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后测评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后测评,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合理的是
A.用50mL量筒量取5.26mL水
B.给玻璃仪器加热时都要垫陶土网
C.用托盘天平称取5.62g硝酸钾固体
D.燃着的木条伸到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
2.碳家族是物质世界里最庞大的,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B.鉴别O2、CO、CO2,可行且简便的方法是试验三者在水中的溶解性
C.充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1/3的水密封,振荡后瓶子变瘪,不能证明CO2与水发生了反应
D.利用化学变化有可能创造出世界上原来不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3.下列关于碳单质及碳的氧化物叙述正确的是
A.C60表示 1 个 C60分子由 60 个碳原子构成
B.古代书画作品能保存至今,是因为碳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二氧化碳有毒,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一定要注意通风换气
D.冬天用煤炉取暖时,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煤气中毒
4.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气体产物
B.装置C的目的是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C.实验时应先点燃D处的酒精灯,后点燃A处的酒精喷灯
D.该套装置的缺点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5.如图所示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
A.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二氧化碳可与蜡烛发生反应
D.二氧化碳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6.在学习完碳的氧化物后,小水整理了下列关于CO的知识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
A.CO是许多气体燃料(如水煤气)的主要成分 B.CO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CO2
C.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CO中毒 D.CO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7.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逐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实施“低碳生活、高质量发展”,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节假日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气氛
B.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等新能源
C.燃烧秸秆以增加土地肥效
D.上、下学过程中多坐私家车,少骑自行车
8.2023年3月25日,我国多地将参加“地球一小时”熄灯仪式,共同践行低碳环保的理念。以下做法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的是( )
A.乘坐公交年上学上班 B.废旧物品分类回收利用
C.加大化石燃料的使用 D.淘米洗菜的水用来浇花
9.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石墨、金刚石的硬度不同,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C.碳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D.H2O2和H2O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10.近年来,“温室效应”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下列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
A.SO2B.CO2C.甲烷(CH4)D.臭氧(O3)
11.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
②CO被还原为CO2
③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12.2021年《化学教育》第3期,报道了一种“氧化铜还原实验”一体化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加热炭粉过程中发生反应CO2+C2CO
B.气球可防止有害气体外逸,污染空气
C.先用酒精灯加热炭粉再加热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证明炭粉还原氧化铜
D.用酒精灯只加热氧化铜部位,无明显现象,证明二氧化碳不能还原氧化铜
二.非选择题
1.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上图是某同学构建的有关氧气获得和性质的网络图。请根据题图回答有关问题:
(1)二氧化碳和氧气相互转化的方法很多。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 作用。生成的有机物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是一种有甜味、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状固体。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缓慢氧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2)化学兴趣小组对葡萄糖进行研究。
①葡萄糖中各元素的最简质量比为C∶H∶O= ;
②某同学称取纯净的葡萄糖,在空气中缓慢加热,实验结果如右图。下列是学生们的猜想,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分解温度约为300℃,此时分解成C和H2O
B.葡萄糖受热分解,说明葡萄糖由碳和水组成
C.在500-600℃时,2.6g黑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
D.葡萄糖加热分解生成的气体有CO、CO2、H2O、H2等
2.碳及碳的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随着科技的发展,含碳元素的新材料不断涌现。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金刚石、石墨、的认识,正确的是 填序号。
A.这三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
B.这三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C.这三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
D.这三种物质都能导电。
由价碳元素与价氯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倡导“低碳”生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请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这一主题的做法 。
、Y、Z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X是有毒气体,Y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X的化学式 ;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在自然界中,Y转化为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 。
3.图1是实验室里常用的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2是某团队设计的实验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使用图2装置在实验前需将反应物烘干后再加热,原因是 。
(2)列式计算:将4g氧化铜完全反应成铜和二氧化碳,至少需要的木炭粉的质量是多少克?
4.如图有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液体,回答下列问题:
(1)若这瓶液体是蒸馏水,写出它在实验室的一种用途: ;
(2)若这瓶液体是石灰水,取样,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3)若是双氧水,可用二氧化锰检验其是否变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5.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2)观察和分析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实验中需要选用合适的试剂来吸收二氧化碳,化学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并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来测定吸收结果(见图1,a处连接气体压强传感器,实验环境的温度不变)。图2中的曲线1、2、3分别对应表示加入等体积相应液体,烧瓶1、2、3内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①曲线中的AB段,三个瓶内压强均升高的原因是 。
②对比曲线2和曲线3,可知 。
③根据曲线1对比曲线2和3,瓶1实验的主要作用是 。编号
实验内容(实验均在室温环境下进行)
实验结论
A
B
①
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同时打开A和B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旋塞,观察锥形瓶中的反应情况
②
会影响红墨水在蒸馏水中的扩散速率
同时向A和B的烧杯中滴入2滴红墨水,观察烧杯中液体颜色变化快慢
③
会影响石灰石和盐酸的反应速率
同时向A和B的烧杯中倒入稀盐酸,观察烧杯中的反应情况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后作业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当堂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