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人教版 (2019)第2节 特异性免疫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2节 特异性免疫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堂小结,课后反思项 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2特异性免疫
一、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
核心素养:
1.基于对免疫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免疫功能的理解,阐释生命的本质。
二、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问题探讨,学生讨论。
问题:1、这位同学说的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该同学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感冒的病程一般为一周左右。这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首先要识别外来入侵的细菌或病毒,然后要作出反应直至最后清除病原体,这些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问题:2、你认为感冒时都要去医院就诊吗?说出你的理由。
人体在各个系统的协调配合下具有一定的维持稳态的能力,普通的感冒在大多数情况下会自愈,可通过多休息、多喝水等方式提高免疫力,或者服用治疗感冒的非处方药等方法进行治疗。但是,感冒的原因有多种,并发症也多种多样,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流行性感冒,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一、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
1、身份标签:
(1)人体所有细胞膜的表面都有分子标签——蛋白质。
(2)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也有各自的身份标签。
2、基础结构: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
3、体液免疫
(1)概念:B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抗体,由于抗体存在于体液中,所以这种主要靠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2)B细胞活化需要的两个信号刺激
第一个信号:一些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
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3)记忆细胞及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的区别
①记忆细胞的特点
寿命长;对曾经入侵的病原体十分敏感,且可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发生二次免疫反应的基础,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4)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的区别(以体液免疫为例)
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的浓度和患病程度情况如图所示。
4、细胞免疫
(1)概念: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内部,就要靠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来“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2)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靶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等参与。
(3)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
(4)新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5)靶细胞的去向:裂解后,可被抗体结合或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
(6)记忆细胞的作用: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立即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
请同学们小组为单位思考p74问题?
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是如何体现针对某种病原体的特异性的?
体液免疫是靠两个信号保证对病原体特异性的,即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形成的第一信号及辅助性T细胞传递的第二信号。细胞免疫依靠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宿主细胞表面分子的特异性变化,保证对某种病原体的特异性。
2、有人说,辅助性T细胞在免疫调节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控作用。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在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能够传递信息,激活B细胞,并保证浆细胞的特异性。同时,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通过辅助性T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协调配合,共同维持机体稳态。
二、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
1.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离不开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
2.体液免疫中产生的抗体,能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而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要靠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使病原体失去藏身之所。
3.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
4.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
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项 目 | 体液免疫 | 细胞免疫 |
参与细胞 | 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B细胞 | 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 |
作用对象 | 侵入内环境的抗原 | 抗原侵入的靶细胞、自身突变的细胞和来自异体的移植器官等 |
作用方式 |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 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 |
项 目 | 体液免疫 | 细胞免疫 |
举 例 | 外毒素 | 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 |
联 系 | ①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及其释放的毒素②侵入细胞的病原体,需要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将病原体从靶细胞释放出来③病原体从靶细胞释放出来后由体液免疫将其彻底消灭 |
二、课堂巩固
1、在人体免疫过程中,淋巴细胞表面能识别“非己”的物质是( )
A.抗原 B.抗体
C.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 D.抗原—抗体复合物
2、免疫工作者在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破坏骨髓和胸腺进行免疫研究后,分别向其体内注入足量的造血干细胞,小鼠出现的变化是( )
A.甲组小鼠仅恢复细胞免疫能力,乙组小鼠免疫能力无变化
B.甲组小鼠仅恢复细胞免疫功能,乙组小鼠仅恢复体液免疫功能
C.甲组小鼠免疫能力无变化,乙组小鼠仅恢复细胞免疫功能
D.甲组小鼠仅恢复体液免疫,乙组小鼠恢复特异性免疫
3、结核分枝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菌,初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时,机体进行的免疫应答反应不包括( )
A.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
B.记忆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
C.浆细胞产生抗体
D.细胞毒性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4、如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
B.抗体与抗原、细胞d与靶细胞的结合都具有特异性
C.过程Ⅰ和过程Ⅱ在人体免疫中独立地发挥作用
D.细胞c是浆细胞,细胞d是细胞毒性T细胞
四、课堂小结
第2节 特异性免疫
五、课后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1节 植物生长素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堂小结,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堂巩固,课堂小结,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2节 特异性免疫教案,共3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抗原,免疫系统对神经,神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