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七年级上册3.4 整式的加减第2课时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上册3.4 整式的加减第2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归纳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4整式的加减
第2课时去括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掌握去括号法则.
2.使学生会根据法则进行去括号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去括号的法则,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比、联想”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归纳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准确应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教学难点】
括号前是“-”号时怎样去括号.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教材第93页“议一议”上面的内容.
【教学说明】学生观察小明、小颖、小刚三人不同的做法,进一步体会图形的变化规律,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去括号法则
问题14+3(x-1)与4x-(x-1)该怎样进行运算?
【教学说明】学生很容易想到利用分配律去括号,再进行合并,培养学生应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4+3(x-1)=4+3x-3=3x+1;
4x-(x-1)=4x+(-1)(x-1)
=4x+(-1)x+(-1)(-1)
=4x-x+1=3x+1.
问:观察上面的运算过程,去括号前后,括号里各项的符号有什么变化?
学生通过观察,与同伴进行交流、归纳去括号法则.
【归纳结论】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2.运用去括号法则进行整式的化简.
问题2化简下列各式:
(1)4a-(a-3b);
(2)a+(5a-3b)-(a-2b);
(3)3(2xy-y)-2xy;
(4)5x-y-2(x-y).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计算,进一步掌握去括号法则,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归纳结论】整式的化简应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若括号前面有系数,一般先用乘法分配律将系数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再观察括号前面的符号,然后根据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求含括号的多项式的值
问题3 化简求值.
【教学说明】学生通过交流,确定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归纳结论】先去括号合并化简,再代入求值.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化简m-n-(m+n)的结果是()
A.0 B.2m C.-2n D.2m-2n
2.若x-3y=-3,则5-x+3y的值是()
A.0 B.2 C.5 D.8
3.化简下列各式:
(1)8x-(-3x-5)=________;(2)(3x-1)-(2-5x)=________;
(3)(-4y+3)-(-5y-2)=_________;(4)3x+1-2(4-x)=_______.
4.下列各式一定成立吗?
(1)3(x+8)=3x+8;(2)6x+5=6(x+5);
(3)-(x-6)=-x-6;(4)-a+b=-(a+b).
5.化简
【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检测对去括号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及时指导.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部分.
因此,该多项式的值与x无关,把x的值抄错,不会影响结果.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去括号法则等知识点.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交流,进行知识提炼和知识归纳.
课后作业:
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3.6”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探究去括号法则,到运用去括号法则进行化简,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3.4 整式的加减第2课时教案,共4页。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上册3.4 整式的加减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3.4 整式的加减第3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归纳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