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1 有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26300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1 有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26300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1 有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326300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化学单元测试卷全套
-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2 有答案 试卷 4 次下载
-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有答案 试卷 5 次下载
-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有答案 试卷 2 次下载
-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1 有答案 试卷 2 次下载
-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2 有答案 试卷 2 次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1 有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1 有答案,共9页。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1~10题每题2分,11~15题每题3分,共35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矿石粉碎 C.高粱酿酒 D.石蜡熔化2.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下列措施属于“绿色化学”范畴的是( )A.杜绝污染源 B.治理污染点 C.深埋有毒物 D.处理废弃物3.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A.猜想 B.实验 C.推理 D.归纳4.下列有关单质硫性质的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能与活泼金属反应 B.难溶于水C.淡黄色固体 D.熔沸点低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6.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都正确的是( )7.文言同学在化学课上发现,蜡烛上方的烧杯底部出现大量的黑色物质,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实验现象 B.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C.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8.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生铁制成铁锅 B.金刚石作装饰品 C.铜丝作导线 D.氢气作高能燃料9.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是CuSO4·5H2O,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CuSO4;在工业精炼铜、镀铜中都要应用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 )A.制法 B.物理性质 C.化学性质 D.用途10.下图所示的实验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的是( )11.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12.下列叙述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化学性质的是( )A.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铁制品放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B.植物油可以燃烧;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最后不见了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汽油易燃烧D.食盐易溶于水;水结成冰
13.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他将量筒摆放平稳,面对刻度线,首先俯视凹液面量取79 mL液体,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70 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 )A.大于9 mL B.小于9 mL C.等于9 mL D.不能确定 14.小明进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CO2是否比吸入的空气中CO2含量多”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那么小明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B.人体只呼出二氧化碳C.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不含有氧气D.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15.下列操作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③把鼻孔靠近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④将试管倾斜,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后,然后直立试管;⑤取用放在细口瓶中的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向下;⑥将烧瓶放在桌子上,用力塞进塞子;⑦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⑧将滴管垂直伸进试管内滴加液体;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握住容器的外壁或用酒精灯微热。A.①④⑦⑨ B.①④⑤⑦⑨ C.①④⑤⑦⑧⑨ D.④⑤⑦⑧⑨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4分)16.(5分)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的科学,它是一门以________为基础的自然科学。17.(11分)结合图1所示仪器,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仪器G的名称是____________,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应选用的主要仪器是________,使用该仪器读数时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容积为15 mL的试管盛液体加热时,最多可盛液体________mL,加热过程中,试管夹应夹持在试管的______________。(3)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用它取用一种试剂后,未经__________不可再吸取别的液体,使用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橡胶胶帽朝__________。(4)向试管内装入碳酸钠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____________,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____________,然后使试管直立。(5)对蜡烛的探究实验: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图2),约1 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与________(填字母)接触处最先炭化。18.(6分)小林同学通过课外书查到了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资料: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点燃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④发光,生成白色固体和黑色颗粒;⑤生成了氧化镁和碳;⑥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干冰可作制冷剂等;⑦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固体二氧化碳——“干冰”。用序号填空,以上叙述中:________是物理性质;________是化学性质;________是物理变化;________是化学变化;________是描述现象;________是物质的用途。19.(12分)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1)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向竖直的玻璃容器中加入金属颗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试管外壁有水时,不擦干直接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胶头滴管取用试剂后将其倒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探究实验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1分)20.(10分)看图回答问题: (1)上面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2)指出上图中两个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及可能造成的后果: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结合上面的错误示例,任举两例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并指出可能造成的后果(上图错误示例除外):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8分)认真观察图,回答有关问题: (1)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可燃性,取一段镁带,点燃,如图①所示,则镁带燃烧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②中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由此说明化学变化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3)图③中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可见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4)由此可以得出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实验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入水中,可观察到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实验2】点燃蜡烛,发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用一根木条迅速放入火焰中1~2 s后取出,发现木条与外焰接触处炭化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层温度最高。【实验3】将一只干燥的冷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的内壁出现水雾,迅速将烧杯倒转过来,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延伸拓展】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小明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讨论和验证。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猜想1:都是化学变化猜想2: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实验4】观察白炽灯内钨丝在通电前后的变化: 通电前通电中断电后灯丝为银白色固体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发热灯丝为银白色固体讨论: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________变化。而蜡烛燃烧属于________变化。结论:猜想________(填“1”或“2”)正确。23.(6分)植物不但进行光合作用,也同时进行呼吸作用,为了比较二者的不同,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一个晴朗的早晨,选取大小相同的同种植物两盆,在花盆上各放一杯澄清的石灰水,然后把其中一盆用无色透明的塑料袋罩住(如图A所示),放在阳光下,另一盆则用黑色塑料袋罩住(如图B所示),放在阴暗处,如图所示:傍晚,在塑料袋上剪一小口,并插入燃着的木条,发现A中木条比B中更亮;而A中的石灰水保持澄清,B中石灰水变浑浊。(1)A中木条燃烧更旺,说明A中________较多,从而说明在阳光照射下植物主要发生________作用。(2)A中石灰水保持澄清,而B中变浑浊,说明B中____________较多,从而说明在缺少光照条件下,植物主要发生________作用。(3)很多人喜欢在天刚蒙蒙亮时到茂密的树林中进行晨练,请你结合该实验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一、1.C 2.A 3.D 4.A 5.A 6.C 7.C 8.D9.A 10.B11.C 点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易导致液体沸腾喷出伤人,故A正确;使用胶头滴管时,用自来水冲洗,会污染试剂,故B正确;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发生火灾,故C错误;用量筒量液读数时,视线偏高(俯视)会导致读数偏大,故D正确。12.C 点拨:本题运用解答。首先分析前者是化学变化的是C,可排除A、B、D,且其后者属于化学性质。13.B 点拨:本题采用解答。首先俯视凹液面量取79 mL液体,由于俯视读数时,读数比实际体积偏大,实际量取的液体不足79 mL,假设为78 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70 mL,由于仰视读数时,读数比实际体积偏小,实际剩余的液体比70 mL多,假设为71 mL,则倒出的液体体积为78 mL-71 mL=7 mL,小于9 mL。14.D 点拨:本题采用解答。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空气15 s,石灰水不变浑浊,是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低;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人体呼出的气体15 s,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不是只含二氧化碳;该实验无法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氧气。15.A 点拨:本题采用解答,逐一分析各选项,找出符合要求的选项。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②错;不能直接把鼻孔靠近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③错;取用放在细口瓶中的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故⑤错;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不可将容器放在桌子上,用力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故⑥错;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放在试管口的上方,不能伸进试管内,故⑧错。二、16.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实验17.(1)酒精灯;A(或量筒);量筒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2)5;中上部(3)E(或胶头滴管);洗涤;上(4)倾斜;底部 (5)a18.①;②;⑦;③;④;⑥19.(1)造成失火 (2)砸破容器底部 (3)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4)污染试剂瓶内的试剂(5)试管炸裂(6)液体药品腐蚀胶帽三、20.(1)B (2)①A造成药品污染 ②C打破试管底部(或D容易引起灯内酒精失火) (3)①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标签被腐蚀 ②点燃酒精灯时用另一只燃着的酒精灯引燃,造成酒精洒出燃烧失火点拨:(1)滴管滴加液体时不能伸入试管内,A不正确;向试管中加入块状或颗粒状药品时试管要先横放,故C不正确;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故D不正确。(2)①A中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容易污染试液;②C向试管中加入块状或颗粒状药品,试管要先横放,把固体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地竖起来,防止打破试管底;D中用嘴吹灭酒精灯,易引起灯内酒精失火。(3)只有正确操作才不会发生危险、破坏仪器或浪费药品,故(3)答案可以为:①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标签被腐蚀;②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易使酒精洒出,引起失火;③用手接触药品,易腐蚀手,污染药品;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口对着有人的方向,液体喷出伤人(选择其中两个即可)。21.(1)化学变化;产生了其他物质 (2)化学变化;一定(3)物理变化;不一定 (4)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22.【实验1】小 【实验2】外焰【实验3】水和二氧化碳 【实验4】物理;化学;223.(1)氧气;光合 (2)二氧化碳;呼吸(3)植物经过一个晚上的呼吸作用,使得清晨树林里二氧化碳的含量偏高,故不适宜过早在茂密的树林中进行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