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综合与测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41636/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综合与测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41636/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综合与测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41636/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综合与测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41636/3/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综合与测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41636/3/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综合与测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41636/3/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综合与测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41636/3/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综合与测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41636/3/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综合与测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4163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综合与测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4163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综合与测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41636/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综合与测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41636/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综合与测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41636/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综合与测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41636/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综合与测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41636/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1.3《走进化学实验室》(2)课件+教案+练习+学案 课件 2 次下载
- 1.3《走进化学实验室》(3)课件+教案+练习+学案 课件 1 次下载
- 2.1《空气》(1)课件+教案+练习+学案 课件 2 次下载
- 2.1《空气》(2)课件+教案+练习+学案 课件 1 次下载
- 2.2《氧气》课件+教案+练习+学案 课件 1 次下载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综合与测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
展开第一单元复习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2012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 (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教学。学生刚接触化学,对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认识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仪器的名称,理解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了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以激发兴趣为主,科学探究与模型认知的学习方法,并能通过实验设计与实施探究物质,解决问题。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节课既归纳了本单元涉及的知识点,又是对单元的知识进行适当地拓展,更好的利用化学实验,分析问题。
二、学情分析
对学生而言,化学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但是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了大量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事例,只不过他们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他们的区别没有意识思考过,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没有认识;他们对化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录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技巧的能力还有待培养。通过学习,学生具备了科学研究与模型认知等方法,但缺乏完整地知识体系和严谨地科学探究思维。
在技能方面,学生初步具备并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并分析实验现象,得到较直观的结论。能小组合作共同设计实验方案,但不够完善,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尚显薄弱。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模型的搭建能力有待加强。
三、素养目标(即教学与评价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实验进一步掌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仪器的使用,能根据模型分析物质的性质,能从化学角度解释生活常见事例。(知识与技能)
2.能把所学知识能形成知识网络和体系。能根据现象分析物质的变化与性质。能建构各种模型,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过程与方法)
3.从化学实验探究出发,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评价目标】
1. 通过探究两瓶气体分别是什么,解释宏观事例,练习科学探究的过程,诊断和发展学生探究实践的能力(探究水平)。
2. 通过建构制取二氧化碳实验,有关二氧化碳性质实验,诊断与发展学生对常见物质性质与变化、装置的连接、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等知识的认知水平,诊断与发展学生对模型认知的思维与方法的认知水平(认知水平)。
3. 通过从二氧化碳的一系列探究,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应用学科价值的认知水平(价值水平:学科价值、社会价值和育人价值)。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说明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一些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教学难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的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等。
六、教学方法
思维导图、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建构模型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进程】
教学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评价任务 |
任务1:探究活动——两瓶气体分别是什么? | 展示带来的见面礼——两瓶无色气体。问题:这两瓶气体分别是什么?根据所接触学习到的内容分析其物质的可能性。 | 学生进行讨论猜想,设计验证方案,学生代表实验,展示成果, 其他同学聆听、评价,得出结论。
| 通过简单的活动探究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探究两瓶气体,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化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验等核心素养。 | 通过学生的猜想及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根据现象分析结论,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过程、二氧化碳、氧气的验证等知识的认知水平和实验探究水平,对科学探究思路的结构化水平。 |
任务2: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 | 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及药品,指导辅助学生制取二氧化碳。 问题2: ①这些仪器的名称? ②怎么连接装置? ③怎么检查装置气密性? ④怎么取用固体药品? ⑤怎么取用液体药品? | 学生小组讨论后代表回答问题,并演示对应实验操作。 其他小组聆听、补充、评价,然后操作实验内容。 | 通过对常见物质二氧化碳的一系列制取实验,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仪器的使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升化学观念、科学态度与责任的核心素养。 | 通过学生对制取二氧化碳实验的操作,诊断并发展学生对仪器使用的认知水平和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 |
任务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并加热 |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等变色后加热该溶液。 问题4:①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②加热试管的方法? ③洗涤仪器的注意事项和标准?
| 学生讨论完成作答,汇报结果。 其他同学聆听、评价。 | 通过该实验操作,进一步练习给物质加热、仪器的洗涤等操作,提升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科学思维、化学观念等核心素养。 | 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加热、洗涤仪器内容的掌握,对思路分析的结构化水平。 |
任务4:观察二氧化碳并用来熄灭蜡烛 | 观察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并熄灭蜡烛 问题3: 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②化学性质有哪些? ③找一找蜡烛燃烧过程中涉及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哪些? | 学生观察二氧化碳并做有关性质实验,小组合作完成模型的搭建,讨论并完成问答,小组代表汇报。 其他小组观看、聆听、补充、评价。 | 通过观察二氧化碳,让学生从不同视角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通过熄灭蜡烛,进一步分析总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分析总结的化学思维,提升学生化学观念等核心素养。 | 通过实验的操作,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变化和性质的认识水平、及实验操作水平,对思路分析的结构化水平。 |
任务5:二氧化碳网的构建 | 以二氧化碳为例,构建科学探究、物质变化和性质、基本实验操作的知识网络。 | 小组讨论共同建构知识网络,汇报分享成果。 | 通过构建知识网络,促使学生知识系统化,形成体系,掌握不同碎片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升学生科学思维和化学观念的核心素养。 | 通过构建章节知识网络,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章节整体内容的认识水平和对认识思路的结构化水平。 |
任务6:课堂测评 | 教师发布课堂测评试题,收集数据,答疑解惑。 | 学生5分钟内完成并提交 | 通过大数据分析课堂测评情况,及时反馈学习质量水平,掌握学生的思维梯度达成情况。 |
|
【板书设计】
【课堂测评】
( )1. 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铁片生锈;食物腐烂 B. 干冰升华;粮食酿酒
C. 蜡烛燃烧;冰雪融化 D. 日光灯通电发光;酒精挥发
( )2.下列叙述中,前者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后者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木炭在空气中能燃烧
B.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铜的密度是8.9g/cm3
C.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
D.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3. 下列是关于“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证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CO2)多的证据是呼出气体能很快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判断呼出气体中含有氮气(N2)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能被人体吸收
C.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水蒸气(H20)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凝结成水雾
D.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氧气(02)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 )4. 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 )5. 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评价建议】(课时测评试题的质量水平和SOLO分类细目表)
题号 | 1 | 2 | 3 | 4 | 5 | |||||||||||||||
质量水平 | L1 | L1 | L1 | L1 | L1 | L1 | L1 | L2 | L2 | L2 | L2 | L3 | L2 | L2 | L2 | L3 | L1 | L1 | L2 | L1 |
SOLO | M | M | M | M | M | M | M | M | M | E | M | R | U | M | M | R | U | U | M |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