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并背诵、默写课文。
2.掌握常用文言实词,理解课文大意。(重点)
3.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运用。(难点)
4.感受祖国山川之美,体会作者达观处世的心态。
〖知识链接〗
(1)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2)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夏阳(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故称“谢中书”。
(3)康乐: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18岁时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谢灵运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大批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第一个以山水作为诗歌主要描写对象的诗人。他的诗歌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山水诗歌的形成。因此赢得了中国山水诗派开山鼻祖的称号。
〖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大自然是崇高的、卓越而美丽的。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曾引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今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一起领略江南如诗如画的山水美景!
课前预习检测
(指名回答,检测课前预习情况)
解题:《答谢中书书》中,“答”是 的意思,“谢中书”是指作者的朋友 ,“中书”是他的 ,第二个“书”是 。题目的意思是: 。
文中结尾处的“康乐”是指 。
读准字音
歇( ) 颓 ( ) 与( )
自主学习,感知课文。
(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指名回答,检测学习效果)
听读课文后,划分朗读节奏,齐读课文。
解释重点词语
五色交辉 ( ) 四时俱备 ( ) 晓雾将歇( )
夕日欲颓 ( ) 沉鳞竞跃 ( ) 欲界之仙都( )
3.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4.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围绕“ ”字来。文中具体描写景物的句子是哪些?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合作探究,深入文本
(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小组代表发言,展示学习成果)
1.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堂小结
(指名回答,谈谈学习收获,小结课堂知识)
当堂检测
(指名回答,巩固知识)
1.古今异义
(1)四时俱备 古义: 今义:
(2)晓雾将歇 古义: 今义:
(3)夕日欲颓 古义: 今义:
2.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突出了猿鸟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描绘出众彩分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答谢中书书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a href="/yw/tb_c13367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答谢中书书教案</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展示学习目标,解题,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疏通词句的含义,问题探究,精读课文,赏析课文美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367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367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答谢中书书教案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总写,.分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