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野望学案设计
展开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
一、换一种读法
东皋薄暮望: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徙倚欲何依?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诗歌翻译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
三、内容品读
1.诗歌以《野望》为题,读首联,找找诗人“望”的时间、地点,感受诗人“望”的心境。
2.“徙倚欲何依?”隐含着什么?
3.诗人“望”到了怎样的景色?(文中批注)
4.尾联化用典故,你能找出来吗?这样写有何表达作用?
5.《野望》一诗中诗人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四、随堂练习
1.理解性填空。
(1)运用白描,写静态的远景,侧重宏观描绘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动态的近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交代时间、地点、作者心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典故,表达作者只好追怀古代隐士,抒发了彷徨、孤独、苦闷的情怀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B.首联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C.颔联和颈联,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动态与静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D.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参考答案】
二、诗歌翻译
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三、内容品读
1.时间:薄暮;地点:东皋;“望”既点题,又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徙倚”呼应尾联,表现诗人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明确:怀才不遇,又不安归隐的苦闷。
3.明确: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远景 静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近景 动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4.明确:借“采薇”的典故,表现诗人不得已辞官隐居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5.明确: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而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四、随堂练习
1.(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3)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 (1)C
(2)B
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使至塞上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3210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使至塞上学案</a>,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朗读齐读,全诗翻译,解读品析,随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3212_t4/?tag_id=42" target="_blank">钱塘湖春行学案及答案</a>,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朗读指导,疏通诗意,内容品读,合作探究,拓展延伸,随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上册黄鹤楼导学案: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3209_t4/?tag_id=42" target="_blank">黄鹤楼导学案</a>,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朗读指导,疏通文意,内容品读,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深入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