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学案及答案
展开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
学习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学习难点
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一、朗读指导(划分节奏)
二、疏通诗意
1.考一考:解释诗中加横线词的词义。
①水面初平云脚低 ( )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 )
③乱花渐欲迷人眼( )
④浅草才能没马蹄 ( )
⑤最爱湖东行不足( )
2.译一译。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
三、内容品读
1.诗人描写了初春的哪些景物?描写时发生了哪些视角的转换?
2.赏析颔联中“争”“啄”两个字的妙用。
3.“几处”能不能改成“处处”,“谁家”能不能改成“家家”,为什么?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乱”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尾联是如何结束全诗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哪个字最能体现这种感情?
6.诗中哪句话色彩最鲜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四、合作探究
1.《钱塘湖春行》中,诗人最喜爱的景物是什么呢?(品读末尾两句)
2.《钱塘湖春行》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3.《钱塘湖春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五、拓展延伸
1.说一说:如果你是一位小导游,请用自己的语言向游人介绍西湖的美景。
2.律诗行文,一般遵守起承转合的章法,起承转合分别对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试以《钱塘湖春行》为例,分析起承转合。
六、随堂练习
1.默写诗句。
①从鸟儿的活动中,描绘春的活力和万物复苏的春意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________。
②诗中勾画出湖上早春轮廓的诗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③生动勾画出春天原野欣欣向荣画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诗人春游的地点,并暗示了春游的时间是早春之时。
B.颔联中“莺”“燕”是春天的使者,昭示春天到来,动词“争”和:“啄”使用画面变得立体动态。
C.颈联“渐”“才”二字写出了早春时节野花、野草刚刚长出,还不茂盛的样子。
D.尾联写诗人骑马春游,可是白堤太短,不能尽兴,诗人喜悦之中又暗含惋惜。
【参考答案】
一、朗读指导(划分节奏)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疏通诗意
1.考一考:解释诗中加横线词的词义。
①水面初平云脚低 (雨前或雨后接近地面的云气)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 向阳的树 )
③乱花渐欲迷人眼( 杂花,各色各样的花 )
④浅草才能没马蹄 ( 刚刚能够 )
⑤最爱湖东行不足( 不够 )
2.译一译。
译: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三、内容品读
1.明确:水、云、莺、燕、花、草、绿杨、白沙堤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远景
近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仰视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俯视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远景
2.明确:黄莺起得早,一个“争”字,写出了黄莺你追我赶,忙着抢占先机,好占住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燕子嘴小,垒成一个窝要啄上千次,一个“啄”字,写出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催人进取。如此的动态,使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3.明确:不能。因为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只因是早春,所以不是处处,也不是家家。运用“处”“谁家”“渐欲”“才能”和“行不足”等词语突出了“春行”之“早”的特点。
4.明确: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开之多,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
5.明确: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6.明确: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人将初春的“绿杨”置于白堤的背景中,色彩对比鲜明,凸显出杨树的鲜绿,描写出浓浓的春意。
四、合作探究
1.明确:诗人最爱湖东的白堤,因为这里绿柳成荫。相较于其他地方的景色,白堤的景色更美不胜收,使人久久不忍离去。诗人不禁赞叹道:“这才是我最爱去的地方啊!”对西湖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2.明确: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了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3.明确: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五、拓展延伸
1.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欢迎来到钱塘湖畔。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孤山寺的北面,前方不远处立在水边的亭子就是贾亭。春雨刚过,大家看,淡淡的云气同湖面上的微微荡漾的水波连成了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这水真清啊,跟镜子一样呢。大家再听,不远处是谁在唱歌?原来是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歌唱家们,在嬉戏追逐,正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去。哇,还有几只新来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呢,它们干嘛呢?看,正忙着衔泥筑巢呢。大家看到路边的繁花了吗?东一簇,西一丛,真是让人眼花缭乱。这小草真可爱,嫩嫩的,绿绿的,一定是刚钻出来的吧。大家现在可以在草地上尽情玩耍,享受一下春天的美好。不知不觉我们到湖东了,这里绿杨成荫,真美啊,再看这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我们留连忘返了。
2.明确: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起:总写湖水。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承:承接上文,描写湖边景物。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转:从树上转到地上。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合:结束全文。
六、随堂练习
1.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②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③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D
语文野望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a href="/yw/tb_c133208_t4/?tag_id=42" target="_blank">野望学案设计</a>,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换一种读法,诗歌翻译,内容品读,随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使至塞上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3210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使至塞上学案</a>,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朗读齐读,全诗翻译,解读品析,随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上册黄鹤楼导学案: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3209_t4/?tag_id=42" target="_blank">黄鹤楼导学案</a>,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朗读指导,疏通文意,内容品读,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深入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