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C不符合题意;
D、①酸溶液通常呈酸性,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硫酸铵是盐,溶液呈酸性;②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和酸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③氧化物一定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所以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用途和推导能力。硬水的软化法有:蒸馏、加热烧开、加沉淀剂、离子膜过滤等方法。
5.【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木炭是一种黑色固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B、浓盐酸的密度是1.19g/cm3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C、硫可以在氧气中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符合题意;
D、在通常情况下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6.【答案】 B
【解析】
【分析】A、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
B、取用大块固体药品用镊子;
C、将少量试剂混合进行反应,可用试管;
D、天平用于物体的称量.
【解答】A、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故A正确;
B、取用大块固体药品用镊子,而不是钥匙,故B错误;
C、将少量试剂混合进行反应,可用试管,故C正确;
D、天平用于物体的称量,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正确中的实验仪器的使用,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能力
7.【答案】 A
【解析】【解答】根据就近原则,量取8.5ml的液体,应选用仪器有③10ml量筒⑤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量筒量程与所量液体体积接近的原则,需要选10ml的量筒,同时倾倒至刻度处时,需要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至刻度处,故还需要胶头滴管。
8.【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铁锅生锈过程中,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了铁锈,属于化学变化;
B、大米霉变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煤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豆腐切块过程中,只是豆腐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9.【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为防止液体沸腾溅出伤人,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故错误; B、实验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中,由于药品取出的过程中可能被污染,放回原瓶中会污染瓶中药品;故错误;
C、加热后的试管应立即用冷水冲洗,会使试管因骤冷而炸裂;故错误;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悬在试管口上方,并不接触试管,如果接触到试管内壁,会污染滴管;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从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为防止液体沸腾溅出伤人,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去分析;
B、从药品取出的过程中可能被污染,放回原瓶中会污染瓶中药品去分析;
C、从加热后的试管应立即用冷水冲洗,会使试管因骤冷而炸裂去分析;
D、从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如果接触到试管内壁,会污染滴管去分析.
二、多选题
10.【答案】 B,C
【解析】【解答】推动活塞,若长颈漏斗中液柱不断上升,则装置不一定不漏气,应该静置一段时间,看变化;若拉动活塞时,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不能说明装置不漏气。
故答案为:BC.
【分析】根据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分析即可,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11.【答案】 A,D
【解析】【解答】A、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收集氧气,气体从a端通入空瓶,错误,A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在瓶内装澄清石灰水,可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瓶内装满水,气体从b端通入,可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瓶内装部分水,a端接氧气钢瓶可观察是否有氧气输给病人,通过示范有气泡产生来判断,错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分析】“万能瓶”是最普通但很重要的一种仪器,它在化学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果我们知道了,它的诸多功能,解答试题时就会得心麻手,事半功倍。
12.【答案】AD
【解析】【解答】解:A、石蜡质软,没有气味的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C、切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 浮在水面上,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用火柴迅速点燃,火能顺着该物质将蜡烛点燃,说明产生的白烟具可燃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AD.
【分析】A、根据蜡烛的物理性质解答;
B、根据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温度最高解答;
C、根据石蜡的密度比水小解答;
D、根据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13.【答案】AC
【解析】【解答】解: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故选AC.
【分析】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原理一般是通过压强差来产生明显的现象来判断.压强差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利用温度的变化引起气体体积变化,二是利用外力产生压强差.
14.【答案】B,C
【解析】【解答】A、爆炸有些属于物理变化,例如锅炉爆炸,有些属于化学变化,例如火药爆炸;蒸发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气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熔化的过程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发酵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发热、沸腾的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15.【答案】CD
【解析】【解答】解:A、由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9.56%,说明蜡烛燃烧前装置内除了含有氧气,还含有其它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密闭容器内的物质的质量总质量不会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蜡烛燃烧过程中氧气的含量不断减少,当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熄灭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D.
【分析】根据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反应前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9.56%,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开始时瓶内含有其它气体,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即使有氧气蜡烛也无法燃烧,据此结合题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三、填空题
16.【答案】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或锰酸钾、二氧化锰);加热;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或木条不复燃)
【解析】【解答】高锰酸钾加热会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如果完全分解剩余固体成分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如果不完全分解剩余固体成分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如果高锰酸钾部分反应,剩余的高锰酸钾在受热时会继续生成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故答案为: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或锰酸钾、二氧化锰);加热;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或木条不复燃).
【分析】根据高锰酸钾的分解产物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考虑“反应一段时”,进行分析;根据高锰酸钾可能部分分解来分析.
17.【答案】A;氮气用作保护气等
【解析】【解答】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是利用了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A符合题意;
B、钨用于制作白炽灯丝,是利用了钨的导电性和熔点高,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B不符合题意;
C、铜制制造导线,原理是制作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并没有变成新物质,属于物理性质,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分析】根据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变现出来的性质就是化学性质,氮气做保护气是利用了其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波解答
18.【答案】C;汽油易燃烧
【解析】【解答】解:A、瓷碗易碎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A错误;
B、轮胎能炸,这一性质无需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所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误;
C、饭菜会馊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C正确;
D、汽油易燃烧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所以属于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C,D补充汽油易燃烧
【分析】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19.【答案】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倒;指定的地方
【解析】【解答】解:③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故答案: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④洗涤完后玻璃仪器要倒放在试管夹上和指定的地方, 故答案:倒,指定的地方.
【分析】③根据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解答;④根据洗涤完后玻璃仪器要倒放在试管夹上和指定的地方分析解答.
20.【答案】N2 ;降温 ;隔绝空气(或隔绝氧气) ;D;合金的硬度大,耐腐蚀,而铁易生锈.铁在空气中容易生锈,铝在空气中能被氧气氧化成一层致密而坚硬的氧化物薄膜,对铝起保护作用
【解析】【解答】解:(1)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氮气;
(2)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故磷酸二氢铵溶于水也会吸收热量,从而导致溶液温度降低;
(3)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层玻璃状的覆盖层,可以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4)NH4H2PO4中含有N和P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
(5)铁在空气中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容易生锈,而铝在空气中能被氧气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故答案为:(1)N2 (2)降温 (3)隔绝空气(或隔绝氧气) (4)D(5)合金的硬度大,耐腐蚀,而铁易生锈.铁在空气中容易生锈,铝在空气中能被氧气氧化成一层致密而坚硬的氧化物薄膜,对铝起保护作用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氮气;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含有N、P、K三种元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是复合肥;铝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据此解答.
四、实验探究题
21.【答案】(1)探究那一层火焰温度最高;木条粗细相同
(2)最低
(3)气态;可燃性
(4)不合理
(5)焰心气体可能含石蜡蒸气,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焰点燃,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玻璃管内壁有固体附着,说明焰心气体含有石蜡蒸气;[实验三]由于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且生成二氧化碳等气态物质,这些气态物质不在称量范围内反应前没有称量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反应后没有称量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因此不能得出正确结论,应使用密闭容器进行试验;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解:[实验一](1)甲同学点燃蜡烛,将小木条迅速平放入蜡烛燃烧的火焰中(如图A),约1s﹣2s后取出,观察,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探究那一层火焰温度最高;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木条粗细相同;根据图中的木条可以知道焰心处木条最未炭化,说明焰心温度最低.[实验二](3)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2)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状态为气态,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性质具有可燃性;(4)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从影响物质燃烧的因素看,乙同学的猜想不合理;(5)焰心气体可能含石蜡蒸气,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焰点燃,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玻璃管内壁有固体附着,说明焰心气体含有石蜡蒸气;[实验三]由于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且生成二氧化碳等气态物质,这些气态物质不在称量范围内反应前没有称量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反应后没有称量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因此不能得出正确结论,应使用密闭容器进行试验;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故答案为:[实验一](1)探究那一层火焰温度最高;木条粗细相同;(2)最低;[实验二](3)气态;可燃性;(4)不合理;(5)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焰点燃,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玻璃管内壁有固体附着,说明焰心气体含有石蜡蒸气。
【分析】[实验一]根据温度越高,木条碳化的越快进行解答;[实验二](3)根据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的物质具有可燃性进行解答;(4)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解答;(5)根据石蜡蒸气遇冷凝固进行解答.
五、综合题
22.【答案】(1)CaO;CaO+H2O=Ca(OH)2
(2)食盐;;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3)碳酸钠;Ca(OH)2 + Na2CO3=CaCO3 ↓+ 2NaOH
(4)化学
【解析】【解答】(1)原料中可以做干燥剂的物质是CaO;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 + H2O=Ca(OH)2;(2)原料中食盐在生活中最常用作防腐剂、调味品;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0-(-2×3)-(+1)=+5,可表示为 ;成年人缺乏碘元素会患有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3)“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制作料泥时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 +Na2CO3=CaCO3 ↓+ 2NaOH;(4)鸭蛋变成松花蛋过程中有新物质氢氧化钠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CaO;CaO+H2O=Ca(OH)2;食盐;;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碳酸钠;Ca(OH)2 + Na2CO3=CaCO3 ↓+ 2NaOH;化学。
【分析】化合物中化合价的计算主要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计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23.【答案】 (1)铁架台
(2)错误:试管口向上倾斜;①③
【解析】【解答】(1)图一中a仪器的名称:铁架台; (2)②试管口向上倾斜,会产生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改正方法只需旋转①③,将试管的固定方式调整为管口略低于试管底。
故答案为:(1) 铁架台 (2) 错误:试管口向上倾斜 ; ①③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分析解答
(2)根据给固体加热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24.【答案】(1)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2)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3)b
(4)a
【解析】【解答】解:(1)收集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实际上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因此,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2)收集气体从b端进入集气,实际上是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因此,该气体必须具有的性质是: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3)装置中预先盛满水,将水排出贮气,实际上是排水法收集气体;气体从b端进入后,使瓶内压强增大,从而将其中的水排出瓶外,瓶内便收集到了所需气体;如果气体从a端进入的话,由于气体的密度比水的小,气体就会通过水经b端排出瓶外,从而收集不到所需气体.
(4)用水将瓶中贮有的气体排出使用,水从a端进入.因为水的密度比气体的大,水从a端进入瓶内后,瓶内的气体就会被排出瓶外使用了.
故答案为:
(1)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2)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3)b;
(4)a.
【分析】收集方法的选择是根据: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了解用此装置排空气法、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时,要收集的气体应从那端口通入.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健康
除锈迹—用醋酸
去餐具油污—用洗洁精乳化
硬水软化—用肥皂水
去手上油渍—用汽油溶解
①人体缺乏维生素C—引起夜盲症
②人体摄入过量食盐—引起高血压
③人体缺铁—引起贫血
④不能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C.化学中常见的“三”
D.化学概念中的不一定
①工业上的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②三大合成材料—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③三种还原性物质—碳、氢气、一氧化碳
④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质子、中子、电子
①酸溶液通常呈酸性,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
②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③氧化物一定由两种元素组成,但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
你的猜想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________
取实验中的剩余固体放入试管中进行________(填一种实验操作)并将________ 伸入试管中
________
你的猜想
是正确的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本单元综合和测试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本单元综合和测试精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与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