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全册
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三年级下册童年的水墨画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展开想象,说出诗歌中描绘的林中的画面。
2.能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教学重点】
能展开想象,说出诗歌中描绘的林中的画面。
【教学难点】
能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回顾旧知
教师引导: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溪边》和《江上》,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预设1:《溪边》垂柳飘动着,溪水碧绿,青山和人影倒映在水面上,孩子们在溪边开心地垂钓。
预设2:《江上》孩子们在水里开心地戏水,一会儿钻入水中,一会儿探出头来,不停地拨动浪花。(板书:溪边 垂钓 江上 戏水)
2.引出《林中》
雨后来到林中,你又会有什么新发现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林中》这首小诗吧!(板书:林中)
设计意图:对上节课学习的诗歌进行回顾,提升了学生想象画面的能力,实现学习活动的有效整合。
二、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1)自读《林中》,思考:这首小诗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探究过程
(1)有感情地朗读《林中》,品读诗歌优美的语言。
(2)展开想象,抓住关键词“欢叫”,想象雨后林中的画面。
(3)结合图片理解“斗笠”的意思,体会采蘑菇的快乐。
(4)学生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引导、总结,指导朗读。
3.探究活动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引导思考:来到林中,你发现孩子们在干什么呢?
预设:采蘑菇。(板书:采蘑菇)
(2)引导阅读:在林中又会看到怎样的景物?会有怎样的乐趣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学生齐读诗歌)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3)感受快乐,想象“欢叫”画面。
引导:听你们朗读,老师也感受到了欢快,那孩子们的快乐藏在哪里呢?请你去诗歌中找一找。
预设:从“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这句话我发现孩子们在欢叫,很开心。
引导想象:孩子们为什么欢叫?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预设:雨后,孩子们来松林里采蘑菇,一个小朋友发现了蘑菇,非常惊喜,忍不住快乐地大喊了一声,赶紧和同伴分享这个好消息。
(4)理解两个“斗笠”,发现相似之处。
出示: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① 教师提问:读一读这两句诗,有两个“斗笠”,这两个“斗笠”意思一样吗?
预设:不一样。斗笠是指戴在头上的帽子,小蘑菇戴斗笠是在指蘑菇;一个个斗笠指戴着斗笠的孩子。
②出示蘑菇和戴着斗笠的孩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相似之处。
预设1:蘑菇远远望去和斗笠长得很像。
预设2:孩子戴着斗笠,蹲在地上,远远望去也很像小蘑菇。
(5)感受量词的用法及效果。
出示:一串串 一顶 一朵朵 一声 一个个
提示: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都是量词。
教师点拨:诗歌中用了很多量词,读上去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
(6)感受叠词的表达效果。
①教师提问:读读这两句诗,请你找找其中的叠词。
出示: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预设:叠词有“清清爽爽”和“明明亮亮”。
②比较“清爽”与“清清爽爽”:同学们,读读这两个词,你喜欢哪一个?
预设:我喜欢“清清爽爽”,因为读上去有节奏感,更有韵味,让我想到了雨后的松树。而“清爽”读上去就稍弱一些。
③引导用同样方法比较“明亮”与“明明亮亮”。
预设:“明明亮亮”更朗朗上口,给人明亮的感觉。
教师点拨:诗歌中用了叠词后就更有节奏感,更有诗歌的韵味了。
(7)教师小结,指导朗读。
①教师引导:通过三首小诗的学习,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理解诗歌?
预设: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借助插图。
(板书:结合生活经验 联系上下文 想象画面 借助插图)
②让我们一起开心地来读一读这一首诗。
设计意图:学习第三首诗《林中》时,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诗中之事,再感悟诗中之情,通过朗读积累语言,同时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突出语文要素的学习。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走进《童年的水墨画》,看到了孩子们在溪边垂钓、在江上戏水、在林中采蘑菇的欢乐画面,充满了乐趣。还学会了运用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借助插图等方法来理解难懂的句子,收获可真不少呢!
四、拓展延伸
1.诗歌仿写
《童年的水墨画》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欢乐场景,同学们,你的童年生活一定更有趣味。说说童年生活的快乐还可能发生在哪些地方?
预设:公园里、沙滩上、院子里……
(1)明确要求:请你也当当小诗人,写写你的童年。
(2)学生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3)学生交流反馈:
沙滩
一粒粒金黄的小沙子,
躺在地上,
像一块金色的小毯子,
谁在小毯子上愉快地奔跑?
没错,就是那调皮的小脚丫。
2.小结:瞧,原来留心生活,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童年的小诗人!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同学们课外还可以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设计意图:通过诗歌仿写,感受诗歌语言生动活泼的特点,调动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培养仿写的写作能力,在诗歌创作中进一步促进情感感悟。
五、布置作业
1.当堂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童年的水墨画》。
2.课后作业:课外查找并阅读其他描写童年的儿童诗,品读诗歌语言。
【板书设计】
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 垂钓 联系上下文
江上 戏水 借助插图
林中 采蘑菇 结合生活经验
想象画面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漏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火烧云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第2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