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达标练习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297677/0-170640052843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达标练习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297677/0-170640052845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当堂检测题
展开1.如图所示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 )
A.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二氧化碳可与蜡烛发生反应
D.二氧化碳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比较,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沸点:液氧>液氮 B.密度:氧气>空气
C.在水中溶解能力:氧气>二氧化碳 D.化学活泼性:氧气>氮气
3.有关、的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
A.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将气体通过灼热的炭粉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鉴别、将气体分别通过澄清石灰水
D.鉴别、将气体分别通过紫色石蕊试液
4.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B.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C.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5.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生活”B.露天焚烧垃圾,减少生活垃圾量
C.植树造林,营造“绿水青山”D.节约生活用水,降低人均用水量
6.CO、CO2和CaCO3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可通过物质的还原性实现
B.②可通过物质的可燃性实现
C.③可通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现
D.④可通过分解反应实现
7.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入氢气的导管末端应位于试管Ⅲ处
B.该装置也可以直接用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C.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主要是为了利于通入氢气
D.可以通过观察黑色固体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8.下列关于CO2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能用于灭火 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可溶于水,但不能与水反应 ④能使被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 ⑤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⑥是引发酸雨的罪魁祸首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⑤⑥
9.“归纳和比较”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归纳和比较不正确的是( )
A.组成:CO2与CO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性质:CO2能溶于水,不能燃烧;CO难溶于水,能燃烧
C.结构:CO2比CO多一个氧原子
D.变化:在一定条件下,CO2与CO可以相互转化
10.用如图所示四个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实验中所用的纸花均用石蕊染成紫色并干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和④的紫色纸花会变红
B.对比①,推断④有酸性物质生成
C.对比④纸花放入集气瓶前后的现象,省略②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
D.综合①②③④可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且碳酸很稳定
11.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①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2.化学实验是获取知识及解决化学问题的最重要的手段,分析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该实验既能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又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
B. 该实验既能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又能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C. 该实验既能说明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又能说明二氧化碳是酸性气体
D. 该实验既能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能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二、非选择题
1.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有关CO2气体性质的实验:
(1)王亮同学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缓缓倒入烧杯中(图A),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该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① 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李峰同学将收集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图B),并轻轻振荡试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王丽同学轻轻挤压图C中胶头滴管的胶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2年5月,中俄签署了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天然气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炭黑或一氧化碳.
(1)CO具有还原性,写出其在工业上的一种具体用途 .
(2)CO与CO2可以相互转化.CO2在高温下与 反应生成CO.
(3)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 .
3.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1)实验1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_________(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碳及其化合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在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填写下列空格:
(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①碳酸钠 ②甲烷 ③一氧化碳 ④碳酸,属于有机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汽车中含有的一种酸是 .
(2)木炭可以做燃料,它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 的排放量,请写出一例符合这一主题的做法 .
①喷稀醋酸
②喷水
③直接放入CO2中
④喷水后放入CO2中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1158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后测评</a>,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a href="/hx/tb_c1158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训练题</a>,共4页。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1158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后作业题</a>,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