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6《陶罐和铁罐》教案(第二课时)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6《陶罐和铁罐》教案(第二课时)第1页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6《陶罐和铁罐》教案(第二课时)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2.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的相似之处。
    3.会写“国王、骄傲”等16个词语。
    【教学过程】
    一、品读结局,领悟道理
    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国王橱柜里的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情。请两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1-9自然段,要读出铁罐傲慢自大、陶罐谦虚有礼的语气和神态。
    学生活动:分角色朗读课文。
    2.教师出示自读提示:自由朗读课文第10-17自然段,交流: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陶罐和铁罐各是什么结局?
    预设1:王朝覆灭了,两个罐子都遗落在荒凉的废墟上。
    预设2: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而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教师提示:鼓励学生多角度、个性化理解,教师相机整合。
    3.教师引导交流:为什么人们翻来覆去找不到坚固的铁罐子呢?
    学生汇报:预设1:铁罐子易生锈,经不起氧化,最终完全消失了。
    预设2:陶罐子不生锈,铁罐子容易生锈。两个各有特点。
    4.教师提出问题:读了这个故事,你发现陶罐和铁罐各有什么优点和不足?
    师生交流:
    5.教师引导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陶罐和铁罐一样,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学生汇报:铅笔和钢笔;叉子和勺子。
    6.教师提出问题:物品各有长处和短处,人呢?请结合自己来谈一谈长处和短处,也可以谈谈其他人。
    预设1:我的长处是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短处是课下做作业时很马虎,经常出错。
    预设2:我的姐姐的长处是学习成绩很好,每次都能考全班第一名,但是不喜欢锻炼身体。
    7.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则寓言带来的启示吧!
    教师小结:事物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人也同样如此,不要拿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相比,要学会互相尊重,和睦共处,要看到自己的不足。
    (设计意图:学习这个寓言故事,如果仅仅是关注人物的性格,学生很容易误以为寓意是“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关注点最终落到两个事物不同的特点上。在对比中发现,两个事物其实各有长处和短处,人物的结局最终是由各自的特点决定的,而非性格所决定,从而帮助学生懂得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由物拓展到物,由物联系到人,进一步深入理解寓意。)
    二、比较阅读,深化理解
    1.读懂故事,明白道理。
    (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北风和太阳》,想想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2)教师引导:北风和太阳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故事最后,北风为什么悄悄溜走了?
    预设1:北风要和太阳比赛看谁先把行人的衣服脱下来,谁就赢了。
    预设2:太阳先把行人的衣服脱下来,赢了比赛,所以北风悄悄溜走了。
    2.比较阅读,深化理解。
    教师引导:想一想: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预设1:性格相似。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认为自己了不起。
    预设2:结局相似。二者最后都以失败告终,铁罐最终连影子“也没见到”,而北风最终“悄悄溜走了”。
    3.教师提出问题:本课要求积累的词语有很多,请你选一选哪个和陶罐有关,哪个和铁罐有关。
    师生交流:陶罐:谦虚 懦弱 光洁 美观
    铁罐:骄傲 傲慢 神气 住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两则寓言进行比较阅读,通过辨析异同,发现其共性和个性特征,加深学生对寓言的认识与理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主题概括。
    这篇寓言故事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和两个人物的结局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2.拓展延伸。
    学习相关的谚语名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人各有能有不能。
    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
    四、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
    2.课后作业
    教师布置作业:阅读《伊索寓言》。
    【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富有启发性的寓言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在教学时,以“读”读为本,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理解“奚落”,让学生知道一切是因为铁罐看不起陶罐而引起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聚焦陶罐和铁罐对话的部分,通过感受文章具体生动的神态、语言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让学生在朗读中揣摩角色的语气及性格特点。理解文章阐述的道理。
    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在本课中,“奚落”一词贯穿全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奚落”一词做文章,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让孩子们通过读课文,把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勾画下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体会奚落的含义。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具体、生动的神态,语言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学会抓住铁罐,陶罐的神态读出他们的傲慢和谦虚。用填空的形式来读出陶罐和铁罐的表情,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也是孩子们对课文理解的升华。
    课文的10-17自然段,了解两个罐子各自不同的结局。之后,用“读完故事,说一说陶罐和铁罐的优点和缺点?”“你懂得了什么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启发?”这几个问题回归整体,引发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谈见解,说感想,理解课文讲的道理,学习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整个教学过程,孩子们学习情绪很激昂,很踊跃。但我觉得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是指导朗读的重点。理想的状态是学生能够表现出人物对话时的动作和神态,而且每次对话都有所区别。应该让个别学生进行演练,从而有目的的进行指导,逐渐提高要求,增加梯度。但是在学生的朗读中看不出梯度的变化,只是泛泛而读。在朗读指导这一块的教学中,需要再加强。

    相关教案

    统编版(2024)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2024)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统编版(2024)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统编版(2024)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检测预习,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堂回顾,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