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1.1数轴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压轴题专项讲练)专题特训(学生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1.1数轴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压轴题专项讲练)专题特训(学生版+解析)第1页
    人教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1.1数轴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压轴题专项讲练)专题特训(学生版+解析)第2页
    人教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1.1数轴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压轴题专项讲练)专题特训(学生版+解析)第3页
    还剩4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1.1 正数和负数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1.1 正数和负数同步测试题,共5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数轴的概念与画法,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之间的关系,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形结合思想: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实现数形结合。
    知识点总结
    一、数轴的概念与画法
    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数轴的画法:①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②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
    ③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用类似的方法依次表示-1,-2,-3,…….
    二、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之间的关系
    1.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点来表示,也可以说每个有理数都对应数轴上的一点;
    2.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三、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或表示数轴上表示a的点和表示b的点的距离。
    典例分析

    【典例1】已知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表示为a−b,比如式子x−3表示有理数x的点与表示数3的点之间的距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a表示一个有理数,a−1=3,则a=______.
    (2)若a表示一个有理数,a+1+a−2的最小值=_____.
    (3)在一工厂流水线上依次排列了n个工作台(工作台在同一直线上),第1个工作台安排了2名工人,其他每个工作台安排了1名工人,现在要在流水线上设置一个工具台,以方便这n+1名工人从工作台到工具台拿取工具,为了让工人们拿取工具所走路程之和最短,请直接说出工具台设置在什么位置.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运用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分析问题.
    (1)根据题意,由数轴上与表示有理数1的点之间的距离为3的点的位置,即可获得答案;
    (2)根据题意,可知a+1表示有理数a的点与表示有理数−1的点之间的距离,a−2表示有理数a的点与表示有理数2的点之间的距离,作出图形,分情况讨论,即可获得答案;
    (3)分别分析计算当有2个、3个、4个、5个、6个工作台时,工具台应放置的位置,找出规律,即可获得答案.
    【解题过程】
    (1)解:根据题意,a−1表示有理数a的点与表示有理数1的点之间的距离,
    如下图,
    若a−1=3,
    ∵数轴上与表示有理数1的点的距离为3的点有两个,分别为表示有理数−2的点和表示有理数4的点,
    ∴a=−2或4;
    故答案为:−2或4;
    (2)∵a+1=a−(−1),
    ∴a+1表示有理数a的点与表示有理数−1的点之间的距离,
    又∵a−2表示有理数a的点与表示有理数2的点之间的距离,
    ∴当表示有理数a的点在表示有理数−1的点左侧时,如下图,
    此时a+1+a−2>3,
    当表示有理数a的点与表示有理数−1的点重合时,如下图,
    此时a+1+a−2=3,
    当表示有理数a的点在表示有理数−1的点与表示有理数2的点中间时,如下图,
    此时a+1+a−2=3,
    当表示有理数a的点与表示有理数2的点重合时,如下图,
    此时a+1+a−2=3,
    当表示有理数a的点在表示有理数2的点右侧时,如下图,
    此时a+1+a−2>3.
    综上所述,a+1+a−2的最小值=3.
    故答案为:3;
    (3)①如下图,当流水线上排列了2个工作台时,
    工具台可设置在第1个工作台处,此时工人们拿取工具所走路程之和最短,为1;
    ②如下图,当流水线上排列了3个工作台时,
    工具台可设置在第1个工作台与第2个工作台之间任何位置(包括第1个和第2个工作台的位置),此时工人们拿取工具所走路程之和最短,为3;
    ③如下图,当流水线上排列了4个工作台时,
    工具台可设置在第2个工作台处,此时工人们拿取工具所走路程之和最短,为5;
    ④如下图,当流水线上排列了5个工作台时,
    工具台可设置在第2个工作台与第3个工作台之间任何位置(包括第2个和第3个工作台的位置),此时工人们拿取工具所走路程之和最短,为8;
    ⑤如下图,当流水线上排列了6个工作台时,
    工具台可设置在第3个工作台处,此时工人们拿取工具所走路程之和最短,为11;
    ……;
    综上所述,当n为偶数时,工作台可设置在第n2个工作台处;当n为奇数时,工作台可设置在第n−12个和第n+12个工作台之间任何位置(包括第n−12个和第n+12个工作台的位置).
    学霸必刷
    1.(23-24七年级上·甘肃张掖·阶段练习)点A、B、C在同一条数轴上,其中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3、1,若BC=2,则AC等于( )
    A.6B.2C.3或6D.2或6
    2.(2024七年级·全国·竞赛)如图,数轴上标出若干个点,每相邻两点相距12个单位,点A、B、C、D对应的数分别是a、b、c、d,且d−2c=5,那么数轴上的原点应是( ).
    A.点AB.点B C.点C D.点D
    3.(23-24七年级上·陕西渭南·期末)如图,已知点A,B(点A在点B的左边)分别表示数1,−2x+3,若数轴上表示数字5的点C到A和B的距离相等,则x的值为 .

    4.(23-24七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一把刻度尺的部分在数轴上的位置摆放如图所示,若刻度尺上的刻度“4cm”和“1cm”分别对应数轴上的0和2,现将该刻度尺沿数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则刻度尺上6.1cm对应数轴上的数为 .

    5.(22-23七年级上·江西宜春·期中)在数轴上有P,M,N三点,点P在点M左侧,M,N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1,−8,点P到与点M,N其中一点距离等于点P到另一点距离的2倍,则满足条件的点P所表示的数是 .
    6.(24-25七年级上·全国·随堂练习)定义: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在数轴上随意画出一条长为2020cm的线段AB.
    (1)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求盖住的整点的个数;
    (2)若将数轴的单位长度改为2cm,求盖住的整点的个数.
    7.(23-24七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已知在纸面上有一数轴(如图),折叠纸面,若数轴上数1表示的点与数−1表示的点重合,则数轴上数−2表示的点与数2表示的点重合,根据你对上述内容的理解,解答下列问题:

    若数轴上数−4表示的点与数0表示的点重合.
    (1)则数轴上数3表示的点与数___________表示的点重合;
    (2)若点A到原点的距离是5个单位长度,并且A,B两点经折叠后重合,求B点表示的数;
    (3)若数轴上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22,并且M,N两点经折叠后重合,如果M点表示的数比N点表示的数大,直接写出M点,N点表示的数.
    8.(23-24七年级上·吉林长春·阶段练习)如图,数轴上的单位长度为1,A、B两点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
    (1)点A表示的数是______,点B表示的数______.
    (2)数轴上一个动点P先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到达点M,若点M表示的数是1,则点P所表示的数是______.
    (3)在数轴上,点O为坐标原点,若点A、点B分别以2个单位长度/秒和0.5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当两点同时运动时,设运动时间为t秒t>0.
    ①点A表示的数为______;点B表示的数为______.(用含t的式子表示)
    ②当t为何值时,点A、点B、点O三点之间恰好有一个点到其他两个点的距离相等?
    9.(23-24七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综合与与实践:
    数学活动课上,老师拿出两个单位长度不同的数轴甲和数轴乙模型,如图①,当两个数轴的原点对齐时,数轴甲上表示2的点与数轴乙上表示3的点恰好对齐.

    思考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①中,数轴乙上表示15的点与数轴甲上表示 的点对齐;
    (2)将图①中的数轴乙向左移动,使得数轴乙的原点与数轴甲表示−2的点对齐,如图②,

    此时数轴甲上表示6的点与数轴乙上表示 的点对齐,数轴乙上距离原点18个单位长度的点与数轴甲上表示 的点对齐;
    (3)若数轴甲上表示n+2的点与数轴乙上表示3m的点对齐,数轴乙上距离原点3m+12(m>0)个单位长度的点记作点P,数轴甲上与点P对齐的点记作点Q,求点Q表示的数.
    10.(23-24七年级上·福建龙岩·阶段练习)阅读下面材料:如图,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表示为a−b.

    根据阅读材料与你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数轴上表示8与−2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
    (2)若x+5=3,则x=______;若x−1=x+3,则x=______.
    (3)x−1+x+3表示数轴上有理数x所对的点到1和−3所对的两点距离之和.请你画出数轴,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x,使得x−1+x+3=4.
    (4)若x表示一个有理数,则x+504+x−1011有最小值吗?若有,请直接写出最小值.若没有,说出理由.
    11.(23-24七年级上·福建三明·期中)已知数轴上有A、B、C三个点,分别表示有理数−24、−10、10,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若用PA,PB,PC分别表示点P与点A、点B、点C的距离,试回答以下问题.

    (1)当点P运动10秒时,PA=______,PB=______,PC=______;
    (2)当点P运动了t秒时,请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到点A、点B、点C的距离:PA=______,PB=______,PC=______;
    (3)经过几秒后,点P到点A、点C的距离相等?此时点P表示的数是多少?
    (4)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从A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C点运动,Q点到达C点后,再立即以同样速度返回,运动到终点A.在点Q开始运动后,P、Q两点之间的距离能否为4个单位长度?如果能,请直接写出点P表示的数;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12.(23-24七年级上·江苏扬州·阶段练习)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在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回答下列问题:
    (1)数轴上表示2和10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 ,数轴上表示2和−10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 .
    (2)数轴上表示x和−2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______ .
    (3)若x表示一个有理数,x−1+x+2=5,则x= ______ .
    (4)若x表示一个有理数,则x−1+x+2的最小值= ______ .
    (5)若x表示一个有理数,则x−1−x−2023的最大值= ______ .
    13.(23-24七年级上·福建三明·阶段练习)数轴上有A,B,C 三点,给出如下定义:若其中一个点与其它两个点的距离恰好满足2倍的数量关系,则称该点是其它两个点的“关联点”.
    例:如图1所示,数轴上点A,B,C 所表示的数分别为1,3,4,因为AB=3−1=2,BC=4−3=1,AB=2BC,所以称点B 是点A,C的“关联点”.

    图1
    (1)如图2所示,点A表示数−2,点B 表示数1,下列各数2,4,6所对应的点分别是C1,C2,C3其中是点A,B 的“关联点”的是 ;

    图2
    (2)如图3所示,点A 表示数−10,点B 表示数15,P 为数轴上一个动点:
    ①若点P 在点B 的左侧,且P 是点A,B 的“关联点”,求此时点P 表示的数;
    ②若点P 在点B 的右侧,点P,A,B 中,有一个点恰好是其它两个点的“关联点”, 请求出此时点P 表示的数.

    图3
    14.(23-24七年级上·江苏苏州·阶段练习)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例如,代数式|x−2|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x所对应的点与2所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因为|x+1|=|x−(−1)|,所以|x+1|的几何意义就是数轴上x所对应的点与−1所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
    (ⅰ)发现问题:代数式|x+1+x−2|的最小值是多少?
    (ⅱ)探究问题:如图,点A、B、P分别表示数−1、2、x,AB=3,
    ∵|x+1+x−2|的几何意义是线段PA与PB的长度之和,
    ∴当点P在线段AB上时,PA+PB=3,当点P在点A的左侧或点B的右侧时,PA+PB>3,
    ∴|x+1+x−2|的最小值是3,

    请你根据上述自学材料,探究解决下列问题:

    解决问题:
    (1)直接写出式子|x−3+x+2|的最小值是 ;
    (2)当a为何值时,代数式|x+a+x−4|的最小值是2;
    (3)式子x+3+x−1+x−5的最小值是 .
    15.(23-24七年级上·吉林·期末)【背景知识】数轴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利用数轴可以将数与形完美地结合.研究数轴我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规律:若数轴上点A,点B表示的数分别为a,b,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a+b2.
    【问题情境】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4,点B表示的数为6,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终点B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Q到达A点后,再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B点,当点P到达终点后,P,Q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
    【综合运用】
    (1)填空:A,B两点间的距离AB=________,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________;
    (2)当t为何值时,P,Q两点间距离为3;
    (3)若点M为AQ的中点,点N为BP的中点,当点Q到达A点之前,在运动过程中,探索线段MN和AP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16.(23-24七年级上·陕西西安·期中)数轴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利用数轴可以将数与形完美结合.研究数轴我们可发现许多重要的规律:
    ①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般地,若点A、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为a,b,那么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记作AB=a−b,3−1则表示数3和1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又如3+1=3−−1,所以3+1表示数3和−1在数轴上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②若数轴上点A、点B表示的数分别为a、b,那么线段AB的中点M表示的数为a+b2.
    请借用数轴和以上规律解决下列问题:
    如图,已知数轴上有A、B两点,分别表示的数为−10,6,点P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Q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从点B出发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当一个点到达终点,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
    (1)A、B两点的距离为______个单位长度;线段AB的中点M所表示的数为______;
    (2)点P运动t秒后所在位置的点表示的数为______;点Q运动t秒后所在位置的点表示的数为______.(用含t的式子表示)
    (3)P、Q两点经过多少秒会相距5个单位长度?
    (4)在点P、Q运动过程中,O、P、Q三点有一点恰好是以另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时,直接写出此时t的值.
    17.(23-24七年级上·辽宁鞍山·阶段练习)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在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数a、b.A、B两点间的距离可以用符号AB表示,利用有理数减法和绝对值可以计算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
    例如:当a=2,b=5时,AB=5−2=3;
    当a=2,b=−5时,AB=|−5−2|=7;
    当a=−2,b=−5时,AB=−5−(−2)=3.
    综合上述过程,发现点A、B之间的距离AB=b−a(也可以表示为a−b).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数a和−2的两点间距离是6,则a=_________;
    (2)如果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位于−4和3之间,则a+4+a−3=_________;
    (3)代数式a−1+a−2+a−3的最小值是多少?
    (4)如图,若点A、B、C、D在数轴上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a、b、c、d,则式子a−x+x+b+x−c+x+d的最小值为_________(用含有a、b、c、d的式子表示结果).

    18.(23-24七年级上·重庆南岸·期中)阅读:已知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a−b.理解与实践:
    (1)数轴上点P代表的数是x,数轴上表示9的点到点P之间的距离是______(用含x的式子表示);
    (2)x+7可表示为点P到表示数______的距离;若x+7=3,则x=______;
    (3)代数式x−2+x+6的最小值是______;
    (4)若x+2+x−1y−3+y+2=15,则xy的最大值是______.
    拓展与延伸:
    数轴上三个不重合的点M,N,P,若M,N,P三个点中,其中一点到另外两点的距离恰好满足2倍的数量关系时,我们称这个点是其他两个点的“倍分点”.已知点M代表的数是−5,点N代表的数是13,若点P是其他两个点的“倍分点”,求此时点P表示的数.
    19.(22-23七年级上·湖南怀化·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知道a的几何意义是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a−0也就是表示数a与数0的两点之间的距离,a−b表示数轴上表示数a与数b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例1.已知x=2,求x的值.
    解: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为2的点对应数是为−2和2,即x的值为−2和2.
    例2.已知x−1=2,求x的值.
    解:在数轴上与1的距离为2的点对应数为3和−1,即x的值为3和−1.
    依照阅读材料的解法,完成下列各题:
    (1)若x=3,则x=________,若x+2=4,则x=________;
    (2)x+1+x−2的最小值是________,若x+1+x−2=5,则x=________;
    (3)代数式x+11+x−3+x−5的最小值为________;
    (4)求代数式x−1+x−2+x−3+⋅⋅⋅+x−100的最小值.
    20.(23-24七年级上·江苏盐城·阶段练习)我们知道,a可以理解为a−0,它表示: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这是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进一步地,数轴上的两个点A,B,分别用数a,b表示,那么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AB=a−b,反过来,式子a−b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和表示数b的点之间的距离.
    (1)利用此结论,回答以下问题:
    ①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 ,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 .
    ②数轴上表示x和−1的两点A和B之间的距离是______ ,如果AB=2,那么x为______ .
    (2)探索规律:
    ①当x−1+x−2有最小值是______ .
    ②当x−1+x−2+x−3有最小值是______ .
    ③当x−1+x−2+x−3+x−4有最小值是______ .
    (3)规律应用:
    工厂加工车间工作流水线上依次间隔2米排着9个工作台A、B、C、D、E、F、G、H、I,一只配件箱应该放在工作台______ 处,能使工作台上的工作人员取配件所走的路程最短,最短路程是______ 米.
    (4)知识迁移:
    x+4−x−5最大值是______ ,最小值是______ .
    专题1.1 数轴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实现数形结合。
    知识点总结
    一、数轴的概念与画法
    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数轴的画法:①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②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
    ③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用类似的方法依次表示-1,-2,-3,…….
    二、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之间的关系
    1.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点来表示,也可以说每个有理数都对应数轴上的一点;
    2.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三、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或表示数轴上表示a的点和表示b的点的距离。
    典例分析

    【典例1】已知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表示为a−b,比如式子x−3表示有理数x的点与表示数3的点之间的距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a表示一个有理数,a−1=3,则a=______.
    (2)若a表示一个有理数,a+1+a−2的最小值=_____.
    (3)在一工厂流水线上依次排列了n个工作台(工作台在同一直线上),第1个工作台安排了2名工人,其他每个工作台安排了1名工人,现在要在流水线上设置一个工具台,以方便这n+1名工人从工作台到工具台拿取工具,为了让工人们拿取工具所走路程之和最短,请直接说出工具台设置在什么位置.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以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运用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分析问题.
    (1)根据题意,由数轴上与表示有理数1的点之间的距离为3的点的位置,即可获得答案;
    (2)根据题意,可知a+1表示有理数a的点与表示有理数−1的点之间的距离,a−2表示有理数a的点与表示有理数2的点之间的距离,作出图形,分情况讨论,即可获得答案;
    (3)分别分析计算当有2个、3个、4个、5个、6个工作台时,工具台应放置的位置,找出规律,即可获得答案.
    【解题过程】
    (1)解:根据题意,a−1表示有理数a的点与表示有理数1的点之间的距离,
    如下图,
    若a−1=3,
    ∵数轴上与表示有理数1的点的距离为3的点有两个,分别为表示有理数−2的点和表示有理数4的点,
    ∴a=−2或4;
    故答案为:−2或4;
    (2)∵a+1=a−(−1),
    ∴a+1表示有理数a的点与表示有理数−1的点之间的距离,
    又∵a−2表示有理数a的点与表示有理数2的点之间的距离,
    ∴当表示有理数a的点在表示有理数−1的点左侧时,如下图,
    此时a+1+a−2>3,
    当表示有理数a的点与表示有理数−1的点重合时,如下图,
    此时a+1+a−2=3,
    当表示有理数a的点在表示有理数−1的点与表示有理数2的点中间时,如下图,
    此时a+1+a−2=3,
    当表示有理数a的点与表示有理数2的点重合时,如下图,
    此时a+1+a−2=3,
    当表示有理数a的点在表示有理数2的点右侧时,如下图,
    此时a+1+a−2>3.
    综上所述,a+1+a−2的最小值=3.
    故答案为:3;
    (3)①如下图,当流水线上排列了2个工作台时,
    工具台可设置在第1个工作台处,此时工人们拿取工具所走路程之和最短,为1;
    ②如下图,当流水线上排列了3个工作台时,
    工具台可设置在第1个工作台与第2个工作台之间任何位置(包括第1个和第2个工作台的位置),此时工人们拿取工具所走路程之和最短,为3;
    ③如下图,当流水线上排列了4个工作台时,
    工具台可设置在第2个工作台处,此时工人们拿取工具所走路程之和最短,为5;
    ④如下图,当流水线上排列了5个工作台时,
    工具台可设置在第2个工作台与第3个工作台之间任何位置(包括第2个和第3个工作台的位置),此时工人们拿取工具所走路程之和最短,为8;
    ⑤如下图,当流水线上排列了6个工作台时,
    工具台可设置在第3个工作台处,此时工人们拿取工具所走路程之和最短,为11;
    ……;
    综上所述,当n为偶数时,工作台可设置在第n2个工作台处;当n为奇数时,工作台可设置在第n−12个和第n+12个工作台之间任何位置(包括第n−12个和第n+12个工作台的位置).
    学霸必刷
    1.(23-24七年级上·甘肃张掖·阶段练习)点A、B、C在同一条数轴上,其中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3、1,若BC=2,则AC等于( )
    A.6B.2C.3或6D.2或6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了数轴,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解题的关键是分类讨论.
    要求学生分情况讨论A,B,C三点的位置关系,即点C在线段AB内,点C在线段AB外.
    【解题过程】
    解:此题画图时会出现两种情况,即点C在线段AB内,点C在线段AB外,所以要分两种情况计算.
    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3、1,
    AB=4.
    第一种情况:在线段AB外,
    AC=4+2=6;
    第二种情况:在线段AB内,
    AC=4−2=2.
    故选:D.
    2.(2024七年级·全国·竞赛)如图,数轴上标出若干个点,每相邻两点相距12个单位,点A、B、C、D对应的数分别是a、b、c、d,且d−2c=5,那么数轴上的原点应是( ).
    A.点AB.点B C.点C D.点D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了数轴,熟练掌握数轴上点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由图可知C与D之间相隔7个12单位,即d−c=3.5,根据d−2c=5,求的c,然后求得a=0,即可得出结论.
    【解题过程】
    解:∵C与D之间相隔7个12单位,
    ∴ CD相距12×7=3.5,
    ∴ d−c=3.5,即d=3.5+c
    ∵ d−2c=5,
    ∴ 3.5+c−2c=5,
    解得:c=−1.5,
    ∴ a=−1.5+12×3=0,
    b=−1.5+12×4=0.5,
    d=−1.5+12×7=2,
    ∴ 原点在为点A.
    故选:A
    3.(23-24七年级上·陕西渭南·期末)如图,已知点A,B(点A在点B的左边)分别表示数1,−2x+3,若数轴上表示数字5的点C到A和B的距离相等,则x的值为 .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熟练掌握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的表示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由数轴上表示数5的点C到A和B的距离相等得到5−1=|5−(−2x+3)|,解得x=1或x=−3,由点A在点B的左边可以得到x=−3.
    【解题过程-优尖升】
    解:∵数轴上表示数5的点C到A和B的距离相等,
    ∴5−1=|5−(−2x+3)|,
    整理得:4=|2+2x|,
    ∴2+2x=4或2+2x=−4,
    解得:x=1或x=−3,
    ∵点A在点B的左边,
    ∴x=−3,
    故答案为:−3.
    4.(23-24七年级上·浙江温州·期中)一把刻度尺的部分在数轴上的位置摆放如图所示,若刻度尺上的刻度“4cm”和“1cm”分别对应数轴上的0和2,现将该刻度尺沿数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则刻度尺上6.1cm对应数轴上的数为 .

    【思路点拨】
    通过两点间的距离比求出数轴上刻度“6.1cm”与刻度“4cm”之间的距离,进而求刻度“6.1cm”在数轴对应的数及符号,最后通过“左加右减”即可求解.
    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与刻度尺,解题关键是求出一个单位长度代表多少厘米.
    【解题过程】
    解:因为刻度尺上的刻度“4cm”和“1cm”分别对应数轴上的0和2,
    ∴刻度尺上刻度“6.1cm”与刻度“4cm”之间的距离是6.1−4=2.1cm,是刻度尺上刻度“1cm”与刻度“4cm”之间的距离的2.14−1=0.7倍;
    而数轴上刻度“4”和“1”之间的数轴距离是2−0=2,
    所以数轴上刻度“6.1cm”与刻度“4cm”之间的距离是2×0.7=1.4,由于刻度“6.1cm”在数轴0的左边,属于负数,所以对应的数应为−1.4,−1.4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为−1.4+3=1.6.
    故刻度尺上6.1cm对应数轴上的数为1.6.
    故答案为:1.6.
    5.(22-23七年级上·江西宜春·期中)在数轴上有P,M,N三点,点P在点M左侧,M,N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1,−8,点P到与点M,N其中一点距离等于点P到另一点距离的2倍,则满足条件的点P所表示的数是 .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数轴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掌握分类讨论思想,以及两点间的距离表示方法.
    利用分类讨论思想,当点P在线段MN上时且PM=2PN时,设点P表示的数为t,用代数式表示出PM,PN的长度,即可求出点P所表示的数;当点P在线段MN上时且PN=2PM时,用代数式表示出PM,PN的长度,即可求出点P所表示的数;当点P运动到点N的左边时,那只有PM=2PN,用代数式表示出PM,PN的长度,即可求出点P所表示的数.
    【解题过程-优尖升】
    解:设点P表示的数为t,当点P在线段MN上时且PM=2PN时,如图所示,
    ∵M,N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1、−8,
    ∴PN=t−(−8)=t+8,PM=1−t,
    ∵PM=2PN,
    ∴t+8=2(1−t),
    解得:t=−2;
    当点P在线段MN上时且PN=2PM时,如图所示,
    ∴1−t=2(t+8),
    解得:t=−5;
    当点P运动到点N的左边时,那只有PM=2PN,如图所示,
    ∴1−t=2(−8−t),
    解得:t=−17;
    故点P表示的数为−2,−5或−17.
    故答案为:−2,−5或−17.
    6.(24-25七年级上·全国·随堂练习)定义: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在数轴上随意画出一条长为2020cm的线段AB.
    (1)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求盖住的整点的个数;
    (2)若将数轴的单位长度改为2cm,求盖住的整点的个数.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的应用.对于多解问题要注意分类讨论.
    (1)以线段AB的端点与数轴上的整点是否重合进行讨论可得结论.
    (2)先用AB÷2,得出AB相当于多少个单位,再进行分类讨论即可得出结论.
    【解题过程-优尖升】
    解:(1)∵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AB=2020cm,
    ∴若点A与一整点重合,则B点也与一整点重合,两点之间有2019个整点.
    ∴线段AB共盖住了2021个整点.
    若点A不与整点重合,则点B也不与整点重合,两点之间有2020个整点.
    综上,线段AB盖住的整点的个数为2021或2020个.
    (2)AB÷2=1010(个单位),
    ∴若点A与一整点重合,则B点也与一整点重合,两点之间有1009个整点.
    ∴线段AB共盖住了1011个整点.
    若点A不与整点重合,则点B也不与整点重合,两点之间有1010个整点.
    综上,线段AB盖住的整点的个数为1011或1010个.
    7.(23-24七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已知在纸面上有一数轴(如图),折叠纸面,若数轴上数1表示的点与数−1表示的点重合,则数轴上数−2表示的点与数2表示的点重合,根据你对上述内容的理解,解答下列问题:

    若数轴上数−4表示的点与数0表示的点重合.
    (1)则数轴上数3表示的点与数___________表示的点重合;
    (2)若点A到原点的距离是5个单位长度,并且A,B两点经折叠后重合,求B点表示的数;
    (3)若数轴上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22,并且M,N两点经折叠后重合,如果M点表示的数比N点表示的数大,直接写出M点,N点表示的数.
    【思路点拨】
    (1)数轴上数−4表示的点与数0表示的点关于点−2对称,3−−2=5,而−2−5=−7即可解答;
    (2)点A到原点的距离是5个单位长度,则点A表示的数为5或−5,然后分A表示的数为5或−5两种情况分别求出B点表示的数即可;
    (3)依据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22,并且M、N两点经折叠后重合,M点表示的数比N点表示的数大,即可得到M点表示的数.
    【解题过程】
    (1)解:因为数轴上数−4表示的点与数0表示的点关于点−2对称,3−−2=5,而−2−5=−7,所以数轴上数3表示的点与数-7表示的点重合.
    答案:−7
    (2)解:由题意知:点A表示的数为5或−5,
    因为A,B两点经折叠后重合,
    所以当点A表示−5时,B点表示1;当点A表示5时,B点表示−9,
    所以B点表示的数是−9或1.
    (3)解:∵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22,并且M,N两点经折叠后重合,
    ∴ −2+12×2022=1009,−2−12×2022=−1013,
    又∵M点表示的数比N点表示的数大,
    ∴M点表示的数是1009,N点表示的数是−1013.
    8.(23-24七年级上·吉林长春·阶段练习)如图,数轴上的单位长度为1,A、B两点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
    (1)点A表示的数是______,点B表示的数______.
    (2)数轴上一个动点P先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到达点M,若点M表示的数是1,则点P所表示的数是______.
    (3)在数轴上,点O为坐标原点,若点A、点B分别以2个单位长度/秒和0.5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当两点同时运动时,设运动时间为t秒t>0.
    ①点A表示的数为______;点B表示的数为______.(用含t的式子表示)
    ②当t为何值时,点A、点B、点O三点之间恰好有一个点到其他两个点的距离相等?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路程、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应用,熟练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题的感觉.
    (1)根据A、B两点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即可得到答案;
    (2)设点P所表示的数为x,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即可得到答案;
    (3)①根据数轴上的点左加右减的运动规律得到答案;
    ②分三种情况依次进行讨论即可.
    【解题过程】
    (1)解:∵AB=4,A、B两点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
    ∴OA=OB=2
    ∴点A表示的数是−2,点B表示的数为2;
    (2)解:设点P所表示的数为x,
    根据题意得:x−2+5=1,
    解得x=−2,
    故答案为:−2;
    (3)解:①运动时间为t秒,
    ∴点A表示的数是−2+2t,点B表示的数为2+0.5t;
    ②当O为中点时,即未出发,
    ∴t=0,
    当点A为中点时,此时AO=AB,
    ∵点A表示的数是−2+2t,点B表示的数为2+0.5t,
    ∴−2+2t=2+0.5t−(−2+2t)
    解得t=127,
    当点B为中点时,此时BO=BA,
    ∴2+0.5t−0=−2+2t−(2+0.5t),
    解得t=6.
    综上所述,t=0或t=127或t=6.
    9.(23-24七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综合与与实践
    数学活动课上,老师拿出两个单位长度不同的数轴甲和数轴乙模型,如图①,当两个数轴的原点对齐时,数轴甲上表示2的点与数轴乙上表示3的点恰好对齐.

    思考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①中,数轴乙上表示15的点与数轴甲上表示 的点对齐;
    (2)将图①中的数轴乙向左移动,使得数轴乙的原点与数轴甲表示−2的点对齐,如图②,

    此时数轴甲上表示6的点与数轴乙上表示 的点对齐,数轴乙上距离原点18个单位长度的点与数轴甲上表示 的点对齐;
    (3)若数轴甲上表示n+2的点与数轴乙上表示3m的点对齐,数轴乙上距离原点3m+12(m>0)个单位长度的点记作点P,数轴甲上与点P对齐的点记作点Q,求点Q表示的数.
    【思路点拨】
    (1)根据题意可知数轴乙上的1个单位长度在数轴甲上表示23个单位长度,据此求解即可;
    (2)先求出数轴甲上表示的数与−2的距离,再根据数轴乙上的1个单位长度在数轴甲上表示23个单位长度进行求解即可;求出数轴乙上距离原点18个单位长度的点在数轴甲上距离的距离即可得到答案;
    (3)要求乙轴对应甲轴的数,即要先求出乙轴上到对齐点的距离在甲轴上表示的是多少,同理,要求甲轴对应乙的数,即要先求出甲轴上到对齐点的距离在乙轴上表示多少,据此求解即可;
    此题考查了用数轴表示有理数,数轴上两点的距离,整式的加减计算,正确理解题意熟知数轴乙上的1个单位长度在数轴甲上表示23个单位长度是解题的关键.
    【解题过程】
    (1)∵数轴甲上表示2的点与数轴乙上表示3的点恰好对齐,
    ∴数轴乙上的1个单位长度在数轴甲上表示23个单位长度,
    ∴数轴乙上表示15的点与数轴甲上表示15×23=10的点对齐,
    故答案为:10 ;
    (2)∵数轴乙的原点与数轴甲表示−2的点对齐,
    ∴数轴甲上表示6的点与−2相距6−−2=8个单位长度,则在数轴乙上表示8÷23=12的点对齐;
    ∴数轴乙上距离原点18个单位长度的点在数轴甲表示:
    ① 18×23−2=10的点对齐,
    ② −18×23−2=−14的点对齐,
    故答案为;12;10或−14;
    (3)由题意得:
    ①当P在数轴乙原点左侧时,即P表示的数为−3m−12,
    ∴与表示3m的点的距离为3m−−3m−12=6m+12,
    则点Q表示的数n+2−6m+12×23=n−4m−6;
    ②当P在数轴乙原点右侧时,即P表示的数为3m+12,
    ∴与表示3m的点的距离为3m+12−3m=12,
    则点Q表示的数n+2+12×23=n+10,
    综上可知:点Q表示的数为n−4m−6或n+10.
    10.(23-24七年级上·福建龙岩·阶段练习)阅读下面材料:如图,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表示为a−b.

    根据阅读材料与你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数轴上表示8与−2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
    (2)若x+5=3,则x=______;若x−1=x+3,则x=______.
    (3)x−1+x+3表示数轴上有理数x所对的点到1和−3所对的两点距离之和.请你画出数轴,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x,使得x−1+x+3=4.
    (4)若x表示一个有理数,则x+504+x−1011有最小值吗?若有,请直接写出最小值.若没有,说出理由.
    【思路点拨】
    (1)根据题目所给两点距离公式代入数值计算即可;
    (2)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即可求解;
    (3)画出数轴结合绝对值的定义求解即可;
    (4)根据题意,x+504+x−1011表示到−504,1011这两点的距离之和,当−504≤x≤1011时,x+504+x−1011有最小值.
    【解题过程】
    (1)解;8−−2=8+2=10,
    故答案为:10;
    (2)解:∵x+5=3,
    ∴x+5=3或x+5=−3,
    ∴x=−2或x=−8;
    ∵x−1=x+3,表示x到1和−3的距离相等,
    ∴x=1−32=−1,
    故答案为:−2或−8,−1;
    (3)解:如图,

    ∵1−−3=4,
    ∴−3≤x≤1的整数符合题意,
    ∴使得x−1+x+3=4成立的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x为:−3,−2,−1,0,1;
    (4)解:如图,

    ∵ x+504+x−1011表示x到−504,1011这两点的距离之和,
    ∴当−504≤x≤1011时,x+504+x−1011有最小值,最小值为1011−−504=1515.
    11.(23-24七年级上·福建三明·期中)已知数轴上有A、B、C三个点,分别表示有理数−24、−10、10,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若用PA,PB,PC分别表示点P与点A、点B、点C的距离,试回答以下问题.

    (1)当点P运动10秒时,PA=______,PB=______,PC=______;
    (2)当点P运动了t秒时,请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到点A、点B、点C的距离:PA=______,PB=______,PC=______;
    (3)经过几秒后,点P到点A、点C的距离相等?此时点P表示的数是多少?
    (4)当点P运动到B点时,点Q从A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C点运动,Q点到达C点后,再立即以同样速度返回,运动到终点A.在点Q开始运动后,P、Q两点之间的距离能否为4个单位长度?如果能,请直接写出点P表示的数;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
    (1)根据题意求得t=10时,P点的位置,进而求得两点距离;
    (2)先表示出P点的位置表示的数,进而求得两点距离;
    (3)根据题意,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求解即可;
    (4)分Q点到达C点之前,和Q点到达C点之后,两种情形,根据两点距离为,建立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求解即可;
    此题考查了数轴上动点问题,数轴上两点距离问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
    【解题过程】
    (1)∵A、B、C三个点,分别表示有理数−24、−10、10,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
    ∴t=10时,P点表示的数为−24+10=−14,
    ∴当P点运动10秒时,PA=−14−−24=10,PB=−14−−10=4,PC=−14−10=24,
    故答案为:10,4,24;
    (2)依题意,当P点运动了t秒时,
    则PA=t,点P表示的数为−24+t,
    ∴PB=−24+t−−10=−14+t,PC=−24+t−10=−34+t,
    故答案为:t,−14+t,−34+t;
    (3)∵PA=PC,
    ∴t=−34+t,
    即t=−34+t或−t=−34+t,
    解得:t=17,
    ∴点P表示的数为−24+17=−7;
    (4)根据题意,设经过x秒后P、Q两点之间的距离为4个单位长度,P点运动到C点需要的时间为:20÷1=20(秒)
    ①当Q点未到达C点,

    此时AQ=3x,BP=x,则Q点表示的数为−24+3x,点P表示的数为−10+x,
    则PQ=−10+x−−24+3x=14−2x=4,
    即14−2x=4或14−2x=−4,
    解得:x=5或x=9,
    ∴点表示的数为−5或−1;
    ②当Q点从C点返回后,

    此时AQ=AC−QC=34−3x−34=68−3x,BP=x,
    则Q点表示的数为−24+68−3x=−3x+44,点P表示的数为−10+x,
    则PQ=−10+x−−3x+44=4x−54=4,
    即4x−54=4或4x−54=−4,
    解得x=292或x=252,
    ∴点P表示的数为4.5或2.5,
    综上所述,点P表示的数为−5,−1,2.5,4.5.
    12.(23-24七年级上·江苏扬州·阶段练习)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在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回答下列问题:
    (1)数轴上表示2和10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 ,数轴上表示2和−10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 .
    (2)数轴上表示x和−2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______ .
    (3)若x表示一个有理数,x−1+x+2=5,则x= ______ .
    (4)若x表示一个有理数,则x−1+x+2的最小值= ______ .
    (5)若x表示一个有理数,则x−1−x−2023的最大值= ______ .
    【思路点拨】
    (1)依据在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求解即可
    (2)依据在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求解即可;
    (3)表示数轴上x和1的两点之间与x和−2的两点之间距离和为5,进行分类讨论
    (4)依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回答即可;
    (5)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解答即可;
    【解题过程】
    (1)解:数轴上表示2和10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0−2=8,
    数轴上表示2和−10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10)=12,
    故答案为:8,12
    (2)解:数轴上表示x和−2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为:x−(−2)=x+2,
    故答案为:x+2,
    (3)解:∵x−1+x+2=5,表示数轴上x和1的两点之间与x和−2的两点之间距离和为5,
    当x<−2时,
    则有 −(x−1)−(x+2)=5,
    解得x=−3,
    当−2<x<1时,
    −(x−1)+x+2=5,
    此时x无解,
    当x>1,
    x−1+x+2=5 ,
    x=2,
    ∴x=−3或2,
    故答案为:−3或2
    (4)解:x−1+x+2表示数轴上x和1的两点之间与x和−2的两点之间距离,
    当x在1所表示的点和−2所表示的点组成的线段上时,此时的距离和最小,
    最小值为:1−(−2)=3,
    故答案为:3
    (5)解:∵x−1−x−2023,表示数轴上x和1的两点之间与x和2023的两点之间距离只差,
    要使x−1−x−2023为最大值,则x在2023的右边,
    则最大值为:2023−1=2022,
    故答案为:2022 .
    13.(23-24七年级上·福建三明·阶段练习)数轴上有A,B,C 三点,给出如下定义:若其中一个点与其它两个点的距离恰好满足2倍的数量关系,则称该点是其它两个点的“关联点”.
    例:如图1所示,数轴上点A,B,C 所表示的数分别为1,3,4,因为AB=3−1=2,BC=4−3=1,AB=2BC,所以称点B 是点A,C的“关联点”.

    图1
    (1)如图2所示,点A表示数−2,点B 表示数1,下列各数2,4,6所对应的点分别是C1,C2,C3其中是点A,B 的“关联点”的是 ;

    图2
    (2)如图3所示,点A 表示数−10,点B 表示数15,P 为数轴上一个动点:
    ①若点P 在点B 的左侧,且P 是点A,B 的“关联点”,求此时点P 表示的数;
    ②若点P 在点B 的右侧,点P,A,B 中,有一个点恰好是其它两个点的“关联点”, 请求出此时点P 表示的数.

    图3
    【思路点拨】
    (1)分别求出点C1,C2,C3到A,B两点间的距离,再进行验证即可;
    (2)①分类讨论点P在AB之间和点P在A点左侧时的情况即可;②分类讨论点P为点A,B的“关联点”、点B为点A,P的“关联点”、点A为点B,P的“关联点”即可求解.
    【解题过程】
    (1)解:∵AC1=2−−2=4,BC1=2−1=1
    ∴点C1不是点A,B的“关联点”
    ∵AC2=4−−2=6,BC2=4−1=3
    ∴AC2=2BC2
    即:点C2是点A,B的“关联点”
    ∵AC3=6−−2=8,BC3=6−1=5
    ∴点C3不是点A,B的“关联点”
    故答案为:C2
    (2)解:解:设点P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p
    ①(i)当点P在AB之间时,
    若AP=2BP,则p+10=215−p
    解得:p=203
    若BP=2AP,则15−p=2p+10
    解得:p=−53
    (ii)当点P在A点左侧时,
    则BP=2AP,即:15−p=2−10−p
    解得:p=−35
    故:点P表示的数为−35,−53,203;
    ②(i)当点P为点A,B的“关联点”时,
    则PA=2PB,即:p+10=2p−15
    解得:p=40
    (ii)当点B为点A,P的“关联点”时,
    则AB=2PB,即:15+10=2p−15
    解得:p=552
    或BP=2AB,即:p−15=215+10
    解得:p=65
    (iii)当点A为点B,P的“关联点”时,
    则AP=2AB,即:p+10=215+10
    解得:p=40
    故:点P表示的数为40,552,65.
    14.(23-24七年级上·江苏苏州·阶段练习)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例如,代数式|x−2|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x所对应的点与2所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因为|x+1|=|x−(−1)|,所以|x+1|的几何意义就是数轴上x所对应的点与−1所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
    (ⅰ)发现问题:代数式|x+1+x−2|的最小值是多少?
    (ⅱ)探究问题:如图,点A、B、P分别表示数−1、2、x,AB=3,
    ∵|x+1+x−2|的几何意义是线段PA与PB的长度之和,
    ∴当点P在线段AB上时,PA+PB=3,当点P在点A的左侧或点B的右侧时,PA+PB>3,
    ∴|x+1+x−2|的最小值是3,

    请你根据上述自学材料,探究解决下列问题:

    解决问题:
    (1)直接写出式子|x−3+x+2|的最小值是 ;
    (2)当a为何值时,代数式|x+a+x−4|的最小值是2;
    (3)式子x+3+x−1+x−5的最小值是 .
    【思路点拨】
    (1)把原式转化看作是数轴上表示x的点与表示3与−2的点之间的距离最小值,进而问题可求解;
    (2)根据原式的最小值为2,得到在表示4的点的左边和右边,且到4距离为2的点即可获得答案;
    (3)设数轴上点A、B、C分别表示数−3、1、5,点P表示数x,分情况讨论当点P处在数轴上不同位置时式子x+3+x−1+x−5的值,即可获得答案.
    【解题过程】
    (1)解:|x−3+x+2|的最小值是5,理由如下:
    |x−3+x+2|=|x−3+x−(−2)|,
    在数轴上点A、B、P分别表示数−2、3、x,如下图,

    |x−3+x−(−2)|几何意义是线段PA与PB的长度之和,
    当点P在线段AB上时,PA+PB=5,
    当点P在点A的左侧或点B的右侧时,PA+PB>5,
    所以,|x−3+x+2|的最小值是5;
    (2)当a为−2或−6时,代数式|x+a+x−4|为|x−2+x−4|或|x−6+x−4|,数轴上表示数2的点到表示数4的点的距离为2,数轴上表示数6的点到表示数4的点的距离也为2,
    所以,当a为−2或−6时,原式的最小值是2;
    (3)式子x+3+x−1+x−5的最小值是8,理由如下:①③④
    设数轴上点A、B、C分别表示数−3、1、5,点P表示数x,
    ①如下图,当点P在点A左侧时,

    PA+PB+PC>12;
    ②如下图,当点P与点A重合时,

    PA+PB+PC=12;
    ③如下图,当点P在线段AB上时,

    PA+PB+PC>8;
    ④如下图,当点P与点B重合时,

    PA+PB+PC=8;
    ⑤如下图,当点P在线段BC上时,

    PA+PB+PC>8;
    ⑥如下图,当点P与点C重合时,

    PA+PB+PC=12;
    ⑦如下图,当点P在点C右侧时,

    PA+PB+PC>12.
    综上所述,式子x+3+x−1+x−5的最小值是8.
    15.(23-24七年级上·吉林·期末)【背景知识】数轴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利用数轴可以将数与形完美地结合.研究数轴我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规律:若数轴上点A,点B表示的数分别为a,b,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a+b2.
    【问题情境】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4,点B表示的数为6,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终点B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Q到达A点后,再立即以同样的速度返回B点,当点P到达终点后,P,Q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
    【综合运用】
    (1)填空:A,B两点间的距离AB=________,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________;
    (2)当t为何值时,P,Q两点间距离为3;
    (3)若点M为AQ的中点,点N为BP的中点,当点Q到达A点之前,在运动过程中,探索线段MN和AP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和中点坐标,数轴上动点问题以及分类讨论思想,
    (1)结合点A和点B表示的数,利用两点之间距离即可求得AB,利用中点坐标即可求得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
    (2)当点P与点B重合时,求得t;同理求得点Q与点A重合时的t;当点Q返回到点B时的t,当0

    相关试卷

    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1.2.1 有理数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1.2.1 有理数测试题,共29页。

    初中数学1.2.4 绝对值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1.2.4 绝对值同步训练题,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不重;, 按同一标准划分;, 逐级分类,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2024)1.2.2 数轴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2024)1.2.2 数轴随堂练习题,共4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不重;, 按同一标准划分;, 逐级分类,5,,5时,求点Q到原点O的距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