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3.4 中位线导学案
展开课前知识管理
1、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如图1.在△ABC中,点E,F分别是AB、AC的中点,则线段EF就是△ABC的一条中位线.
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用符号语言表述为:如图,在△ABC中,点E,F分别是AB、AC的中点,则EF∥BC,并且.
名师导学互动
典例精析:
知识点1:用三角形中位线判断四边形形状
例1、在梯形ABCD中,AD∥BC,AB=CD,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是( )
(A)等腰梯形 (B)矩形 (C)菱形 (D)正方形
【解题思路】因为梯形ABCD中,AD∥BC,AB=CD,所以梯形为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对角线长相等,即AC=BD,而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知EF与HG都平行且等于AC的一半,同理,EH和FG都平行且等于BG的一半,所以EF=FG=GH=HE,所以四边形为菱形.
【解】选C.
【方法归纳】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和中点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为:
对应练习:顺次连结等腰梯形四边中点得到一个四边形,再顺次连结所得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图形是 .
答案:矩形.
知识点2:利用三角形中位线计算
例2、如图,在等腰梯形中,,,,相交于点,且,顺次连结等腰梯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的周长是( )
A.24 B.20 C.16 D.12
【解题思路】过D作FD∥AC交BC的延长线交于E,由已知条件易知是等边三角形,而四边形ACED为平行四边形,易得AC=BD=BE=DE=AD+BC=8,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所以顺次连结等腰梯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的周长为16.
【解】选C.
【方法归纳】梯形中常见的辅助线常有平移一腰,作底边上的高线,平移一条对角线,延长两腰等方法.通过辅助线将梯形转化为特殊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矩形等以便找出等量关系.
对应练习:如图所示,EF是△ABC的中位线,BD平分交EF于D,若ED=2,则EB=________________.
答案:2
知识点3: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说明角相等
例3、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E、F分别是AD、BC的中点,BA、FE的延长线相交于点M,CD、FE的延长线相交于点N.试说明:∠AME=∠DNE.
【解题思路】因E、F分别是AD、BC的中点,可考虑连结BD,构造出中位线.
【解】连结BD,取BD的中点O,连结OE、OF.易得EO=AB,且EO∥AB,FO=CD,且FO∥CD. ∴∠OEF=∠AME,∠OFE=∠DNE.
又因为AB=CD,∴EO=FO,∴∠OEF=∠OFE,∴∠AME=∠DNE.
【方法归纳】要善于利用点构造“中位线”研究相关问题,一般是由“中点”联想到“中位线”,多数情况下这个想法是行得通的.
对应练习:如图所示,在△ABC中,AC=5,中线AD=4,则AB边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4: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线段相等
例4、如图所示,在△ABC中,D、E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D=CE,M,N分别是BE、CD的中点,过M、N的直线交AB于P,交AC于点Q.求证:AP=AQ.
【解题思路】欲证AP=AQ,可考虑证明.根据题设条件,可取BC的中点F,连结FM,FN,(如图3)则MF、NF分别是△BCE和△BCD的中位线.利用BD=CE易证FM=FN,从而,由平行线的性质可知,于是成立,进而结论成立.
【解】证明:取BC的中点F,连结FM,FN,由条件知:MF、NF分别是△BCE和△BCD的中位线,∴FM∥AC,FN∥BD,,∴.又因为BD=CE,所以 FM=FN。
∴,所以,所以 AP=AQ.
【方法归纳】若已知条件中有中点,常取某一边中点,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运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得到某些线段相等或角相等.
对应练习: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且AC=BD,E、F分别是AD、BC的中点,EF分别交AC、BD于点M、N.试说明:OM=ON.
解:取AB的中点P,连结EP、FP.易得EP=BD且EP∥BD,FP=AC且FP∥AC.∴∠DNE=∠PEN,∠CMF=∠PFM,
又∵AC=BD,∴PE=PF,∴∠PEN=∠PFM,∴∠DNE=∠CMF,∴OM=ON.
知识点5:应用中位线定理求面积
例5、如图,在△ABC中,BC>AC,点D在BC上,且DC=AC,∠ACB的平分线CF交AD于F,点E是AB的中点,连结EF,若四边形BDFE的面积为6,求△ABD的面积.
【解题思路】由题意,易得EF∥BD ,,并推出 △AEF∽△ABD ,,即 ,从而可求出△ABD的面积.
【解】,∴ .又∵ ,∴ CF是△ACD的中线,∴ 点F是AD的中点.∵ 点E是AB的中点,∴ EF∥BD, ∴ △AEF∽△ABD,, ,∵,∴ ,∴ ,即 的面积为8.
【方法归纳】在运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这一性质时,同样要注意是对应三角形的面积比.不要犯由EF︰BD=1︰2, 得S△AEF︰S△ABD =1︰2,或S△AEF︰S四边形BDFE =1︰2,之类的错误.
对应练习:已知,如图,△ABC的中线AD、BE交于点G.试说明:S△ABG=S四边形CEGD.
解:连结DE,易得DE∥AB,∴S△ABE=S△ABD.
又因为A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线,∴S△ABD=S△ACD,∴S△ABE=S△ACD.∴S△ABE-S△AEG=S△ACD-S△AEG,即S△ABG=S四边形CEGD.
易错警示
例6、已知等腰△ABC中,∠C=90°,AB=10,D、E分别是AB、AC的中点,求DE的长.
错解:由已知可得,DE是△ABC的中位线,所以DE=AB=5.
错因分析:DE是△ABC的中位线没错,但中位线DE的第三边却不是AB,而是BC,造成错解的原因是对中位线定理中的“第三边”理解不透.
正解:由已知可得:BC=AB÷=5,因此DE=BC=.
课堂练习评测
考点1:三角形中位线
1、如图,△ABC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则下列结论:①BC=2DE;②△ADE∽△ABC;③.其中正确的有熊方亮考分类\2010中考精品wrd模板批量转换器\2010精品分类汇编(7月16)\123456\黄刚
中德鹏
( )
(A)3个 (B)2个 (C)1个 (D)0个
2、如图,AD是ΔABC的中线,∠ADC=45°,把ΔADC沿AD 对折,点C落在点C′的位置,则BC′与BC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3、如图,是的中位线,cm,cm,则 cm,梯形的周长为 cm.
课后作业练习
【基础过关】
1.连结三角形___________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三角形的中位线______于第三边,并且等于_______.
3.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有_________条.
4.如图(1)所示,EF是△ABC的中位线,若BC=8cm,则EF=_______cm.
(1) (2) (3) (4)
5.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cm,5cm,6cm,则连结三边中点所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cm.
6.在Rt△ABC中,∠C=90°,AC=5,BC=12,则连结两条直角边中点的线段长为_______.
7.若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长分别为2cm,3cm,4cm,则原三角形的周长为( )
A.4.5cm B.18cm C.9cm D.36cm
8.如图(2)所示,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聪想用绳子测量A,B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一位同学帮他想了一个主意: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B的点C,找到AC,BC的中点D,E,并且测出DE的长为10m,则A,B间的距离为( )
A.15m B.25m C.30m D.20m
9.已知△ABC的周长为1,连结△ABC的三边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形,再连结第二个三角形的三边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依此类推,第2007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A.
10.如图(3)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R,P分别是DC,BC上的点,E,F分别是AP,RP的中点,当点P在BC上从点B向点C移动而点R不动时, 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 B.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少
C.线段EF的长不变 D.线段EF的长不能确定
11.如图(4),在△ABC中,E,D,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AB=6,AC=4,则四边形AEDF的周长是( )
A.10 B.20 C.30 D.40
【应用拓展】
12.如图所示,□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E=EB,求证:OE∥BC.
13.如图所示,在△ABC中,点D在BC上且CD=CA,CF平分∠ACB,AE=EB,求证:EF=BD.
14.如图所示,已知在□ABCD中,E,F分别是AD,BC的中点,求证:MN∥BC.
【综合提高】
15.某厂有一块如图所示的△ABC铁板,根据需要,现要把它加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铁板.要把材料完全利用起来,可怎样加工?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帮助工人师傅把切割的线用虚线画出来,并指出加工后的平行四边形.能否将此三角形铁板加工成长方形?请予以探索.
16、如图所示,在△ABC中,AD是中线,E是AD的中点,F是BE的延长线与AC的交点.试说明AF、FC的关系.
17、如图所示,AE平分∠BAC,BE⊥AE,垂足为E,D为BC的中点,∠BAE=36°,则试求BED的度数.
18、已知:如图①所示,BD、CE分别是△ABC的外角平分线,过点A作AF⊥BD,AG⊥CE,垂足分别为F、G.连结FG,延长AF、AG,与直线BC相交,易证FG=
(AB+BC+AC).若(1)BD、CE分别是△ABC的内角平分线(如图②);(2)BD为△ABC的内角平分线,CE为△ABC的外角平分线(如图③),则在图②、图③两种情况下,线段FG与△ABC三边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对其中的一种情况给予证明.
23.4课堂作业参考答案:
1、A
2、BC′=BC [点拨:因为∠ADC=45°,由轴对称性质可知DC′=DC,∠C′DC=90°.又BD=CD,由勾股定理可知,BC′= BC]
3、4,12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1、两边中点
2、平行,第三边的一半
3、3
4、4
5、7
6、6.5
7、B
8、D
9、C
10、C
11、A
12、由BO=DO和EA=EB得OE是中位线,所以OE∥BC.
13、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FA=FD.又由E是中点,所以EF是中位线,即得结论.
14、提示:证△AEM≌△FBM得ME=MB,同理得NE=NC,于是MN是△EBC的中位线,即得结论.
15、参照图形:
16、取BF的中点G,连结DG,则DG是△BCF的中位线,DG=FC,再证明AF=DG.
17、延长BE交AC于F,则,那么,DE是△BCF的中位线,所以有.
18.解:猜想结果:图②中,FG=(AB+AC-BC);图③中,FG=(BC+AC-AB).
证明图②的结果如下:如图所示,分别延长AG、AF交BC于H、K.
在△ABF和△KBF中,∵∠ABF=∠KBF,BF=BF,∠BFA=∠BFK=90°,∴△ABF≌△KBF(ASA).
∴AF=FK,AB=BK(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同理△ACG≌△HCG.∴AG=GH,AC=HC.∴FG=HK(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又∵HK=BK-BH=AB-(BC-CH)=AB-(BC-AC)=AB+AC-BC,∴FG=(AB+AC-BC).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2.1 中心对称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2.1 中心对称导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要点梳理,典型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3.4 中位线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3.4 中位线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新知预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3.4 中位线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3.4 中位线学案设计,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新知探索,合作交流,知识应用,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