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上化学 3.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5988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九上化学 3.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5988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九上化学 3.2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45988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课标要求:1.使学生初步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定义。2.使学生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内容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糖水为例把宏观的“甜”与微观糖分子联系起来。使“浓、稀”形象化,在此基础上阐述溶液组成的表述方法,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易于学生接受。在本章已学习了溶液的特征、组成、分类、物质的溶解限量等知识,学生对溶液有了一定的认识,又通过不同情况下的计算作为例子分析,为这节课的学习成功做铺垫。 学习建议:1、理解溶质质量分数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计算;将化学知识运用于实际。2、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点拨,当堂练习)、讨论法,情境激学、启发讨论、多媒体展示为辅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在理解溶液 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应用,学会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溶质质量分数概念及应用,学会定量研究物质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 知识点(重点、难点):重点 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有关计算。难点溶液的浓缩、稀释、混合相关的计算。 教学流程: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新课导入: 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活动天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判断,两杯同样多的水中放一勺糖和放两勺糖,哪杯更甜。可是你知道下面两杯糖水哪杯更甜吗?(1)在一只盛有40毫升水的烧杯中,加入8.0克蔗糖,搅拌,使蔗糖溶解。(2)在另一只盛有50毫升水的烧杯中,加入10.0克蔗糖,搅拌,使蔗糖溶解。说说你的计算方法,互相交流一下,你们的方法一致吗?<小结>(过渡)如果每个人采用的计算方法都不一致,那么会对日常生活带来很大麻烦,化学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来表示溶液组成,请大家总结一下:• 1.定义: • 2.计算公式:• (1)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 (2)溶质质量= × 溶质质量分数• (3)溶液质量= ÷ • = 质量 + 质量 <例题>将50克氯化钠溶液蒸干,得12克氯化钠固体,试确定原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稀释问题>例题:教材p66,把100g溶质质量25%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10%的溶液,求需加水的质量?思考:溶液稀释过程什么量不变?如果直接设所需水的质量为x,又该怎么列方程呢? <溶液的浓缩问题>例: 把80g溶质的质量分数5%的蔗糖溶液变为10%,应该怎么办?增大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方法有哪些? 请大家分组交流讨论并回答。 <溶液的混合>例:把8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和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蔗糖溶液,混合后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混合前浓溶液中 质量 + 稀溶液中 质量 == 混合后溶液中 的质量。<多识一点>生活中,我们还接触到很多液体,比如白酒,包装上面标有的“度数”,如53度(53℃的茅台酒)。白酒的“度”实际上指的是白酒中酒精的含量,这里的含量不是指质量分数,而是体积分数,即酒精和水的体积比为53:47。课堂小结:谈谈我的收获 学生思考、计算。会说出很多计算方法,比如: 8.0g/40mL=10.0g/50mL; 8.0g/10.0g=40mL/50mL等等不同的算式,并且都得到两杯糖水一样甜的结果,并且在交流过程中产生疑问,到底哪种方法是正确的呢? 学生阅读教材,并根据教师提供的“填空”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并对基本计算公式进行识记,同时推导基本公式变形后的推导公式。 学生进行计算,每组一名代表进行黑板展示 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分析变量之间关系,感受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并进行变式训练。m × a% =( m+c) × b%(m为稀释前溶液的质量,c 为加水的质量,a%、b%分别为稀释前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学生思考并讨论,先找出可行的能把溶液浓缩的方案,然后再进行计算。蒸发溶剂:m × a% = (m — c)× b%(m为蒸发前溶液的质量,c为蒸发溶剂的质量,a%、b%分别为蒸发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添加溶质:m × a% + c = (m+c)× b%(m为浓缩前溶液的质量,a%、b%分别为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c为添加溶质的质量)。 学生先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计算并总结规律m × a% + n × b% == (m + n)×c%,(m、n分别混合的两种溶液的质量,a%、b%、c%分别为混合的两种溶液和混合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学生阅读p66“多识一点”知道日常生活中,也有用体积来表示溶液的量,同时,让学生感受它不等同于溶质质量分数。但是如果给了密度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思考、交流并通过互相补充来回答。 这样的引课比较有趣,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使学生带着疑问参与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计算及相互交流,产生认知冲突。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方法予以评价和肯定。 识记公式,并明确推导公式 通过学生黑板展示及纠错练习,让学生感受:(1)溶质的质量分数数学表示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2)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是溶质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比,而不是体积关系。 通过计算,让学生感受到溶液各组分之间的质量关系 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方案,并按不同方案进行计算,从而总结出基本规律。 对于以上规律并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只要能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灵活运用即可。 让学生知道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并不唯一,可在后面习题训练中,选择和密度相关习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本节课主要从计算层面让学生理解,下节课带学生实验室来具体进行方案设计及操作。 课堂达标:下列叙述是否正确?为什么?1、在100g水中溶解20g氯化钠,所得溶质质量分数为20%。 2、从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碳酸钠溶液中取出10g溶液,则取出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 3、.将10g蔗糖放入90g水中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4、2.现用500g生理盐水(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9%)给患者输液,进入患者体内的氯化钠的质量为多少克? 5、3.20g碘溶于180g酒精中,所得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6、30%的食盐溶液与10%的食盐溶液各100g混合,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把20克食盐溶解在180克水中,全部溶解后计算:(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欲使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需要加入多少克食盐?(3)若向原溶液中加入25%的食盐水40克,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一、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1. 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2. 计算公式: 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溶液质量二、溶液的稀释、浓缩 教学反思:1、化学计算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其中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数学是化学计算的工具。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作解题格式的示范,通过计算,加深理解计算公式的含义,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辨证观点。本节课可采用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2、在课堂上,努力创设问题的真实情景,采用合作、交流、探讨、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公式,并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多数计算题,让有错误的学生上黑板板书,起到学生教学生的作用,体现了学生为主。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精品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第三单元 溶液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