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陶罐和铁罐 课件PPT+音视频素材(送生字课件+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650725/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6 陶罐和铁罐 课件PPT+音视频素材(送生字课件+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650725/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6 陶罐和铁罐 课件PPT+音视频素材(送生字课件+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650725/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6 陶罐和铁罐 课件PPT+音视频素材(送生字课件+教案)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650725/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6 陶罐和铁罐 课件PPT+音视频素材(送生字课件+教案)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650725/1/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6 陶罐和铁罐 课件PPT+音视频素材(送生字课件+教案)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650725/1/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6 陶罐和铁罐 课件PPT+音视频素材(送生字课件+教案)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650725/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6 陶罐和铁罐 课件PPT+音视频素材(送生字课件+教案)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650725/1/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6 陶罐和铁罐 课件PPT+音视频素材(送生字课件+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650725/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6 陶罐和铁罐 课件PPT+音视频素材(送生字课件+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650725/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6 陶罐和铁罐 课件PPT+音视频素材(送生字课件+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650725/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6 陶罐和铁罐 课件PPT+音视频素材(送生字课件+教案)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650725/4/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6 陶罐和铁罐 课件PPT+音视频素材(送生字课件+教案)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650725/4/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6 陶罐和铁罐 课件PPT+音视频素材(送生字课件+教案)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650725/4/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6 陶罐和铁罐 课件PPT+音视频素材(送生字课件+教案)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650725/4/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6 陶罐和铁罐 课件PPT+音视频素材(送生字课件+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650725/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6 陶罐和铁罐 课件PPT+音视频素材(送生字课件+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650725/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6 陶罐和铁罐 课件PPT+音视频素材(送生字课件+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650725/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6 陶罐和铁罐优质课ppt课件
展开6 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 1.认识“陶、罐”等11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2个字,会写“国王、骄傲”等16个词语。 2.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重点) 3.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难点) 4.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的相似之处。 |
1.认识“陶、罐”等11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2个字,会写“国王、骄傲”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故事内容,理清故事脉络,初步探究陶罐和铁罐的优缺点以及各自的结局。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陶罐、铁罐实物,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罐子的特点。
导语:同学们,大家看这两个罐子有什么不一样?大家可以仔细看一看,也可以上来摸一摸,然后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特点。(学生自由表述。)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孩子!今天的故事,就是讲一个陶罐和一个铁罐的,当然不是老师带的这两个,它们可是国王橱柜里的两个罐子呢!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读准“陶罐”。质疑:两个罐子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过渡:要想找到问题的答案,还是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则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学生自主朗读课文。
(1)圈画词语: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解词语:遇到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或是结合上下文弄明白词语的意思。
(3)做标记:先用不同的符号或颜色分别标记陶罐和铁罐所说的话,并与同桌试着分角色朗读。
2.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1)出示本课生字新词,指名认读,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识字方法:可以利用形声字形旁加声旁、形近字比较、汉字添加偏旁等多样化方式识记生字,并试着用生字进行组词、扩词练习。也可随文识字,结合故事中两个角色将生字进行分类学习;并结合语境,理解“骄傲、傲慢”这组近义词和“骄傲、谦虚”这组反义词的意思。
(2)引导学生观察会写字的字形、结构及笔画,示范书写重点字,指导书写。
(3)引导学生查阅工具书或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不懂的词语。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讥讽嘲笑。
懦弱:软弱,不坚强。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
和睦: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注意适时范读,指导朗读部分句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填空:国王的橱柜里有两个罐子,铁罐仗着坚硬,常常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被挖出来时依旧光洁、朴素、美观,非常有价值,而铁罐却消失不见了。
2.引导学生圈画表示时间的词句,按照时间顺序给课文划分层次。
◆结构梳理:
第1~9自然段:写铁罐奚落陶罐。
第10~17自然段:写时间流逝,许多年以后,陶罐成了无价之宝,铁罐消失无踪。
3.探究交流,初识故事角色。
(1)你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
(2)出示表格,引导学生读文填空。
(3)汇报交流。先小组交流讨论,然后教师指名汇报,集体完成表格中“短处、长处、结局”三个栏目的内容填写。
(4)相机补充“氧化”的资料。
4.引导学生朗读对话。
(1)找一找,陶罐和铁罐一共发生了几次对话?(4次。)
(2)与同桌合作,分角色多读几遍,尝试画出表示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指名表演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过渡: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两位“演员”读得怎么样?你觉得怎样读更好?(学生自由讨论、表演朗读。)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陶罐和铁罐各自都有什么不同的性格特点?它们的结局又给人怎样的启示?下节课,我们继续来讨论。
2.引导学生摘抄并积累表示人物性格的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铁罐和陶罐各自的性格特点。
2.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正确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懂得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道理。
3.通过《北风和太阳》与课文的对比阅读,进一步加深对故事所蕴含道理的理解。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次进行字词巩固。
2.指名简要说说故事内容。
过渡: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陶罐和铁罐。)它们分别有哪些长处和短处?(铁罐坚硬,但是会氧化;陶罐易碎,但是耐保存。)它们最后有什么不同的结局?(陶罐成了无价之宝,铁罐消失无踪了。)
3.出示课本上两只罐子的图片,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上节课,老师让大家朗读了两只罐子的对话。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中它们的神态,说说它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表述。)大家用到了上节课我们学到的新词“傲慢、轻蔑、谦虚”等来描述,很好!这到底是两只怎样的罐子呢?我们还是要回到课文中去,看看它们是怎样相处的。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一)品读第1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2.思考:两只罐子相处得好吗?你是从哪句话或者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不好。从“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看出来的。)
3.“奚落”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或找一找近义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讥讽嘲笑。)
(二)品读第2~9自然段。
1.边读边想: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圈画出描写铁罐、陶罐神态的词语。
2.自主练读对话,根据圈画的词语揣摩人物的神态、语气,读出对人物的理解。
3.集体汇报交流:品读铁罐说的话,体会铁罐的性格特点。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1)从括号里表示铁罐说话态度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铁罐怎样的性格特点?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铁罐说的几句话,注意读出几种不同的语气。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理解“傲慢、轻蔑、懦弱”等词语。
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懦弱:软弱,不坚强。
(3)交流:你从铁罐说话时的几种不同的态度和语气,体会到它怎样的性格特点?
(4)全班齐读这几句话,注意感情渐进,充分感受铁罐的狂妄无礼。
4.集体汇报交流:品读陶罐说的话及其态度,体会陶罐的性格特点。
过渡: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自由读一读陶罐说的话,你读懂了什么?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1)陶罐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谦和,争辩,劝说,不理会。)
(2)思考:陶罐一开始说“不敢”,是因为害怕铁罐吗?
明确:并不是因为害怕,因为它觉得自己和铁罐就是用来盛东西的,不是用来互相碰撞的。从用途上来说,它觉得自己跟铁罐没什么两样;但是从软硬程度上来说,它承认自己确实比铁罐容易碎。能看清自己的缺点并勇于承认,表明陶罐的谦和大度。
(3)自由交流:跟铁罐相比,陶罐在性格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谦和友善,懂得忍让,不自大也不自卑。)
5.合作朗读第2~9自然段。
(1)小组分工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语气。
(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组的同学注意倾听,看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特点。
(3)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教师再次点拨理解。
(三)略读第10~17自然段。
1.快速默读第10~17自然段,思考: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变成了什么样?铁罐呢?
2.当陶罐被人们从土里掘出来时,它是怎么说的?
3.联系前文铁罐对陶罐的态度,想一想:如果你是陶罐,这时候会怎么想?
4.再读一读陶罐说的话,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明确:被掘出土后,陶罐第一时间想到要把自己的兄弟铁罐也掘出来,还担心它闷坏了,表明它根本没有把铁罐奚落它的话放在心上,心胸大度,善良友爱。三、联系实际,感悟道理
1.说一说:你想对陶罐和铁罐分别说些什么呢?
(1)陶罐,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罐,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示上节课未完成的表格,指导学生补充填写。
3.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自己或者别人的真实事例,再次说说对课文的理解。
4.教师出示相关名言,引导学生感悟积累。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小结:同学们,其实,陶罐、铁罐和我们人一样,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或许我们也会犯铁罐那样骄傲自大、傲慢无礼的错误,但老师希望学过这篇课文以后,我们都能像故事中的陶罐那样,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在看到自身优点的时候,想想自己还有哪些不足;听到别人的批评,要想一想自己是否真的有这样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们还要更多地去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学会尊重别人,这样才能和大家和睦相处。
四、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出示课后“阅读链接”材料《北风和太阳》,学生自由朗读。
2.读懂故事,说一说:北风和太阳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北风最后为什么悄悄溜走了?
预设:北风和太阳比赛,谁能先让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赢了。北风越大,行人把衣服裹得越紧;太阳散发温暖,让行人不知不觉脱掉了衣服。北风本来以为自己稳操胜券,结果却输掉了比赛,只得悄悄溜走了。
3.与课文进行对比,思考:
(1)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性格: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认为自己了不起,狂妄自大。
结局:都事与愿违。铁罐自以为坚硬,最终消失无踪,而北风自以为风力大,最终却输了比赛,只得悄悄溜走。
(2)你从这个故事中读懂了什么?
示例:正确认识自己,每个人既各有优点,也各有不足。要谦虚友善,不要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做事也要讲究方法,不要鲁莽行事。
五、实践积累,作业设计
1.演一演:演一演这个故事,在表演的过程中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感受寓言的魅力。
预设:表演之前,引导学生做好角色分工,熟记人物对话,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表情、动作等。有条件的还可以准备道具,如头饰、服饰等。
2.说一说:你想对文中的北风、太阳说些什么呢?
3.读一读:课外阅读《伊索寓言》,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跟同学交流。
4.写一写:试着模仿本课或《北风和太阳》,编写一篇具有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
本文趣味性强,寓意深刻,教学重难点是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让学生在学习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谁,理由是什么。虽然此时的感受是粗浅的,但是促进了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绝大部分学生在这一环节就已经能说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谦和、善良和真诚了。
在精读环节,我预想了两种思路,一种是围绕陶罐和铁罐的四次对话进行点拨指导,一种是按照陶罐和铁罐两个角色形象进行点拨指导。基于学生已经对角色形成了初步印象,我选择了后一种思路。在分析铁罐形象时,我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关键词,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并通过朗读,感悟人物性格特点,由此对人物的性格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品读铁罐和陶罐的对话,了解人物神态和性格。紧紧抓住“奚落”这个词语,让学生从铁罐对陶罐的明知故问中,悟出这就是铁罐“奚落”陶罐,词语意思自然而然就掌握了。通过品读,学生还知道了铁罐奚落陶罐的原因,教学重点和难点也迎刃而解。值得欣喜的是,学生不仅能有感情地读出人物的不同神态、不同性格特点,有的小组甚至自告奋勇为大家表演一番。学生能主动学习,能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既有利于他们提高学习兴趣,又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对生活的体验,也使得课堂生动高效许多。
尽管本次教学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但由于时间关系,在学生兴趣盎然时,我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不够深入,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探讨交流。尤其是在延伸环节,“你想对陶罐与铁罐说些什么”收束得过于仓促,没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得学生更深层次的人文领悟不够到位。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6 陶罐和铁罐一等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6 陶罐和铁罐一等奖ppt课件,文件包含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6陶罐和铁罐第1课时课件pptx、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6陶罐和铁罐第2课时课件pptx、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6陶罐和铁罐教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6 陶罐和铁罐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6 陶罐和铁罐教案配套ppt课件,文件包含6《陶罐和铁罐》课件pptx、阅读链接北风和太阳pptx、视频北风和太阳wmv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 陶罐和铁罐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 陶罐和铁罐课文ppt课件,共24页。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