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三)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67232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三)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67232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三)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67232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 观察物体(三)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 观察物体(三)教案及反思,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基于学情,提炼方法,实践应用,深化体验,总结收获,引发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观察物体(三)课时第一课时 教材与学情简析教材分析:本课时的内容是新人教版教材增加的内容,借助小正方体的组合图形来实现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转换。深度解读文本,不难发现例1到例2从一个方向观察直接跳到从三个方向观察,思维脱节,并且涉及的内容缺乏连续性。所以我尝试着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理出一条主线,引导学生从一个视图过渡到两个视图再落脚到三个视图的立体图形的摆法来还原立体图形。增加例2的教学难度,更有利于按梯度教学,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此外为了便于学生记录还原的立体图形,特引入了“向上标数字法”,实现了三维到二维的转化,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思想。学情分析:此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到的空间领域知识。学生已经有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及立体图形的经验,掌握了从三维空间转换到二维平面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帮助学生由建立的几何直观进行空间想象,通过逆向推理,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图还原立体图形,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并在此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根据一个或多个方向的视图还原立体图形,体会摆法的多样性和确定性;学会用向上标数字法表示立体图形。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空间想象,合作交流,分析推理,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1.根据一个或多个方向的视图还原立体图形,体会摆法的多样性和确定性。 2.学会用向上标数字法表示立体图形。教学难点:有规律性地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准备 前测单,多媒体课件,练习单以及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 过 程 设 计 过 程 设 计 过 程 设 计 过 程 设 计 过 程 设 计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谈话:孩子们,昨天你们在前测单呈现了非常精彩的作品,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大家的作品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在课堂伊始就让学生明白今天我们为研究什么而来,一下就明确了研究的方向,比较符合学生的急切的心理。二、基于学情,提炼方法1、基于前测,探索规律根据一个面摆放立体图形,体会摆法的多样性和规律性(1) 研究3个的摆法 展示作品1 问:这位同学的摆法你们能看懂吗?(让一个学生简单的解释)展示作品2 问:这个作品好吗?好在哪里?小结:看来在摆放图形时可以有序的思考(板书:有序 )老师呈现一种新的摆法,(三个小正方体不相连的情况)这样摆可以吗?小结:摆几何体放时要求小正方体中间没有分开。(2)研究4个的摆法 展示作品3 问:请继续欣赏,谁能理解这位同学的想法? 展示作品4这幅作品呢?谁愿意来分析下这位同学的想法吗?追问:其他同学有什么要补充?现在谁听明白了?愿意来说一说永四个小正方体可以怎样摆吗?问:这两幅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结:看来这多种不同的摆法之间是有联系的,都是保证正面看见三个小正方形,再将第4个摆在前面或者后面。(3)研究5个的摆法 问:现在请孩子们想象一下,用5个小正方体可以怎样?结果会怎样? 用5个摆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ppt出示学生作品,大家一起欣赏比较小结规律 问:想一想,用3个,4个,5个摆的结果和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想象一下用6个摆的结果会怎样?7个呢?8个呢?无数个呢? (出示无数个的作品) 问:能看懂这两幅作品吗?想象一下无数个搭成的图形。小结:看来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我们无法确定原来几何图形的形状,但摆法是有规律的。【设计意图】基于前测,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能摆出或多或少的图形,但摆放的方法没有体现很强的规律性,所以这一环节我们有必要有计划地展示学生作品,从无序到有序,不完整到完整,有层次的呈现。并且从三个、四个、五个……延续到无数个的小正方体的摆法的提炼中,逐步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自主活动,沟通求连(1)体会根据两个面的摆放能较少立体图形的摆放方法问:刚才我们是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研究物体的形状,想一想我们还可怎样去研究呢?①可以从多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几何体的形状。②可以从左边和前面③可以从前面和上面④可以从三个方向观察几何体的形状ppt出示两个面的信息:用5个小正方体摆出的立体图形:从前面看是 ,从左面看是 。 问: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想象图形的形状吗?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ppt出示要求:1.摆一摆:用学具摆出你想到的图形2.比一比:跟同桌互相比较,验证。问:你们摆出的图形符合都对吗?跟同桌的摆法相同还是不同?ppt出示之前的摆法问:这些摆法哪些不符合要求了?(学生快速判断)小结:看来根据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也不一定能确定图形的形状,但是摆的放法会减少。【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围绕这个关键问题,先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层次的展开探究。学生经历想——说——摆——验——辨五个小环节,对比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和一个方向观察物体的摆法数量,感受摆法的减少。为下一环节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做好了铺垫。(2)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几何图形的形状来确定立体图形的摆法问:猜一猜,根据三个方向观察的图形,结果会怎样呢?Ppt:用5个小正方体摆出的立体图形:从前面是 ,从左面看是 ,从上面看是 。问:还能想象出它的形状吗?同桌之间交流想法,再动手摆一摆。ppt出示要求:1.同桌交流想法。 2.再合作摆一摆。 全班交流:对比方法问: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摆法?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上前展示)预设:①先根据前面摆,再根据左面摆,最后根据上面验证一下②先根据上面摆,再根据前面摆,最后根据左面验证一下③我先根据左面摆,再根据前面摆,最后根据上面验证一下问:三位同学的想法都不同,他们摆出的图形跟你们的一样吗?根据这样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预设:三个方向观察就能确定图形的形状了。小结:通常,根据三个方向观察的图形来摆几何体时,我们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摆放,调整,验证,通常,这样就可以确认原来的形状。【设计意图】通过想象、动手操作、同桌交流,在思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从某一个方向出发,根据第二个方向调整,再到第三个方向的验证,虽然观察方向的顺序不一样,但只要有序的摆放、调整,验证,基本就可以还原立体图形。在活动中学生不断经历认知错觉与真实图形之间的矛盾冲突,经历不断修正的过程,进而建立起二维平面图形与三维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提升空间想象能力。(3)用向上表数字法记录立体图形的形状
问:学到这里,孩子们已经会通过想,摆等方法还原立体图形,那怎样简洁地表示出立体图形呢?我们先来欣赏同学们在前测单中的表示方法。文字法: 问:感觉怎么样?画图法:表扬:美术功底真不错!向上标数字法:作品呈现1: 问:前测中很多同学用这种方法,你们是怎样想的?这样表示有什么好处?作品呈现2: 这种方法能看懂吗?摆出红圈所表示的图形,跟同桌比较验证。问:你们同桌之间的作品都是一样的吗?哪里不一样?小结:看来用根据前面看到的图形标数字,不能表示立体图形的唯一性。追问:哪用根据左面看到的图形标数字,结果又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ppt出示:请想一想用左边看到的图形怎样表示这个图形?问:根据这种方法摆出的图形一定是这样的吗?哪里可以不一样?小结:通过对比我们确定只能根据上面看到的图形,标数字才能表示几何图形的唯一性。【设计意图】在前测作品中,孩子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立体图形表达方式,这个环节在欣赏评析了学生文字表达,画立体图形,画俯视图,向上标数字等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辨析,在交流对比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后,重点教学向上标数字法,在此过程中,老师非常关注学生自己的体验,引导学生辨析,体会用向上标数字法的真正含义,整个过程,很好的渗透了符号化思想。整节课老师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以学生的作品为教学素材,弥补学生所或缺的知识经验与学习能力。三、实践应用,深化体验练习1:填一填给 添加一个小正方体,使物体从上面看形状不变,有( )种摆放方法; 从正面看形状不变,有( )种摆放方法; 从侧面看形状不变,有( )种摆放方法;练习2:想一想、填一填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想一想原来图形的形状,再用向上标数字法表示出来。练习3:用小正方体摆一个几何体,使得从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分别如下: 摆成的几何体,至少需要( )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 )个。【设计意图】这样的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启发性和针对性。第1题,重过程轻结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第2题,进一步巩固根据三个方向还原立体图形的操作方法。第3题,加大难度,拓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四、总结收获,引发思考【设计意图】在师生谈话中梳理从一或两个方向观察物体摆法的多样性以及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还原立体图形的方法,沟通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相互转化。 作业 设计 一、下面是用小正方体搭建的一些几何体。( 1 )哪些从正面看是 ? 哪些从左面看是 ?( 2 )如果从正面看到的和⑤一样,用5个小正方体摆一摆,有多少种不同的摆法?( 3 )和同桌之间互相提一个问题并解答。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第(1)让学生体会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不同的几何组合体,可能看到形状相同。第(2)题让学生用5个小正方体按要求摆,借助空间想象进行猜测,再动手操作加以验证。第(3)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并解答。二、如图(1)是从上面看一些小正方体所搭几何体的平面图,方格的数字表示该位置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请你在图(2)的方格纸中分别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设计意图】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和小正方形内的数字搭建几何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板书 设计 观察物体 从一个方向 无法确定(有规律)从两个方向 数量(减少)从三个方向 基本确定 从上面看 向上标数字法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是小学阶段观察物体的最后一个单元。如何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怎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如何架构课的框架才能关注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从本节课我们可以看到王老师基于班级学生的学情,紧紧围绕这些问题和目标展开教学,在“学为中心,以学定教”的理念指导下,我们从学生的素材出发,做实做足,从传统的强调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转变为更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引导。在整个新课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观察、操作、想象、推理、归纳并提升,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高效的。一、目标定位——基于学情,关注起点新授课并不能盲目地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而是需要关注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和学习能力。这节课我们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将本课定位于感受、探索、联系和建构,重在在经历从一个视图到两个视图再到三个视图的过程中,体会摆法的多样性和有序性,总结根据平面图形确定立体图形的一般规律。整节课老师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以学生的作品为教学素材,弥补学生所或缺的知识经验与学习能力。二、过程定位——沟通求连,深化体验怎样将知识点串联起来是我们在教学设计中遇到的一大难题,只有连续递进的教学过程才能真正符合学生思维的连续性。课堂中我们关键性问题,不仅巧妙地将探究过程串联起来,打通了知识的脉络,还培养了学生的提问意识和自主探究意识,这样的教学既关注了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又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过程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充分经历了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再用二维平面表示三维立体的过程,这种思维空间相互转化,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三、方法定位——有效引导,提高能力课堂教学不仅仅教授知识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的活动过程,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节课在每个环节都设计了非常恰当的教法。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想象,在操作中想象,在交流中想象,充分经历“想”“搭”“验”“辩”的过程,这样的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巨大空间和充足的时间去想象,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不仅注重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也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整个教学设计,处处为学生提供交流讨论、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这样的过程非常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环节紧凑,材料选择真实,过程组织科学。内涵丰富,学生会学得轻松,愉悦。学生经历了在活动中学,在交流中学的探究过程,思维得到了提升,发展了空间想象能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 观察物体(三)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引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 观察物体(三)优秀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的设置,学习过程,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 观察物体(三)优秀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探索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