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3.4中位线  同步练习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01
    23.4中位线  同步练习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02
    23.4中位线  同步练习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03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3.4 中位线精品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3.4 中位线精品习题,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5cm,则MN的长为,5C,【答案】A,【答案】B,【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3.4中位线同步练习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1. 顺次连接矩形ABCD各边的中点,所得四边形必定是(    )
    A. 菱形 B. 矩形
    C. 正方形 D. 邻边不等的平行四边形
    2.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中,G、P分别是DC、BC上的点,E、F分别是AP、GP的中点,当P在BC上从B向C移动而G不动时,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 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
    B. 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小
    C. 线段EF的长不改变
    D. 线段EF的长不能确定

    3. 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点E、F分别是边BC、AC的中点,P是AB上一点,以PF为一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PFQ,且∠FPQ=90°,若AB=10,PB=1,则QE的值为         (      )
    A. 3 B. 32 C. 4 D. 42
    4. 如图,菱形ABCD的周长为24cm,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是AD的中点,连接OE,则线段OE的长等于(    )
    A. 3cm
    B. 4cm
    C. 2.5cm
    D. 2cm
    5. 在△ABC中,AB=7,AC=6,BC=5,D、E分别是AB、AC的中点,则DE的长为(    )
    A. 4 B. 3.5 C. 3 D. 2.5
    6. 如图,正方形ABCD边长为4,点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CE=CF=1,点P、Q分别是AF、EF的中点,连接PD、PQ、DQ,则线段DQ的长等于(    )
    A. 4
    B. 23
    C. 522
    D. 72
    7. 如图,四边形ABCD中,点E、F、G、H分别是线段AB、CD、AC、BD的中点,则四边形EGFH的周长(    )
    A. 只与AB、CD的长有关
    B. 只与AD、BC的长有关
    C. 只与AC、BD的长有关
    D. 与四边形ABCD各边的长都有关.

    8. 如图,AC为矩形ABCD的对角线,∠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E,BM⊥AE于点M,交AC于点F.若点N是BC的中点,连接MN.已知AB=6,BC=8.则MN的长为(    )
    A. 3.5
    B. 3
    C. 2.5
    D. 2
    9. 已知:如图,△ABC中,∠ACB=90°,AC=BC=42,点D是射线AB上一动点,以CD为一边向左画正方形CDEF,连接DF,取DF中点Q,则BQ的最小值为(    )
    A. 2 B. 22 C. 4 D. 2
    10. 数学课上,老师出示了如下一道证明题.
    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BC的中点,延长DE至点F,使EF=DE,连接FC,求证:四边形ADFC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点D,E分别是AB,BC的中点.
    ∴DE是△ABC的①,
    ∴②DE=12AC.
    又∵EF=DE,
    ∴AC=DF.
    ∴四边形ADFC是平行四边形(③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①②③分别代表(    )
    A. 中线、DE//AC、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B. 中位线、DE//AC、两组对边相等
    C. 中线、CF=AD、两组对边相等
    D. 中位线、DE//AC、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11. 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直角∠AFB的顶点在DE上,AB=5,BC=8,则EF的长为(    )
    A. 1 B. 1.5 C. 2 D. 不能确定
    12. 如图所示,已知△ABC的面积为1,连接△ABC三边的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形,再连接第二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依此类推,第2013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
    A. 12011
    B. 12012
    C. 142011
    D. 14201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
    13. 如图,EF是△ABC的中位线,BD平分∠ABC交EF于D,BE=3,DF=1,则BC的长度为______.



    14. 如图,Rt△ABC中,∠C=90°,AC=6,BC=8,D是AB的中点,P是直线BC上一点,把△BDP沿PD所在的直线翻折后,点B落在点Q处,如果QD⊥BC,那么点P和点B间的距离等于______.


    15. 如下图,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为AD,BC的中点,延长FE交CD延长线于点G,交BA延长线于点H,若∠BHF与∠CGF互余,AB=4,CD=6,则EF的长为________.

    16. 如图,△ABC的两条中线AD和BE相交于点G,过点E作EF // BC交AD于点F,那么FGAD=____.



    17. 如图,在△ABC中,∠ACB=60°,AC=1,D是边AB的中点,E是边BC上一点.若DE平分△ABC的周长,则DE的长是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8.0分)
    18.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是OB,OD的中点.
    (1)试说明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2)若AC=8,AB=6.若AC⊥AB,求线段BD的长.








    19. 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为OB,OD的中点,延长AE至G,使EG=AE,连接CG.
    (1)求证:△ABE≌△CDF;
    (2)当AB与AC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四边形EGCF是矩形?请说明理由.








    20. 如图,AD是平行四边形ABDE的对角线,∠ADE=90°,延长ED至点C,使DC=ED,连接AC交BD于点O,连接BC.
    (1)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
    (2)连接OE,若AD=4,AB=2,求OE的长.







    21. 如图,已知在△ABC中,D,E,F分别是AB,BC,AC的中点,连结DF,EF,BF.
    (1)求证:四边形BEFD是平行四边形;
    (2)若∠AFB=90°,AB=6,求四边形BEFD的周长.










    22. 定义:我们把两条中线互相垂直的三角形称为“中垂三角形”,两条中线的交点称为中垂三角形的“重心”.如图①所示,在△ABC中,BE,CF是△ABC的两条中线,且BE⊥CF,垂足为P,则称△ABC为“中垂三角”,点P为△ABC的“重心”.
    任务:

    (1)如图②,△ABC是“中垂三角形”,BE,CF是中线,交点为P,连接FE,若BE=9,CF=6,求EF的长;
    (2)如图③,已知△ABC的三条中线AD,BE,CF相交于点P,AD=6,BE=10,CF=8,那么△ABC是“中垂三角形”吗?请证明的结论.







    23. 三角形三条边上的中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三角形的重心.如图,点G是△ABC的重心,连接ED.

    (1)求证:ED//AC;
    (2)若AD=6,求GD的长.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分析】
    作出图形,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得EF=GH=12AC,FG=EH=12BD,再根据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可得AC=BD,从而得到四边形EFGH的四条边都相等,然后根据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解答.
    本题考查了中点四边形,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菱形的判定,矩形的性质,作辅助线构造出三角形,然后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解:如图,连接AC、BD,
    ∵E、F、G、H分别是矩形ABCD的AB、BC、CD、AD边上的中点,
    ∴EF=GH=12AC,FG=EH=12BD(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
    ∴EF=GH=FG=EH,
    ∴四边形EFGH是菱形.
    故选:A.  
    2.【答案】C

    【解析】解:如图,连接AG.
    ∵E、F分别是AP、GP的中点,
    ∴EF为△APG的中位线,
    ∴EF=12AG,AG为定值.
    ∴线段EF的长不改变.
    故选:C.
    因为G不动,所以AG不变.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EF=12AG,因此线段EF的长不变.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只要三角形的边AG不变,则对应的中位线的长度就不变.

    3.【答案】D

    【解析】解:取AB中点D,连结FD,如图,

    ∵△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10,PB=1,
    ∴AC=BC=52,∠A=45°,
    ∵点D、E、F分别是△ABC三边的中点,AB=10,PB=1,
    ∴AD=BD=5,DP=DB−PB=5−1=4,EF、DF为△ABC的中位线,
    ∴EF//AB,EF=12AB=5,DF=12BC=522,∠EFP=∠FPD,
    ∴∠FDA=45°,DFEF=5225=22,
    ∴∠DFP+∠DPF=45°,
    ∴∠DFP+∠EFP=45°,
    ∵△PQ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PFE+∠EFQ=45°,FP=PQ,
    ∴∠DFP=∠EFQ,
    ∵△PF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PFFQ=22,
    ∴DFEF=PFQF,
    ∴△FDP∽△FEQ,
    ∴QEPD=EFDF=2,
    ∴QE=2DP=42.
    故选:D.
    取AB中点D,连接FD,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由△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AC=BC,∠A=45°,再根据点D、E、F分别是△ABC三边的中点,则AD=BD=5,DP=DB−PB=4,EF,DF为△ABC的中位线,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得EF//AB,EF=12AB=5,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到∠FDA=45°,∠EFP+∠DFP=45°;又由于△PQ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EFP+∠EFQ=45°,所以∠DFP=∠EFQ,然后根据有两组对应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得出△FDP∽△FEQ,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
    本题考查的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出三角形的中位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菱形ABCD的周长为24cm,
    ∴AB=24÷4=6(cm),OB=OD.
    又∵E为AD的中点,
    ∴OE是△ABD的中位线.
    ∴OE=12AB=12×6=3(cm).
    故选A.

    5.【答案】D

    【解析】解:∵D、E分别是AB、AC的中点,
    ∴DE是△ABC的中位线,
    ∴DE=12BC=2.5,
    故选:D.
    证DE是△ABC的中位线,再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解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熟记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正方形ABCD边长为4,CE=CF=1,
    ∴AB=AD=4,BE=DF=3,∠ABE=∠ADF,
    ∴△ABE≌△ADF,且 AE=AF=42+32=5,
    ∴∠BAE=∠DAF,
    ∵点P、Q分别是AF、EF的中点,
    ∴DP=AP=PF=12AF=52,PQ=12AE=52,PQ//AE,
    ∴∠FPQ=∠FAE,
    ∵∠BAE+∠EAF+∠DAF=90°,∠DPF=∠DAP+∠PDA,
    ∴∠DPQ=∠FPQ+∠DPF=∠FAE+2∠DAF=90°,
    ∴△DPQ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DQ=2DP=2×52=522.
    故选:C.
    先求出∠BAE=∠DAF,再求出△DPQ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最后计算求解即可.
    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DPQ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解题关键.

    7.【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答即可.
    【解答】
    解:∵点E、F、G、H分别是线段AB、CD、AC、BD的中点,
    ∴FG=12AD,GE=12BC,EH=12AD,HF=12BC,
    ∴四边形EGFH的周长=FG+GE+EH+FH=12AD+12BC+12AD+12BC=AD+BC.
    故选B.  
    8.【答案】D

    【解析】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90°,
    ∵AB=6,BC=8,
    ∴AC=AB2+BC2=62+82=10,
    ∵∠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E,BM⊥AE于点M,
    ∴△ABF是等腰三角形,
    ∴BM=MF,AB=AF,
    ∴FC=AC−AF=AC−AB=10−6=4,
    ∵点N是BC的中点,
    ∴MN是△BFC的中位线,
    ∴2MN=FC=4,
    ∴MN=2,
    故选:D.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得出△ABF是等腰三角形,进而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答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得出△ABF是等腰三角形是解题关键.

    9.【答案】B

    【解析】方法一:解:如图1,取AB的中点M,连接CQ,QM,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M⊥AB,∠CAB=45°,
    同理,CQ⊥DF,∠CDF=45°,
    ∴∠CQD=∠CMA=90°,
    ∠CDF=∠CAB=45°,
    ∴△CQD∽△CMA,
    ∴CQCM=CDCA,
    ∠QCD=∠MCA,
    ∴∠QCD−∠MCD=∠MCA−∠MCD,
    ∴∠QCM=∠DCA,
    ∵CQCM=CDCA,
    ∴△CQM∽△CDA,
    ∴∠CMQ=∠BMQ=45°,
    ∴MQ为∠CMB的角平分线,
    ∴Q在∠CMB的角平分线上运动,
    根据垂线段最短,当BQ垂直于∠CMB的角平分线时,如图2,
    此时BQ值最小,
    即∠QBM=∠QMB=45°,
    ∴BQ=MQ,
    在Rt△ABC中,AC=BC=42,
    ∴AB=AC2+BC2=2AC=8,
    同理,BM=2BQ,
    ∵BM=12BC=4,
    ∴BQ=22,
    故选:B.
    方法二:解:如图3,∵四边形CDEF为正方形,
    ∴∠DCF=∠ACB=90°,CD=CF,
    ∴∠ACD=∠BCF,
    在△ACD与△BCF中,
    AC=BC∠ACD=∠BCFCD=CF,
    ∴△ACD≌△BCF(SAS),
    ∴∠CAD=∠CBF=45°,
    ∴∠FBD=∠CBF+∠CBA=90°,
    ∴△FBD为直角三角形,
    ∵Q为FD的中点,
    ∴BQ=12DF,
    当DF越小时,BQ越小,
    ∵DF=CD2+CF2=2CD,
    同理,AB=2AC=8,
    ∴当CD越小时,DF越小,
    当CD⊥AB时,此时CD=12AB=4时,DF取得最小值42,
    BQ取得最小值22,
    故选:B.
    方法一:旋转相似必成对,先证△CQD∽△CMA,两者是旋转相似,再由此可以证明△CQM∽△CDA,所以∠CMQ=∠CAD=45°,得到MQ为∠CMB的角平分线,Q在这条角平分线上运动,根据垂线段最短,当BQ垂直于此条角平分线时,BQ最小,即可解决.
    方法二:先证明△ACD≌△BCF,得到∠CBF=45°,可以证明△FBD是直角三角形,所以BQ=12DF,又利用勾股定理,得到DF=2CD,所以当CD最小时,BQ最小,利用垂线段最短,当CD⊥AB时,BQ取得最小值,即可解决.
    此题考查了线段最值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手拉手模型的全等三角形,垂线段最短,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等,题目中△ACD≌△BCF,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点D,E分别是AB,BC的中点.
    ∴DE是△ABC的中位线,
    ∴DE//AC,DE=12AC.
    又∵EF=DE,
    ∴AC=DF.
    ∴四边形ADFC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故①代表:中位线,②代表:DE//AC,③代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故选:D.
    先证DE是△ABC的中位线,得DE//AC,DE=12AC.再证AC=DF,然后由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证出DE//AC,DE=12AC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B

    【解析】解:如图,
    ∵D为AB中点,∠AFB=90°,AB=5,
    ∴DF=12AB=2.5,
    ∵DE是△ABC的中位线,BC=8,
    ∴DE=4,
    ∴EF=4−2.5=1.5,
    故选:B.
    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DF=12AB,再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DE=4,进而可得答案.
    此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12.【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找到规律:第n个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2n−1.根据已知条件,首先可知各三角形都相似,然后根据题意可得规律:第n个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2n−1,又由△ABC周长为1,即可求得第2012个三角形的周长. 
    【解答】
    解:∵连接△ABC三边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形,
    ∴新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的三边的比值为12,
    ∴它们相似,且相似比为12,面积比为14
    同理:第三个三角形与第二个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2,
    即第三个三角形与第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比为:142,
    以此类推:第2013个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面积比为142012,
    ∵△ABC周长为1,
    ∴第2013个三角形的面积为142012.
    故选D.
      
    13.【答案】8

    【解析】解:∵EF是△ABC的中位线,
    ∴EF//BC,BC=2EF,
    ∴∠EDB=∠DBC,
    ∵BD平分∠EBC,
    ∴∠EBD=∠DBC,
    ∴∠EDB=∠EBD,
    ∴EB=ED=3,
    ∵DF=1,
    ∴EF=ED+DF=3+1=4,
    ∴BC=8,
    故答案为8.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E=3,可得EF=4,再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决问题即可.
    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4.【答案】2.5或10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折叠中的对应关系.
    在Rt△ACB中,根据勾股定理可求AB的长,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QD=BD,QP=BP,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DE=12AC,BD=12AB,BE=12BC,再在Rt△QEP中,根据勾股定理可求QP,继而可求得答案.
    【解答】
    解:在Rt△ACB中,∠C=90°,AC=6,BC=8,
    AB=62+82=10,
    如图,由折叠的性质可得QD=BD,QP=BP,
    又∵QD⊥BC,
    ∴DQ//AC,
    ∵D是AB的中点,
    ∴DE=12AC=3,BD=12AB=5,BE=12BC=4,

    ①当点P在DE右侧时,
    ∴QE=5−3=2,
    在Rt△QEP中,QP2=(4−BP)2+QE2,
    即QP2=(4−QP)2+22,
    解得QP=2.5,
    则BP=2.5.
    ②当点P在DE左侧时,同①知,BP=10,
    故答案为2.5或10.  
    15.【答案】13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BD并去BD的中点M.连BD,取BD得中点M,连接ME、MF,再由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得EM=12AB=2,且EM//AB,MF=12DC=3,且MF//CD,后证明∠EMF=90°,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解答】
    解:连BD,取BD得中点M,连接ME,MF

    ∵E为AD的中点,
    ∴EM为△ABD的中位线,
    ∴EM=12AB=12×4=2,且EM//AB
    ∴∠MEF=∠H
    同理:
    ∵F为BC的中点,
    ∴MF为△BDC的中位线,
    ∴MF=12DC=12×6=3,且MF//CD
    ∴∠MFE=∠CGF
    ∵∠BHF与∠CGF互余,
    ∴∠BHF+∠CGF=90°
    ∴∠MEF+∠MFE=90°
    ∴∠EMF=180°−∠MEF−∠MFE=90°
    ∴EF=22+32=13.
    故答案为13.  
    16.【答案】16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三角形的重心,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利用平行线分线段长比例定理得到AFFD=AEEC=1,即AF=FD,所以EF为△ADC的中位线,则EF=12CD=12BD,再利用EF//BD得到FGDG=EFBD=12,所以DG=2FG,然后得到AD与FG的关系,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
    解:∵△ABC的两条中线AD,BE交于点G,
    ∴BD=CD,AE=CE,AGGD=2
    ∵EF//CD,
    ∴AFFD=AEEC=1,即AF=FD,
    ∴EF为△ADC的中位线,
    ∴EF=12CD,
    ∴EF=12BD,
    ∵EF//BD,
    ∴FGDG=EFBD=12,
    ∴DG=2FG
    ∴FD=3FG,
    ∴AD=2FD=6FG.
    ∴FGAD=16
    故答案为16.  
    17.【答案】32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延长BC至M,使CM=CA,连接AM,作CN⊥AM于N,根据题意得到ME=EB,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DE=12AM,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CN,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N,计算即可.
    【解答】
    解:延长BC至M,使CM=CA,连接AM,作CN⊥AM于N,

    ∵DE平分△ABC的周长,
    ∴ME=EB,又AD=DB,
    ∴DE=12AM,DE//AM,
    ∵∠ACB=60°,
    ∴∠ACM=120°,
    ∵CM=CA,
    ∴∠ACN=60°,AN=MN,
    ∴CN=12AC=12,AN=AC2−CN2=12−122=32,
    ∴AM=3,
    ∴DE=32,
    故答案为32.  
    18.【答案】(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OA=OC,OB=OD,
    ∵E,F为OB,OD的中点,
    ∴OE=OF,
    ∴AC与EF互相平分,
    ∴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
    (2)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O=CO,BO=DO,
    ∵AC=8,
    ∴AO=4,
    ∵AB=6,AC⊥AB,
    ∴BO=AB2+AO2=62+42=213,
    ∴BD=2BO=413.

    【解析】(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与BD互相平分,OA=OC,OB=OD,又E,F为OB,OD的中点,所以OE=OF,所以AC与EF互相平分,所以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
    (2)首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O=CO,BO=DO,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BO的长,进而可得BD的长.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关键是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

    19.【答案】(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B//CD,OB=OD,OA=OC,
    ∴∠ABE=∠CDF,
    ∵点E,F分别为OB,OD的中点,
    ∴BE=12OB,DF=12OD,
    ∴BE=DF,
    在△ABE和△CDF中,
    AB=CD∠ABE=∠CDFBE=DF,
    ∴△ABE≌△CDF(SAS);
    (2)解:当AC=2AB时,四边形EGCF是矩形;理由如下:
    ∵AC=2OA,AC=2AB,
    ∴AB=OA,
    ∵E是OB的中点,
    ∴AG⊥OB,
    ∴∠OEG=90°,
    同理:CF⊥OD,
    ∴AG//CF,
    ∴EG//CF,
    由(1)得:△ABE≌△CDF,
    ∴AE=CF,
    ∵EG=AE,
    ∴EG=CF,
    ∴四边形EGCF是平行四边形,
    ∵∠OEG=90°,
    ∴四边形EGCF是矩形.

    【解析】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B=CD,AB//CD,OB=OD,OA=OC,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BE=∠CDF,证出BE=DF,由SAS证明△ABE≌△CDF即可;
    (2)证出AB=OA,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G⊥OB,∠OEG=90°,同理:CF⊥OD,得出EG//CF,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出OE//CG,EF//CG,得出四边形EGCF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出结论.

    20.【答案】(1)证明:∵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
    ∴AB//DE,AB=ED,
    ∵DC=ED,
    ∴DC=AB,DC//AB,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DE⊥AD,
    ∴∠ADC=90∘,
    ∴四边形ABCD是矩形;
    (2)解:过O作OF⊥CD于F,

    ∵四边形ABCD是矩形,AD=4,AB=2,
    ∴DE=CD=AB=2,AD=BC=4,AC=BD,AO=OC,BO=DO,
    ∴OD=OC,
    ∵OF⊥CD,
    ∴DF=CF=12CD=12×2=1,
    ∴OF=12BC=12×4=2,EF=DE+DF=2+1=3,
    ∴OE=EF2+OF2=32+22=13.

    【解析】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能熟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是解此题的关键.
    (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B//DE,AB=ED,求出DC=AB,DC//AB,再根据矩形的判定得出即可;
    (2)过O作OF⊥CD于F,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DE=AB,求出AB=DC=2,求出DF,求出OF,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E即可.

    21.【答案】(1)证明:∵D,E,F分别是AB,BC,AC的中点,
    ∴DF//BC,EF//AB,
    ∴DF//BE,EF//BD,
    ∴四边形BEFD是平行四边形;
    (2)解:∵∠AFB=90°,D是AB的中点,AB=6,
    ∴DF=DB=DA=12AB=3,
    ∵四边形BEFD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BEFD是菱形,
    ∵DB=3,
    ∴四边形BEFD的周长为12.

    【解析】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菱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得到DF//BC,EF//AB,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2)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F=DB=DA=12AB=3,推出四边形BEFD是菱形,于是得到结论.

    22.【答案】解:(1)如图①中,连接EF.

    ∵AE=EC,AF=FB,
    ∴EF//BC,EF=12BC,
    ∴EFBC=PFPC=PEEB=12,
    ∴PE=13BE=3,PF=13CF=2,
    ∵BE⊥CF,
    ∴∠EPF=90°,
    ∴EF=PE2+PF2=13.

    (2)结论:△ABC是“中垂三角形”.
    理由:如图③中,延长PD到M,使得DM=PD,连接BM,CM.

    ∵PD=DM,BD=DC,
    ∴四边形PBMC是平行四边形,
    ∴PB=CM,
    由题意PB=23BE=203,PD=DM=13AD=2,PC=23CF=163,
    ∴PM=4,
    ∵PM2+PC2=42+(163)2=4009,CM2=4009,
    ∴CM2=PM2+PC2,
    ∴∠CPD=90°,
    ∴CF⊥AD,
    ∴△ABC是“中垂三角形”.

    【解析】(1)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以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求出PE,PF即可解决问题.
    (2)结论:△ABC是“中垂三角形”.如图③中,延长PD到M,使得DM=PD,连接BM,CM.求出PM,CM,PC,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即可.
    本题考查三角形的重心,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平行四边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3.【答案】解:(1)∵点G是△ABC的重心,
    ∴点E和点D分别是AB和BC的中点,
    ∴DE是△ABC的中位线,
    ∴DE//AC;
    (2)由(1)知DE是△ABC的中位线,
    ∴DE=12AC,DE//AC,
    ∴△DEG∽△ACG,
    ∴DEAC=DGAG,
    ∴DGAG=12,
    ∴DGAD=13,
    ∴DG=13AD,
    ∵AD=6,
    ∴GD=2.

    【解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的重心、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与性质等内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1)根据题意,可以得到DE是△ABC的中位线,从而可以得到DE//AC;
    (2)由(1)知DE是△ABC的中位线,可得DE=12AC,DE//AC,进而得到△DEG∽△ACG,即可得到DG和AG的比值,从而可以得到DG和AD的比值,然后即可得到结果.

    相关试卷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3.4 中位线优秀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3.4 中位线优秀习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3.4 中位线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3.4 中位线课时作业,共4页。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3.4 中位线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3.4 中位线课时训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3.4中位线 同步练习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