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一数学(人教A版)8.6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习题课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一数学(人教A版)8.6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习题课教案01
    高一数学(人教A版)8.6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习题课教案02
    高一数学(人教A版)8.6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习题课教案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异面直线所成角,线面所成角,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空间中三种垂直,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平行平面间的距离,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8.6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习题课
    学科
    数学
    学段: 高中
    年级
    一年级
    教材
    书名:必修第二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 6 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对空间直线、平面垂直习题的解答,通过习题的讲解,对空间直线、平面垂直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和知识建构,使学生加深对空间直线、平面垂直知识的整体认识,对解决空间中的垂直问题形成策略和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培养学生自身的思考与总结能力。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引入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空间直线、平面垂直的知识,今天我们进行一节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习题课。
    新课
    首先,我们对空间直线、平面垂直的知识进行回顾,为我们此次的习题课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
    一、异面直线所成角。如图所示,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b,经过空间任一点O分别作直线,,我们把直线与所成的角叫做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或夹角).
    二、线面所成角。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此定义也告诉我们如何作出线面所成角,如图,点A为斜线l与平面α的交点,在直线l上取一个异于点A的点P,过点P作平面α的垂线,垂足为O,连接AO,∠PAO为直线l与平面α所成的角。
    三、二面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在二面角α-l-β的棱l上任取一点O,以点O为垂足,在半平面α和β内分别作垂直于棱l的射线OA和OB,则射线OA和OB构成的∠AOB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此定义也给出了我们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
    以上三个知识点,是空间中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以及二面角的概念及作法。为我们研究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垂直关系奠定了基础。
    四、空间中三种垂直。如图所示,分别为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和面面垂直,三种垂直情况,要做到心中有图。
    五、点到平面的距离。如图所示,过一点作垂直于已知平面的直线,则该点与垂足间的线段,叫做这个点到该平面的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个点到该平面的距离。
    六、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如图所示,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时,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七、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都相等,我们把它叫做这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以上三个知识点是空间中三种距离的概念及求法。下面我们来复习空间中直线、平面垂直这部分一些重要的定义、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八、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一般地,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如下。此定义表明,可以利用线面垂直得到线线垂直。
    九、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如下。此判定定理表明,通过线线垂直可以得到线面垂直。
    十、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如下。此性质定理表明,通过线面垂直,可以得到线线平行,揭示了平行与垂直的内在联系。
    十一、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如下。此定理表明,通过线面垂直可以得到面面垂直。
    十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一直线垂直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那么这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如下。此定理表明,通过面面垂直可以得到线面垂直。
    以上我们所复习的有关空间直线、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我们可以将他们进行整合,作出空间垂直关系转化结构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定理之间的联系,是解决空间垂直问题非常重要的手段,为我们解决空间垂直问题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例题
    例题 选择题
    (1)若空间中四条不同的直线l1,l2,l3,l4满足l1⊥l2,
    l2⊥l3,l3⊥l4,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l1⊥ l4
    (B)l1∥ l4
    (C)l1,l4既不垂直也不平行
    (D)l1,l4的位置关系不确定
    分析:此题考查对空间中直线与直线垂直知识,特别是对异面直线垂直的理解。题目中对于已知条件空间中四条不同的直线l1,l2,l3,l4,(按)那么我们要具备异面直线垂直定义的知识储备,后面的三个垂直条件都是线线垂直,我们知道通过线面垂直的定义也可以得到线线垂直,即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我们以l3⊥l4为例,如果l3垂直于l4所在的平面,那么l4可以是这个平面中的任意一条直线,所以l1,l4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故此题选D。
    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熟知的正方体来体会,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l1⊥l2,l2⊥l3,由于l3⊥平面CC1D1D,那么l4可以是平面CC1D1D内的任意一条直线,所以l1,l4的位置关系不确定。
    本题小结:通过此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高中所学习的立体几何知识,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对几何认知的维度,提升我们空间想象能力.
    (2)已知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为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则“α⊥β”是“m⊥β”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本题显然考查我们对于面面垂直与线面垂直的关系,也就是考查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以及性质定理的理解与掌握。我们知道,如果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反过来,两个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一直线垂直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那么这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我们再结合图形语言,最终可以判断已知m⊥β可以得到α⊥β,但是仅有α⊥β,如果直线m不垂直于交线l,是不能得到m⊥β的。故本题选B.
    本题小结:通过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感受到定理之间密切的联系,所以对于解决此类空间垂直问题,充分理解并掌握定理是至关重要的.
    例题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P,Q分别为棱AD,CC1的中点.求证 A1P⊥BQ.
    分析:这是一道证明线线垂直的问题。在我们刚刚复习过的知识中,对于线线垂直我们有两个办法可供选择,一个是利用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过B1作B1E∥A1P,证明B1E⊥BQ即可。第二种思路是利用线面垂直的定义证明线线垂直,那么我们要思考的是去证明A1P⊥BQ所在平面?还是BQ⊥A1P所在平面?都不是很方便,这两条直线所在的平面也不是很好寻找,所以相对来说,我们选择思路一比较适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解题过程。
    证明:如图,设E为BC的中点,连接B1E,易证A1P∥B1E,又知在正方形BCC1B1中B1E⊥BQ.所以A1P⊥BQ.(提示:Rt△B1BE≌Rt△BCQ)
    本题小结:本题考查我们对证明空间中两直线垂直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可供我们选择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一种是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我们要选择一个适合题目的方法进行解答,这也要求我们不但要熟练掌握这些定理与方法,同时还要正确且迅速的做出选择.
    例题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CD⊥AB,垂足为D,PO⊥底面ABC,垂足为O,且O在CD上,求证AB⊥PC.
    分析:此题也是一道证明线线垂直的题目,和刚刚的例题一样。仍然是这两种办法,但是我们选择哪一个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与上一道例题不同的是,我们发现如果选择用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方法,我们需作出直线AB,PC的平行线,才能找到这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有些繁琐和困难。那么通过线面垂直的判定和定义能否能让这道题迎刃而解呢?
    下面我们从问题出发,如果要证AB⊥PC,线线垂直,我们只需证明线面垂直,即AB⊥PC所在平面或者PC⊥AB所在平面,此时我们选择哪一个呢?如果选择AB⊥PC所在平面,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我们就得在PC所在平面内寻找两条都与AB垂直的相交直线,如果选择PC⊥AB所在平面,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我们就得在AB所在平面内寻找两条都与PC垂直的相交直线,当我们犹豫的时候可以再回头看看已知条件,能否给我们一些启示,题目中有CD⊥AB,提供给我们一条与AB垂直的直线CD,那么只需证明AB⊥平面PCD即可,现在需要在平面PCD中找一条与AB垂直的直线,已知条件中没有与AB垂直的直接条件,那么我们可以根据定理寻找题目中有没有线面垂直的条件,通过线面垂直的定义可以得到线线垂直,题目中给出PO⊥底面ABC,并且PO平面PCD,可以得到PO⊥AB,这样我们对于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就捋顺清楚了。下面来看一下具体的解题过程。
    证明:∵ PO⊥平面ABC,AB平面ABC,
    ∴ PO⊥AB.
    又 CD⊥AB,PO∩CD=O,
    PO平面PDC,CD平面PDC,
    ∴ AB⊥平面PDC.
    又 PC平面PDC,
    ∴AB⊥PC.
    本题小结:本题虽然和上一道例题都是证明线线垂直的问题,但是方法上有所不同,相比较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方法,通过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之间的联系解决本题更为恰当,我们采取了从问题出发的方式,也就是分析法,分析法对于证明题的分析非常地有针对性.在我们以后解决问题时,也可以多多使用.在整个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些条件是直接能给我们一些启发的,方便进行方法上的选择,有一些条件则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它所产生的结论,给我们的证明过程提供充足的条件,所以我们在解题时,一定要果断决策,多看条件,逐步分析,串联过程.
    例题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证:
    (1)B1D⊥平面A1BC1;
    (2)B1D与平面A1BC1的交点H是△A1BC1的重心.
    分析:例题的第一个问是一道证明线面垂直的问题。线面垂直是线线垂直与面面垂直的枢纽,在空间中垂直知识结构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证B1D⊥平面A1BC1,那么我们就要寻找在平面A1BC1中与B1D垂直的两条相交直线,平面A1BC1中最明显的三条直线A1C1,A1B,BC1。由于三条线段是正方体三个面的对角线,所以我们只研究一条直线就可以。不妨我们以A1C1为研究对象,要证明B1D⊥A1C1线线垂直,一种办法是可以通过线面垂直的定义得到,即需要证明A1C1⊥B1D所在的平面,由于正方体每条棱都有两个与之垂直的平面,每个面对角线都垂直,所以A1C1⊥B1D1,A1C1⊥DD1,所以A1C1⊥平面D1DB1,得到A1C1⊥B1D。另外一种办法是我们可以利用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下面我们来看第一问具体的解答过程。
    证明:(1)方法一:连接B1D1,则B1D1⊥A1C1,
    又 DD1⊥平面A1B1C1D1,
    ∴ DD1⊥A1C1.
    ∴A1C1⊥平面D1DB1.
    ∴ A1C1⊥B1D.
    同理可证B1D⊥A1B,
    ∴ B1D⊥平面A1BC1.
    证明:(1)方法二:连接B1D1交A1C1于点O,取DD1中点E,连接EO,EC1,设正方体棱长为a.
    ∵ 点O、点E分别是线段B1D1、线段DD1的中点,
    ∴ OE是△ B1D D1的中位线,
    ∴ OE∥B1D,
    ∴ ∠EOC1为B1D与A1C1所成角.
    ∵正方体棱长为a,
    ∴ OE=,OC1=,EC1=.
    ∴ OE2+OC12=EC12.
    ∴ EO⊥OC1.
    故 A1C1⊥B1D.
    同理可证B1D⊥A1B,
    ∴ B1D⊥平面A1BC1.
    分析:第2问考查有关于三角形性质的内容。重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本题中△A1BC1是等边三角形,所以重心也是垂心、外心、内心,故本题我们可以考虑转化求解。题目中还有哪些信息能为我们选择提供条件呢?正方体ABCD-A1B1C1D1,每条棱都相等,那么也就是说三棱锥B1-A1BC1为正三棱锥,且由(1)知,B1D⊥平面A1BC1,易得A1H=BH=C1H,所以转化为外心求解更为合适。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解题过程。
    证明:(2)连接A1H,BH,C1H.
    ∵ A1B1=BB1=C1B1,
    ∴ A1H=BH=C1H.
    ∴ 点H为△A1BC1的外心.
    又 △A1BC1为正三角形,
    ∴ H是△A1BC1的重心.
    本题小结:本题考查我们对于空间垂直定理的理解与掌握,以及利用立体几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能力,本题在分析求解的过程中,利用分析法,从问题出发,需要不断地结合已知条件将所求问题进行转化求解,提升了我们的转化思维.第(1)问,线面垂直问题是连接线线垂直与面面垂直的重要桥梁,需要我们转化为线线垂直与面面垂直问题.第(2)问结合已知条件把重心转化为外心,使问题得到解决,所以对于很多题目,转化思维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一定要细致地分析,并进行经验总结,之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
    例题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侧面PAD是正三角形,侧面PAD⊥底面ABCD,M是PD的中点.
    (1)求证:AM⊥平面PCD;
    (2)求侧面PBC与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
    分析:本题第(1)问依然是考查线面垂直内容。证明线面垂直,我们知道可以通过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也就是线线垂直来证明,或者通过面面垂直的性质来证明,那么我们现在要仔细剖析已知条件,来找出暗含的垂直条件,进而方便我们做出选择。侧面PAD是正三角形,M是PD的中点说明AM⊥PD,这个条件给我们启发,如果我们在平面PCD中再找到一条直线与AM垂直,就可以通过线线垂直来判定线面垂直了。题目中给出侧面PAD⊥底面ABCD,以及正方形ABCD,通过面面垂直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CD⊥平面PAD,在通过线面垂直的定义,得到AM⊥CD,这样,我们在平面PCD中就得到了两条相交的直线与AM垂直,然后再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来证明AM⊥平面PCD。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解题过程。
    证明:(1)∵ 底面ABCD为正方形,
    ∴ CD⊥AD.
    ∵ 平面PAD⊥平面ABCD,
    平面PAD∩平面ABCD=AD,
    ∴ CD⊥平面PAD.
    ∵ AM平面PAD,
    ∴ CD⊥AM.
    ∵ 侧面PAD是正三角形,且M是PD
    的中点,
    ∴ AM⊥PD.
    ∵ CD平面PCD,
    PD平面PCD,CD∩PD=D,
    ∴ AM⊥平面PCD.
    分析:第二问是求二面角的问题,欲求二面角,重点是转化为二面角的平面角。方法是在平面PBC与底面ABCD的交线BC上取一点N,分别在两个平面内过点N作BC的垂线,即可得到二面角的平面角,棱上的点N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是求二面角的关键之处,那么本例题具体应该把点N取在棱上的什么位置呢?我们来看看已知条件能否给我们启发?
    思路一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图形,比如等腰三角形、矩形、等腰梯形等等,这些对称的图形总能让我们对于在棱上取点变得容易,那么我们来看看△PBC是否是特殊的图形,由于△PAD是等边三角形,且AB⊥PA,CD⊥PD,所以RT△PAB≌RT△PDC,故PB=PC,所以△PBC是等腰三角形,故取BC中点N,取AD中点O,连接PN,ON,故∠PNO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第二个思路,已知侧面PAD⊥底面ABCD,那么取AD中点O,可以得到PO⊥底面ABCD,则BC⊥PO,再取BC中点N,则ON⊥BC,那么有BC⊥平面PON,所以BC⊥PN,故∠PNO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这样我们就找到了点N的位置,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解题过程。
    解:(2)设AB=a,取AD中点O,BC
    中点N,连接PN,NO,OP.
    ∵ 底面ABCD为正方形,点O,N分
    别为AD,BC的中点,
    ∴ ON⊥AD,ON⊥BC
    且ON=AB=CD=a.
    ∵ 侧面PAD是正三角形,
    ∴ PO⊥AD.
    ∵ 平面PAD⊥平面ABCD,
    平面PAD∩平面ABCD=AD,
    ∴ PO⊥平面ABCD.
    又BC平面ABCD,ON平面ABCD,
    ∴ PO⊥BC,PO⊥ON.
    ∵ PO平面PON,ON平面PON,
    PO∩ON=O,ON⊥BC,PO⊥BC,
    ∴ BC⊥平面PON.
    又 PN平面PON,
    ∴ BC⊥PN.
    故 ∠PNO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 PO⊥ON,
    ∴△PON为直角三角形.
    ∵ PO=,ON=a, PO 2+ON 2=PN 2.
    ∴PN=.
    ∴ cs∠PNO=.
    故 侧面PBC与底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本题小结:对于立体几何的综合题目,切勿“埋头苦做”,多多“抬头看题”,解题思路也许有很多种,但我们还是要看看哪些条件在我们抉择时能给我们一定的启发,帮助我们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在垂直这部分知识中,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相互关联,我们要尽可能的去挖掘题目中的垂直条件,帮助我们利用这些定理来转化问题,解决问题.
    例题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CB=90°,PA⊥底面ABC.
    (1)求证:平面PAC⊥平面PBC;
    (2)若AC=BC=PA,M是PB的中点,求AM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切值.
    分析:本题第(1)问是证明面面垂直,我们可以在平面PAC或者平面PBC内寻找垂直于另外一个平面的直线,通过线面垂直证明面面垂直。现在,我们就来剖析已知条件,挖掘更多的垂直条件。由PA⊥底面ABC,通过线面垂直定义可以得到线线垂直,也就是PA垂直于平面ABC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和BC⊥AC相联系,得到BC⊥PA,故BC⊥平面PAC,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来证明平面PAC⊥平面PBC。下面我们来看具体的解题过程。
    (1)证明:
    ∵ PA⊥平面ABC,BC平面ABC,
    ∴ PA⊥BC.
    ∵ ∠ACB=90°,
    ∴ BC⊥AC.
    又 AC∩PA=A,AC平面PAC,PA平面PAC,
    ∴ BC⊥平面PAC.
    ∵ BC平面PBC,
    ∴ 平面PAC⊥平面PBC.
    本题的第(2)问考查线面所成角的内容。首先根据线面所成角的定义,作出线面所成角。思考要想做出线面所成角,需要具备哪些元素?需要垂线和射影,找到平面PBC的垂线,自然就会找到AM在平面PBC上的射影,寻找平面PBC的垂线,也就是要构造线面垂直,由(1)可知,平面PAC⊥平面PBC,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面面垂直的性质得到线面垂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AC=PA,所以△PAC是等腰三角形,可以取PC中点D,连接AD,DM,有AD⊥平面PBC,故DM为AM在平面PBC上的射影,那么∠AMD为所求线面所成角。下面我们来看具体的解题步骤。
    (2)解:设AC=BC=PA=2a,取PC中点D,连接AD,DM.
    ∵ PA=AC,D为PC中点,
    ∴ AD⊥PC.
    由(1)知,平面PAC⊥平面PBC,且平面PAC∩平面PBC=PC,
    ∴ AD⊥平面PBC.
    故 ∠AMD是AM与平面PBC所成的角.
    ∵ PA⊥平面ABC,AC平面ABC,
    ∴ PA⊥AC.
    ∵ AC=PA=2a,
    ∴ AD=a.
    ∵ 点D,M分别是PC,PB的中点,
    ∴ DM是△PBC的中位线.
    ∴ DM=BC=a.
    ∵ AD⊥平面PBC ,MD平面PBC,
    ∴ AD⊥MD.
    ∴△ADM为直角三角形.
    ∴ tan∠AMD=.
    故AM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本题小结:本题考查了证明面面垂直以及求解线面所成角的问题.这样的题目虽然很综合,但我们在思考中,还是要回归本源,回归到定义,定理以及性质上,再结合题目的已知条件,“顺藤摸瓜”,明确题目的解题思路,准确、快速解决问题.
    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解决空间直线、平面垂直关系问题,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在解决空间直线、平面垂直关系问题中,运用了哪些知识?
    (2)在解决空间直线、平面垂直关系问题中,怎样寻找并确定解题思路?
    (3)在本节课中,通过我们对空间垂直关系问题的分析,目的是要培养同学们逻辑推理以及直观想象核心素养.你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在解决空间直线、平面垂直关系问题中,我们运用了异面直线所成角、线面所成角、二面角、以及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更多的是运用这些定理之间的密切联系,结合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去寻找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切不可“盲目”,也不可“埋头苦做”,更不要轻言放弃.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会对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垂直问题有新的体会与认识,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可以使得空间中的垂直问题迎刃而解.
    作业
    1.已知m,n为异面直线,m⊥平面α,n⊥平面β.若直线l满足l⊥m,l⊥n,lα,lβ,则( ).
    (A)α∥β,l∥α
    (B)α与β相交,且交线平行于l
    (C)α⊥β,l⊥β
    (D)α与β相交,且交线垂直于l
    2.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AB=AC=2,AA1=4,A1在底面ABC的射影为BC的中点,D为B1C1的中点.
    (1)求证:A1D⊥平面A1BC;
    (2)求直线A1B与平面BCC1B1所成角的正弦值.
    相关教案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教案,文件包含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二第11讲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讲义教师版docx、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二第11讲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讲义学生版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习课本,引入新课,新知探究,典例分析,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数学必修 第二册8.6 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4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一数学(人教A版)8.6空间直线、平面的垂直习题课教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