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四章课件1 课件 1 次下载
- 《五石之瓠》课件9 课件 0 次下载
- 《五石之瓠》课件5 课件 0 次下载
- 《五石之瓠》课件2 课件 1 次下载
- 《五石之瓠》课件1 课件 1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教案配套课件ppt
展开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1.了解庄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庄子》的现实指导意义。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等相关的文言基础知识,理解文章大意。 3.学习庄子善于用设喻的方法,采用寓言的形式来说理的艺术手法。
壹 引疑设问明庄子贰 字正腔圆诵文本叁 字斟句酌解文意肆 探骊得珠赏技法伍 轶事典故拓视野陆 你言我语谈收获
壹❆引疑设问明庄子贰❆字正腔圆诵文本叁❆字斟句酌解文意肆❆探骊得珠赏技法伍❆轶事典故拓视野陆❆你言我语谈收获
作家作品: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邑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他曾做过宋国蒙地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人。家贫,身居陋巷,曾借粟于监河侯(官名)。一生率性,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他生活贫困,以编草鞋为生,但淡泊名利,以清静修道为务,楚威王曾以厚礼请他担任相国,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 主要作品有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的《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背景链接: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彼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正在形成。庄子就生活在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社会的变动带来了人们思想的变动和活跃,各种思想派别应运而生。经济的发展又给文人学士提供了物质保证,社会变革则为他们提供了社会实践论题。大批文人墨客议论社会局面,阐述政治理想,畅谈人生追求。惠子“五石之瓠”和庄子“不龟手之药”的辩论就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真实写照。
文化常识——古代计算容量的单位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容量单位也各成系统。齐、鲁等诸侯国用的是升、豆、区、釜、钟。四升为一豆,四豆为一区,四区为一釜,十釜为一钟。另一系统以周、秦等为主,在秦统一中国后被推广到全国,汉代将其完善称为五权,即龠、合、升、斗、斛。一龠容一千二百黍,二龠等于一合,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宋以后一斛为五斗),也叫一石。
文学常识——道家学派经典著作《庄子》 《庄子》,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的道家经文。汉代以后,人们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大小寓言二百多个。该书包罗万象,对宇宙生成论、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价值、批判哲学等都有详尽的论述。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hù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chéng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huò落无所容。非不呺xiā然大也,吾为wèi其无用而掊pǒu之。”
贻yí:赠送瓠hù:葫芦之:前一个,的;后一个,代种子树:名作动,种植而:表顺承实:果实,这里指结的葫芦以:用坚:坚固,这里形作名,指大瓠的坚固程度以为:把……做成瓠huò落:宽大空廓的样子呺xiā然:内中空虚而宽大的样子为wèi:因为而:表因果,因而,所以掊pǒu:击破
翻译: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种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剖开它,把它做成瓢,宽大而没有什么可盛受的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因而击破它了。”
固:实在,确实拙zhuō:笨,这里作动词,不善于大:形作名,大的东西善:善于,擅长; 为:配制龟jūn:同“皲”,皮肤冻裂宋人(有……者):定语后置以……为:把……作为事:职业方:药方为wéi:从事洴澼絖(píng pì kuàng):漂洗丝絮。洴澼,在水中漂洗;絖,同“纩”,丝棉絮不过:不超过一朝:一旦鬻yù:卖,出售与yǔ:给说yuè:同“悦”,取悦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jūn手之药者,世世以洴píng澼pì絖kuàng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以)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wéi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yǔ之。’客得之,以说yuè吴王。
翻译: 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个擅长配制不皲手药物的人,世世代代把漂洗丝絮作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请求用百金来购买他的药方。宋人召集全家族的人来商量,说:‘我家世代从事漂洗丝絮的职业,收入不超过数金;现在一旦卖掉制药的技术,就可卖得百金,请大家同意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拿来取悦吴王。
越有难nàn,吴王使之将jiàng。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之)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难:发难,这里指越人发兵侵吴将:动词,带兵打仗水:名作状,在水上败:使……失败,打败裂地:划分土地封:封赏 之:代词,代客人一:相同,一样或:有的人以:凭借,省宾语“之”虑:用绳结缀樽:盛酒器。此指大瓠形似酒樽,缚于身,可使人漂浮渡水。即腰舟。乎:于,在而:表转折,却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蓬之心,比喻不通达的见识。
翻译: 越国发兵侵吴,吴王派他带兵打仗。那年冬天,(他带领军队)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吴军靠防冻药)大败越军,(吴王)划分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的药方是一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免不了漂洗丝絮的苦差,这是使用的地方不同啊。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为何不用绳结缀把它做成腰舟在江湖上漂浮,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只有浅陋、不通达的见识啊!”
1.本文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2个故事,一个是惠子的“大瓠无用”,一个是庄子的“不龟手之药”。 在“大瓠之种”这个故事中,面对五石之瓠,惠子和庄子的做法分别是什么?试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分析。 ①惠子做法:其坚不能自举;则瓠落无所容;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②庄子的做法: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2.在故事“不龟手之药”中,“宋人”和“客”分别是如何对待“不龟手之药”的? “宋人”“鬻技百金”;“客”凭借“不龟手之药”而“大败越人”,被吴王“裂地而封”。 3.惠子和宋人的共同点什么? “宋人”和惠子只看到世俗的小利,看不到背后的“大用”。 4.“客”与庄子看问题的角度是否完全相同? “客”和庄子都能看到事物背后的“大用”,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但是“客”的眼光再高,也只是对事物功利价值的追求;而庄子“浮乎江湖”的想象,则超越功利价值,追求的是精神的自由,显然庄子和“客”是有境界高下之分的。
5.这则寓言里,惠子和庄子各自引用了“大瓠之种” 和“不龟手之药” 的事例,应该别有用意,你觉得他们的用意是什么?(论辩) 惠子用“大瓠之种”的事例,说明大葫芦大而“无用”,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 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而有用,说明使用方法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批评惠子不能通晓领悟,只看到无用,看不到无用之用。讽刺惠子的做法与宋人一致,从利的角度看待有用无用,看不到无用之“大用”。
6.选文中,惠子和庄子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1)惠子有才能,强调实用主义,但是容易流于斤斤计较,有过多外界与内心的束缚。 (2)庄子放旷豁达,随顺自然,不拘于外物,主张物我合一。
7.“用”是《五石之瓠》中的重要概念,请分析惠子之用、宋人子用、客人之用、庄子之用的具体内涵。
作为盛物容器的五石之瓠,即物的常规用途。
作为防冻手冻裂的药方,即物的常规用途。
作为军事物资的药物,即物的非常规用途。
作为大樽漂浮的五石之瓠,即物的非常规用途
小故事(小用—大用)① 同一事物,用法不同,价值不同;② 要善于转换视角,发现和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
大故事(无用—有用)惠子:从功利角度理解事物外在使用价值上的“有用”。庄子:从本身内在价值出发,认为“无用”很可能有大用。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无用之用”才是“大用”!
写法赏析 ①善用寓言,寓哲理于离奇的想象和形象的描写之中 “大瓠之种”的故事,奇幻无比而又形象逼真;“不龟手之药”的故事,奇巧有趣,寓意鲜明。这些寓言故事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读者,成为说理的有力手段。 ②语言夸张,意境开阔 庄子行文善用各种修辞手法。如选文中庄子描写“大狐之种”可以“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夸张的语言使文章不拘一格,呈现开阔的意境,正如作者本人那飘逸、洒脱的个性。
③犀利明快的议论,鲜明的情感态度 《庄子》作为一部哲学著作,虽然大抵为寓言,但其中也不乏一些批判现实的议论,这些议论往往锋芒毕露而又切中肯綮,鲜明地表达了庄子的情感态度。如选文中针对惠子的狭隘之见,庄子直言“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对惠子“大而无用”的观点进行了有力的反击;在文末,庄子又说“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直接嘲讽和批评了惠子,认为他见识不通达。
庄周梦蝶 原文: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译文: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荡荡,十分轻松惬意。他这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过一会儿,他醒来了,对自己还是庄周感到十分惊奇疑惑。他认真的想了又想,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一定是有分别的。这便称之为物我合一吧。
知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大意 庄子和惠子在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游得从容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呀。”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快乐。而你也不是鱼,那你肯定不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从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在哪里(安:一意为如何,怎么;一意为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呢’,既然你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还问我?我是在桥上知道的。”
无用之用 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特别显眼。但见这树:其粗百尺,其高数千丈,直指云霄;其树冠宽如巨伞,能遮蔽十几亩地。庄子忍不住问伐木者:“请问师傅,如此好大木材,怎一直无人砍伐?以至独独长了几千年?”伐木者似对此树不屑一顾,道:“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
听了此话,庄子对弟子说:“此树因不材而得以终其天年,岂不是无用之用,无为而于己有为?”弟子恍然大悟,点头不已。庄子又说:“树无用,不求有为而免遭斤斧;白额之牛,亢曼之猪,痔疮之人,巫师认为是不祥之物,故祭河神才不会把它们投进河里;残废之人,征兵不会征到他,故能终其天年。形体残废,尚且可以养身保命,何况德才残废者呢?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庄子愈说愈兴奋,总结性地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与时俱化 师徒二人出了山,留宿于庄子故友之家。主人很高兴,命儿子杀鴈款待。儿子问:“一鴈能鸣,一鴈不能鸣,请问杀哪只?”主人道:“当然杀不能鸣的。”第二天,出了朋友之家,没走多远,弟子便忍不住问道:“昨日山中之木,因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鴈,因不材被杀。弟子糊涂,请问:先生将何处?”庄子笑道:“我庄子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是而非,仍难免于累……”庄子欲言又止,弟子急待下文:“那又怎处世呢?有材不行,无材也不行,材与不材也不行,究竟如何是好?” 庄子沉思片刻,仰头道:“如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毁,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不肯专为。一下一上,以和为量,浮游于万物之初,
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还有什么可累的呢?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至于物之性、人伦之情则不然:成则毁,锐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厚,不肖则欺。怎能免累呢?弟子记住,唯道德之乡才逍遥啊!” 弟子道:“道德之乡,人只能神游其中;当今乱世,人究竟怎样安息?”庄子道:“你知道鹌鹑、鸟是怎样饮食起居的吗?” 弟子道:“先生的意思是说:人应象鹌鹤一样起居、以四海为家,居无常居,随遇而安;象鸟一样饮食:不择精粗,不挑肥瘦,随吃而饱;象飞鸟一样行走:自在逍遥,不留痕迹?”庄子微笑着点点头。
送妻生遐 回家不到一年,庄子的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子责问道:“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吗?”庄子说:“不是这意思。她刚死时,我怎会独独不感悲伤呢?思前想后,我才发现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来,也就不感悲伤了。” 惠子仍愤愤不平,质问道:“生死之理又如何?”庄子说道:“察其生命之始,而本无生;不仅无生也,而本无形;不仅无形也,而本无气。阴阳交杂在冥茫之间,变而有气,气又变而有形,形又变而有生,今又变
而为死。故人之生死变化,犹如春夏秋冬四时交替也。她虽死了,人仍安然睡在天地巨室之中,而我竟还悲哀地随而哭之,自以为是不通达命运的安排,故止哀而歌了。” 惠子说:“理虽如此,情何以堪?”庄子道:“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托付给)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孙子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故生者,假借也;假借它而成为生命的东西,不过是尘垢。死生犹如昼夜交替,故生不足喜,死不足悲。死生都是一气所化,人情不了解此理,故有悲乐之心生。既明其中道理,以理化情,有什么不堪忍受的呢?况且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也。”
你喜欢“实用派”的惠子还是“逍遥派”的庄子?请结合实际生活经验,阐明理由。 观点一:我喜欢“实用派”的惠子。将“实用”作为评价事物价值的标准,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时间,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符合经济原则,也能更好地满足当下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观点二:我喜欢“逍遥派”的庄子。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在社会中却弥漫着一股“浮躁之风”,不少人抱有急功近利的心态,恨不得做什么事都立竿见影,长此以往,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而庄子的“逍遥”主张抛却事事皆功利的想法,重视对美的欣赏和对精神的追求,不失为拯救“过度功利”的一剂良药。
你认为孔子与庄子的思想境界孰高孰低? 楚国有个猎户,上山打猎回来,发现自己的弓丢了。家人催促他赶快上山找回来,可猎户却若无其事地说:“算了,楚人丢了,楚人捡,还去找什么?” 事情传到鲁国,孔子说:“如果去掉‘楚’字,说‘人丢了,人捡’ ,就更有意义了。” 庄子知道了此事,他说:“如果再去掉一个‘人’字,说成‘丢了,捡了’ ,其意义就更大了。
猎户失弓一事,体现了三个层次的思想境界。 猎人面对损失,想到只要是国人能从自己的损失中获利就不是损失,这是胸怀国家的思想境界; 孔子认为只要有人能从自己的损失中获得利益,就不是损失,这是胸怀世界的思想境界; 庄子认为自己的损失能使任何事物获利都不算损失,这种境界已经超出人的范畴了。 如果按冯友兰先生的哲学观点,猎人的思想境界是道德境界;孔子的是道德境界中的最高境界;庄子的则是天地境界。
莫言曾说:“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这句话包含的哲理耐人寻味,请写一段话,表达你的理解和看法,并和同学交流分享。
示例1:所谓“有用”,一般人的理解是指物质之用,功名之用,富贵之用。以此观之,文学确不如科学“有用”。但如果从哲学的视角来看,文学,则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的“世界观”,科学更多是教人以“方法论”,其二者虽相互依存,但显然“世界观”更具有根本性、决定性,这是否意味着文学比之科学更为“有用”?有了高于现实的信仰,就如康德所言的“仰望星空”一样,它给生命以方向、以希望。就像苏轼,远谪黄州,政治失意,人生遇到低谷。但当他让生命融入天地自然,认识到“此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他就成为了名垂千古的东坡。苏轼在所谓的“无用”之中成就了人生的“大用”。舍弃无用,也许就舍弃了生活本身。
示例2:“有用”与“无用”,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没有“有用”,就无所谓“无用”;没有“无用”,也无所谓“有用”。即便是人类史上重大的科学发明,在刚开始时,也曾经被视为“无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初始只局限在实验室里,曾被讥讽为“毫无用处”。而法拉第回答说:“那么刚出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之后,他运用电磁原理发明了第一台电动机,人类由此步入电气时代,无用成为了大用。
示例3:在这个追求经济效益的时代,实用主义不断盛行,人们总会习惯于问:“这有什么用?”于是,有用的宽敞马路取代无用的狭窄胡同,有用的经济书籍取代无用的哲学书刊。人们对“有用”趋之若鹜,却来不及等待“无用之用”。要重视“无用”的价值,就要破除当前危害最大的急功近利的心态,让传统文化、审美文学还原人的纯真,带给人静谧与美好,成为人们在高速发展时代中的定海神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90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6.2 *五石之瓠教案配套ppt课件</a>,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皮肤冻裂,丝绵絮,把当作,大的物件,的样子,如此这样那样,以为对同意,同“燃”,但是然而,间或有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公开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公开课课件ppt,共19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课文内容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