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1.5.1 乘方教案
展开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七年级新教程第一章第5小节的内容。它是前一部分加、减、乘、除运算知识的完结与提升,对后面学习科学记数法又具有一定的辅助意义。特别是对于与乘方运算相关概念的理解,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观察、探索、总结的数学思想。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通过现实背景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会用计算器完成乘方运算。
已知一个数,会求出它的正整数指数幂,渗透转化思想。
通过对乘方意义的探究过程,向学生渗透比较、归纳、猜想,建立数学模型的数学思想。
重点: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难点:负数的乘方运算
二、学生分析
由于学生学习习惯差,小学基础薄弱,再加上七年级学生受年龄限制,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中不宜过深。
三、教法分析和学法分析
教法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联想比较,发现教学法,学法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索,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旧知识中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先通过多个相同加数的加法运算的简便表示方法,引出多个相同乘数的乘方运算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
课本引例:边长为5的正方形的面积与棱长为5的正方体的体积表示。
5x5简记为52,读作5的平方(二次方)、5x5x5简记53,读作5的立方(三次方)
类推:
可以简记为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可以简记为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可以简记为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
说明:安排这一组填空目的之一在于让学生从熟悉的平方,立方转到4次方,5次方以至n次方上来,并会读写乘方运算。目的之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乘方的意义实际就是几个相同因数的积,从而得到乘方运算的概念。
引出概念:求个相同的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对照各部分名称:
指数、底数、幂
说明:本课重点在于理解乘方运算的意义,因此在此处再安排这样一个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有理数代替课本上的例子,亲手尝试写乘方运算,并在读写过程中加深对乘方运算的理解。
练习1(概念辨析):
指出下列乘方运算的底数和指数
(1)(2)(3)(4)
说明:举出这个例题,因为这是本节内容的疑点之一,如果对底数和指数的概念理解不够清晰,学生很容易在这个地方出现问题,利用例题来提醒学生注意区分,有无括号对底数的影响。当底数是负数时,一定要带括号。
特别地,一个数可以看成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而且指数1可以省略不写。
乘方与乘法的关系:乘方是一种特殊的乘法,即相同因数的连续乘法,因此可以利用乘法运算来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乘方与幂的关系: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结果。
练习2(运算巩固)
P51页练习1,练习目的在于强化对乘方意义的理解,“趁热打铁”,通过这个练习,要求多数学生可以进行这类较简单的有理数乘方运算。
三)自主交流,归纳小结
通过上述的例题,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
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问: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吗?0的任何次幂是多少?
说明:正数的任何次幂是正数很显而易见,而不管多少个0相乘,结果仍然是0.可由学生自主归纳出来。
(五)作业
P56页1、2
说明:这两个习题是对课本上例题的简单重复和模仿,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多数学生应该可以较轻松地完成。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始终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不断从旧知识中获得新的认识,通过不断进行联系比较,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去思考、探索、总结直至发现结果、发现"方法",进而优化了整个教学。
五、板书设计:
数学七年级上册1.10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上册1.10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归纳总结,自主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2.9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2.9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学法,说教学手段,说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2.11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2.11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