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件、学案及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核舟记教案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核舟记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渲染气氛,认识作者,自主合作学习课文,自我小结,再次演示,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目标
1.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初步认识文言通假现象。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能力目标
1.学习掌握本文运用的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
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文章生动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热情颂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从而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卓越技艺,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运用简洁、周密、生动的语言,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再现“核舟”的形象。
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核舟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性地感受“核舟”的空间位置;通过师生形式多样的朗读等环节,加强对文本的理解;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对文中船头和船尾人物的位置和动作、神态等进行表现,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从而明确文章说明“核舟”的顺序,并且在头脑中立体地感受“核舟”的形象。
教学方法
1.朗读想象法。作为一篇实物说明文,要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核舟各个部分的样子,结合多媒体展示核舟实物,再结合文章对核舟的表述,直到最后在眼前出现它的完整形象。
2.演示再现法。引导学生运用演示法阅读,用自己的演示再现文章中核舟的形象及不同位置的人物姿态和动作,这样做,既熟悉了课文内容,又把握了核舟上各种景物及人物的空间位置,弄清了作者的写作顺序。
3.点评法。文章除了说明外,不乏生动传神的描写。筛选文中写人物情态的语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品味这些生动传神的描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渲染气氛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聪明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永垂不朽、令古今世人瞩目的中华文明。其中有一种手工雕刻艺术,至今令人啧啧称奇,叹为观止,这就是微雕技艺。今天我们学习的明末魏学咿的《核舟记》就是对远在数百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
二、认识作者
作者,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兴)人。散文家。其父魏大中,因弹劾奸党魏忠贤被诬陷下狱,冤死狱中。他痛父奇冤,晨夕号泣,不久悲愤而死。他好学能文,可惜一生短暂,著有《茅檐集》。
三、自主合作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自读,找出文中需要注意读音的字词。
罔(wǎng) 贻(yí) 有奇(jī) 黍(shǔ) 糁(sǎn) 髯(rán) 褶(zhě) 壬(rén) 戌(xū) 篆(zhuàn) 狭(xiá)
2.指导学生朗读(读准每一个字音,注意正确断句,尽量读出感情)
3.同桌交流或在小组内交流,互相指正。
4.随机抽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全班同学在课本上作好标记,最后一起评价。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进行学法指导。
(1)字词句一一落实,尽量做到对应翻译。
(2)尽量翻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
(3)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2.小组合作,结合书下注释、查工具书或者查阅资料将课文逐句翻译一遍。(用笔在书中圈点出不能准确把握的地方)
3.组内交流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若仍不懂,则举手问老师,全班同学一同解决。教师注意点拨。
(三)演示人物。再现情景。
1.小组内分配角色,使用道具,每个小组自行演示船头和船尾人物的位置、动作和神态。 (三人或二人演示,其他同学根据文本内容指挥和调整相应的细节问题)
2.全班推选一个三人小组和一个二人小组,分别在讲台上演示船头和船尾人物的相关位置、动作和神态,全班同学尽力从细节处指导他们,使他们演示得更加形象逼真。
(这一环节的用意是:让学生从兴趣的角度出发去感受和理解文本,并且让学生能够尽快地熟悉文本,理解内容)
四、自我小结。整理积累
学生自我归纳整理本课积累的文言字词和句子,然后投影出示学生的整理情况,教师可以在出示的同时,进行补充和完善。(启发学生养成逐步积累的良好习惯)
1.通假字
为字共三十有四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左手倚一衡木 衡:同“横”,跟地面相平行的(跟“竖直”相对)。
虞山王毅叔远甫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2.词类活用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多髯:名词用作动词,长着很多胡须。
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
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型发髻。
3.重点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各样的事物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很多胡须的是苏东坡。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
(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那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昕烧茶的声音。
(5)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7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
(6)技亦灵怪矣哉:技艺真是奇妙极了!
五、再次演示。试背全文
让学生再次演示第3段和第4段的情形,并让学生根据他们演示的情景试背第3、4段;同时让学生根据第2段的内容,在练习本上试画核舟草图,帮助自己对第2段进行背诵。
六、作业设计: 画出第2、3、4段有关核舟或者人物的图示,在此基础上背诵默写这三段。
第二课时
一、自主合作学习,理清文章结构
(一)师生问答。
1.核舟的雕刻者是谁?哪一个词概括了他雕刻艺术的特点?
明确:王叔远。特点是“奇巧”,下文紧扣“奇巧”说明作品。
2.王叔远手艺的奇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用原文语句回答)
明确:“能以径寸之木,为……各具情态。”
小结:以上句子说明他所用原料体积小,而表现的题材很广,可见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且构思巧妙,技艺高超。
3.文章中写的是他的什么作品?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大苏泛赤壁”。“盖……云”。
4.展示自己课下所搜集的有关苏东坡游览赤壁的故事。
明确:1079年,苏轼被诬以诗诽谤朝廷,下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他以读书游览自娱,表现了旷达的胸襟。l082年,他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矾游玩,并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下文中说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苏轼在游玩中先后见到的景象,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核舟”的题材大概就是由此而来的。
5.这样看来,文章主体部分就是围绕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来进行说明的。那么作者在观赏了这个艺术品之后,有什么感想和评价呢?
明确:“技亦灵怪矣哉”,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二)自我总结
根据以上分析,学生自我总结课文的结构思路。
小组评议,然后推荐佳者在投影中展示。
教师根据学生们对自我总结的评价及修正,进行归纳,板书展示。
第一部分(1段),概述王叔远高超的技艺,点明核舟主题。(总说)
第二部分(2~5段),具体介绍核舟及舟上的全部情形。(分说)
第三部分(6段),在总述核舟概貌的基础上赞美,点明中心。(总说)
二、对文章主体部分的理解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阅读该部分。
1.标出显示作者说明顺序的词语。舟首尾长——中间——船头——舟尾——船背。
标出各方位的雕刻内容。
中间(船舱):箬篷、窗。
正面 船头(游览者):左黄、中苏、右佛印。
舟尾(舟子):楫左右各一人。
背面——船背:刻字。
2.根据以上内容可以知道,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空间顺序:先正面后背面,正面先写中间再写船头、船尾。
3.根据演示再现第2、3、4段的内容,小组合作学习。
第2段:中轩(船舱)
上:箬篷
左右:小窗八扇
启窗:雕栏相望
闭之:右——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左——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第3段:(2~5句,写苏黄;6~7句,写佛印)
苏黄:“执”——拿着手卷;
“抚”——共阅时的亲密动作;
“指”“语”——说明谈论和手卷有关的内容。
对苏黄的刻画和描写,足以表现人物的闲适生活、旷达胸襟。
佛印:袒、露、矫、昂、卧、诎、支、挂、倚。
阅读对佛印的形象描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拘于世俗礼法、一派闲散的世外之人。
第4段:两个舟子,一个悠闲自在,一个神情专注。
4.为什么要这样雕刻呢?
明确:雕刻出的内容是静止的,但泛舟的主题却要给人以动态的感觉。从楫“横卧”及两个舟子的神态可以看出,这样写巧妙地表现了主题,突出了一个“泛”字。
5.小结:作者对核舟的形状和舟上的人物形象进行了细致的描述,说明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赞扬了他的高超技艺,也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伟大成就。
三、语言赏析
1.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2.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3.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学生共同赏析:
第1句写出了佛印和尚的外貌和洒脱不群的神态,一派闲散、超脱尘世之情呼之欲出,与苏黄形成鲜明的对比。第2、3句描写细致入微,惟妙惟肖,一个悠闲自得,一个神情专注,渲染了舟中轻快愉悦的氛围。
四、学生自我归纳写作特点
学生自我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同时小组内交流。
明确:1.以空间为顺序。
2.语言准确、简练、生动。
3.人物描写细致入微。
五、作业设计
自选熟悉的一件物品,运用一定的说明顺序,进行准确、简练、生动的介绍。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核舟记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5),第三部分(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